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红外遥控原理是一种常见的远程操作技术,它允许用户通过红外发射机(如遥控器)来控制电器,如电视机、机顶盒等。
这种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它使得人们可以在家里控制电器,而不必走到设备旁边来操作它们。
红外遥控原理就是利用红外线(Infrared,IR)来传输信号。
红外遥控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发射机、接收机和电路。
发射机可以是用于发射红外信号的遥控器,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设备,比如红外线手电筒等。
接收机是一种接收红外信号的电子器件,它的作用是接收发射机发出的红外信号,并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最后,电路部分则用于处理电信号,以控制电器。
红外遥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发射机发出一系列编码的红外信号,接收机接收这些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电路部分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控制电器的运行。
红外遥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比如遥控器的体积小,操作方便,而且数据传输速度快,能够精确地控制电器,而且能够抗干扰。
综上所述,红外遥控原理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远程操作技术,它使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其他类似设备发射红外信号,从而控制电器运行。
红外遥控技术具有许多优点,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是一种实用的远程控制技术。
红外遥控通信原理
红外遥控通信原理是指使用红外线作为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它通过发送方产生特定的红外信号模式,然后接收方通过接收和解码这些信号模式来实现通信。
红外遥控通信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发送端和接收端。
发送端通常是一个红外发射器,其内部有一个红外LED发射二极管。
当发送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指令时,它会将指令转换成相应的红外信号模式,然后通过红外发射器将这些信号以脉冲的形式传输出去。
接收端通常是一个红外接收器,其内部包含一个红外光敏二极管和一个解码器。
红外光敏二极管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解码器会解析接收到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可理解的指令,然后提供给相应的设备执行。
红外遥控通信的原理基于红外光的特性。
虽然红外光是人眼无法看到的,但它可以被红外接收器接收到并转换成电信号。
红外光的特点是波长较长,能够穿透一定的障碍物,因此红外遥控通信可以在较短的距离内实现通信,而无需直线传输。
在红外遥控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事先约定好一套红外信号编码和解码规则。
发送端会根据这些规则,将用户输入的指令转换成特定的红外信号模式,然后发送出去。
接收端会按照相同的规则,解码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可执行的指令。
红外遥控通信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比如电视机、空调、DVD播放器等。
它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传输距离较短、易受到干扰等。
针对这些问题,现代通信技术也正在不断地对红外遥控通信进行改进和优化。
红外遥控器工作原理
红外遥控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它通过发送红外信号来控制电子设备。
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按键操作:当用户按下红外遥控器上的按钮时,按键电路会感应到按键动作,并向电路板发送指令。
2.编码和调制:电路板接收到指令后,会将指令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对其进行编码和调制。
编码和调制的目的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红外信号。
3. 发射红外信号:编码和调制之后,红外发射二极管会根据信号的高低电平产生相应的红外光波。
红外信号的频率通常在30kHz至60kHz之间。
4.传输和接收:红外信号在空中传输,当它接近被控制的电子设备时,设备上的红外接收器会接收到信号。
5.译码和解调:被控制的电子设备中的红外接收器会对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译码和解调。
这些信号包含控制设备的指令。
6.设备响应:一旦接收到正确的红外指令,被控制的电子设备便会执行相应的操作,比如开启/关闭、音量调节或频道切换等。
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技术,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较长,无法被人眼所察觉。
通过以上的步骤,红
外遥控器能够将用户的指令通过红外信号传输到被控制的电子设备,从而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
红外遥控方案红外遥控方案概述红外遥控方案是一种常用的无线遥控技术,可以实现通过红外线信号控制设备的操作。
该方案包含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两部分,分别负责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
红外遥控方案广泛应用于家电、车载设备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优点红外遥控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 低成本:红外遥控技术成熟,相关组件价格较低。
2. 方便易用:红外遥控信号可以穿过一些遮挡物,操作设备时无需对准接收器。
3. 广泛应用:红外遥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视、音响、空调等家电以及车载设备等。
红外发射器红外发射器是红外遥控方案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发射红外信号。
红外发射器由红外发射二极管和驱动电路组成。
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发射二极管是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元件,它能够将电能转换为红外线信号。
红外发射二极管通常使用高速响应的红外发射二极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红外信号的发射。
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红外发射器的控制部分,负责控制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开关。
常见的驱动电路有多种形式,例如基于555定时器的驱动电路和基于微控制器的驱动电路。
驱动电路可以通过调整脉冲的频率和占空比来产生不同的红外信号。
红外接收器红外接收器是红外遥控方案的另一重要部件,负责接收红外信号并进行解码。
红外接收器由红外接收二极管、滤波电路和解码电路组成。
红外接收二极管红外接收二极管是红外接收器的接收元件,它能够将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能。
红外接收二极管通常使用高灵敏度的红外接收二极管。
滤波电路滤波电路是红外接收器的信号处理部分,用于滤除非红外信号和部分噪音。
滤波电路通常采用带通滤波器结构,可根据红外信号的频率范围进行调节。
解码电路解码电路是红外接收器的核心部分,负责对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解码。
不同厂商的设备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因此解码电路需要针对具体的编码方式进行配置。
解码电路通常采用微控制器或专用解码芯片,将解码后的信号输出给设备的控制系统。
工作原理红外遥控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1. 红外发射器通过驱动电路控制红外发射二极管开关,发射红外信号。
红外遥控的原理
红外遥控是一种通过红外线传输信号进行远程控制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红外线的特性和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一种,波长较长,无法被人眼直接看到。
红外线遥控器内部有一个红外发射器,它能够发射红外线信号。
红外线信号经过编码和调制以后,通过发射器被发送出去。
另一方面,红外接收器是红外遥控系统的关键部分。
它包含红外接收二极管,能够接收被发送的红外线信号。
当红外线信号照射到红外接收二极管上时,它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传输到遥控器主板上进行处理。
遥控器主板上的微处理器接收到红外接收器传来的电信号后,会进行解码和识别。
根据解码结果,主板就可以判断遥控器上的按键输入,并输出相应的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遥控器与电视机、音响等家电设备进行通信,实现对其进行遥控操作。
总之,红外遥控的原理是通过红外发射器发射编码后的红外线信号,再由红外接收器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遥控器主板进行处理和解码,最终实现对电器设备的遥控操作。
一、红外线概述1、什么是红外线(infrared ray)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
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
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
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
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
特点:1、有热效应2、穿透云雾的能力强(波长较长,易于衍射)主要应用:医疗、高温杀菌,红外线夜视仪,监控设备,手机的红外口,宾馆的房门卡,汽车、电视机的遥控器、洗手池的红外感应二、红外线遥控技术简介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
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
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最早用来控制电视的遥控器是美国一家叫Zenith 的电器公司(这家公司现在被LG 收购了),在1950年代发展出来的。
一开始是有线的。
1980年代,发送和接收红外线的半导体装置开发出来。
红外线遥控是利用近红外光传送遥控指令的,波长为0.76um~1.5um 。
用近红外作为遥控光源,是因为目前红外发射器件(红外发光管)与红外接收器件(光敏二极管、三极管及光电池)的发光与受光峰值波长一般为0.8um~0.94um ,在近红外光波段内,二者的光谱正好重合,能够很好地匹配,可以获得较高的传输效率及较高的可靠性。
红外遥控原理和制作方法红外遥控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进行无线通信,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实现对电器设备的控制。
红外遥控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遥控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
1. 遥控器:遥控器是红外遥控系统的控制中心,主要由按键、遥控电路和电源组成。
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时,遥控电路会根据按键的编码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2. 红外发射器:红外发射器是将遥控信号转换成红外光信号的装置。
它由LED发射管、发射电路和电源组成。
当遥控电路发出控制信号时,发射电路会使LED发射管发出红外光信号。
3. 红外接收器:红外接收器是将红外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
它主要由光电二极管、接收电路和电源组成。
当红外光信号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接收电路会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给被控制的设备。
制作红外遥控的方法如下:1. 建立遥控电路:根据需要控制的设备,设计并建立相应的遥控电路。
遥控电路包括按键、编码器、遥控芯片等。
2. 选择合适的红外发射器:根据遥控电路的输出信号特性,选择合适的红外发射器。
通常使用红外LED发射管来发射红外信号。
3. 连接发射电路:将发射电路与遥控电路连接,确保能够正确发射红外信号。
发射电路通常由驱动芯片和发射LED组成。
4. 选择合适的红外接收器:根据需要接收红外信号的设备特性,选择合适的红外接收器。
通常使用光电二极管作为红外接收器。
5. 连接接收电路:将接收电路与被控制设备连接,确保能够正确接收红外信号并控制设备。
接收电路通常由解码器和驱动芯片组成。
6. 测试与调试:完成以上步骤后,进行测试与调试,确保遥控信号的正常发送和接收。
红外遥控器原理红外遥控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来传输信号以控制电子设备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空调、音响等家用电器,也被用于车库门、电动窗帘等自动化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发射红外信号,被电子设备接收并执行相应的指令。
下面将详细介绍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首先,红外遥控器内部的核心部件是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
红外发射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红外光的装置,当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时,红外发射器会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光信号。
这些信号是通过编码的方式发送的,不同的按钮对应不同的编码,以便接收器能够识别并执行相应的指令。
而红外接收器则是用来接收红外光信号的装置,它能够识别不同频率的红外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送入电子设备的控制电路中。
其次,红外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红外线的特性。
红外线是一种波长较长的电磁波,它在光谱中处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由于人眼无法看到红外线,因此它被广泛用于遥控器中。
红外线能够穿透一些障碍物,如玻璃、塑料等,但不能穿透金属物体。
这就意味着,当我们使用遥控器时,不需要对准电子设备,只需要确保红外信号能够传播到设备的接收器处即可。
最后,红外遥控器的原理也涉及到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当我们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时,发射器会发送特定编码的红外光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会将其解码成电信号,并送入电子设备的控制电路中。
控制电路会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执行相应的指令,比如调节电视的音量、切换频道等操作。
总之,红外遥控器的原理是基于红外线的特性,利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通过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控制。
它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得我们能够随时随地控制各种电子设备,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红外遥控原理和制作方法一、引言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遥控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二、红外遥控原理红外遥控原理基于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遥控器发射器中的红外发射二极管会产生红外光信号,信号经过编码后发送给接收器。
接收器中的红外接收二极管会接收到红外光信号,并进行解码。
解码后的信号通过微处理器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设备的操作。
三、红外遥控制作方法1. 硬件设计制作红外遥控器的第一步是设计硬件。
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接收二极管、编码解码芯片、微处理器等。
在电路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遥控器功能,选择合适的编码解码芯片和微处理器,并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连接。
2. 程序编写制作红外遥控器的第二步是编写程序。
根据遥控器功能需求,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
程序代码可以使用C、C++、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编写,通过对按键的扫描和编码解码的处理,将控制信号转化为红外光信号。
3. 硬件连接将硬件电路和程序进行连接。
将编写好的程序通过编程器下载到微处理器中,将红外发射二极管和红外接收二极管连接到电路中的相应位置。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4. 测试与调试完成硬件连接后,进行测试与调试。
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红外发射和接收二极管工作正常。
通过按下遥控器按键,检查接收器是否可以正确解码,并将信号转化为对应的控制信号。
四、红外遥控的应用红外遥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电和电子设备中,例如电视、空调、DVD播放器等。
通过红外遥控器,用户可以方便地控制设备的开关、音量、频道等功能。
五、红外遥控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遥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一些新型的红外遥控技术已经出现,例如基于无线网络的红外遥控技术,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此外,一些智能家居系统也开始使用红外遥控技术,实现对家中各种设备的集中管理。
六、结论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可以实现对各种设备的远程控制。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红外遥控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技术。
3. 评估红外遥控系统的性能,包括遥控距离、角度和抗干扰能力。
4. 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实验原理红外遥控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发射端发送红外信号,接收端接收并解析红外信号,从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红外遥控系统主要由发射端、传输介质和接收端组成。
三、实验器材1. 红外遥控器2. 红外接收模块3. 逻辑分析仪4. 万用表5. 电源6. 调试工具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将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连接到逻辑分析仪,并将逻辑分析仪与电脑连接,以便实时观察和分析信号。
2. 测试遥控距离:在实验室内,保持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不变,逐步增加距离,记录不同距离下的遥控效果。
3. 测试遥控角度:在实验室内,保持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不变,改变红外遥控器与红外接收模块之间的角度,记录不同角度下的遥控效果。
4. 测试抗干扰能力:在实验室内,向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添加干扰信号,观察红外遥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遥控距离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当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为5米时,遥控效果良好;当距离增加到10米时,遥控效果有所下降;当距离增加到15米时,遥控效果基本失效。
这表明红外遥控系统的遥控距离与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遥控效果越差。
2. 遥控角度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当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距离为5米时,在正前方角度范围内,遥控效果良好;当角度增加到45度时,遥控效果有所下降;当角度增加到90度时,遥控效果基本失效。
这表明红外遥控系统的遥控角度与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角度有关,角度越大,遥控效果越差。
3. 抗干扰能力测试:在实验过程中,向红外遥控器和红外接收模块之间添加干扰信号,发现当干扰信号强度较高时,红外遥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容易导致遥控失效。
红外遥控工作原理
很多电器都采用红外遥控,那么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红外线。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
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
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目前大量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5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
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距法来粗略判定。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
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
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100mW左右),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前些年常用μPC1373H、CX20106A等红外接收专用放大电路。
最近几年不论是业余制作还是正式产品,大多都采用成品红外接收头。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
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VO或OUT)。
红外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可参考厂家的使用说明。
成品红外接收头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调试和外壳屏蔽,使用起来如同一只三极管,非常方便。
但在使用时注意成品红外接收头的载波频率。
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陶振来决定的。
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
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kHz、40kHz、56kHz等,一般由发射端晶振的振荡频率来决定。
红外遥控的特点是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
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调试简单,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工作;编解码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
由于各生产厂家生产了大量红外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需要时按图索骥即可。
因此,现在红外遥控在家用电器、室内近距离(小于10米)遥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路控制的红外遥控系统多路控制的红外发射部分一般有许多按键,代表不同的控制功能。
当发射端按下某一按键时,相应地在接收端有不同的输出状态。
接收端的输出状态大致可分为脉冲、电平、自锁、互锁、数据五种形式。
“脉冲”输出是当按发射端按键时,接收端对应输出端输出一个“有效脉冲”,宽度一般在100ms左右。
“电平”输出是指发射端按下键时,接收端对应输出端输出“有效电平”,发射端松开键时,接收端“有效电平”消失。
此处的“有效脉冲”和“有效电平”,可能是高、也可能是低,取决于相应输出脚的静态状况,如静态时为低,则“高”为有效;如静态时为高,则“低”为有效。
大多数情况下“高”为有效。
“自锁”输出是指发射端每按一次某一个键,接收端对应输出端改变一次状态,即原来为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原来为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此种输出适合用作电源开关、静音控制等。
有时亦称这种输出形式为“反相”。
“互锁”输出是指多个输出互相清除,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输出有效。
电视机的选台就属此种情况,其它如调光、调速、音响的输入选择等。
“数据”输出是指把一些发射键编上号码,利用接收端的几个输出形成一个二进制数,来代表不同的按键输入。
一般情况下,接收端除了几位数据输出外,还应有一位“数据有效”输出端,以便后级适时地来取数据。
这种输出形式一般用于与单片机或微机接口。
除以上输出形式外,还有“锁存”和“暂存”两种形式。
所谓“锁存”输出是指对发射端每次发的信号,接收端对应输出予以“储存”,直至收到新的信号为止;“暂存”输出与上述介绍的“电平”输出类似。
[编辑本段]遥控距离的影响因素
影响遥控器遥控距离(Remote distance of RF Remote Control)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1]:
1、发射功率:发射功率大则距离远,但耗电大,容易产生干扰;
2、接收灵敏度:接收器的接收灵敏度提高,遥控距离增大,但容易受干扰造成误动或失控;
3、天线:采用直线型天线,并且相互平行,遥控距离远,但占据空间大,在使用中把天线拉长、拉直可增加遥控距离;
4、高度:天线越高,遥控距离越远,但受客观条件限制;
5、阻挡:目前使用的无线遥控器使用国家规定的UHF频段,其传播特性和光近似,直线传播,绕射较小,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如有墙壁阻挡将大大打折遥控距离,如果是钢筋混泥土的墙壁,由于导体对电波的吸收作用,影响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