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129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要完成设计图的绿化配置,即如何选择植物、如何根据现有场地对不同用途植物进行科学的、艺术的搭配,就要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美学原理,根据不同环境、功能、景观及经济等要求综合考虑,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园林植物配置是在栽植地上对不同树木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种植,包括树种搭配、排列方式及间距的选择。
一、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1、满足植物对光的要求大部分园林植物喜欢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尤其是观花植物,如栀子花种植在荫蔽处可以生长且枝繁叶茂,但开花量减少,观赏效果差。
园林绿化中有些荫蔽处如建筑物背面、树荫下等,应选择对光线要求不严的耐阴植物。
耐阴植物中小乔木有竹柏、鸡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鹃、八仙花、白鹃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类、玉簪、兰花、秋海棠、沿阶草等。
2、满足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般多采用乔、灌、草多层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种树木配置时考虑株行距,以减弱植物根系的竞争,为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植物间关系要协调三、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1、构成各种园林空间利用植物的叶从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利用落叶树随季节发叶和落叶的变化,形成空间的闭合和开敞效果;利用常绿树形成常年稳定的闭合效果。
2、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选择具有不同外形的植物,构成不同空间和形成各种氛围。
植物的形状极为丰富,有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伞形、圆球形、垂枝形、匍匐形、藤本等。
利用植物不同外形,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或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或形成活跃的氛围。
3、丰富多彩的颜色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源泉,花色和果色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作为点缀,不能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来考虑。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说明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规划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园区的美观程度、生态环境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下面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说明:一、植物选材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适应性、观赏效果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种植。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生态习性:考虑植物的水分需求、耐寒、耐旱、适应性等,以便选择生长适宜的植物。
2.观赏效果:从树形、花型、枝叶颜色等方面考虑,以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魅力的景观。
3.文化内涵:根据园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选择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植物,以彰显园区的文化价值。
二、种植布局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需要考虑植物的高低、密度、间距等因素,设计出优美和谐、生态适宜的植物布局。
具体来讲:1.高低搭配:在植物的高度上进行巧妙的搭配,以创造出高低层次分明、独具特色的景观效果。
2.密度适宜:在植物的种植密度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创造出井然有序、生态良好的园林环境。
3.间距合理:在植物种植的间距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以保证植物生长的空间,营造出美观的景观效果。
三、植物维护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需要考虑植物的后期维护问题,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景观效果的持久性。
具体来讲:1.浇灌管理:根据植物的生态需求和季节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浇水管理计划,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2.施肥管理:根据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以保证植物的健康和繁茂。
3.病虫害防治: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植物进行及时的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虫害的影响。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园区规划和设计中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一环,需要多方面考虑,细致入微地设计和施工,以营造出优美、生态和文化内涵相融合的园林环境。
第三章园林植物栽植技术学习目标:熟悉园林植物栽植的理论知识;掌握草本植物栽植的方法掌握水生植物栽植的方法掌握木本植物栽植的方法第一节概述一、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及类型1.园林植物栽植的概念园林植物栽植,就是按园林设计要求,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态环境条件,将苗木移栽定植在园林绿地中的技术。
2.园林植物栽植的目的园林植物绿化效益发挥的前提,必须依赖于植物的成活。
只有通过精细栽植,才会保证成活,减少养护成本。
3.园林植物栽植的类型园林植物的栽植分定植、假植、寄植。
定植:按照造景的要求,将植物栽植在预定位置,以后不再移走。
假植:已经出圃的苗木,如果不能及时运走或运到新的地方后不能及时栽植,此时需要将植株根系埋入湿润土壤,防止失水。
寄植:在建筑或园林基础工程尚未结束,而工程结束后又必须及时进行绿化施工的情况下,为了贮存苗木、促进生根,将植株临时种植在非定植地或容器中。
二、园林植物栽植成活的原理及关键1.栽植成活的原理保持和恢复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提供相应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协调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的矛盾,使其根旺株壮、枝繁叶茂,达到园林绿化所要求的生态指标和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成活的关键(1)防止苗木过度失水在园林植物栽植过程中,要严格保湿、保鲜、防止苗木过多失水。
(2)促发新根促进苗木伤口的愈合,发出更多的新根,恢复扩大根系的吸收表面和能力。
(3)保证根系和土壤的紧密接触根系和土壤颗粒密切接触,才能使水分顺利进入植株体内,补充水分的消耗。
第二节草本园林植物栽植一、一二年生草本园林植物的露地栽培(一)露地栽培的优缺点优点:投入少设备简单生产程序简便缺点:产量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栽植技术1、整地作床(畦)露地栽培一、二年生草本园林植物,要选择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地势平整、水源方便和排水良好的地块,在播种或栽植前进行整地。
(1)整地作床的意义改进土壤物理性质,使水分空气流通良好,种子发芽顺利,根系易于伸展;保持土壤水分;促进土壤风化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增加;可预防病虫害。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一、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1、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植物配置的基础。
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态特性、种植习性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的互补、搭配、交织等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2、美学原则美学原则是植物配置的灵魂。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形态、色彩、种类和组合关系等都是美学的表现,起到装点景观、美化环境的作用。
通过植物的配置,可以营造出令人身心愉悦的美丽景观。
3、功能性原则植物配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景观的功能需求。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需要具备遮荫、隔离、景色修饰等功能,为游人提供良好的环境。
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功能性,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植物选择和布局。
二、常见的植物配置类型1、树木配置树木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植物配置元素。
选择合适的树种,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绿化效果,还可以为游人提供遮荫和休息的场所。
在树木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树木的生长形态、高度、树冠大小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局。
2、花卉配置花卉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花卉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能够为景观增添生机和活力。
在花卉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花卉的生长季节、花期、植株高度、花色搭配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
4、地被植物配置地被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被植物不仅能够增加景观层次,还能够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
在地被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覆土能力、生长习性、适应性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地被植物。
三、植物规划的要点1、景观分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规划需要根据不同的景观功能进行分区。
根据景观的要求,将植物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2、层次组合植物的规划要参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要求,进行层次组合。
通过合理的层次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景观效果。
3、植物的连续性植物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连续性,确保植物之间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使整个景观更加统一、完整。
浅析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摘要:分析了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以及植物配置的形式,并阐述了在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和种植方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园林植物;绿化;种植设计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和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园林种植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要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园林设计任务书中。
植物作为园林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还能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
1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1.1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要以人为本,遵循生态原则,从视觉景观、生态环境、大众行为等方面考虑,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意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 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
一般规则式园林,植物配植多采用对植、行植等规则式布局,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布局,充分体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不同的环境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建筑物周围,主要道路及大门处,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起伏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要注意植物空间立体结构的韵律感,以求得总体布局的协调。
1.3 植物配置必须主次分明,疏密有致。
多树种配植、混植时可以一种或两种为主,切忌平分。
常绿树四季常青,庄严深重,但缺乏变化;落叶树色彩丰富,比较轻松活泼,但冬季叶落萧疏。
常绿树与落叶树互相配置就能弥补各自的缺点而发挥优势。
为了使落叶树突出鲜明色调,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
灌木群可以利用自然地形起伏,使之形成错落有致的轮廓线。
乔木、灌木组成树丛时,开朗的空间要有封闭的局部;封闭的空间要开辟透视线,以形成虚实对比。
1.4 植物配置要注意季相的变化。
植物的配置要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又要注意四季景色的变化。
每个区域突出一个季节植物,重点地区应使四季皆有景色。
在以一季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他季节的内容,否则一季过后,就会显得单调。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有哪些植物植物种植设计遵照的基本原则一、遵循艺术构图的基本市场导向1、盆栽对比与和谐原则植物造景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职务的多样性;又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形成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
2、均衡与稳重原则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的则为稳定。
3、韵律和节奏原则植物复合配置的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间隙地变化,在序列重复中触发节奏,在曲式变化中产生韵律。
4、比例比例尺度原则与是指园林中景物在体型上具有适当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外在既有个部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彼此间关系。
二、符合园林绿化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选择植物种类以及合适的种植形式。
三、符合园林当前规则形式园林的植物景观必须符合园林的总体规划,体现园林绿地的园林设计药用植物景观体色,处理好职务同山、水、建筑、道路等园林要素之间隔阂的关系,或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四、四季景色的变化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能给以明显的气候变化感受,充分体现园林的时令变化,表现出该园林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五、短瓣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在植物设计时,有着应根据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全面考虑各种欣赏效果,合理配置。
六、满足棒果的生态要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的生态条件统一。
七、合理种植密度和搭配在成功进行植物搭配时,要兼顾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草坪与地将等植物的搭配,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
八、经济原则除耕作成本以外还要考虑栽植以后的养护费用。
第1章绪论1.1 园林种植设计概念园林种植设计是在园林中安排、搭配植物材料,由园林植物和种植设计两个词组组成。
园林植物的概念很明确,指栽植、应用于园林绿地中,具有防护、美化功能,或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
包括木本的乔木、灌木、藤木、竹类及草本的花卉、地被、草坪。
种植设计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概念,而与其相关的名词很多,如植物配置、植物配植、植物造景等,虽然内容都与种植设计有关,但还是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侧重点不同。
梁永基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观赏园艺卷》中指出:“观赏植物配植即是按园林植物形态、习性、物候期和布局要求等进行合理搭配、种植的措施。
”朱钧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指出:“园林植物配置是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苏雪痕在《植物造景》中指出:“植物造景,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这三个概念的共同点都是把植物材料进行安排、搭配,创造植物景观。
教材中出现的植物配植是各类植物之间的安排、搭配,突出的是植、栽植;而植物配置是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之间的安排、搭配,突出的是置、放置。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设,意为布置、筹划。
计,意为主意、策略、计划。
设计,意为在正式作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这就是说,设计即是为达到目的前的一个过程、措施、方法,是动态的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结果。
园林种植设计是根据园林总体设计的布局要求,运用不同种类及不同品种的园林植物,按科学性及艺术性的原则,布置安排各种种植类型的过程、方法。
简单地说,即是营造、创建植物种植类型的过程、方法。
完美的园林种植设计,既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特性、植物与生境及其他植物间的生态关系,又要满足景观功能需要,符合艺术审美及视觉原则,其最终目的是营造优美舒适的园林植物景观及植物空间环境,供人们欣赏、游憩。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一)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如右图: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
(二)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园林景观中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与方式【摘要】本文根据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具体介绍了乔灌木种植和花卉种植的常见方式,为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种植设计;原则;方式前言城市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影响着人的生活,一个好的环境引导着健康的生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无疑是对园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园林建设的主体____植物,是园林设计的关键。
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植物以及园林设计的相关事项,才能设计出完美的园林建设方案。
1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1.1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园林设计的宗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以人为本。
园林设计的标准就是要不破坏生态平衡,并给予人视觉上的享受和自然的归属感。
1.2 总体艺术布局协调园林布局分为两大类:规则式和自由式。
规则式园林的植物布局多采用对植和行植,而自然式园林的植物布局大多是不对称的,所以更能体现出植物原本的姿态。
植物的种植方式要根据环境而定,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物周围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当环境趋于自然或是地势不平坦的地区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布局在空间上要体现韵律感,以保证总体布局的协调。
1.3 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当植物配置的品种多样时,要注意不同种类的植物在数量上和空间上的布局,这就要考虑到植物在四季的形态。
比如:常绿树四季常青,易营造庄重的氛围,但略显单一;落叶树颜色丰富,易营造活泼的氛围,但在冬季毫无生机感。
1.4 考虑植物的时序性园林设计要保证“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并满足“每个区域具有一个当季植物,重点区域要四季有景”的要求。
为了避免园林景观在某个季节无景或是单一景,在以某种植物为主体的同时也要以其他不同季节的植物做点缀。
1.5 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本身都存在观赏性,但不同的植物其观赏性的表现部位不同,比如枫叶的观赏性在于树叶。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理1. 导言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和谐的园林景观。
本文将介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选择植物种类、布局设计、生长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2. 植物种类选择2.1 合理搭配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中,要合理搭配各种植物种类,考虑它们的生长习性、花色、叶色等因素,以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例如,可以选择高大乔木、矮小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等进行组合种植。
2.2 适应性考量在选择园林植物时,还要考虑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包括光照、湿度、土壤等因素。
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有助于提高种植的成功率,保证景观的长久美观。
3. 布局设计3.1 空间层次在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要考虑空间层次的搭配,包括远近观感的变化、高低错落的布局等。
通过合理的空间层次设计,可以营造出开阔、舒适的视觉效果。
3.2 色彩搭配园林植物的色彩也是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要根据植物花色、叶色等特点,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冷暖色调的植物组合、对比色的运用等,都能为园林景观增添生机和美感。
4. 生长环境4.1 光照条件园林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条件,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植物所需的光照量,避免过度或不足的阳光照射,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4.2 水肥管理保持适当的水肥供应是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关键之一,要根据植物的特性和需求,制定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案,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5. 结语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可以打造出美丽、和谐的园林景观。
本文介绍了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植物种类选择、布局设计、生长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种植的基本原则植物是表达景观类型的重要元素之一.植物的种植,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
因此,植物种植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景观设计内容之一。
强调自然文化的植物景观,使植物景观具有了复杂性和独特性。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但在造景时也不能盲目选择植物。
可以参考一下几个基本原则。
1、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植物的选择和种植形式.园林绿地功能很多,但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如街道绿地主要功能是蔽荫、组织交通,因此,种植着重解决蔽荫、交通和美观的问题(行道树冠大、绿篱隔离、观赏效果).2、满足园林风景构图的需要2.1 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规则式园林布局,多采用规则式配置形式,种植为对植、列植、中心植、花坛、整形式花台,进行植物整形修剪。
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自然姿态配植形式如孤植、丛植、群植、林地、花丛、花境、花带等.2.2 考虑综合观赏效果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
因此,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其观赏特性进行合理搭配,表现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综合效果。
具体配置方法有:观花和观叶植物结合不同色彩的乔、灌木结合不同花期植物结合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2。
3 四季景色有变化组织好园林的季相构图.使植物的色彩、芳香、姿态、风韵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以免景色单调.重点地区一定要四时有景,其他各区可突出某一季节景观。
2.4 植物比例要适合不同植物比例安排影响着植物景观的层次、色彩、季相、空间、透景形式的变化及植物景观的稳定性。
因此,在树木配置上应使速生树与长寿树;乔木与灌木;观叶与观花及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搭配比例合适。
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