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015学年

第4学期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课程(调研)报告

班级:

姓名:

成绩:

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调查报告

——以东北石油大学学生的法制意识为分析背景

一、前言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在北京闭幕。本次会议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了一幅新的蓝图,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本次会议中提到“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树立,法治宣传教育的开展是推动依法治国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开展法治教育,需要对我国国民法治观念的强弱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他们法治意识的强弱,法律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治意识的大学生群体,对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认知水平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本研究希望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的方式是调查问卷,通过在东北石油大学各年级、各学院男女学生中随机发放问卷,统计分析问卷中的问答并加以研究分析,从研究结论中得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强与弱,以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认知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在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发现:

1.当被问到“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情吗”时,52%的人承认存在,33%的人不确定遇到的事算不算合法权益被侵犯。

2.当被问到“你知道全国法治宣传日”时,只有24%的人知道正确日期,当被问到“对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的态度”时,只有30%的人认为这是错误行为,必须揭发。

3.当被问到“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时,24%的人认为其非常重要,45%的人认为其比较重要,只有31%的人认为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重要或者完全没有用。

4.当被问到“你认为你身边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如何”时,约42%的人认为身边人的法律意识较淡薄,受社会风气影响,麻痹了,约37%的认为身边人的意识淡薄,缺乏正确引导,只有约24%的人认为身边人法律意识很强。

5.当被问到“你认为现在政府对大众的法治宣传力度如何”时,约57%的认为应该通过更广泛的方式来宣传法治知识,普及大家的法治观念,36%的人认为法治在城市的宣传力度远远高于农村,应该加强在农村的宣传力度,只有少数人认为政府对大众的法治宣传力度已经足够,少部分人则对认为其与自己无关。

6.当被问到“你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主要存在的漏洞是哪些方面”时,约60%的人认为主要

方面有缺乏人文关怀,对于有些方面的犯罪处罚不够严厉以及对公民的保护不足,剩余约40%

的人认为其存在于以上三点的单一方面中。

以上结果表明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用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防范其被侵犯的必要性,说明了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普遍比较薄弱,法治的宣传在各大高校很不到位,很多高校并没有开展相应的法治宣传活动,致使大学生法律常识缺乏,政府目前对大众的法治观念的宣传力度不够,同时,政府应在兼顾城市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在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的法治观念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

二、关于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讨论

(一)大学生法制观念缺乏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考应付,提不起兴趣去学,都只是在学期末的时候背背相关资料以应付考试,因此大学生缺乏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法治观念。

2.学校方面的原因

高校的法治教育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死读书的现象。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却没有经实践考验.他们只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如何运用,只是流于形式。

3.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权大于法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情形下,大学生对法律的权威难

以建立信任,法律思维欠缺,遇事宁愿托人情,找关系而不诉诸法律,这些思维特点使大学生崇尚关系胜于崇尚法律。现实生活中,行政人员滥用权力,司法人员徇私枉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良的法治环境也在严重打击着大学生的法治信心。

在社会转型时期, 各种思想观念相互荡激、行为模式错综复杂, 深刻影响着人们各种

关系和社会的调控机制, 各种经济利益、组织形式、生活方式以及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变化, 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同存, 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并茂, 各种调控机制相继出现, 各种非规范性关系不断产生, 这些现象使在思想上比较纯真的大学生眼花缭乱, 莫衷一是, 冲击着原本就不牢固的法治观念。

(二)提升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方法

1、加强高校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

(1)正确对待与法律相关的课程

首先,要从学校到教师对与法律相关的课程真正重视起来,不仅通过在教学中增加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时数,以保证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的时空条件;更要从内心将培育学生的法律素养作为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其次,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高素质的法律教师以适应

教学的需要。第三,教学内容上应当将理解法的价值,法治的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第四,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2)合理重构法治教育的课程体系

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学习期间,不能断线。可在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的任务和重点,如低年级上理论课,高年级选择适量的实践课等;发挥各有关专业课程在进行法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治教育。

(3)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经过法律实践是无法真正学好法律的,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用法普法的实践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最佳途径。要让大学生到农村、街道积极参加法律实践,为人民群众服务,学会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4)不断推行先进的教学方法,拓展法治教学手段

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将理论案例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模式。实行角色体验式教学,经由不同情景的模拟和各种角色设定,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表看法,从中学习法律知识,体会法律的作用,培养法律感情。要利用现代传媒、网络等工具,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探究真理,培养对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浓厚兴趣。

2、强化法治文化的建设,营造立体式法治氛围

(1)从高校层面

推进法治化的社会、校园环境建设,优化法治教育环境,利用广播、宣传橱窗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扬正抑邪,使学生受到依法治校的法治氛围的熏陶,形成以依法办事为荣,以违纪犯法为耻,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2)从家庭层面

要从家庭层面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律意识氛围。家庭是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环节,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如果能将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就会为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法律意识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孩子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

(3)从社会层面

要从社会层面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形成健康向上的法治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法治,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法律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国家强制性的规范。依照法律规则来治理社会,人们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社会就有了和谐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树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