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伤·奇迹·新生——汶川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6
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汶川地震虽然过了已久,但是当时灾难情况下发生的各种感人故事却是赚人热泪。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汶川地震感人事迹,希望对大家有用~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1教师谭千秋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使命——为了四个学生,他张开了双臂“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
她的丈夫、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保住了4名学生的生命。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
他说,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恸哭失声……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中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记下了这一切。
512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2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
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
全是小学生。
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感恩的心有感于5.12汶川地震三周年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一个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个时刻:公元20**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
一场8.0级的强烈地震,突然袭击了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川,摇撼全国,在瞬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亡最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日。
在此,首先对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致意沉痛地悼念。
虽然岁月已经变迁,尽管历史成为过去,但是那一刻,必将永远的留在中华儿女的心中!那痛彻心扉,那血流成河,那一片废墟...都将会象一个烙印一样,永远的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时光轮回,带走了昨日的伤痕,却带不走我们深深的缅怀!365个日夜的变换,改变了城市的容颜,却改变不了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了,可地震的每个瞬间,发生在灾区的每个动人的场景我们依然清晰记得:我感动的是,温总理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现场安抚受灾百姓!我感动的是,那群身着迷彩服军装的人,他们,用最直接和最朴素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我感动的是,一些老师们,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和孩子,他们用生命践行着为人师表的诺言!我感动的是,一群白衣天使,他们和共和国的军人一样,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一个又一个重生的太阳和希望!我感动的是,聪明机智的林浩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孩子,他们用稚嫩的行动展现出这个国家和民族在腾飞和复兴中所具有的坚强的基石和坚挺的脊梁我感动的是,一些不远万里来到地震灾区的志愿者,他们在这次特大的自然灾害中无私奉献,也自我成长!我感动的是,爱心涌动的捐款和捐物,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让我看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善良与真诚,这优良的传统和美德,必将生生不息,永远流传下去,是全体中国人永远的传家宝!我感动的是,在地震发生后不久,国家便动用了数十几万的军队参与求援,但当时的情况,西藏闹事问题、奥运会火矩传递问题、国外反华问题,国内事务繁重,如此大规模的决定和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国家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更加深入,为安抚人民、鼓舞士气和争分夺秒抢救生命赢得了先机!我感动的是,为了纪念512遇难的人们,党和政府决定把20**年5月19日20**年5月21日设定为全国哀悼日,全国哀悼三日,中国全境和所有驻外领事馆全部下半旗致哀。
(一)一场吞噬近9万人鲜活生命的8级地震过后,把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破碎山河重整为安居乐业的家园,需要多久?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为遭受重创的经济重新注入活力,将震区社会发展水平提升一二十年,需要多久?抚平千万颗心灵的创痛,从毁灭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又需要多久?3年。
这是一段浓缩的时间。
从瞬间“归零”到经济重振、社会重整、文化重生,仅仅1000多个日夜,谁能有这样的信心,把一场惨烈的天灾变成新跨越的起点?这是一个震撼世界的数字。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重建用了近10年。
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遭受风灾,6年过去,还有大量灾民流离失所。
面对恢复重建的世界难题,谁有这样的气概,将被灾难倒拨的发展时钟逆转?中国,汶川。
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汶川,早已不只是川西崇山峻岭间一个小小的县城,也不仅指川、陕、甘那片3年前震颤不已的土地。
它是一种象征,一种印证中华民族精神信念的象征;一把钥匙,一把解读社会主义中国的钥匙。
(二)当绵竹市失去双腿的舞蹈教师廖智跳起“鼓舞”,当虹口乡党支部书记马远见开始为游客的停车位不够发愁,当金花镇农妇刘小蓉费心琢磨自家餐厅推出的新菜式,我们看到了什么?普通人的命运,是时间的尺度。
3年来,廖智、马远见、刘小蓉与几千万灾区干部群众、与13亿中国人民一起,走过风雨,走向新生。
这不同寻常的3年,是社会重生的3年。
汶川、北川、绵竹、青川……农房重建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完成,“最漂亮的是民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山川的伤痕尚未抹平,生活却已昂然前进。
“决定性胜利”带来“历史性剧变”,一个生机勃发的新灾区,为巴蜀大地、陕陇高原的人民注入信心。
这不同寻常的3年,是发展跨越的3年。
变压力为动力,视重建为机遇,灾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模式,铸造发展振兴的强大引擎,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出现了历史性跨越。
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
汶丿||地震三周年纪实演讲稿汶丿11地震三周年纪实演讲稿文早导读:三年过去了,灾区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漂亮的农房建起来了,坚固的学校建起来了,现代化的医院建起了,宽阔平坦的道路建起来了……最感激的是援建为帮助灾区尽快恢复重建,2 0 0 8年6月18日,中央正式颁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确定由山东、广东、浙江等1 9省按“一省帮一重灾县”原则对口援建四川1 8个地震重灾县及甘肃、陕西两省受灾严重地区,并明确要求1 9省连续三年拿出不低于上年财力1%的资金援建灾区。
其中,绵阳境内,由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四省分别对口援建北川、安县、平武、江油。
三年过去了,灾区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漂亮的农房建起来了,坚固的学校建起来了,现代化的医院建起了,宽阔平坦的道路建起来了……“有了援建,不仅在精神上增强了我们恢复重建的信心,其巨大的资金投入起码把绵阳向前推进了十多年!对援建地和无数援建人员的感激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
”采访中,一* 位绵阳灾区群众如是说。
这种感激来自内心深处,感激的背后是数以千计的援建项目实体建设,是数以万计抛家别亲、夜以继日在灾区奋战的援建者的感人故事。
北川新县城道不尽对山东的感激精巧的风雨廊桥、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羌族商业一条街、风景秀丽的城市景观带、四通八达的大街小巷……震后两年,一座民族特色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北川新县城拔地而。
新生的背后,不仅凝聚了山东3万多援建人员的辛劳付出,汇聚了山东100多亿的资金投入,也凝聚了北川对山东援建的无限感恩。
按照中央的部署,由山东援建北川。
援建任务敲定后,山东迅速落实援建任务:17市对口援建北川22个乡镇,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166个,总投资约10。
3 亿元。
北川新县城是山东援建的“重头戏”。
山东援建北川新县城6大类59个项目,总投资43亿元,此外,山东还承建了北川部分自建项目,总投资约2 0亿元。
这些项目已全部进入扫尾阶段。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力量——写在汶川特大地震3周年之际何周富
【期刊名称】《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5.12",一组刺痛国人情感的数字;"5.12",一组激发国人斗志的数字.rn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3年前,瞬间的山崩地裂,让数万同胞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数十年财富毁于一旦.3年后,曾经满目疮痍的废墟上,一排排新建的农房闪现着微笑的脸庞,一所所漂亮的学校回荡着朗朗的书声,一条条宽阔的大道车来人往,一个个产业基地拔地而起……从天崩地裂的"5.12"到天翻地覆的"5.12",短短3年,四川从悲壮到豪迈,从废墟到繁荣,凤凰涅槃,欲火重生,实现了令世界震惊的华丽转身!
【总页数】1页(P1)
【作者】何周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神奇的蝶变——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之际 [J], 邓子强
2.奇迹写在南中国——写在深圳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 [J], 亦乐;水水
3.在灾后重建中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写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J], 无
4.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写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 [J], 无;
5.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写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年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所得到的启示心得年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所得到的启示心得城乡面貌大变样、基础设施大提升、各项产业大发展、社会建设大跨越,今天的灾区生机盎然。
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无不为眼前的巨大进步所震撼。
“看得见”的变化令人欣喜,“看不见”的变化更振奋人心。
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开放了,干群的思想觉悟更高了,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彩,社会文明更加和谐进步,灾后重建的历程,铭刻了物质重建的伟大奇迹,也唱响了精神世界崛起的豪迈凯歌。
三年来,灾区物质世界的每一处变化背后,都伴随着心灵世界的顽强生长,激荡着“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精神力量。
对口援建夜以继日,建设进度一日千里,辉映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互助精神;灾区人民奋力用自己双手开创幸福新生活,展现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顽强意志;各族群众相互帮扶,社会志愿者默默奉献,灾区人民为玉树强震、舟曲泥石流、日本地震等慷慨解囊,高扬起大爱无疆、催人奋进的文明旗帜……这一幕幕壮丽的精神图景,充分说明灾后恢复重建既是物质基础重建的过程,也是精神文化重建的过程。
无论是灾后重建规划明确提出“在重建生活家园的同时,注重精神家园建设”,还是大力加强心理救援和心理抚慰;无论是培育文明风尚,还是保护羌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灾后重建始终以物质重建打基础,向精神重建要动力,激发出重整山河、重塑心灵的强大力量,创造了浴火重生、跨越发展的人间奇迹。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精神崛起,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又一次凝聚和升华。
三年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在灾区土地上落地生根,在恢复重建中发扬光大。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乐观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挺起恢复重建的脊梁。
“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党员干部克己为民、无私奉献,构建起更加和谐的干群关系。
科学规划、科学选址、科学施工,科学精神熔铸于重建中的每一项任务;告别“盆地意识”,向东部取经、向世界先进水平学习,重建带来更宽广的视野、更博大的胸襟……三年重建,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这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宝库中,增添更多鲜活内容。
汶川地震三周年北川采访手记:爱在蔓延四川依然美丽供稿:段超时间:2011-04-27 点击量:97三天,这是全国百所高校学生四川地震灾区行活动的时间;三年,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三周年祭的时间。
在这三年里,四川一直在浴火重生中成长,在重创之后微笑着重新踏上快速发展的征途。
三天里,驱车共2000多公里,全国109所高校共125名大学生记者深入汶川、北川、青川三个重灾区采访考察,记录灾区的人、事、以大量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近距离、全方位地向社会呈现灾区灾后重建的最新情况。
拥有40人队伍的北川分团,深入地震遗址、学校、农房新居、新城镇等地,采访普通群众、学校师生、政府官员等,全方位感受和了解灾区的情况。
我随团先后参观采访了北川旧址、擂鼓八一中学、吉娜羌寨、北川新县城、北川中学等地,心绪万千,感触颇深。
望北川:最伤痛的地方却有最坚强的心灵4月15日,记者随团驱车开往北川地震遗址。
对于地震,对于灾难,我只是耳闻,却未曾真正目睹。
当双脚扎扎实实地踩在了北川旧址这片被地震撕裂的土地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撕心裂肺。
5.12,普通的三个数字,却像红红的烙印深深地烙在了每一个四川人的心上,也刺在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上。
国殇,我们除了屏住呼吸,除了悲伤扼腕,我们还要以怎样的心情和多大的勇气去面对、去承受、去解决?回忆当年,温家宝总理在赶赴灾区的专机上,坚决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四月,草长莺飞;北川,依然在微笑中迎接远道而来参观的我们。
肃穆,沉重,勇敢,乐观,希望。
这是穿行在北川遗址中给我留下的最深映像。
到处是破瓦废墟,到处是黄菊白花。
曾经的国土资源局,曾经的烟草局,曾经的北川中学,曾经的百货大楼,等等,化为一片沉寂。
只有一处处的指示牌,在时刻地提醒人们这里原来有很多人,发生过很多事,很繁华,很热闹。
记者在北川职业中学的废墟遗址中看见了一把孤独的座椅,上面铺满了灰尘。
2008年汶川地震的作文篇一:汶川地震三周年作文都说安静过后将会是暴风雨的来临,这句恒古不变的话语印证了几千年来所发生的前史和它本身的意义。
2008年本是一个值得国人同庆的一年,因为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8月8日在北京举行,可是在这个值得同庆的一年里却发生了一场大灾难。
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一时间各种情况百感交集,谱写出了一幕幕感人,催人泪下的难忘画面。
地震的到来而让四川多个地方的遭到巨大性的毁灭,一时间房屋全部倒塌,山崩地裂,信号切断,交通受阻,亲离子散,阴阳相隔,生离死别…哭喊声伴随着地震而久久无法平息,声声直击每位国人的心。
而同一时间各地救援队和有关部队第一时间赶到了事发现场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各地军区也调动士兵投入到救灾当中去,还有来自各地各界人士等等自告奋勇赶来抢救和帮忙的同胞们。
同样得知四川发生地震的国家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候赶到地震现场,指挥救援和慰问受灾同胞们,这样的举动无疑深深的温暖了每位群众的心并让他们找到了重新生活的曙光,因为人们都知道,不管发生再大的灾难,上至国家总理,下至全国人们群众都会团结一致,抗灾并重建家园,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国家不能团结一致且像散沙一样。
不管灾难再怎么无情,但是人间有情,这是永不可摧的一个血淋淋的事实,这也是中国人们团结和爱国的最好的证明,伟大的中国是任何灾难都打不倒的国家。
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为此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
救援无疑是在与时间在赛跑,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不同的救援全部拉开序幕,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救出被埋在废墟下面的人们,而且当时那几天持续着暴雨,虽然是这样却并没有打倒每位救援的人,因为中国人们是坚强的。
随着救援的展开,死伤人数也慢慢由一位数字逐渐往百,千,万上升。
这样的数字告诉着每位国人这次灾难所造成的后果有着多么严重。
汶川地震三周年祭作者:孙睿翮来源:《记者观察》2011年第11期“对整个世界而言,你只是一粒尘埃,而对我而言,你却是我的整个世界。
”北川县委宣传部已逝副部长冯翔曾这样怀念爱子。
亲人和故土,莫不如此。
三年前的今天,那些躺在映秀公墓里的生命,还和我们一样活在世上。
下午2点28分,一场8.0级大地震中,他们被席卷而去。
3年过去了,悲伤的5月再次来临。
记者在气氛依然凝重的映秀公墓、学校、震源点、重灾区……感知一个个生离死别的故事和他们走出悲伤自强不息的精神。
爱,改变人,改造世界5月12日,天刚蒙蒙亮,小镇映秀提前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惊醒。
诸多住在映秀的外地游客、从周边赶来的村民,以及映秀镇当地的新居民纷纷赶往距离映秀镇1公里的鱼子溪公墓去祭拜遇难同胞。
一根燃起的“红旗渠”香烟袅袅升起,那是来自河南省郸城县的孙加田、谢秀英夫妇为爱子孙魁点燃的,“知道你爱抽咱河南烟,专门给你带的,你慢慢抽啊,孩子……”然后泣不成声。
自2008年至今,每一年,孙加田夫妇都要辗转30多个小时从周口老家抵达映秀公墓,来祭奠他们永远21岁、在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儿子孙魁。
孙魁为武警四川中队阿坝支队第6中队战士,在“5·12”特大地震中救援被困群众时,遇山体滑坡,不幸被飞石砸中当场牺牲。
孙加田夫妇是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李楼乡人,几年前两人相继下岗,生活很艰辛。
唯一的儿子孙魁高中学习成绩很好,但怕读大学家里负担太重,懂事的他便于2005年12月应征入伍,那一年刚满18岁。
一提到儿子,孙加田便哽咽难语,“俺们老两口最后一次见儿子就是在2005年12月他离家入伍那一天。
没想到,这竟然是最后一次见面。
”上午8点,映秀公墓里的祭奠人数达到顶峰,哭声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淹没。
遇难者黄玉婷的墓碑前,摆满了小食品以及生日蛋糕,那是奶奶和小姨给她带来的。
地震当天刚好是她的10岁生日,在家里请同学吃完生日蛋糕后,穿着花裙子高兴地去上学的黄玉婷,没想到这一天会成为她的祭日。
汶川地震抗灾系列作文素材(一)救援篇:将爱心传播,为生命祈祷1、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
当时,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
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
这些子弟兵二十四小时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废墟中,手刨肩顶,忍受饥饿与寒冷,克服种种困难,连续作战,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心中千万遍地呼喊着“救人”“救人”。
2、一排牙印的故事撕心裂肺,莫过于生离死别。
这一幕,从昨天到今天,一直在地震遇难者遗体掩埋现场的什邡市洛水镇青峰墓地上演。
今天,在执行维护墓地秩序的子弟兵中,空降兵某团黄继光生前所在连一级士官李武手臂上一排深深的牙印,格外引人注目。
当地百姓凡是知道这排牙印来由的,无不唏嘘感叹。
由于聚集在墓地的遇难者家属过多,为了防止死难者亲属情绪失控,妨碍现场遗体掩埋,当地政府规定在掩埋过程中,每具遗体下葬时只能有一名亲属进入墓地送葬。
五月十五日十七时,当里圈负责掩埋的战士们准备将一具遗体下葬时,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从人群中哭着冲了出来,一头撞在了负责维护秩序的李武身上,想钻入掩埋现场。
李武和战友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姑娘,一面阻拦她进入,一面好言好语安抚她。
眼见无望冲入,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只胳膊,猛地咬了上去。
面对情绪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强忍身上的剧痛和心中的悲伤,纹丝不动。
参观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参观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篇1在网上,电视上都有地震的踪影。
汶川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无数的人失去了生命、亲人和房屋。
地震那是5月12日星期1:14时28分。
那一串数字多么吉祥,可是被地震夺走了。
地震使无数的房屋、学校倒了,地上出现了裂开一条条缝,山上滚下来狰狞的岩石,隧道塞满了一节一节火车,山体滑坡使道路无法畅通。
地震把整个汶川移为平地,还有一位奶奶写给宝贝的,信上说:“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着我爱你。
还有在网上的宝贝有多少人在为你流泪,还有站在路一旁举着牌子,上面写着你们辛苦了,这几个大字就体现出灾区小朋友对解放军叔叔的感恩之情。
地震无情,人有情。
参观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心得体会作文篇2亲爱的小朋友们:相信大家都曾听说过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这场灾难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创伤。
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历史,警醒我们要时刻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应运而生。
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参观这座纪念馆,感受一下当年的惨况,体会一下幸存者们的心路历程。
刚进入纪念馆大门,就被墙上的一个巨大数字深深震撼了———69227,这正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遇难人数。
看着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都沉默了。
在展厅里,还原了当年灾后的景象:房屋倾倒、道路塌陷、救援现场……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残破不堪,让人无比痛心。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一个特殊的展区,里面陈列着一些当年幸存者们使用过的遗物,比如破旧的书包、泥浸的玩具、划痕遍布的相框等。
每一件展品后面,都附有主人当年的遭遇经历。
读着这些故事,我们无不为他们颇受磨难的命运肃然起敬。
有一个小男孩,地震时他被压在废墟下,等被救援人员挖出时,已经过去了4天3夜。
他的父母不幸罹难,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
看着他当年使用的那个小背包,我真的为他流下了眼泪。
在另一个展区,详细讲解了救援的全过程,当年从全国各地驰援的无数救援队伍日夜不休、矢志不渝,用他们的汗水和生命为善后重建铺平了道路。
众志成城——512汶川大地震中国展现大国姿态众志成城——5.12汶川大地震中国展现大国姿态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北纬31°,东京103.4°中国四川省阿坝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
这场大地震波及了大半个中国,北京、天津、山东等地都有震感,地震波甚至传播到越南、泰国。
转瞬之间,这场地震成为了全部中国人、全球的华人华侨甚至很多外国朋友关注的焦点。
地震发生后,有很多人幸运地从地震中逃脱出来,然而也有很多人被压在废墟中,那些生还的人们并没有离开,而是尽最大的努力来抢救那些被困于废墟中的人们。
有多少老师为了抢救那些生还几率较大的学生,而没来的急救自己的孩子,结果他们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有多少领导干部受伤后,制作了简单的处理,就继续奋战到救援当中。
有多少人为救助自己在废墟中的同伴,拼命地扒开废墟中的砖瓦,结果手指已经血肉模糊了。
有多少人为了帮助伤者到医院救助,冒着山雨和余震,在山区中走了几天几夜。
有多少人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有多少人在灾难面前大义凛然,有多少人让我们感动不已,有多少人让我们留下了心痛的泪水……被埋在废墟中几十个小时的人们被不断的就出,奇迹在不断的被创造着。
被埋在废墟中二十多个小时的怀孕八个月的准妈妈,双腿被压断的七岁的小朋友,超过“救援黄金时间”——72小时,被压80个小时的老人……几个被压在废墟中的中学生为了保持乐观心态,不让自己睡过去,便在废墟中一起唱着喜欢的流行歌曲。
看到这里,泪水已经止不住的夺眶而出。
无数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相信,奇迹仍在继续!地震发生之后,国家中央政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组,温家宝总理任总指挥。
并且在灾害发生第二天,温总理便亲赴灾区,看望灾区群众,领导指挥灾后救援工作。
温总理亲赴灾区救灾前线,看望生还的百姓,激励救援的武警士兵、医护人员,了解前线灾情……一连四十多个小时没有休息,坚持要和大家并肩奋战在第一线。
汶川地震三周年:涅槃重生的汶川5月11日是“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的前一天,四川省北川县的大地震幸存者与遇难者的亲属们,重返昔日遭受毁城的老县城。
母亲们难舍被巨石掩埋的北川中学茅坝分校遗址,沉痛怀念铭心刻骨的巨大悲剧人物们——因为三年前的今天,她们的学生孩子们都还是活生生的人。
2008年5月14日,空中拍摄的汶川县城一角。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四架直升机满载帐篷、矿泉水等灾区急需物资抵达四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县,并在返回时将第一批40名重伤员随机送抵成都的医院救治。
二 一 一 年 五月 世纪人物25 责任编辑/张元奕涅槃汶川地震三周年三年前的5月12日,汶川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强震,三周年,汶川在坚强中重生,创造着“凤凰涅槃”的奇迹。
新城镇拔地而起,新校园投入使用,新生命呱呱坠地。
汶川,正用勃发的生机诠释着中国式的“崛起”。
2008年5月22日15时40分,深圳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准时将38名四川灾区伤员运抵南宁国际机场。
2008年5月20日,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垭头坪村,解放军某装甲师炮兵团在这里建立的“托起明天的太阳”灾区战地小学正式开课。
图为士官胡风清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将一座大山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危险的堰塞湖。
九天来水位上涨情况危急,如果溃堤将淹没北川全县和绵阳灾区,后果不堪设想。
11岁的女童黄永思,2008年5月21日下午在四川省广汉市高坪镇中心医院“地震棚重症病房”内抱着可爱的小熊凝视着外面的世界。
四川汶川县七一绵虒小学坐落在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的“西羌第一村”的绵虒镇。
震后,该校与原玉龙中心校、原绵虒中心校(包括绵虒镇14所村小)合并,并在“特殊党费”以及广东珠海市的援建下重建。
图为正在上课的学生们。
2008年5月22日15时40分,深圳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准时将38名四川灾区伤员运抵南宁国际机场。
这家人含悲扶老携幼,沉痛怀念铭心刻骨的巨大悲剧人物——因为三年前的今天,老者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女孩的爸爸都还是活生生的人。
汶川地震时六周年纪念作文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聚在一起,是为了纪念那个让我们心碎的时刻——汶川地震六周年。
六年前的这一天,我们的家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那一刻,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
今天,我们要一起回顾那段历史,感受那些曾经的悲欢离合,同时也要展望未来,希望我们的家园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六年前的那个夜晚,仿佛就在昨天。
那时的我还是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会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玩耍。
可是那天晚上,我却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看着那些被困在废墟下的可怜的人们,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地震”,只知道那个词让我觉得很可怕。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了地震的可怕之处。
六年过去了,我们的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些曾经的废墟已经被新的建筑物取而代之,那些曾经失去亲人的家庭也重新找到了幸福。
这一切都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政府的有力领导。
在这里,我要向所有为灾区重建付出辛勤努力的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们。
他们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实现如此巨大的变化。
在这里,我要向那些英勇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六年过去了,我们的家乡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现在的汶川已经成为了一个美丽的小城,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这里的风景如画,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这一切都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政府的正确领导。
在这里,我要向全国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沾沾自喜。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我们要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我们的家园安全无虞。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了我们的家乡,为了我们的未来,共同努力吧!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