[理学]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61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导学案一、导言噪声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不利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噪声。
随着城市化经过的加快和交通工具的普及,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导学案将重点介绍噪声污染的来源、风险以及控制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问题。
二、知识概述1. 噪声污染的来源- 交通噪声:主要来自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噪声。
-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工厂、机器设备等工业活动产生的噪声。
- 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建筑工地施工作业产生的噪声。
- 生活噪声:主要来自家庭、社区、商业区等生活处所产生的噪声。
2. 噪声污染的风险- 对健康的风险: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毁伤、神经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
- 对生态环境的风险:噪声会影响动植物的发展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噪声污染会影响人们的工作、进修和生活质量,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进修任务1. 了解噪声污染的定义及分类。
2. 掌握噪声污染的来源和风险。
3. 理解噪声污染的控制方法。
4. 思考如何从个人做起,减少噪声污染。
四、进修过程1. 观看《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相关视频,了解噪声污染的基本观点和风险。
2.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不同来源的噪声污染及其影响。
3. 分组讨论,总结不同场景下的噪声污染控制方法,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4. 制定个人减少噪声污染的计划,如佩戴耳塞、规范应用家用电器等。
五、进修评判1. 参与教室讨论,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完成小组展示,展示对噪声污染控制方法的理解和总结。
3. 撰写进修心得,反思自己在噪声污染控制方面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六、延伸拓展1. 参观当地环保局或噪声监测站,了解噪声监测的原理和方法。
2. 进一步钻研噪声污染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如孩子、老年人、工作人员等。
3. 开展噪声污染调查问卷,了解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噪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噪声污染的来源、风险及控制方法,还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减少噪声污染的产生。
噪声及其控制知识点物理大餐: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接下来的内容是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总结归纳: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一章略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答:从心理学出发,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 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3.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试求出500 Hz 、5000 Hz 、10000 Hz 的声波波长。
解:, c=340m/s,3400.6815003400.068250003400.0034310000c fm m m λλλλ======= 4. 声压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声压级提高多少分贝? 解:2'20lg , 20lg 20lg20lg 2000'20lg 26()p ppe e e L L p p p pp L L L dB p p p===+∆=-==5.一声源放在刚性面上,若该声源向空间均匀辐射半球面波,计算该声源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22S 4==2 DI=10lg 10lg 2 3.01W S 2S WS Ir Q Q I r θππ=====半全,半全6.在一台机器半球辐射面上的5个测点,测得声压级如下表所示。
计算第5测点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0.18.58.78.68.48.91110lg(10)10lg (1010101010)86.6()510.110220.10.10.1(8986.6)01010 1.7420.1102010lg 10lg1.74 2.4L n piL dB p ni Lp L L I p p p p I L p pp DI Q θθθ==++++=∑=--=========.7.已知某声源均匀辐射球面波,在距声源4m 处测得有效声压为2Pa ,空气密度1.23/kg m 。
摘要: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有声的世界中。
声音可以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愉悦和享受,也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当其超过人耳听力的耐受程度,或使人产生厌烦的声音称之为噪声污染,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样是当代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噪声因为有他自己的特点,已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危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防治噪声污染极其重要。
关键词:噪声污染危害防治措施对策及建议一、噪声的概念和表现噪声一般是指那些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恶的或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噪声不但取决于其物理性质,同时还与人的主观感受有很大关系。
例如,当我们亲听某人讲话时,其他人的声音就可视为噪声;当我们想安然入睡时,某些平时十分悦耳的音乐也可能被我们当做噪声。
因此,噪声是一种感觉公害,即除了有客观表现以外,还要依赖主观感觉的评定。
噪声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噪声表现为发生过响;也有的噪声表现为干扰人么的交谈、休息和工作;哈仅有的噪声所发出的声音令人不愉快(如汽车刹车声、用刀子或指甲在某些器物表面上划动时产生的声音)等。
不论那种噪声都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威海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对噪声产生的原因、特点、危害和防治进行研究。
二、噪声的特点1、可感受性:就公害的性质而言,噪声是一种感受公害,许多公害是无感觉公害,如放射性污染和某些有毒化学品的污染,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污染和危害,而噪声则是通过感觉对人么产生危害的。
一般的公害可以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来评价,而噪声公害则取决于受污染者心理和生理因素。
一般来说,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噪声可能有不同的反应。
老人与青年人、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健康人与病人对噪声的反应是不一致的。
因而在评价噪声时,应考虑不同人群的影响。
2、即时性:与大气、水质和固体废弃物等其他物质污染不一样,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仅仅是由于空气中的物理变化而产生的。
许多公害是以物质的形式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污染即使在污染源停止排放后,由于过去长期排放在环境中的残存物质还将继续对环境造成污染,有些有毒物质能够在污染排放停止数十年内仍起作用。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物理性污染特点:1.能量的污染2.普遍为局部性污染,区域性和全球性较少见3.无残余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失,污染也就消失4.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电磁场在环境永远存在,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环境中含量过高或过低才造成污染或者异常。
2.环境污染:1.化学性污染2.生物性污染3.物理性污染(注:前两个属于物质污染,最后一个属于能量污染)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一)概述1.噪声的定义:物理学观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地组合心理学观点:人们不需要的声音2.噪声的特点:.1.局部性2.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3.噪声源停止,污染消失4.能量小,利用价值不大3.噪声控制的途径: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有效):1.降噪材料2.改进设备结构3.改善传动装置4.改革工艺生产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最常用):1.闹静分离2.利用声源指向性降低噪声3.利用地形4.绿化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最无奈):隔声岗亭、耳塞等(二)声学基础1.声波的组成:空气介质中中声波为纵波,固体液体介质中声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2.声波基本物理量:频率、波长、声速(空气中为340m/且固体>液体>气体)3.声音的波动方程:.1.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2.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3.物态方程(绝热压缩定律)4.名词解释:频程:把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段落,称为频程波阵面: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平面声波:波阵面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平面声波声压:局部空气产生压缩或者膨胀,在压缩的地方压强增大,在膨胀的地方压强减小,这样在原来的大气压上产生了压强的变化,此压强变化由声波引起,称为声压瞬时声压:声场中某一瞬时声压值称为瞬时声压声能密度D: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声强I: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声功率W:声源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5.计算题:6.温度升高,声速增大,白天高度升高温度降低,夜间高度升高温度升高7.声影区:声线不能到达的地方8.温度、风速对声传播的影响(图是重点)9.声源的指向性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指向性越强10.噪声在传播中的衰减:1.扩散引起的衰减2.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3.其他原因(植被、土地表面结构等)(三)噪声的评价和标准1.频率:20Hz—20kHz(次声,可听,超声)声压:2某10^-5Pa—20Pa(可听阈,痛阈)2.人耳对强度(声压级)相同而频率不相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感觉3.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单位是“宋”(one)定义1000Hz纯音声压级为40dB时的响度为1one响度级:调节1000Hz,声压级为40dB的纯音,让某声源的噪声听起来与该纯音一样响,则噪声的响度级等于此纯音声压级值,响度级的单位是“方”(phon)3.等响曲线(图P31):响度级,声压级,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每条曲线是相同响度的声音对应点的连线,相当于声压级不同,频率不同,但响度级相同的声音的连线、(对曲线的三方面解释:1.最下面和最上面的两条线分别为可听阈和痛阈2.低频部分声压级高,高频部分声压级低,说明人耳对低频不敏感而对高频敏感3.声压级高于100dB时曲线变平,说明人耳分辨高低频的能力变差,此时响度级与频率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声压级)4.计权网络:为使声音的客观量度与人耳的听觉主观感受接近一致,模拟人耳的听觉特性,在测量仪器中安装一套滤波器,称为计权网络。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了解噪声污染的观点、来源、影响以及控制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科学素养。
一、导入1. 引入问题:你是否曾经感受到身边的噪音对生活和进修的影响?你知道什么是噪声污染吗?2. 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噪声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观点诠释1. 什么是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指的是在环境中存在的任何不期望的声音,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造成风险的现象。
2. 噪声污染的来源有哪些?工业设备、交通工具、社会活动、家庭电器等都是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
三、影响分析1. 噪声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听力健康等。
2. 噪声污染对动植物的影响:干扰动物的生活和繁殖,影响植物的发展和发育。
四、控制方法1. 技术控制:改进设备、减少噪音产生源、采用隔音措施等。
2. 管理控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噪声监测、提高大众认识等。
3. 个人防护:佩戴耳塞、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等。
五、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环境中进行噪声测量,了解实际噪声污染情况。
2. 设计方案: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针对某一噪声源的控制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六、总结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噪声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七、课后作业1. 撰写关于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的小议论文。
2. 收集身边的噪声污染案例,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噪声污染的风险和控制方法,树立环保认识,为未来的环境珍爱做出自己的贡献。
噪声及其控制知识点总结噪声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因此,噪声控制成为了重要的环境保护和健康保障工作。
噪声控制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物理学、工程学、心理学、环境科学等。
在实践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降低噪声水平,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宁。
本文将从噪声的定义、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噪声控制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思路。
一、噪声的定义噪声是一种不规则的振动,它可以引起人们的不适和困扰。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声音中超出人们正常听觉范围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具有以下特点:1)频率不均匀;2)声压级大;3)变化较大。
二、噪声的来源噪声源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
自然噪声主要来自风、水流、雨滴等;而人为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工具、工业设施、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
不同来源的噪声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需要分别加以控制。
三、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受到噪声刺激会导致听觉损伤、心理疾病、睡眠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
在工作场所,长期受到高强度噪声的影响,会导致劳动者出现职业病,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因此,控制噪声对维护人们的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非常重要。
四、噪声控制的原则噪声控制的原则是在源头、传播途径和受体方面分别采取措施。
在源头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改进设备、降低排放、减少振动等来减少噪声的产生;在传播途径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隔离、减振、吸声等措施来降低噪声的传播;在受体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戴耳罩、佩戴耳塞、控制时间等来减少人们受到的噪声刺激。
五、噪声控制的方法噪声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减振、隔声、消声、吸声、降噪耳机等。
减振是通过减少振动传递来降低噪声的方法;隔声是通过屏蔽、隔离等方法来减少噪声的传播;消声是通过声波抵消、干涉等方法来减少噪声的方法;吸声是通过吸收和分散声波来减少噪声;降噪耳机则是通过对噪声进行反相抵消来降低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