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9
高一年级历史课题一、百家争鸣课型新授第一章第1课时总第 2 课时主备人冯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了解孔子、孟子与老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
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先秦文化中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仁者爱人的博大胸怀、克已复礼的谦恭自牧、自强不息的阳刚之美、厚德载物的阴柔之德等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1、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导学案、课件、图片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单元解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学的兴衰。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家争鸣的局面,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宋明时期,儒学得到发展,出现了新儒学—理学;明清期,一些具有批判精神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新课导入】展示材料: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中天由此导入新课第一课 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含义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家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各家思想流派。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干〔1〕知道诸子百家,看法春秋战国时期〝百花怒放〞局面构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念以及儒家思想的构成,以及其他学派的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2〕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暴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3〕剖析儒家思想的构成缘由,总结儒家思想的构成进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进程与方法(1)引入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明方面的相关内容,启示先生思索〝百花怒放〞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运用比拟法、列表法和剖析法指点先生对〝百花怒放〞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效果停止归结。
(3)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先生对儒学的存在缘由以及现代儒学复兴状况停止讨论。
2.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花怒放〞局面的研讨讨论,让先生感遭到中华民族文明的胸无点墨,培育先生的民族自豪感。
(2)经过对〝诸子百家〞的剖析以及了解,培育先生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心肉体。
(3)看法儒学在中国和世界的开展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并且联络理想,使先生可以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明,发扬儒学在现代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教学方式1.教学方法:比拟法,列表法,剖析法2.教学手腕:多媒体课件演示,辅之以师生交流讨论※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百花怒放局面出现的缘由;早期儒学三大家的主要观念2.难点:了解百花怒放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引言由电影«孔子»引出课题:前段时间有一部热播电影惹起社会言论的关注,不少的电影人甚至社会学者,历史学家都对它表示了极大的兴味。
关于这部影片,褒贬不一,它就是«孔子»。
由胡玫执导、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于2021年1月22日正式全国公映。
电影描写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不时到其73岁病逝这段阅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陈蔡被围等重要阅历停止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