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郝大海 著 第二章 基本抽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4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参考书目1、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2、埃尔金·亨特、戴维·科兰德:《社会科学:社会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斯梅尔塞:《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4、朱迪思·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马经标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6、陈波等编著:《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7、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8、蒋逸民:《社会科学方法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朱红文:《社会科学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10、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1、李英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论:模型、实践与故事》,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12、罗清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何做好量化研究》,台北:威仕曼文化,2008年版13、陈锐:《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4、陈向明, 朱晓阳, 赵旭东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评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5、欧阳康主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6、欧阳康、张明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7、黄建国主编:《社会科学与文明发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8、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19、朱成全:《经济学方法论(第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20、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21、伊曼纽埃尔·勒鲁瓦·拉迪里《历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杨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22、孙隆基《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23、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三联,2001年。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912100603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统计学》适用专业:社会工作开课教研室:社会工作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理论与应用性课程,这门课程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问题、管理学等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社会问题研究的实践能力,从而使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达到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运作程序和实施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对社会领域的宏观及微观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从而使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达到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社会研究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了解知识的来源,科学的特征;什么是社会研究,社会研究的定义;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理解社会研究的理论及要素,怎样进行理论构建与理论检验;掌握社会研究的程序。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社会研究的定义;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社会研究的程序。
难点社会研究的理论及要素,怎样进行理论构建与理论检验。
4.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及其意义2.社会研究的特征3.社会研究的困难第二节方法体系1.方法论2.研究方式3.具体方法与技术4.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方法论背景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哲学基础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科学范式自然范式逻辑过程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理论模式理论检验理论建构主要目标确定相关关系和因果联系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文字描述研究方式实验、调查实地研究资料收集技术量表、问卷、结构观察等参与观察、深度访问等研究特征客观主观第二章理论与研究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理论及其层次、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1.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定义、目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学会设计和执行社会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4.掌握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5.学会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社会调查研究的概述1.1调查研究的定义和目的1.2调查研究的特点和分类1.3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1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2.2调查研究的流程和步骤2.3问题设计和问卷编制原则3.调查研究的实施与数据收集3.1抽样方法和样本选择3.2调查方式的选择与操作3.3调查数据的录入与整理4.数据分析与解读4.1数据的概述统计和描述统计4.2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工具4.3数据解读和分析结果的报告撰写5.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5.1定量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5.2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5.3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比较和综合应用6.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6.1调查报告的结构和要素6.2调查报告的写作规范和要求6.3调查报告的撰写实践和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
2.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和编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调查报告撰写等实际操作。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并分享实践经验。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社会调查研究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网络资源利用: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相关的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活动。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参与度等方面综合评价。
2.考试成绩: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
《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230162课程名称:社会调查方法英文名称:Methods of Social Surve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广告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社会调查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谈的方式,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的方式,通过对调查课题的选择和设计、抽样、测量、问卷设计与评估、资料收集、资料处理、统计软件应用、调查报告撰写等内容的讲授,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社会调查方法。
Social survey is a kind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 that uses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or structured interview to collect quantitative data from a sample taken from the whole systematically and directly, and to understand social phenomena and laws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se data. This course adopts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th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survey subjects, sampling, measurement, questionnaire design and evaluation, data collection, data processing, statistical software application, survey report writing and other contents, so that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can systematically master the social survey method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 课程性质:必修(2) 教学目的:通过《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和实践,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社会定量、定性调查技能,养成关注和研究社会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将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运用大量实例,通俗简明地介绍了各种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使读者能很好地掌握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直到完成调查报告为止的整个社会调查过程。
作者还结合自己二十几年学习、实践、讲授和研究社会调查方法的经验体会,介绍了许多专门的方法和技巧。
本次修订,对“文献查阅”“问卷设计”“资料收集”“撰写调查报告”四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增删;对其他存在不足章节(如“抽样”“测量”等)内容补充和完善;对全书中不严谨、不恰当、不完善的表述进行了删改和补充。
作者简介
风笑天,1954年7月生于武汉。
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著有《社会学研究方法》、《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等著作;承担美国福特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课题20余项;曾赴美国杜克大学、得克萨斯大学、阿拉巴马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以及我国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访问交流和从事合作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主讲教师林聚任泥安儒课程内容介绍:本课在内容上力争比较全面地介绍目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大多数常用方法,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还不为人们所熟知的重要研究方法,如社会网络分析法、同期群与事件史分析法等。
授课对象不但面向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也面向政治学、法学、新闻、管理等专业的学生。
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并能熟练地加以应用。
故在教学上,我们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全面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并在创意上力求简明扼要。
教学用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林聚任刘玉安主编,泥安儒副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导论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什么样的科学性质?社会科学研究是可能的吗?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本章从介绍科学概念及其特征入手,对上述问题做了探讨,并说明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及其方法体系。
第一节科学究竟是什么?在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就是“知识”、“学问”。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使用和讨论“科学”这一范畴是就把它与知识联系在一起,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
罗素曾经把“科学”规定为诉诸于人类理性的“确切的知识”。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给“科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这个规定又首先规定了科学的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这个确定研究对象就是不依赖于我们认识主体而存在的客观世界。
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规定性和发展规律。
这一点是一切科学的前提。
它具有如下的特性:首先,科学具有客观性。
所有自然现象中,无论在外表上、表面上有多少偶然性因素,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都是没有预期的。
科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这些客观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并通过这种发现来改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