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药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浅谈中药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浅谈中药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浅谈中药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浅谈中药炮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和任务

肖永庆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材为三者之龙头。在保持中药材生产道地性前提下,实现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和产地加工等一整套符合GAP要求的规范化生产管理及技术要求,提供品质优良可控的中药材原料,从源头保证中药材质量是中药材科研及生产者的主要任务。中药饮片居中药材和中成药之间,饮片质量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而且也关系到中成药的临床疗效。采用基源明确、品质优良的中药材原料,按照规范化的炮制技术,进行严格而认真的净制、切制和炮炙处理,生产出品质精良可控的中药饮片,是中药炮制科研及生产者所肩负的艰巨任务。而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要求和组方原则,采用优质中药饮片投料和先进的制剂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制成品质精良可控的中成药供应临床使用是中药制剂科研及生产者的职责。所以,中药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药材栽培及加工、饮片炮制、制剂、化学、药理、毒理、企业管理、市场策划等众多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开展一系列严密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一大特色。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论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中医临床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是“汤药”和“中成药”。而汤药和中成药的原料均是处方标明的生、熟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严格地讲,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实为中药饮片的属性。

因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进而根据其炮制原理,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方法规范化及其饮片质量标准研究,逐步实现中药饮片生产的现代化、产业化以及品牌化,以确保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对于整个中药现代化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许多事实表明,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中药的现代化应该是具有中药特色的现代化。忽视其特色的“现代化中药”,也就失去了中药的优势。

由于在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影响饮片质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而在相当多的饮片炮制原理还未研究清楚的情况下,无法科学地评价这些不确定因素对饮片质量的影响。因此只有在基本弄清中药饮片炮制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来进行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以及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对炮制原理进行研究需要如化学、药理、分析、统计等多学科的参入,共同研究方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其研究成果才有可能用来指导中药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药炮制加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中药炮制学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独立而又与上述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当然中药炮制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而显得比较脆弱一些,但是,它的特色是任何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正因为如此,炮制学科在中药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需要炮制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得到发展。炮制学科的发展需要炮制学科科研、教学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各

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中药炮制学科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任务。综合分析中药炮制学科发展以及饮片生产现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确定中药炮制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一)基础研究:

1.炮制理论及炮制原理的研究

对于科研单位而言,炮制理论及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科一项非常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首先必须对有毒中药饮片,生熟异治饮片进行其炮制原理研究。

(1)生药与饮片及不同饮片间物质基础变异研究

饮片的炮制加工必然带来其物质基础的变化,这些变化将随炮制工艺的不同而各异。弄清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差异,无疑可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索其炮制原理。

(2)生药与饮片及不同饮片间现代药效及毒性差异的研究

不同炮制工艺加工的饮片,由于其物质基础的变化各异,因此必然产生其生理活性及毒性的差异,系统详细地探讨研究这些差异,可以从药效及毒性方面阐明其炮制原理。

(3)饮片药性的现代药理学表现研究

中药饮片的药性与现代药理学表现之间的相关性一直是中医药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只有基本弄清这一相关性,才有可能用现代药理学方法来系统研究、解释中医药理论。

(4)体现饮片药性的关键物质基础研究

药性的表现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而功能的体现又有赖于其物质基础。中药饮片的物质基础虽然非常复杂,但任何复杂体系中必有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因此弄清体现饮片药性的关键物质基础,可更深层次地从化学的角度来阐明炮制原理。

(5)中药炮制传统基本理论的现代研究

中药炮制学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药炮制学特有的方法和理论,是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产生于汉代、形成于金元时期的中药传统炮制理论对于中药炮制技术和中药炮制品种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中医临床炮制品的选择和应用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酒制升提”的理论指导下,黄芩、黄柏、黄连、大黄、栀子等苦寒药性的药物,多用酒炒,并且临床用于治疗上焦头面疾病;苍术、白术、枳壳、枳实等多用麸炒,以缓和药性,并用于脾胃疾病,是因为“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药物炒炭多用于出血是因为“血见黑则止”;元胡、香附、柴胡、乳香、没药等多用醋制,是因为“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等等。这些古老而又简明的中药传统炮制理论不仅丰富了中医中药的理论宝库,而且至今仍在中医临床用药和饮片生产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大多数是正确的,但有些却是不易理解或是不准确的,需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验证和研究,掘弃糟粕,存其精华,并赋予现代的科学解释。因此正如中医方证、中医方剂的研究一样,如何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中药炮制理论的研究也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选择对中药炮制起重要指导意义的某一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如:“酒制升提”、“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血见黑则止”等,并对临床相应常用炮制品种进行整理总结。其研究方法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

其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血清化学、光谱分析、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模型等实验手段,对在某一炮制理论指导下的系列中药的炮制品和生品进行比较研究,探索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或药理作用的变化、作用机制等,为阐明中药炮制传统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2.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的共性问题研究

“九五”及“十五”期间,国家投资对近百种中药进行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及其质量标准研究。在此研究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横向”比较研究。也就是说,应对各类炮制方法如“清炒”、“酒炙”、“醋炙”、“盐炙”等炮制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这些共性问题在整个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然后再来探讨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今后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进一步提高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水平,使科研成果更适应于饮片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3.在炮制原理指导下进行饮片炮制工艺优化及其饮片质量标准的提高研究

炮制工艺优化及其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必须在基本弄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只有炮制原理清楚,才能以其原理来指导工艺及质量研究。目前所进行的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也只是为了适应当前整顿中药饮片生产和饮片市场流动次序的需要而进行的初步研究。由于时间紧,经费不足,在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过程中,不可能同时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疗效等多方面对影响饮片质量的各个工艺参数来进行综合性的优化选择。只是单纯地以饮片中某化学成分、有效部位或提取物的含量多少来判断饮片质量的优劣是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的。因此,今后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优化研究及质量标准提高研

(1)炮制工艺优化研究

a.对于那些只需净制的饮片品种,其工艺规范化只需根据饮片的外形、质地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来优选出适合于规模化、自动化生产的除杂质净化工艺。

b.对于需要进行浸润、切制、干燥的饮片品种,要根据其化学成分、饮片及其有效部位乃至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来探索各个工序中每一个工艺参数对饮片质量的影响来优化炮制工艺。

c.对于需要更强烈的炮制过程才能成为成品的饮片,则必须在炮制原理的指导下,根据各类炮制工艺的共性特点来进行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

(2)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中药饮片生产工艺优化后,必须对每种饮片建立一套能客观反应其质量的质控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饮片,其质量标准要求亦应有所差异,应分类进行。

由于饮片化学成分及成分分析研究的现状参差不齐,因此,为了客观地对中药饮片进行质量评价,在继承传统的外观,气味评价的基础上,可对饮片进行现代方法分类质量评价。

a.一类质量标准(有效成分群的多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

对于那些有效成分研究较为系统详细,有效成分群结构及生物活性明确而且生物活性与中药功能主治有一定相关性的中药饮片如人参,丹参,防风等,应采用多种有效成分定量,这里的定量是指各成分的绝对含量及以主成分为参照物的相对含量(含量比),其定性鉴别可采用有效部位的成分群指纹图谱法。

b.二类质量标准(多指标性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

很多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研究较为详细,但其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与饮片主治功用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如前胡等,此类中药饮片可采用多指标性成分含量(绝对含量及相对含量)及化学成分群指纹图谱定性。

c.三类质量标准(有效成分或单指标性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

另有一类中药饮片,其化学成分研究较为详细,单一主成分含量较高而其它成分或因含量太低或因难以分离鉴定而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此类中药饮片可采用主成分绝对定量,同类微量成分相对定量,指纹图谱定性来制定其质量标准。

d.四类质量标准(有效部位总成分定量,指纹图谱定性)

对于有效部位成分群共性较强的中药饮片,可采用有效部位成分群总量来制定定量标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有机酸等,但各总成分中其单体成分间的含量比可结合指纹图谱而确定。

e.五类质量标准(浸出物定量,指纹图谱定性,结合传统经验)

某些中药饮片至今化学成分难以分离鉴定而不明确,可以各类溶剂(醚、醇、水)的浸出物来定量,其定性可利用各不同提取部位或层析段的成分群指纹图谱来进行。此类中药的质量标准还应特别注意其传统经验评价。必要时可利用生物效价来评价饮片质量。

f.有关中药饮片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

利用指纹图谱来鉴别中药饮片目前虽有些不同见解,但其应用价值日益明显。利用指纹图谱来鉴别中药饮片一定要注意其实用性及可普及性。目前可采用所含各类共性成分群初级指纹图谱方法对饮片进行定性鉴别。因为同一饮片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共性成分群,因此针对不同成分群的理化共性来选定指纹图谱制作条件,这样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条件,绘制出几种指纹图谱来反映几种类型化学成分群在饮片中的存在状况。所谓初级指纹图谱是指对10批次以上饮片按照固定的最优方法提取,预处理,按照相同的色谱或光谱条件及检定方法绘制其图谱,以10批次饮片的共有峰作为初级指纹峰组来鉴别饮片,也可同时用几种不同类型化学成分群的几组初级指纹峰来鉴别一种饮片。为了便于计算机数据化处理,各峰的保留时间及峰面积可以其中一条基线分离较好而保留时间适中的对照品峰为标准,进行各峰相对峰面积及相对保留时间值的计算,使初级指纹图谱简便、直观、实用。

(三)应用基础研究

1.饮片炮制新工艺研究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记载的炮制方法,基本上继承了传统的炮制工艺,但就目前饮片生产机械设备而言,有些炮制工艺的技术参数暂时无法做到客观控制,为了适应饮片生产自动化,现代化的需要,在基本弄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对某些炮制方法(如炒制)在确保饮片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工艺革新,如炒黄,炒干等炒制工艺是否可考虑用烘制方法来代替等问题,都属于可以尝试的范畴。

2.饮片新品种的研究

为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为了贮存服用方便,近年来诸如颗粒饮片,超微粉饮片等新饮片品种相继用于临床,新型饮片的加工方法、质量标准研究已成为饮片炮制研究的又一分支领域,研制更多类型的新型饮片是饮片进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饮片深加工的研究

近年来,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提取物等中药饮片深加工产品相继问世,特别是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已经试用于临床,但在中医用药原则上也存在不少分歧。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中药自身的特色优势,著名中医药学家王永炎院士提出,在充分利用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以道地药材为主体,以“经典小复方”为起点,开展“中药小复方颗粒”的研制有着重要意义。“经典小复方”采

用传统“共煎”方法制成,其内容物与汤剂一致,因而疗效确切,同时又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适当配伍“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更符合中医用药原则。因此,“中药小复方颗粒”的研制与着眼名医名方的再次开发,确是饮片深加工的一条重要途径。

4.适应中药饮片生产规范化,规模化及现代化的需要,协助制药机械制造行业,加快饮片生产机械新产品的研制

就目前饮片生产机械而言,无论从性能,自动化程度及生产能力上远远不能适应饮片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的需要。近几年来虽然有诸如全自动浸润罐,控温炒药机等技术含量高的饮片生产机械问世,但其共同的不足是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在机械性能上不尽完善。因此,要想加快中药饮片生产规范化、产业化进程,必须借鉴相关行业(如制药,食品行业)的先进生产模式,加强炮制机械的新产品研制。可以中药饮片生产单位为主体,组织机械研制、生产单位以及各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进行饮片生产机械研制攻关,按照自动化、规范化、可控化、规模化的要求对饮片生产全过程中所需机械逐一进行更新配套改造,为规范化自动控制饮片生产线的建成提供基本要素。

(四)应用开发

随着国家“十五”攻关中药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课题的逐步完成,中药饮片生产实行批准文号制已成为必然。这给中药饮片生产的有序发展带来有效保障,也给炮制学科服务于饮片生产带来机遇。广大炮制科研工作者应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在为生产服务的同时,发展炮制学科。目前,主要是注意广泛联系饮片生产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同时还可利用创收资金来进行炮制学的基础研究。进而促进炮制学科的不断发展。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2分) 1、醋炙能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延胡索 B、香附 C、莪术 D、柴胡 2、宜切成段的药物有() A、大戟 B、甘草 C、麻黄 D、黄芪 3、桂枝除杂质常用的方法是() A、挑选 B、水选 C、筛选 D、风选 4、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臭、矫味作用的辅料是() A、酒 B、醋 C、盐水 D、姜汁 5、马钱子的炮制方法是()? A、沙炒 B、土炒 C、米炒 D、滑石粉炒 6、人参的非药用部位为() A、枝梗 B、残茎 C、皮壳 D、芦头 7、代赭石煅淬多采用() A、醋淬 B、酒淬 C、水淬 D、药汁淬 8、蜜炙黄芪多用于治疗() A、气衰血虚之证 B、表卫不固的自汗 C、痰热咳嗽 D、咽喉肿痛 9、鹿茸净制加工时需() A、刷去毛 B、烫去毛 C、燎去毛 D、挖去毛 10、治疗痰热惊风抽搐宜选用() A、法半夏 B、制南星 C、胆南星 D、清半夏 11、雷公炮炙十七法记载于哪本书的卷首?( ) A、《本草经集注》 B、《新修本草》 C、《炮炙大法》 D、《雷公炮炙论》 12、发酵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 A、30-40% B、50-60% C、70-80% D、90%以上 13、心与肉作用不同,须分别入药的是( )

A、麦冬 B、莲子 C、远志 D、巴戟天 14、治疗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的上清丸,宜选用( ) A、生黄柏 B、酒黄柏 C、盐黄柏 D、黄柏炭 15.川乌炮制减毒的原理是( ) A、乌头碱溶于水 B、乌头碱水解 C、总生物碱含量降低 D、乌头碱被破坏 16、具有和中缓急作用的白芍炮制品是( ) A、生品 B、酒炙品 C、醋炙品 D、土炒品 17、炉甘石煅淬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疗效 B、降低毒性 C、改变药性 D、清洁细腻药物 18、一般性质的药物,人工干燥温度以不超过 ...多少为宜?( ) A、37℃ B、50℃ C、80℃ D、90℃ 19、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辅料是( ) A、甘草汁 B、黑豆汁 C、吴茱萸汁 D、姜汁 20、用于治疗食积兼脾虚常选用山楂的哪种炮制品?( ) A、生山楂 B、炒山楂 C、焦山楂 D、山楂炭 21、西瓜霜的制霜原理是( ) A、去油成霜 B、升华制霜 C、煎煮成霜 D、渗析制霜 22、白矾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 A、明煅 B、煅淬 C、扣锅煅 D、提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般药材的净度标准为() A、无霉败品 B、无杂质 C、无虫蛀品 D、大小分档 2、白术的炮制方法有() A、炒焦 B、麸炒 C、土炒 D、盐炙 E、酒炙 3、可用醋炙法炮制的药物有() A、延胡索 B、乳香 C、五灵脂 D、香附子 E、穿三甲 4、采用先炒药后加辅料拌炒的药物有() A、车前子 B、香附 C、乳香 D、川芎 E、五灵脂

中药炮制学-华佗杯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236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A型题指最佳选择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每道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是()。A A.中药炮制 B.无毒 C.药性缓和 D.药力持久 E.资源丰富 2.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B A.《新修本草》 B.《雷公炮炙论》 C.《神农本草经集注》 D.《本草蒙荃》 E.《炮炙大法》 3.《本草蒙荃》的作者是()。A A.陈家谟 B.李时珍 C.张仲岩 D.雷敩 E.孙思邈 4.《炮炙大法》的作者是()。B A.缪希雍 B.雷敩 C.陶弘景 D.葛洪 E.唐慎微5.饮片片型的规定:异形片一般不得过 ( A )。 A.15% B.10% C.5% D.3% E.1% 6 .在炮制处理时宜选用蒸法破坏酶的活性以 保存药效的是()。D A.五倍子 B.黄精 C.人参 D.天麻 E.附子 7.制备六神曲的原料主要有()。B A.苦杏仁、赤小豆、鲜地丁、鲜青蒿、鲜苍 耳草、白面 B.苦杏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 辣蓼、白面 C.苦杏仁、白扁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 辣蓼、白面 D.桃仁、赤小豆、鲜青蒿、鲜苍耳草、鲜辣蓼、白面 E.桃仁、白扁豆、鲜地丁、鲜青蒿、鲜辣蓼、白面 8.下列几组药物中不宜加热处理的是() A.石榴皮、龙胆草 B.龙胆草、柴胡 C.柴胡、槐米 D.大黄、白芍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E.当归、元胡 9.对于含生物碱类药物通常用何种辅料炮制(A)。 A.米醋 B.蜂蜜 C.米泔水 D.姜汁 E.盐水 10.柴胡炮制时通常采用何种辅料炮制 (E )。 A.盐水 B.蜂蜜 C.米泔水 D.姜汁 E.米醋 11.现代研究表明白术中燥性成分是(A )。A.挥发油 B.苍术酮 C.白术内酯-Ⅰ D.白术内酯-Ⅲ E.多糖 12.白芍宜切成( C )。 A.丝 B.厚片 C.薄片 D.段 E.块 13.需去芦的药材有(D )。 A.薄荷 B.麦冬 C.五味子D.桔梗 E.木通 14.除去骨碎补表面绒毛的方法是(C )。A.刷去法 B.刮去法 C.砂烫法 D.挖净法 E.火燎法 15.山楂炒焦后刺激性降低的原因是( B)。A.挥发油含量降低 B.有机酸含量降低 C.总黄酮含量降低 D.多糖含量降低 E.产生焦香气 16.王不留行炒爆的标准以完全爆花者占 ( E)。 A.40%以上为宜 B.50%以上为宜 C.0%以上为宜 D.70%以上为宜 E.80%以上为宜 17.栀子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的炮制品是(D )。A.生栀子 B.姜栀子 C.焦栀子 D.栀子炭 E.炒栀子 18.治疗崩漏下血,月经不调应选用( D)。A.当归 B.酒当归 C.炒当归 范文范例学习参考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现状基础上,对其改进的思路和途径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中药炮制实验课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进 中药炮制学是我校药剂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而中药炮制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培养药剂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尤其重要[1]。我校的药剂专业注重培养同时具有药剂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除要完成中药炮制学的理论与实验的学习任务,还要进行中药传统技能操作的`培训,从中选拔优秀者参加省级和全国的技能比赛,指导老师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意图将竞赛的成功经验惠及每个学生,使学生们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主导,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炮制技术的操作规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因此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以完成实验报告或应付考试考核为目标,对课程实质精华知之甚少[2]。此外,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理论课课时与实验课课时的比例多1∶1或2∶1,这显然不能满足炮制作为一门传统技术,需要大量实践这一要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将实验步骤甚至是实验结果全部在实验前交代给学生,使学生只学会简单的操作,而没有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评价学生实验技能的指标多是通过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成绩来体现,而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因此很难从实验报告中体现学生的创新和综合思维能力。由于中药炮制学实验的传统教学过程存在上述各种问题,因此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就尤为必要。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当的调整实验课内容[3],指导中职学生将已学过的实用中成药学、中药调剂员等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传统的中药炮制中。如设计实验“八珍丸中各中药的炮制方法”,处方八珍丸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八味药组成,其中七味药要经过酒炙、醋炙、蜜炙、蒸制、麸炒等特殊方法炮制后才能入药,这几种炮制方法都是炮制学中较为常用和重要的

中药炮制学习题

《中药炮制学》 练习题 一、A型题: 1.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 2.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 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 3.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 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 4.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 5.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 6.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 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 7.《修事指南》的作者是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8.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 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9.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 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 10.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 11.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 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 12.苍术炮制后,燥性降低的原因是 A.挥发油含量降低B.苍术酮含量降低C.皂苷含量降低D.生物碱含量降低E.以上都不是13.下列那味药炮制后,可矫臭矫味 A.珍珠 B.远志 C.乌梅D.九香虫E.桑螵蛸 14.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的药物,不宜采用的炮制方法为 A.净制B.水浸泡 C.加热炮制 D.阴干 E. 抢水洗 15.具有通血脉、行药势、散寒、矫味矫臭作用的辅料是 A.醋B.生姜汁C.酒D.甘草汁E.蜜 16.教材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三类分类法B.五类分类法C.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D.以药用部位来源属性分类法E.雷公炮炙十七法 17.一般工具书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A.炮制方法与药用部位相结合B.工艺与辅料相结合 C.五类分类法D.三类分类法E.以药用部位进行分类 18.下列药物中需用烫法去毛的是 A.枇杷叶B.石韦C.骨碎补D.金樱子E.鹿茸 19.“饮片”一词最早见于 A.本草纲目B.雷公炮炙论C.炮炙大法D.武林旧事E.本草从新 20.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其人工干燥温度最高不超过 A.100℃B.8O℃C.50℃D.35℃E.25℃ 21.常用手捏法检查水处理软化效果的药物是

中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益元散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 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 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 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 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 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 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 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益母草膏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 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 相对密度 1.4左右,即得。 实验三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三)

中药炮制学试题(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理论的历史文献为() A 黄帝内经 B 本草蒙荃 C 雷公炮炙论 D 十药神书 2 国家级法规为() A 中国药典 B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 C 全国种药炮制规范 D 北京市中药炮制规范 3 炙药用黄酒的含乙醇量为() A 10~15% B 15~20% C20~30% D 50~70% 4 最早的炭药是() A 地榆炭 B 血余炭 C槐花炭 D 蒲黄炭 5 传统炮制理论认为药物醋制后可引药入() A 胃经B肝经 C 心经 D 肺经 6 饮片包装的大规格重量为() A 1~10kg B 5~10Kg C 10~50kg D 5~8kg 7炒后缓和寒滑之性的是() A 王不留行 B 牵牛子 C 牛蒡子 D决明子 8 土炒的主要目的是() A 增补中益气 B 增健脾补胃 C 增补阴生津 D 增健脾止泻 9 抢水洗又称作() A 淋法 B 淘洗法 C泡法 D 漂法 10 用于治疗血虚便塘时应首选() A 酒炙当归 B 油炙当归 C 土炒当归 D当归炭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麸炒能降低挥发油含量,缓和药性的药物是() A 苍术 B 僵蚕 C 枳壳 D 山药 E 白术 2 煅淬药物常用的淬液有() A 酒 B 醋 C 盐水D药汁 E 蜜水 3 煮制后可降低毒性的药物有()

A 吴茱萸 B 硫黄 C 藤黄 D 珍珠 E 朱砂 4 胆南星的炮制作用主要有() A 改变药性,辛温变苦凉 B 增强化痰作用 C 除燥烈之性及毒性 D 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等症 E 偏于清热而治痈肿 5 下列能为临床制备新药的炮制方法有() A 发芽法 B 发酵法 C 干馏法 D 提净法 E 烘焙法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 大黄酒制后引药下行,能在下焦产生清降热邪的作用() 改:引药上行`上焦 2 风选是根据药物和杂质体积大小不同,借风力将杂质除去() 改:质量不同 3 黄芩宜采用浸润法软化() 改:蒸润法 4 人工干燥的温度一般以不超过50℃为宜。() 改:80℃ 5 黄芪蜜炙后可增强补气作用。(√) 改: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切制: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炮制工艺。 2 炒炭法:将净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 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 3 醋炙法:净或切制后药,加入定量米醋拌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4 人工干燥: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的方法。 5 干馏法:药物放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产生汁液的方法。 五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清炒法所用火的程度分为文火中火武火文武火。 2 栀子的炮制品种有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 3 盐炙时盐的用量一般为100:2,水溶解盐时,水的量一般为4~5倍。 六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 简述酒`醋`盐的性味,功效以及作为炮制辅料的主要作用?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18日 实习地点: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指导老师:岳玥 实习科目:中药炮制 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 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 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根据炒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減少副作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 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梔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 (一)炒黄 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具香气。 5.薏苡仁取浄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浄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二)炒炭 1.蒲黄取浄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推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味涩,存性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黑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3.判芥取浄判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实验二炙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原理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中药炮制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A 现代科学理论 B 中医基础理论 C 中医中药理论 D 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2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A 五十二病方 B 雷公炮炙论 C 炮炙大法 D 修事指南 3 为使矿物药质脆易碎,便于调剂和制剂,多采用() A 炒法 B 炙法 C 煅法 D 提净法 4 须挖去毛的药物是() A 枇杷叶 B 金樱子 C 骨碎补 D 鹿茸 5 一般炮制品的含水量,宜控制在() A 3%~6% B 15% C 7%~13% D 25%以下 6 炒后产生止血作用的是() A 荆芥 B 地榆 C 槟榔 D 白茅根 7 麸炒时,每100公斤药物用麸() A 5公斤 B 20~25公斤 C 30公斤 D 10~15公斤 8 制何首乌常用的辅料是() A 生姜汁 B 甘草汁 C 黑豆汁 D 炼蜜 9 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是() A 酒蒸法 B 清蒸法 C 水蒸法 D 醋蒸法 10 清上焦实热,宜选用() A 大黄 B 醋大黄 C 熟大黄 D 酒大黄 二配伍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A 极薄片 B 薄片 C 厚片 D 段 E 丝 1 白芍宜切(薄片) 2 大黄宜切(厚片) 3 麻黄宜切(段) 4 陈皮宜切(丝) 5 黄柏宜切(丝)

A 清热,凉血,止血,生津 B 养阴清热,凉血生津 C 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D 凉血止血 E 补血止血 6 地黄(B) 7 熟地(C ) 8 鲜地黄(A ) 9 生地炭(D ) 10 熟地炭(E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山楂的炮制规格有() A 山楂 B 炒山楂 C 焦山楂 D 山楂炭 E 麸炒山楂 2 炒焦是将药物炒至:() A 表面焦黄色 B 表面焦褐色 C 内部颜色加深 D 内部焦褐色 E 有焦香气味 3 马钱子的炮制目的是:() A 降低毒性 B 缓和药性 C 质地变脆,宜于粉碎 D矫嗅矫味 E 便于除去绒毛 4 下列哪些炮制过程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A 净制 B 切制 C 原药材质量 D 辅料炮制 E 加热炮制 5 有效成分为苷类的中药,常采用哪些方法炮制以杀酶保苷:() A 炒黄 B 蒸法 C 煮法 D 煅法 E 燀法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炮制:指与火有关及一些更广泛的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 2复制法: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3炙法:净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的炮制方法。 4饮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5辅料: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除主药以外加入的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质 五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清炒法分为:炒黄炒炭炒焦。

炮制试验讲义-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讲义 (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继求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炮制原理,加深理解在课堂上的基本理论,为中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推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础。本实验指导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了其中具有典型特征、代表性的实验编写而成,包括了传统实验和现代实验。

实验一清炒法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成品的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炒炭存性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1 .炒黄王不留行、莱菔子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荆芥、槐米 三、工具设备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 ( 一) 炒黄 1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2 .莱菔子取莱菔子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声,并透出其特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碎,具香气。 ( 二) 炒焦 1 .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大小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 .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 .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专科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专科 ( 专业(类) 日午考)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 B ) A 、张景岳 B 、雷敩 C 、张仲岩 D 、缪希雍 E 、李时珍 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 B ) A 、胆汁制天南星 B 、胆汁制黄连 C 、酒制地黄 D 、姜炙黄柏 E 、酒制黄连 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A ) A 、食醋 B 、盐水 C 、米泔水 D 、蜂蜜 E 、姜汁 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 A 、姜炙 B 、甘草制 C 、黑豆汁制 D 、米炒 E 、麸炒 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 C ) A 、缓和辛燥之性,

以免伤中 B 、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C 、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D 、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E 、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 、米泔水 B 、甘草汁 C 、黑豆汁 D 、盐水 E 、胆汁 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 A 、40-50℃ B 、50-60℃ C 、60-70℃ D 、70-80℃ E 、80-90℃ 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 A 、生黄柏 B 、萸黄柏 C 、姜黄柏 D 、酒黄柏

E 、黄柏炭 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 A 、食盐水 B 、酒 C 、生姜汁 D 、甘草汁 E 、米醋 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 A 、刷净法 B 、刮除法 C 、砂烫法 D 、挖净法 E 、火燎法 11、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A 、5 ㎏ B 、10㎏ C 、10-15㎏ D 、15-20㎏ E 、10-20㎏ 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 A 、生大黄 B 、大黄炭 C 、蜜大黄 D 、酒大黄 E 、熟大黄 13、能缓和麻黄辛散发汗力,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作用的炮制品是() A 、生麻黄 B 、炙麻黄 C 、麻黄绒 D 、炙麻黄绒 E 、泡麻黄 14、炮制朱砂成细粉的方法与哪项无关() A 、水飞水粉 B 、碾成粉 C 、研磨成粉

中药的炮制学实验指导

实用文档 中药炮制学 实验指导 中药学专业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

实验一药物的润法及切制 一、实验内容 1 .润法陈皮地黄何首乌。 2 .切制山药陈皮地黄何首乌。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润法和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润法和切制的基本方法。 (3) 掌握不同药材饮片规格的选择原则。 三、工具设备 切菜板,菜刀,切药机,搪瓷盘 四、实验方法 1. 陈皮:取净陈皮,用水冲洗,而后放到搪瓷中,上盖一湿布,每过10分钟喷水一次,并翻动,直到陈皮软化,用弯曲法检查软化程度,切成细丝,50度烘干。 2. 地黄、何首乌:取地黄、何首乌,大小分档,而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用手捏法检查药材软化程度,注意控制大小药材软化时间的差异,取出后,放置,用湿布盖润,切制成厚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3. 山药:取鲜山药,除去皮,而后切制成斜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五、注意事项 1. 润法要大小分档,注意一次喷水不能过多,否则会伤水,大黄和何首乌不能泡时间过长,否则外面会出现伤水现象。 2. 切制要注意根据药材的质地和性质选择适宜的饮片规格,另外注意药材切制后的饮片均匀度,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80度。

实验二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 1 .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薏苡仁。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蒲黄、荆芥。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 电磁炉、铁锅、铁铲、瓷盘、筛子、天平。 四、实验方法 (一) 炒黄 1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 80 %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 .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 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l.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E A.汉代B.秦代C.周代D.春秋战国E.原始社会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A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3.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A 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4.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D 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5.第一部炮制专著是D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6.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D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 7.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B A.炮制文献研究B炮制原理研究C.炮制工艺研究D.炮制设备研究E.炮制品质量研究8.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C 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 9.《修事指南》的作者是B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0.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B 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1.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C 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2.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A 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13.“酒制升提”是谁归纳总结的?E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陶弘景E.缪希雍14.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C 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

15.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的是A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本草经集注C.雷公炮炙论D.五十二病方E.修事指南 填空题 29.“治半夏”最早记载在__黄帝内经_________。[] 30.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是____火的发现_______。[] 31.“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是___张仲景____提出的。[] 32.中药炮制起源于__用药实践_____。[] 33.中医用药的特点是_复方___和__炮制___。[] 判断题 34.生草乌多供内服。2对错 35.古代的炮制指的是单味药材加工成饮片。2对错 36.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1对错 37.合和、修事、炮炙均是炮制的同义词。1对错 38.研究中药炮制原理,掌握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即可。2对错 39.酿酒的发现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1对错 40.中药炮制是连接原药材与临床疗效的桥梁。1对错 第二章炮制与临床疗效 选择题 1.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B A.相资为制B.相反为制C.相畏为制D.相恶为制E.以上都不是2.张仲景在白虎汤中使用的甘草是C A.生甘草B.粉甘草C.炙甘草D.甘草皮E.甘草梢3.吴鞠通使用白虎汤时选用的是A A.生甘草B.粉甘草C.炙甘草D.甘草皮E.甘草梢 填空题 20.传统的制药原则是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和制其质。[] 判断题 22.阿胶用蛤粉炒后既降低其滋腻之性,又制其质和味。1对错 23.药物通过炮制,不论从质或是从量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对错24.炮制可改变药物升降浮沉之性,一般规律是酒制升提,姜制发散。醋制收敛,盐制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 A、张景岳 B、雷敩 C、张仲岩 D、缪希雍 E、李时珍 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 A、胆汁制天南星 B、胆汁制黄连 C、酒制地黄 D、姜炙黄柏 E、酒制黄连 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 A、食醋 B、盐水 C、米泔水 D、蜂蜜 E、姜汁 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 A、姜炙 B、甘草制 C、荷叶制 D、米炒 E、麸炒 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 A、缓和辛燥之性,以免伤中 B、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C、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D、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E、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 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米泔水 B、甘草汁 C、黑豆汁 D、盐水 E、胆汁 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 A、40-50℃ B、50-60℃ C、60-70℃ D、70-80℃ E、80-90℃ 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 A、生黄柏 B、萸黄柏 C、姜黄柏

D、酒黄柏 E、黄柏炭 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 A、食盐水 B、酒 C、生姜汁 D、甘草汁 E、米醋 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 A、刷净法 B、刮除法 C、砂烫法 D、挖净法 E、火燎法 11、以100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A、5 ㎏ B、10㎏ C、10-15㎏ D、15-20㎏ E、10-20㎏ 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 A、生大黄 B、大黄炭 C、蜜大黄 D、酒大黄 E、熟大黄 13、能缓和麻黄辛散发汗力,增强宣肺止咳平喘作用的炮制品是 A、生麻黄 B、炙麻黄 C、麻黄绒 D、炙麻黄绒 E、泡麻黄 14、炮制朱砂成细粉的方法与哪项无关() A、水飞水粉 B、碾成粉 C、研磨成粉 D、煅烧成粉 E、以上都不是 15、芒硝的炮制辅料是() A、胆汁 B、白矾 C、甘草 D、萝卜 E、童便 16、石膏煅制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疗效 B、降低毒性 C、减少副作用 D、便于制剂和调剂 E、产生新疗效 17、发酵法的适宜温度是() A、18℃-25℃ B、30℃-37℃ C、5℃-10℃ D、25℃-30℃ E、45℃-50℃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饮片切制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饮片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饮片切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饮片类型。 3. 掌握饮片干燥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手工切制 薄片:当归、白芍。 厚片:丹参、大黄。 斜片:黄芪。 直片:白术。 段:党参、麻黄。 丝:陈皮(细丝)、瓜蒌皮(宽丝)。 块:阿胶(丁)。 2. 机器切制 槟榔、川芎、甘草。 三、实验工具、设备 片刀、切药刀、切药板、大号搪瓷盘、中号搪瓷盘(具盖)、小号搪瓷盘(具盖)、压板、铁夹、切药机等。 四、实验方法 1. 当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低温干燥。 2. 白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3. 丹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4. 大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厚片, 晾干或低温干燥。 5. 黄芪: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斜片,干燥。 6. 白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直片,干燥。 7. 党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8. 麻黄: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9. 陈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细丝,阴干。 10. 瓜蒌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宽丝,干燥。 11. 阿胶:取阿胶块,烘软,切成小丁块。 12. 槟榔: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13. 川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14. 甘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五、注意事项 1. 为减少药材浸入水中的时间,应大小、粗细分档软化,以少泡多润,药透水尽为原 则。 2. 软化过程较长,药材易发生质变,应勤检查,勤处理。 3. 软化太过或不及均影响药材质量或增加切制时的困难,应经常检查药材软化程度。 4. 机器切制应注意检查机器,按章操作;手工切制应注意掌握压板向前移动的速度, 放刀要平稳;注意操作安全。 5. 自然干燥应注意防止外来杂质;人工干燥应控制好干燥温度及时间。 附1:药材软化程度检查方法 弯曲法——将软化后的药材握于手中,大姆指向外推,其余四指向内缩,以药材略弯曲,不易折断为合

中药炮制学试题及答案

中药炮制学考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 A、张景岳 B、雷敩 C、张仲岩 D、缪希雍 E、李时珍 2、指出下列哪项炮制原则属于“从制”() A、胆汁制天南星 B、胆汁制黄连 C、酒制地黄 D、姜炙黄柏 E、酒制黄连 3、对含生物碱的药物,常选择何种辅料炮制以提高其溶出率() A、食醋 B、盐水 C、米泔水 D、蜂蜜 E、姜汁 4、藤黄的炮制方法是() A、姜炙 B、甘草制 C、荷叶制 D、米炒 E、麸炒 5、麸炒白术的炮制作用是() A、缓和辛燥之性,以免伤中 B、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C、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和胃作用 D、缓和辛燥性,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E、炒后性偏温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 6、具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强筋骨、引药下行、解毒防腐等 作用的炮制辅料是() A、米泔水 B、甘草汁 C、黑豆汁 D、盐水 E、胆汁 7、一般药物的干燥温度是() A、40-50 ℃ B、50-60 ℃ C、60-70 ℃ D、70-80 ℃ E、80-90 ℃ 8、欲发挥黄柏清上焦湿热作用,宜选用的炮制品是() A、生黄柏 B、萸黄柏 C、姜黄柏 D、酒黄柏 E、黄柏炭 9、具有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等作用的辅料是() A、食盐水 B、酒 C、生姜汁 D、甘草汁 E、米醋 10、清除骨碎补表面的绒毛的方法是() A、刷净法 B、刮除法 C、砂烫法 D、挖净法 E、火燎法 11、以100 公斤药材计算,炙法中生姜的常用量是() A、5 ㎏ B、10 ㎏ C、10-15 ㎏ D、15-20 ㎏ E、10-20 ㎏ 12、欲缓和大黄泻下作用,增强活血祛瘀功效,宜选择() A、生大黄 B、大黄炭 C、蜜大黄 D、酒大黄 E、熟大黄

中药炮制学试题

中药炮制学 2013届大专中药专业毕业(中药炮制技术)考试 【A型题】 1、炮制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现最常用( ) A、修整 B、炮炙 C、修治 D、修制 E、炮制 2、最早提出药物生熟异用学说得医药家就是( )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张仲岩 D、陶弘景 E、陈嘉谟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就是( ) A、《本草纲目》 B、《炮炙大法》 C、《太平圣惠方》 D、《太平惠民与剂局方》 E、《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品管理法》 4、“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记载于( ) A、《本草纲目》 B、《炮炙大法》 C、《太平圣惠方》 D、《本草蒙筌》 E、《本草发挥》 5、我国医药学史上最早得炮制专著就是( ) A、《炮炙大法》 B、《修事指南》 C、《神农本草经》 D、《雷公炮炙论》 E、《本草纲目》 6、《炮炙大法》成书得时间就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汉代 C、南北朝刘宋时期 D、明代 E、请代 7、归纳提出传统制药原则得作者( ) A、张仲岩 B、李时珍 C、缪希雍 D、陈嘉谟 E、徐大椿 8、下列药物与辅料得炮制属“相畏为制”得就是( ) A、酒制大黄 B、盐制黄柏 C、姜制半夏 D、蜜制百合 E、麸炒枳实 9、下列药物与辅料得炮制属“相恶为制”得就是( ) A、酒制大黄 B、盐制黄柏 C、姜制半夏 D、蜜制百合 E、麸炒枳实 10、《中国药典》正式把中药炮制作为法定内容予以收载得最早版本就是( ) A、1953年版 B、1963年版 C、1977年版 D、1985年版 E、1995年版 11、下列药物与辅料得炮制,属“反制”得就是( ) A、姜制黄连 B、胆汁制黄连 C、酒制仙茅 D、姜制厚朴 E、姜制草果 12、炮制能使所含毒性大得生物碱水解,生成毒性小得生物碱得药物就是( ) A、麻黄 B、川乌 C、槟榔 D、延胡索 E、马钱子 13、为防止饮片变红与所含生物碱损失,不宜暴晒得药物就是( ) A、川乌 B、麻黄 C、槟榔 D、延胡索 E、马钱子 14、有效成分为苷类得药物,一般不用或少用( ) A、炒黄 B、酒制 C、醋制 D、蒸 E、煮 15、含鞣质类得药物炮制加工时,一般不用( ) A、铜器 B、瓷器 C、铁器 D、竹器 E、木器 16、中国药学史上第一位总结炮制方法得医药家就是( )

中药炮制实训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书 主编梁德海 参编李兴然 孙福生 高新芳 赵玉贵 亳州市景福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2010年07月

编写说明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依据国家劳动部、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行业工人等级标准》(高级“中药炮炙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药与产品开发专业、中药学专业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中药类相关专业使用。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书通过代表药物的炮制和炮制品质量的评判,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炮制品质量检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在使用过程中各饮片厂及参阅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 编者 2010年07月

目录 项目2 净选加工 2-1净选加工(传统炮制) 2-2净选加工(现代炮制) 项目3 饮片切制 3-1饮片切制(传统炮制) 3-2饮片切制(现代炮制) 项目4 清炒法 4-1清炒法---炒黄(传统炮制) 4-2清炒法---炒焦(传统炮制) 4-3清炒法---炒炭(传统炮制) 4-4清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5 加固体辅料炒法 5-1加固体辅料炒法---麸炒、米炒(传统炮制) 5-2加固体辅料炒法---砂炒(传统炮制) 5-3加固体辅料炒法---土炒、滑石粉炒和蛤粉炒(传统炮制) 5-4加固体辅料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6 炙法 6-1-酒炙、醋炙(传统炮制) 6-2盐炙、姜炙(传统炮制) 6-3蜜炙、油炙(传统炮制) 6-4炙法(现代炮制) 项目7 煅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8 蒸、煮、燀法 8-1蒸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8-2 煮燀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9 复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实训10 其他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1发酵法、发芽法、制霜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2烘焙法、煨法、提净法、水飞法、干馏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附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