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9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说明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园区的美观程度、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下面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说明:一、植物选材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适应性、观赏效果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生态习性:考虑植物的水分需求、耐寒、耐旱、适应性等,以便选择生长适宜的植物。
2.观赏效果:从树形、花型、枝叶颜色等方面考虑,以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魅力的景观。
3.文化内涵:根据园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植物,以彰显园区的文化价值。
二、种植布局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需要考虑植物的高低、密度、间距等因素,设计出优美和谐、生态适宜的植物布局。
具体来讲:1.高低搭配:在植物的高度上进行巧妙的搭配,以创造出高低层次分明、独具特色的景观效果。
2.密度适宜:在植物的种植密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创造出井然有序、生态良好的园林环境。
3.间距合理:在植物种植的间距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以保证植物生长的空间,营造出美观的景观效果。
三、植物维护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需要考虑植物的后期维护问题,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景观效果的持久性。
具体来讲:1.浇灌管理:根据植物的生态需求和季节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浇水管理计划,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2.施肥管理:根据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以保证植物的健康和繁茂。
3.病虫害防治: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植物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虫害的影响。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园区规划和设计中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一环,需要多方面考虑,细致入微地设计和施工,以营造出优美、生态和文化内涵相融合的园林环境。
第三章园林植物栽植技术学习目标:熟悉园林植物栽植的理论知识;掌握草本植物栽植的方法掌握水生植物栽植的方法掌握木本植物栽植的方法第一节概述一、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及类型1.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园林植物栽植,就是按园林设计要求,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态环境条件,将苗木移栽定植在园林绿地中的技术。
2.园林植物栽植的目的园林植物绿化效益发挥的前提,必须依赖于植物的成活。
只有通过精细栽植,才会保证成活,减少养护成本。
3.园林植物栽植的类型园林植物的栽植分定植、假植、寄植。
定植:按照造景的要求,将植物栽植在预定位置,以后不再移走。
假植:已经出圃的苗木,如果不能及时运走或运到新的地方后不能及时栽植,此时需要将植株根系埋入湿润土壤,防止失水。
寄植:在建筑或园林基础工程尚未结束,而工程结束后又必须及时进行绿化施工的情况下,为了贮存苗木、促进生根,将植株临时种植在非定植地或容器中。
二、园林植物栽植成活的原理及关键1.栽植成活的原理保持和恢复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提供相应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协调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的矛盾,使其根旺株壮、枝繁叶茂,达到园林绿化所要求的生态指标和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成活的关键(1)防止苗木过度失水在园林植物栽植过程中,要严格保湿、保鲜、防止苗木过多失水。
(2)促发新根促进苗木伤口的愈合,发出更多的新根,恢复扩大根系的吸收表面和能力。
(3)保证根系和土壤的紧密接触根系和土壤颗粒密切接触,才能使水分顺利进入植株体内,补充水分的消耗。
第二节草本园林植物栽植一、一二年生草本园林植物的露地栽培(一)露地栽培的优缺点优点:投入少设备简单生产程序简便缺点:产量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栽植技术1、整地作床(畦)露地栽培一、二年生草本园林植物,要选择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整、水源方便和排水良好的地块,在播种或栽植前进行整地。
(1)整地作床的意义改进土壤物理性质,使水分空气流通良好,种子发芽顺利,根系易于伸展;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土壤风化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增加;可预防病虫害。
《园林景观必修课: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书籍概述 (3)三、课程重点内容解析 (4)1.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基本概念与原则 (5)1.1 定义及意义 (7)1.2 设计原则 (8)1.3 设计要素 (9)2. 园林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 (11)2.1 植物种类选择依据 (13)2.2 植物配置方法 (14)2.3 季节性植物配置策略 (15)3. 园林植物种植空间布局设计 (17)3.1 空间布局原则 (18)3.2 种植形式与结构 (19)3.3 景观空间营造技巧 (20)4. 园林植物种植与生态环境融合设计 (21)4.1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23)4.2 植物种植与生态环境融合策略 (24)4.3 案例分析 (26)四、实践应用案例分析 (27)五、课程总结与个人感悟 (28)一、内容概览《园林景观必修课: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一本关于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教材,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种植设计原则和方法。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与应用以及园林植物的保护与管理。
通过这五个部分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包括植物分类、植物形态结构、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园林植物的特性和功能,为后续的种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重点讲解了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包括根据园林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合理配置植物的空间布局、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等方面。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植物选择和配置,使园林景观更具美感和实用性。
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技术,包括植物对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需求,以及不同类型植物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技巧。
简述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摘要:一、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概述二、园林种植设计的美学原则1.统一与协调2.对比与对称3.比例与尺度4.节奏与韵律三、园林种植设计的生态原则1.适地适树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平衡四、园林种植设计的实用原则1.功能性与实用性2.人体工程学3.场地适应性五、总结与展望正文:园林种植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体现了美学价值,又注重生态环保和实用功能。
在园林种植设计中,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需要遵循:一、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概述园林种植设计是在一定的场地范围内,根据设计目标和要求,有计划地配置植物,形成优美的景观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实现美学、生态和实用性的统一。
二、园林种植设计的美学原则1.统一与协调: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使各种植物之间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避免杂乱无章的搭配。
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等特征,创造出协调的景观效果。
2.对比与对称:对比和对称是园林种植设计中常用的手法。
通过植物的高低、大小、形状等对比,可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对称布局则能营造出庄重、严肃的气氛。
3.比例与尺度: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与周围环境的比例和尺度关系,使景观具有和谐、均衡的效果。
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植物造成视觉不适。
4.节奏与韵律:通过植物的有序排列和变化,创造出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景观。
节奏和韵律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园林种植设计的生态原则1.适地适树: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
这样可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
2.物种多样性: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同时,物种多样性也有助于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3.生态系统平衡:通过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避免单一物种过度繁殖,导致生态失衡和病虫害的发生。
四、园林种植设计的实用原则1.功能性与实用性: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如防护、观赏、休闲等功能。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园林植物造景概念一、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一、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思想与文化背景植物,是风景环境中的主体物质之一[8]。
“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
植物以它个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形式,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幻无穷的色彩,诗画般的风韵,形成了不同的环境气氛,展现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选择植物题材更有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
中国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
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不仅仅为了绿化。
而且还力求能入画,要具有画意,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般精巧玲珑的景点布置,偏爱“曲径通幽”的环境[8]。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善于寓意造景,选用植物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
如竹,因有“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品格,被喻为有气节的君子,还常常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节变化,表达人们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形容某一意境。
如“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
有的植物,只从其名称上便可直接领会其含义,如吉祥草、如意兰。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自然观人类按哲学观与文化传统去创造空间。
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因此追求返朴归真、向往自然。
老庄哲学开起端,模仿自然山水营建园林成为一时风尚,形成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画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这类园林中极力模仿自然,贯穿了天人合一,顺从自然的哲学观[8]。
其立意多为清高隐逸、超世脱俗,反映了守土重农的意思。
其中“三境界”观(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大。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一)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如右图: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
(二)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