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04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练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时事热点专题04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练

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

2019年6月5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当前,国际社会正积极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时各国仍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挑战。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韩正指出,习近平主席专门发来贺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这次主场活动的高度重视。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环保行动。今年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的举办地中国浙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起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在这里举办主场活动,对提高各国人民的环境意识,推动全球环保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材料二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显著进步。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全面落实2030年议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为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材料三在全球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将发布《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颁发中国生态文明奖,公布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发布优秀公众参与典型案例。全国各地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2019年世界环境日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题,敦促各国政府、产业、社区和个人共同探索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改善世界城市和地区的空气质量。中方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分享中国“蓝天保卫战”的经验做法,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材料四这次世界环境日以“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主题,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和坚定决心。韩正表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携手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共同呵护美丽地球家园。他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实践经验共享,共同改善区域和全球环境质量;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三是积极开展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共同遏制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四是共商共建共享绿色“一带一路”,共同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经济归因类题型考查确立世界环境日的理由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分析确立世界环境日的理由。

【答题要素】市场经济缺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范解答】(1)市场经济自发性和盲目性等弊端会导致一些无效供给,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确立世界环境日有利于促进改善环境质量,使市场健康得到健康发展。(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发展。确立世界环境日,可以引导人们重视环境质量,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3)确立世界环境日,有利于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二、政治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政治如何类题型考查如何搞好生态环境保护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知识说明应如何搞好生态环境保护。

【答题要素】政府宗旨和原则+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生态文明建设职能

【规范解答】(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2)履行政治职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加强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3)履行经济职能,制定和落实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同时,履行好文化建设职能,加强绿色、环保理念的教育和宣传。(4)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防治污染,优化生态环境。

三、文化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文化如何类题型考查如何促进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答题要素】荣辱观教育+发挥教育作用+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文化影响表现和特点

【规范解答】(1)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场所,适当增加一些生态环境的课程,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3)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通过大众传媒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识,有助于提高人的环保意识。(4)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要在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命题方向】以哲学如何类题型考查怎样打好蓝天保卫战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四,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怎样打好蓝天保卫战。

【答题要素】坚持系统优化方法+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支持新事物成长+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重视量的积累

【规范解答】坚持系统优化方法以寻求整体最优目标。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2)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严密监控。(3)积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重污染天气,要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5)要重视量的积累。打好蓝天保卫战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

2019年世界环境日以“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主题,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和坚定决心。据此回答1-3题:

1.打好蓝天保卫战,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不懈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因为()

①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可以驾驭社会发展规律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

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社会意识的作用等。坚持不懈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②符合题意。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④符合题意。①属于唯心主义,排除。思想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C。

2.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可以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助力。这意在强调()

①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总体小康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④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的消费观。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对于加强能源资源

节约,保护生态环境,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具有重要意义,①④符合题意。我国早已实现总体小康,排除②。材料强调消费,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方式,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A。

3.打赢蓝天保卫战,对公司的要求主要是()

①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

②要注重品牌效应、名牌战略

③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

④企业要诚信经营,注重自身的信誉和形象

A.②④

B.①③

C.①

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公司经营。企业积极践行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这对于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名牌战略和诚信经营,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为B。

近年来,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的国家,将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投入巨额财政资金,加大减排行动,发展低碳减排的新兴产业,为共建人类美好家园而不懈努力。据此回答4-5题:

4.从哲学上说,上述做法蕴涵的辩证法原理是()

①统筹全局能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要立足整体,从全局出发④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关系。将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现了对整体的重视,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对立”表述欠妥,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B。

5.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材料中的做法是政府在()

①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②调整经济结构

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④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③

B.②④

C.③

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①中“克服”表述欠妥,排除。投入巨额财政资金,加大减排行动,是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意在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减排,排除③,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6.要通过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各地发展质量,使节能减排和低碳生产变成一桩减排越多、收益越大的好生意。对这种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下列看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它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这种价值取向很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

③这种价值取向做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④这种认识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节能减排和低碳生产变成一桩减排越多、收益越大的好生意,体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③符合题意,排除②。通过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各地发展质量,尊重了生态平衡等规律,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①。故本题答案为C。

以当前环境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以及在协议达成前的预估排放量来推算,全球气温恐难免再上升2摄氏度,达到全球广泛认同的气候变暖上限。据此回答7-8题:

7.该材料警示消费者应()

A.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鼓励科学的超前消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消费观。全球气温恐难免再上升2摄氏度,达到全球广泛认同的气候变暖上限,警示我们要保护环境,进行绿色消费,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艰苦奋斗、避免盲从和超前消费,排除ABD。故本题答案为C。

8.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B.量变一定程度要抓时机促成质变

C.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D.先量变,然后质变,把二者分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全球气温恐难免再上升2摄氏度,达到全球广泛认同的气候变

暖上限,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否则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抓时机和为质变创造条件,排除BC。量变与质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排除D。故本题答案为A。

近年来,我国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环境督察,确保行动目标落到实处,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状态。据此回答9-10题:

9.面对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公民应该()

A.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B.加快立法进程,严格公正司法

C.行使政治权力,直接参与管理

D.创造多种条件,充分表达意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面对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公民既要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又要行使改善生活质变的权利,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公正司法和表达意愿,排除BD。C中“直接”表述欠妥,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10.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

①有利于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保障②使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③进一步强化了制度保障和法律约束④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A.①②

B.①④

C.②

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职能。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利于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保障,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彻底”表述欠妥,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约束,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B。

11.打赢蓝天保卫战,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增强了环境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环境道德水平。下列属于公民参与蓝天保卫战民主决策行为的有()

①针对区政府治理当地河流的方案建言献策

②打市长热线电话举报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③用电子邮件发表对市政府关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的意见

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产品质量问题

A.①③

B.③④

C.

①②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决策。针对区政府治理当地河流的方案建言献策,用电子邮件发表对市政府关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的意见,均属于公民参与蓝天保卫战民主决策行为,①③符合题意。②属于民主监督行为,排除。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产品质量问题属于消费者维权问题,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12.打赢蓝天保卫战,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意味着()

①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②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政府运用行政手段促进科技事业发展④政府积极有效的实施宏观调控

A.①②

B.③④

C.①

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手段和宏观调控,排除③④。故本题答案为A。

13.当前,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引导企业统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能源资源长期稳定可持续利用,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体现了()

A.政府机关公正司法原则的落实

B.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党和政府依法履行国家职能

D.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工作原则。引导企业统筹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公正司法以及政治文明建设,排除AD。党不能履行政府职能,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B。

14.一直以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在环保领域长期存在,法律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执法也必须要加强。这启示政府部门()

①完善制度,强化责任②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③令行禁止树立权威④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在环保领域长期存在,要求政府

部门要完善制度,强化责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力,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腐败和政府权威,排除②③。故本题答案为D。

15.开展蓝天保卫战,要加强地方党组织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①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②具有环境立法的职能

③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④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指导思想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加强地方党组织对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③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具有立法职能,排除②。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等,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A。

16.政府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其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政府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尊重,①②符合题意。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排除③。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A。

17.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人文环境和自然遗产遭到破坏。一些短视的做法在经济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④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些短视的做法在经济上虽然取得成绩,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表明人们应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

来,①③④符合题意。规律不能创造,排除②。故本题答案为C。

18.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丰富,实现路径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应根据各自国情选择最佳的实施路径。这启示我们()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变化发展

B.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二者相互联结

C.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看到主要矛盾

D.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国家应根据各自国情选择最佳的实施路径,表明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作用和主要矛盾,排除A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排除B。故本题答案为D。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完全得到有效的遏制。这启示我们()

①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②矛盾总有主次方面之分

③要坚持矛盾分析法④任何事物都包含成就和问题两个方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排除①。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环境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竣,表明矛盾总有主次方面之分,要坚持用矛盾分析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②③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两个方面,成就和问题并非任何事物所具有的,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B。

20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材料蕴含的深刻哲理,启示我们()

A.充分利用有利的社会条件努力奋斗,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B.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完全统一

C.摆脱社会历史对我们的制约,永做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志青年

D.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明辨现实生活中的是非曲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观。建设生态文明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地价值标准,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条件,排除A。B中“完全统一”以及C中“摆脱”表述欠妥,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编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热点背景】 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 一、关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 (一)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三)组建农业农村部。不再保留农业部。 (四)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五)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 (七)组建应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八)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九)重新组建司法部。不再保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十)优化水利部职责。不再保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十一)优化审计署职责。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十二)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 二、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

(一)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二)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三)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五)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 (六)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再保留国家粮食局。 (七)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八)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不再保留国家林业局。 (九)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 (十)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隶属关系。 (十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十大举措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该加强的加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 (二)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 (三)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 (四)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 (五)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

2017年高考十大热点时政分析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 热点专题二、聚焦杭州G20峰会,助力全球经济增长 热点专题三、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热点专题四、弘扬女排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热点专题五、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热点专题六、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 热点专题七、神舟十一号奔天宫,载人航天精神启新程 热点专题八、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 热点专题九、赏传统诗词之美,寻文化基因之源 热点专题十、关注健康中国2030,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热点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创造【背景材料】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

时政热点专题学习提纲

时政热点专题学习 一、关注利比亚撤侨行动 【文字背景材料】 背景一:利比亚有约500个部落,其中的三大部落是瓦尔法拉、阿祖维、卡达法,这三个部落的人口在总人口(642万)中约占三分之一。卡达法部落的领导人卡扎菲在过去42年里一直保持部落之间的力量均衡,并不断肃清政敌,维护铁腕政权。利比亚此次爆发的示威原本是反对卡扎菲长期执政和独裁统治,并呼吁释放被卡扎菲逮捕的政治犯的民主化示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示威演变成了部落之间的矛盾。和埃及、巴林等国的反政府示威不同,2011年2月21日,卡扎菲政府出动迫击炮、战斗机对示威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进而导致这次利比亚骚乱。 背景二:从2011年2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决定成立应急指挥部以来,这里的灯光总是亮到天明。各方面信息在这里汇总。在利人员的安全是否得到保障?受伤人员能否得到及时救治?撤离人员有没有足够的食品衣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无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密切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慰问,通过海上、陆地、空中等各种渠道不断转达到在利比亚被困人员中间,给他们以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安全有序展开撤离行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各部门、军队、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和中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10分,我国政府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已经全部撤出,共计35860人。撤离我国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已取得阶段性胜利。 背景三:在危难突发之际,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家行动”,直接关系着国家在公民心中的分量。一个国家的“国家反应”,则直接检验着公民在国家心中的分量。 背景四:当数十万各种肤色的撤离人群不分昼夜地涌向利比亚和埃及两国边境口岸时,中国驻外使馆人员在运送自己同胞的汽车前徒步而行,冒着风险为车队开路。当几千名中国同胞将要临时撤到仅有几百名华人的地中海岛国马耳他时,中国马耳他文化中心、中医中心、孔子学院的教师、留学生、中资机构工作人员等全部动员起来,全力做好接待工作。当同胞遇袭遭劫的时候,在利比亚中资公司的员工们相互救援,共渡难关。接到使馆分批撤离的通知后,当地中资机构首先安排妇孺伤患走最短、最安全的撤离路线,大部分青壮年员工把较为艰险的道路留给自己,而走在最后的是机构负责人。 无论是救援者还是被困者,在危险面前,许许多多普通人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设问:从利比亚撤侨行动中可以看出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利比亚发生骚乱后,党和国家竭尽全力保护 和撤离在利比亚受困人员充分体现了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生存权、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我国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的表现及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过程中,无论是使馆的工作人员、在利比亚等国家工作的中国教师与留学生、还是中资公司的员工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足以说明他们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4.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这次 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国举国家之力来帮助受困的中国侨民撤离回国就说明了这一道理。 5.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其基本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人民 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国作出的反应和行动充分体现出我国政府切实实施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其它合法权益的职能。 6.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 人民负责。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国政府的反应和行动充分体现了上述道理。 7.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公信力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从这次利比亚 撤离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中任何政府都无可比拟的权威。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它的宗旨。在这次利比亚救援撤离行动中,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慰问,通过海上、陆地、空中等各种渠道不断转达到在利比亚被困人员中间,给他们以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安全有序展开撤离行动。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 9.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各项合法权益。从近些年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到此次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大撤离,世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实践,发现了增强凝聚力的引擎。 10.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实践证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大政治优势,它使各族人民各得其所、和衷共济,向世人展示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的景象。而利比亚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则恰恰相反,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 11.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 自卫权和管辖权。在这次利比亚撤离活动中,我国政府表现出来的反应和行动就是行使管辖权的表现。 1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 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发生在利比亚的这次骚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13.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们就可以感觉到祖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二、“廋肉精”缘何十年难禁? 文字背景材料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1年3月15日央视报道河南孟州市等地养猪场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而这些猪却顺利地通过了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管,顺利进入市场,甚至进入著名肉食品企业双汇公司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公司。该报道刊发后,食品质量安全再一次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食品质量安全可以说是一个老话题,国家尽管为此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文件,也处分了一些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角度1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⑤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角度2 分析国家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道理 高分必备:①供求影响价格,可以增加供给,减少商品房需求,稳定房价。 ②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角度3 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②政府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支持和促进就业。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领域。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提供就业岗位。 ⑥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角度4 我国当前加强扶贫工作的原因 高分必备: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富。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角度5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政府改善民生措施的依据 高分必备: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②未来收入影响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保制度,利于稳定收入预期,进一步保障民生。③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收入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

最新2017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一:时政热点的考查 政治是一个亲时政热点的学科,因此在时政热点的复习上很多考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此笔者认为这种重时政热点的误区必须纠正。高考政治会考查时政热点这毋庸置疑,但是考查的形式是用学到的知识点去分析相应的时政热点。因此,考试考的不是时政热点是什么,而是已我们的知识分析时政热点为什么,怎么样。对事实的合理的评论比事实本身更重要。 根据本年度的时政热点,有以下问题希望考生高度重视: 1.依法治国,"四个全面"即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⑴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的依法行政,党依法执政,人大的立法工作,结合人大

公民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和要求。考查党的执政理念,指导思想。 ⑵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历史唯物主义中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考查认识论部分中国法治认识的发展。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2.互联网经济,经济发展新常态。 ⑴经济生活角度 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⑵政治生活角度 考查政府职能的转变,简政放权 ⑶哲学生活角度 考查系统优化,质量变,发展原理

3.雾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⑴经济生活角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绿色消费 ⑵政治生活角度 政府职能,公民政治参与 4."一带一路",亚投行 ⑴经济生活角度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⑵政治生活角度 世界主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⑶文化生活角度

文化传播、多样性,中华文化包容性 ⑷哲学生活角度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考点二:出题方式的设计 高考政治的考近几年来的出题方式越来越灵活多变,考查也更多的侧重学生能力,越来越强调考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解决现实问题。针对出题方式和题型的练习一定要以本省的历年真题和一模二模题作为蓝本,在千锤百炼中培养出对于特定考题形式的定向的条件反射性思维。 综合全国各个省份考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建议考生一定要强化注重: 1.计算能力和数据逻辑的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跟数据联系紧密,因此涉及到相关问题的计算和相关变量关系的函数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函数图表的分析,数据的归纳分析,相关现实问题的计算建议考生务必练习掌握。

2018时事热点问题习题

2018时事热点问题习题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有力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读下图,回答1~2题。 1.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中,①所在的海洋通道是( )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巴拿马运河 2.对内罗毕所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 B.人口增长快,是黑色人种的故乡 C.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湿润 D.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韩国部署反导系统“萨德”,打破地区战略平衡。下列有关韩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东亚,与我国隔海相望 B.位于东亚,与我国陆地相邻 C.位于北亚,与日本隔海相望 D.位与北亚,与朝鲜陆地相邻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在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良好的容城、雄县、安新三地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将逐步建成水城共融生态新区和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新区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分散北京人口、环境等诸多压力,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图完成4~6题。 4.下列不属于北京首都职能(功能)的是( ) 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D.经济中心 5.与廊坊相比,国家选择雄安作为新区的优势条件是( ) A.人力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 B.离北京、天津近,位置优越 C.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D.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 6.有关雄安新区建设的积极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减轻北京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B.能够彻底解决北京交通拥堵,住房紧张问题 C.加强雄安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D.利于雄安新区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生态发展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代华北地区人们将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划分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活动安排。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示意图,回答7~8题。 7.“二十四节气”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8.根据材料,二十四节气对指导我国农事活动安排最适宜的地区( ) A.松花江流域 B.辽河流域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读下图,完成9~11题。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注1 加大惠农政策聚焦“三农”15年 时政热点 1.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知识链接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5.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6.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设题角度】 (一)是什么 1.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体现类)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③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④党和政府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存在说明了什么?(列举类)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说明了什么?(说明类) ①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促进共同发展,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人教版2020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一)D卷

人教版2020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一)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1年《经济蓝皮书》.该书对我国2011、2012两年的房地产地势与调控做了分析,并特别指出,目前中国85%的家庭没有能力购买住宅,房价上涨速度仍然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住房问题体现了() A .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 . 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不切实际 C . 人民的温饱问题仍没有解决 D .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基本经济制度 2. (2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11年3月5 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多项民生举措,把温暖送到人民的心坎上。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以为中心() A . 艰苦创业 B . 经济建设 C . 文化建设 D . 科技创新 3. (2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总任务是,总布局是。() A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五位一体 B . 五位一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 C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 D . 党的基本路线五位一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 (2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经济总量上升为世

界第二,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八号发射升空……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 . 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 B . 实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C . 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 .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 (2分)2015年3月26 日起,因安全形势严重恶化,中国政府成功从海外撤离中国公民613人,以及来自 15 个国家的外国公民 279 人。从海外成功撤离本国及外国公民说明了中国() ①综合国力日益强大②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③是个负责任的国家④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2分)2016年12月11日00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实现升级换代,也将有助于我国实现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变。这表明() ①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③我国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已凸显成效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7. (2分)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2017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1深化“放管服”改革

2017届高考时事政治热点分析 (一) 深化“放管服”改革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材料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发展的战略举措。本届政府紧紧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创 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这些既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府是怎样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 盾,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政府抓住转变 政府职能这个关键,深化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系统优化原理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政府三管齐下,中央和地方上下联动,有效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府创新深化改革监管机制,推动 改革,促进发展。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一战略举措的经济意义。 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成本,激发企业活力,充分 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优化 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精准调 控;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材料二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 压力和传统动能减弱,我们没有搞“强刺激”,而是把推进“放管服”作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工具,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市场

2017年时事热点集锦

2017时事热点简答题 专题一精准扶贫 1、我们为什么要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改善社会民生; ⑤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 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⑦有利于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2、怎样做到精准扶贫? ①摸清贫困人口状况; ②对扶贫工作分类帮助; ③充分征求被帮扶群众的意见; ④针对每一个帮扶对象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 ⑤及时跟踪指导; 3、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时刻想着还有难处的群众,满腔热情的做好民主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①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众是政府的职责; ②体现了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4、为实现“精准扶贫”“可持续脱贫”,避免返贫现象发生,请分别向十堰市委市政府和扶贫对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市委市政府的建议: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加强调查研究,实现精准扶贫; ③加强对扶贫对象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它们的素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提高否生的 能力; 对扶贫对象的建议: ①克服依赖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 ②加强学习,掌握技能,成为新型的劳动者; ③乐于劳动,勤于劳动。 5、简要谈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⑤有利于让贫困地区的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 6、请从经济、政治、生态三个角度,谈谈我国怎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济方面: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矜持改革开放;

2017高考时政热点及答题模板【汇总】

2017高考时政热点及答题模板【汇总】 时政热点是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那么2017年高考时政热点有哪些?下面跟yjbys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希望对同学们高考有所帮助! 专题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⑤高举中国特色社义伟大旗帜,弘扬主旋律。 ⑥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四、哲学生活 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由我国面临的现实矛盾决定的。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现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深化文体改革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复习资料

时事政治热点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一抗震救灾;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背景资料:见时事政治学习导向 二、与书本知识结合点: 生命是珍贵的、脆弱的,我们要珍惜生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意义 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要学会调控情绪 勇于克服困难,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含义、重要性、做法) 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为国分忧解难。 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是抗击灾害的钢筋铁骨。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谐社会/科技创新 专题二:神七飞天谱写中国科技新篇章 与教材知识结合点 1、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 面对国际竞争压力加大,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国家具有前进的动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 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自主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条件;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力引进过内外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加强法制建设,保护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为其提供法律保证。 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学校: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举办科技专题讲座、科技创新小制作、科技活动征文比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

2017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练:二十四节气入遗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据此回答1-~2题。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这种科学认识,又远播海外各大洲,影响了全世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宣敏儿独特的风格 ②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科技成果 ③要坚持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④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农耕时代,中国农民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生产。在当前区域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化对“二十四节气”产生了影响,整个季节循环去整体增暖。这说明: ①正确揭示事物本质联系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②真理随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③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指导实践 ④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④增强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满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地瓜怕冻害,大豆收割寒露天。黄烟花生也该收,晴朗天气忙摘棉。这说明我国古代人民: ①认识到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真实联系 ②节气文化的形成体现了事实判断以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已获得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终极真理 ④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历史中,每一个节气对应的诗歌都不少。在文人墨客笔下,它们记载着四季变换,书写着农事与民生。这体现了: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文化并享用着文化 ②文化深刻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8年时事政治)2018年中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总

2018年中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总 专题八: 关注2017全国“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及政协工作报告解读 ★摘录一生态 ●设问角度: 1.国家提出的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体现了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原因有哪些? (1)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2)我国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 形势。 (3)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 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2)有利于帮助公民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3)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摘录二惠民政策 ◆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

漫游费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今年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 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 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 消费。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扩大数字 家庭、在线教育等信息消费。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推动实体店 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 ●设问角度: 1.2017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以及实现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说明了什么? (1)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我国政府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保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 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有何积极意义? ①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②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③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促进就业,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来源:学+科+网] ★摘录三便民政策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 1 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 6 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地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时政热点备考微专题一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时政热点备考微专题一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 【背景材料】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经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委员会审定,质检总局核报国务院同意,授予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等9家组织以及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高级技师高凤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奖是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于2012年由质检总局申请、国务院批准设立,评选周期为两年。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由质检总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科技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共同组成评选表彰委员会,组织开展评选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并表示,要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获奖者为榜样,狠抓质量,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职能。组织经济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创新,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2.政府的宗旨和原则。世界已经进入质量时代。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快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加快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这是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3.国际竞争的实质的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尤其要重视以质量提升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充分运用了质量基础标准的引领作用,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含答案)

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十一(整治低俗之风,建设“绿色”网络) 1、为什么要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 (1)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这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3)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4)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2、整治低俗之风,各方面应如何做?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网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2)互联网企业:从业人员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负责;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3)学校要加强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的教育,开展各种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对网络低俗内容及其他不良诱惑的抵抗能力;(4)家长要正确引导子女正确上网,培养子女广泛兴趣爱好,发现子女浏览网络低俗内容时要及时劝阻;(5)青少年要依法自律,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充分认识到网络低俗内容的危害性自觉抵御不良诱惑,不浏览、不传播网络低俗内容,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十二 (聚焦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1、我国为什么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1)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和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体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具体体现。 (2)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3)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4)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 (5)这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6)这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7)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发展的大局,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提高。(8)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等 2、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发展? (1)从国家的角度:①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③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④增加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走科技兴农之路;⑤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