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汶川大地震三周年
- 格式:ppt
- 大小:4.92 MB
- 文档页数:32
汶川地震灾区三周年参观记从悲壮走向豪迈汶川地震灾区三周年参观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强化对党员的教育,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xxx全体党员走进灾区,见证人类灾后恢复重建史上的奇迹,见证汶川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坚强,学习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感恩奋进,为xxx追赶跨越加快发展而奋发向上。
6月9日,我们一行30余人,从xxx出发前往汶川地震灾区。
在车上,我的思绪回到了三年前: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让四川遭受重创,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到处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
从城市到山乡,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受灾程度之深,受灾范围之广,财产损失之多,救灾难度之大,重建任务之重,前所末有。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
特大灾情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动员,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
在余震不断、险情频发的危急时刻,5月16日至18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指导救灾。
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震后立即赶到灾区,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13万大军以最快速度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冒着余震频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危险,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生命的长城,在抢险救人、安置群众、抢通保通、堰塞湖除险等各个战场上,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重大作用。
大爱无疆。
危急关头,中华儿女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纷纷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社会捐助和国际援助,接踵而至,“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援建,形成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强大合力,让灾区浴火重生,化危为机,崛起危难!三天时间,从老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博物馆到新北川县城,从都江堰到汶川县城,从映秀镇到水磨镇,从绵阳到青川东河口地震公园。
一路走来,一路感动;一路走来,一路振奋……老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博物馆,老北川中学孤零零的旗杆、蓝板,被大量泥石流、山体滑坡掩埋阻断的进汶川唯一的生命线原213国道遗址、桥梁的垣残壁,映秀中学倒塌的房屋,东河口遇难天冢,北川、映秀万人坑……在哭诉着天灾的惨绝人寰……三年了,那猝然而至的地动山摇,举国上下的生死营救,以人为本的国家信念,万众一心的民族理念,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影像,就在眼前。
(一)一场吞噬近9万人鲜活生命的8级地震过后,把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破碎山河重整为安居乐业的家园,需要多久?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为遭受重创的经济重新注入活力,将震区社会发展水平提升一二十年,需要多久?抚平千万颗心灵的创痛,从毁灭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又需要多久?3年。
这是一段浓缩的时间。
从瞬间“归零”到经济重振、社会重整、文化重生,仅仅1000多个日夜,谁能有这样的信心,把一场惨烈的天灾变成新跨越的起点?这是一个震撼世界的数字。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重建用了近10年。
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遭受风灾,6年过去,还有大量灾民流离失所。
面对恢复重建的世界难题,谁有这样的气概,将被灾难倒拨的发展时钟逆转?中国,汶川。
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汶川,早已不只是川西崇山峻岭间一个小小的县城,也不仅指川、陕、甘那片3年前震颤不已的土地。
它是一种象征,一种印证中华民族精神信念的象征;一把钥匙,一把解读社会主义中国的钥匙。
(二)当绵竹市失去双腿的舞蹈教师廖智跳起“鼓舞”,当虹口乡党支部书记马远见开始为游客的停车位不够发愁,当金花镇农妇刘小蓉费心琢磨自家餐厅推出的新菜式,我们看到了什么?普通人的命运,是时间的尺度。
3年来,廖智、马远见、刘小蓉与几千万灾区干部群众、与13亿中国人民一起,走过风雨,走向新生。
这不同寻常的3年,是社会重生的3年。
汶川、北川、绵竹、青川……农房重建完成,城镇住房重建完成,“最漂亮的是民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山川的伤痕尚未抹平,生活却已昂然前进。
“决定性胜利”带来“历史性剧变”,一个生机勃发的新灾区,为巴蜀大地、陕陇高原的人民注入信心。
这不同寻常的3年,是发展跨越的3年。
变压力为动力,视重建为机遇,灾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模式,铸造发展振兴的强大引擎,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出现了历史性跨越。
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
关于祭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作文(3篇)天府沉陆,家园涂炭,斯民何辜!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大地无情,万民罹难倾血泪;人间有爱,举国同心抗天灾。
今天我们在这里齐集一堂,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共同悼念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们,歌颂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抗震英雄们。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202X年5月12日,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让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在那一刻都感受到了它的威力。
随着刹那的地动山摇,七万个活泼的生命飞去了天堂,七万颗强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无数的家园灰飞烟灭,无数的躯体伤痕累累;祖国为之哀伤,世界为之动容。
灾区的城市、村庄夷为平地,美丽的家园毁于一旦。
多少亲人,在地动山摇的瞬间骨肉分离,家毁人亡;多少孩子,从得救的那刻起变成了孤儿,失去爹娘;多少个鲜活的生命挣扎在废墟下,渴望着生还的一线希望......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在这生死时刻,温总理来了。
垮塌的废墟上,留下了总理匆匆的脚步;被掩埋在断壁残垣中的伤者,听到了总理关切的话语;在这生死时刻,抢险部队来了。
直升飞机被暴风雨打回来了,空降兵又去了!步兵师被切断去路,便在暴风雨中徒步前行!地面交通受阻,空军运输机、民航客机将数千吨抗灾物资空投到灾区。
在这生死时刻,东北的医疗队来了,北京的医疗队来了,海军的医疗队来了,武警的医疗队来了。
救援队从四面八方来了!当灾难不由分说,死难仍在发生,悲怆仍在延续,那幺援军及时的驰救,生命绝境中的坚守,才可能创造奇迹。
泪尽之后血续,前仆之处后继。
生命需要温暖,士兵需要突击。
每一分钟都是一个世纪,每一条生命都是全人类。
开辟通路,徒步也要提前抵达;寻声救苦,徒手也要尽力救援。
要比提前一秒更提前抵达,要比百倍努力更加倍救援!地陷天不蹋,大灾有大爱。
我们的眼眶湿润了,为了四川罹难的百姓,为了救灾忘我劳苦的人们。
穿着素白大褂的护士,连续工作几个昼夜,即使自己的父母兄弟杳无音信;身着橄榄绿的伞兵,义无反顾的跳入狂风怒号、风雨交加的高空,即使殉职也在所不辞;可爱的子弟兵忍饥挨饿,留出口粮送给百姓,即使下一秒就饿晕在战场;尊敬的老院士通宵达旦,治病救人,即使自己已经是90高龄;和蔼的女警给嗷嗷待哺的婴儿当起了妈妈、焦虑的志愿者不顾个人安危,救死扶伤、身残志坚的乞丐捐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各地的鲜血站排起了长龙...... 爱的潮流源源不断地涌向地震灾区,凝聚着临危不惧、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活动背景:有一种灾难,没有亲身经历你就无法理解它的无情;有一种震撼,没有感受你就无法想象那般恐惧;有一种眼神,没有相你就无法感知他的渴望。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起来的大地震,震惊了中国,震惊了全世界!震惊的灾难,灾区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带领下,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的精神,更是震撼了全世界。
大地震动,山河失色,举世震撼,震痛后的总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感动天感动地,三年内后的今天,中华民族在大难之地,凤凰涅磬,为此,2011年5月将举办异常活动来悼念死者,祈福生者,用爱心去温暖每一颗心灵,将爱延续下去。
爱国是我们的责任,加上现在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我们还应进一步唤起大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减灾应急救护能力,最大限度地间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活动目的:5.12无法忘记的数字,2011年这一天的到来好似揭开痛苦的伤疤,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生活依旧继续,生命依旧继续,我们没有忘记那一天给中国人的伤痛。
此刻我们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可贵,生命是一切价值的载体,没有了这个载体,其他一切无从谈起。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在纪念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习防灾减灾和避灾的知识,减少损失。
三、活动内容:整个活动体现在5个爱,1个学,2个念,主要突出特色在于贯穿于演出全场的“责任传递,让爱延续”活动。
(详见附录)。
四、活动流程安排:(选择其中的来做)1、2011年4月底通知各班,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征文活动。
2、5月4号责任传递活动的举办3、5月5、6日观看电影4、5月9、10日防灾减灾宣传活动5、5月11日征文评选6、5月12日蜡烛祈福活动附录:5个爱分别体现在:爱在指间、爱在笔间、爱在心间、爱在身边、爱在责任。
爱在笔间: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征文活动1、投稿时间:2011年5月1号至5月11号2、参与对象:环境学院全体学生3、作品主题:纪念汶川大地震3周年,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从灾难新生。
2011年5月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
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残垣横亘,生离死别,满目疮痍,哀嚎遍野。
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使这一天不仅成为了四川汶川、北川等地永远的伤痛,也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到的最大自然灾难。
这一天,仿佛这片大地也在哀嚎着,山河也在为之深深地啜泣着,于是,西南处,国有殇!在这样突然的灾难面前,无数的国民在第一时间都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不管是组队进入灾区进行救援的还是坚守着自己岗位的。
大家都是竭尽所能地提供着帮助,无一不是时时刻刻为我们的同胞担心着。
历史的笔又在万里河山上描下了一段永恒的记忆。
距离2008年5月12日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了,三年的时间能够改变很多的东西,也能够让很多的人成长,当初的小英雄们也不例外,“理让路女孩”宋馨懿,小英雄林浩等。
在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坚强地成长着,欢笑着,他们是在告诉我们:灾难摧毁的只是我们的家园,它磨灭不掉我们的坚强和快乐。
那一段段残垣已在人民的努力下修筑成暂新朱红的长墙,那一片片废墟已经修筑成整洁美丽的高楼庭院,盛开着的红花青藤早已爬满了每一段红墙,干净清新的空气早已充斥着每一片绿瓦。
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汶川很好,我们很好”。
在灾区外面的人时时刻刻的担心着,身处灾难中的人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战斗着。
那些总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那些总是在我们什么都不懂的时候,耐心教授,润物无声的人;那些在地震的一刹那义无反顾的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别人的人。
灾难来临时,他们用生命诠释着活着的神圣含义。
这一场灾难里有数不尽的感人故事,有无数的伟大事迹。
面对大自然我们显得那样的渺小,甚至就像是一颗尘埃,不经意间就会被大自然无情的抹杀,然而我们也是那么的强壮,因为我们的坚强,我们的团结友爱。
灾难来临时或许我们是害怕的,是惊恐的,但是我们却不会轻易地放弃,因为我们相信: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坚强,坚强的努力着,坚强的奋斗着,坚强的活下去,这才是重生的美丽,在我们一起见证了灾难过后,我们还要一起见证重生的美丽!以上就是我近期的入党思想汇报,请党组织考查我,指出我的不足之处,以便我及时改正。
中学5.12抗震救灾三周年纪念系列活动方案中学5.12抗震救灾三周年纪念系列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震撼世界的8.0级大地震。
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汶川、北川、绵阳等地方在顷刻间化为废墟,数以万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陨落,数不清惶恐的眼睛悲伤欲绝,这一切让13亿人民的心都碎了!但是灾难无情人间有爱,13亿人民和全球华人都捂着悲痛的心,一起把爱汇向了汶川。
总书记来了、总理来了、人民子弟兵来了、志愿者也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一点一滴汇成的大爱点燃了废墟中的希望。
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念,诠释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年来,灾区建设成就显着,灾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指导思想:在5.12抗震救灾三周年之际,为表达对逝者深切的怀念之情,学习抗震救灾中所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为加强对学生的感恩、责任感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传播爱与奉献的思想,同时,为普及青少年防灾避险知识与提高全体师生应急避险能力,开展5.12抗震救灾三周年纪念系列活动。
三、活动领导小组组长:z(校长)副组长:z(副校长)、曹z(副校长)、z(校长助理)、z(法制副校长、晋原派出所所长)成员:z、各年级组长、德育干事、班主任四、活动主题:珍爱生命,感恩世界,奉献社会五、参加对象:全体师生六、具体负责实施处室:德育处、安保处、年级组七、活动内容:1、宣传工作:国旗下演讲、学校宣传栏、黑板报、学校网站、征文;2、“感恩党、感恩祖国”主题班会;3、学习英雄事迹,宏扬奉献精神。
以学习英雄事迹为目的,组织观看抗震救灾文艺晚会《爱的奉献》和抗震救灾英雄报告会录象。
要求: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同学收看《爱的奉献》或《抗震救灾英雄报告会》录象,学习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结合自身实际,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以“与爱同在”为主题,在班内组织演讲比赛,宏扬奉献精神。
4、师生诗歌朗诵会;5、以提高自我保护与安全意识的主题,开设国旗下讲话和观看《安全第一课》录象。
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原创)第一篇: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原创)活动背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震撼世界的8.0级大地震。
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汶川、北川、绵阳等地方在顷刻间化为废墟,数以万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陨落,数不清惶恐的眼睛悲伤欲绝,这一切让13亿人民的心都碎了!但是灾难无情人间有爱,13亿人民和全球华人都捂着悲痛的心,一起把爱汇向了汶川。
总理来了、人民子弟兵来了、志愿者也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一点一滴汇成的大爱点燃了废墟中的希望。
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念,诠释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指导思想学习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奋斗、不畏艰难的民族精神,感悟同胞间无私的爱心,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地震造成的严重危害、学习防震和自救的一些知识。
三、活动主题:从悲壮走向豪迈四、参加对象:全体师生五、活动内容①为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②组织一次师生地震避险应急演练。
③组织“关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班会④朗诵《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活动意义让同学们了解地震灾区人民的深重苦难,并了解地震中的感人事迹。
以及正确对待地震和了解灾区人民的坚强毅力。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一个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个时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
一场7.8级的强烈地震,突然袭击了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川,摇撼全国,在瞬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亡最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
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对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心生怨怼,但是我们更明白,怨天尤人不会让逝者复活,那些埋在瓦砾下的幸存者正在用血红的双眼期待我们的拯救。
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越坚强!越是在危难时刻,我们就越需要镇定、信心、勇气和爱心。
5.12汶川地震3周年悼念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面对这场举世震惊的灾难,灾区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带领下,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是震撼了全世界。
大地震动,山河失色,举世震撼。
震痛后的中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感天动地,共面国难。
三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在大难之地,凤凰涅磐。
光阴似箭,"5.12"大地震已经三周年了,为缅怀逝去的亲人,祭奠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英灵,支持汶川重建,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特开展本次大型悼念活动。
二·活动主题;悼念念5.12,珍爱生命,携手共创未来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汶川512特大地震,震动了华夏13亿同胞的心。
震后的日日夜夜,我们无不为之牵挂。
在52地震三周年来临之际,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带去一年来,人间亲人灾后重建的家园和生活的消息,也带去我们对52遇难同胞的祝福。
让我们共同为震区的同胞,我们的朋友和家人,祈求平安,祈求祝福,祝愿我们血脉相连的同胞重新建设出更美好的家园。
祝愿我们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四·活动时间:2011年5月12日五·活动地点: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音乐广场六·主办单位: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七·活动对象: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全体师生八·活动形式:(一)悼念大签名(二)祝福千纸鹤的制作与悬挂(三)烛光祈福晚会九·活动流程;a.前期宣传:1.活动前期通知宣传部,提前制作大型海报,2.在活动开始之前分别张贴在两个餐厅门口宣传栏处,激发同学兴趣,吸引同学的参与。
b.具体活动;活动一:悼念大签名准备两块大的展板,展板的设计如下:用黑色的作底色,用黄色的卡纸剪拼成"5.12"。
纪念汶川大地震3周年国旗下演讲稿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大地无情,万民罹难倾血泪;人间有爱,举国同心抗天灾。
2008年5月12日,当8.0级大地震袭击汶川时,不仅释放出了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同样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和人类深处那些超越生死的潜能。
那位用身体为自己的婴儿架设生命绿洲的母亲,那则留给幸存孩子的短信,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双臂护住四位学生的谭千秋,用生命诠释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伟大,大地震也许可以瓦解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却绝对无法撼动师魂铸就的长城;战死救灾前线的小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却竖起了一座最可爱的人的永恒丰碑这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明证了人性的至善,没有被废墟深埋地底,没有让恐惧淹没它的光彩,在可怕的天灾面前,它像广袤的黑夜里的一颗明星,指引了无数人前行。
逝者已逝,长歌当哭。
汶川地震不仅让我们为人性深深感动,同样让我们意识到,具备一定的防震知识的重要性。
灾难往往是没有预兆的,因此,我们平时就要提高防震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各界举办的抗震减灾科普活动;面对真正地震来袭时,要保持高度冷静,选择合适的避震空间,有秩序地按照地震演习时预定的路线撤退,把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群芳休歇的五月,三年后的今天,大地震留给我们无尽的哀思,但与此同时,也给了我们关于生命最好的诠释。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纪念汶川大地震三周年演讲稿每天下午2:30,我们或许刚刚睡醒,或许正在上学路上,或许已经踏入教室,但是2008.5.12.的下午,是不同寻常的。
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
山西和四川在同一个地震带上,那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了,大地在震动,人们慌乱、尖叫。
恐惧弥漫在空气中。
目前为止,四川灾区死亡的已有近一万人,还有好几万人被困地下,音信全无。
打开电视看新闻,随处可见断墙和瓦砾。
看到由于交通瘫痪开不进灾区的救援设备;看到只能用双手挖掘废墟的武警战士,看到风雨中在前线指挥救援的总理,看到一组组触目惊心的伤亡数据……心情不由得变得很沉重。
最近班里也在为聋哑学校的同学们捐款、写祝福……与他们相比,我们真的,真的很幸福。
世界上每秒有1.8人死亡,也就是每分钟有106人死亡,一小就是6,360人,一天就是152,640人,一年就是55,713,600人。
而我们现在还活着,很健康,很幸福的活着,我们是难道不应该感激上天对我们的眷恋吗?人生是一个充满了变数的生命过程,健康和平安只是相对的短暂的,未来具有不可知性。
天灾、人祸、病痛是我们生命历程中不可预知的威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未来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我们要做得就应该是感恩生活,珍惜现在。
人不能没有目标,动力,上进心,但也要懂得珍惜,知足,释怀,感恩……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授给你知识,教你做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
同样,我们也要感谢痛苦与艰辛带给我们的财富感谢藐视我的人,他唤醒了我的自尊感谢伤害我的人,他磨练了我的意志感谢欺骗我的人,他增进了我的智慧感谢中伤我的人.他砥砺了我的人格感谢遗弃我的人,他使我学会了独立感谢背叛我的人,他成熟了我的判断感谢绊倒我的人,他强化了我的双腿!感谢灾难,让我们懂得了活着的美好我曾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因为小乌鸦心存感恩,这个外表丑陋的小生灵竟焕发出无与伦比的光彩。
悼念罹难同胞接受心灵洗礼
——织金四小举行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活动为悼念5.12汶川大地震罹难同胞,5月12日,织金四小举行“悼念5.12地震遇难同胞暨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活动。
当天下午,织金四小操场上一派庄严,肃穆,14时28分,随着悲怆的音乐渐渐响起,五星红旗慢慢滑下,降至半旗,主持人低沉而带着啜泣的声调仿佛将全体师生带到三年前的那一天,举国沉痛,山河同悲。
(降半旗悼念罹难同胞)
随后,一曲《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将整个吊唁活动推向沉痛,操场上不时传来此起彼伏的低泣声,默哀三分钟后,由学生代表杨蓉发言。
(全体师生默哀)
最后,校长肖云作总结讲话,她在讲话中要求孩子们永远铭记这一段灾难性的历史,珍惜自己的生命,增强安全意识,努力学习,团结一致,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为伟大祖国的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个活动持续了40分钟,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又一次接受新的洗礼,为学校的防震安全教育奠定了一定基础。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演讲稿:穿越灾难迎接荣光2011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
也是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的日子。
公元2008年5月12日,注定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汶川大地震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画面至今让我们心绪难平,感动万分。
面对无数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中,失去孩子的父母们对着废墟呼唤,撕心裂肺的声音响彻夜空。
山悲水泣天垂泪,星黯云浓地含愁。
全国人民举国悼念,国旗第一次为百姓而垂降,汽笛第一次为故去的生灵而哀鸣。
难忘那段哀痛的日子,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共度灾难。
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惊叹万千,一个个身影让我们肃然起敬,一份份感动让我们记忆犹新。
下面让我们走进地震中的几个人物,感受他们的坚强与伟大。
一个女孩听啊,听啊,在废墟中,在瓦砾下,传来阵阵清脆的读书声,一个被压在废墟下的女孩,在打着手电筒忘情地读书。
她忘记了危险,忘记了伤痛,忘记了饥饿,用读书声驱赶着恐惧,与死神抗争,同时也召唤着生的希望。
废墟下是黑暗的,但她心中有阳光,因为知识会带来勇气,文化会带来光明。
一位战士他哭了,泣不成声,他跪下了,大声请求,里边还有人,让我再救一个人吧!因为强烈余震,倾斜的房屋即将再次倒塌,一个正在施救的战士,两眼熬得通红,两手磨出血泡,被强行拉了出来。
在汶川大地震中,十万大军,有多少这样舍生忘死拼命救援的战士,十万大军,有多少这样柔情似水的爱心天使,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听指挥,特别能忍耐,也特别有爱心。
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一名教师人们惊呆了,在挖开的废墟上,绵竹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生前,他在用心浇灌祖国的花朵,危难之时,他又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并不宽厚的身躯庇护着心爱的学生。
谭老师,一路走好,感谢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师德的最高境界,用血肉之躯把人间大爱写到了极致。
一个老板他是老板,又是个慈善家,香港百岁老人邵逸夫。
在汶川大地震后,立即为灾区捐款一亿港元。
写在汶川地震三周年王博各位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们,大家晚上好:2008年5月12日,我永远记得这个日子。
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房屋倒了,亲人没了,家园瞬间成为一片废墟,四处都是惊恐的呼喊和令人撕心裂肺的哀嚎……三年过去了,疤痕已不再是肉体的疼,却依旧是心灵的创伤;泪水也不尽是悲痛,更多的却已是感动。
但我们不哭,因为我们已经得到了最好的医治——四面八方涌来的关爱让我们残破的家园无时不刻在上演着爱的奇迹,我们有了食物、棉被、新房;我们不哭,是你们的关爱重燃了我们对生活的希望;我们不哭,是你们的真情让我们更加坚强;我们不哭,我们不会忘记地震中逝去的家人同胞,我们也永远记得你们无私的关爱与奉献。
想想当时,解放军奋斗在营生救死的第一线,志愿者从全国各地赶来加入救助的行列,全国人民慷慨解囊,干部学生市民在街头排队献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一个地方,所有的牵挂都情系一个地方——汶川。
“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加油!”亿万人的呼喊至今犹在耳边。
英雄的祖国,孕育着英雄的人民,我们从未忘记他们:舍身救学生的教师,用自己身躯保护孩子的父母,左手骨折忍着剧疼为战士敬礼的小男孩,刚从废墟救援出来跪在地上哭求让我再救一个的战士,失去双亲和孩子任坚强战斗的女警察……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放弃休息,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将神圣的职责升华为不朽的乐章。
三年过去了,我们走过了艰难的时刻,我们不曾害怕,家园毁了可以重建。
亲人走了,你们就是最爱的亲人,你们是我们心灵的依靠。
不怕,我们身后是强大的祖国,身后有十三亿兄弟姐妹啊!大灾带来了大难,大灾却也让炎黄子孙更加团结,让全世界看到了伟大的英雄的中国!还记得0八年五月十九日,举国默哀三分钟,在那短短的时间里,我的内心深处仿佛经历了世纪般漫长的净化与洗礼。
国旗半举祭亡灵,天地同悲悼国殇,汽笛长鸣,神州大地上华夏儿女肃立并流泪,因为我们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