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微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把字句与被字句教学设计“‘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以图片故事为贴入点,学生易于接受,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学背景把字句和被字句是小学语文句子教学的一项内容。
学生认识把字句和被字句,能把一般句式改写为把字句、被字句这两种特殊的句式,并能做到这两种句式的互换,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
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
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句子转换技巧使文章增色。
因此,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正确的转换把字句与被字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把”字句与“被”字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组成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把”字句与“被”字句并学会两者的转换。
五、教学重难点:能够熟练运用“把”字句与“被”字句并学会两者的转换。
六、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句子王国里有两位大将军,他们都是文武双全特别厉害,但是这两位将军却是势不两立,平时只要一个出现,另一个肯定不会出现,那么这两个将军是谁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
你猜猜图片上红太郎在干什么啊?嗯一猜你们就已经看出来啦,红太郎在打灰太狼。
(图片下面出示字幕)。
(二)相机提问:这个句子我们还可以怎么说?提示:红太郎把灰太狼打了。
我们还可以说成:什么被谁递给了谁?灰太狼被红太郎打了。
(下面字幕出示)(三)分析句子成分:1.红太郎把灰太狼打了。
这是一个把字句,那么我们可以说成谁把什么怎么了?2.分析句子成分:红太郎(主动者)、灰太狼(被动者)、打(动作部分)。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把”字句和“被”字句作为一种汉语里常用的,并且特有的一种表处置意义的语法现象,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有些学生因为不明白“被”字句和“把”字句的运用规律,常常将二者混淆,在该用“被”的时候用“把”,该用“把”的时候用“被”,造成自己的表达没有符合本意,导致交际上的失误。
本教学设计力求设计一节生动的有关“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法课,在课上老师配合图文实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操练,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几种句式间快速的相互转化,争取在有效的时间里让学生彻底了解掌握本知识点,从而更熟练的运用于交际。
课型:语法课教学对象:初级水平留学生混合班教学内容:“把”字句和“被”字句所表示基本语法意义的学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所表示的意义,并且掌握其语法规律。
2.学生可以准确的将陈述句转换为“被”字句,“把”字句。
3.学生流利的实现“把”字句和“被”字句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1.“把”字句和“被”字句所表示的语法意义2.“把”字句和“被”字句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难点: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讲解。
2“把”字句和“被”字句.和陈述句的相互转化,以及它们二者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图示法,演示法,操练法教学步骤:1.导言:在汉语里,我们常说“我把自行车弄坏了”却不说“自行车把我弄坏了”,常说“自行车被我弄坏了”却不说“我被自行车弄坏了”,这是为什么呢?用“把”字和用“被”到底有什么区别?在用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彻底的将这些问题解决。
2.⑴在学习“把”字句中的“把”的用法前,我们先来复习“把”字的另一种词性,教师给出例子,引导学生回答。
一把.刀子(量词)老师给出新内容他把.杯子碎了(介词)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字作介词的用法⑵“把”字作为一个常用介词,意义和功能都比较复杂,下面我们做简单介绍:A.意义上①表示对“把”后的动作所支配对象,即名词,代词怎么处置以及处置的结果,基本句型是:主语﹢把﹢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其他动作者受动者多为及物动词我把他打了。
把字句被字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中学语文》第八章第一节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把字句和被字句。
通过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构成、用法和翻译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定义、构成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仿写和翻译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兴趣和理解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构成规则和用法。
重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翻译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生活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例子,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桌子被我放了书。
”2. 讲解把字句:介绍把字句的定义、构成和用法,如:“把字句的结构为:把 + 宾语 + 谓语 + 其他成分。
把字句表示动作的对象是明确的,强调对宾语的处理。
”3. 讲解被字句:介绍被字句的定义、构成和用法,如:“被字句的结构为:被 + 施动者 + 谓语 + 其他成分。
被字句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明确的,强调对施动者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句,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桌子被我放了书。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仿写,如:“我把手机放在口袋里。
”、“口袋被我放了手机。
”6. 翻译技巧讲解: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翻译技巧,如:“把字句的翻译要注意保持动作的对象和宾语的一致性,被字句的翻译要注意保持动作的承受者和宾语的一致性。
”7. 翻译练习:让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翻译练习,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翻译为英文:“I put the book on the desk.”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构成规则和用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把字句:结构:把 + 宾语 + 谓语 + 其他成分用法:表示动作的对象是明确的,强调对宾语的处理被字句:结构:被 + 施动者 + 谓语 + 其他成分用法: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明确的,强调对施动者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仿写。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0课《猫》的第一自然段。
该段文字描述了一只猫吃鱼的情景,要求学生掌握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把字句与被字句的概念及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把字句与被字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用法及转换。
难点:把字句与被字句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小故事,引出把字句与被字句的概念。
如:“今天上课时,我把课本放在桌子上,不小心把桌子上的笔碰到了地上。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把字句:以“把字句”的形式陈述,表示主动意义。
如:“我把课本放在桌子上。
”2)讲解被字句:以“被字句”的形式陈述,表示被动意义。
如:“桌子上的笔被我碰到了地上。
”3)举例说明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如将“我把课本放在桌子上”转换为“课本被我放在桌子上”。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用法。
如:例题1: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句:我把课本放在桌子上。
改写:课本被我放在桌子上。
例题2: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句:我的笔被风吹到了地上。
改写:我把风吹到的笔捡了起来。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及运用。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把字句:主动意义被字句:被动意义转换示例:原句:我把课本放在桌子上。
改写:课本被我放在桌子上。
七、作业设计1)我弟弟把我的玩具弄坏了。
2)妈妈把饭做好了,我们快来吃饭吧。
2. 请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写一段话,描述校园里的景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用法及转换。
小学病句、把字被字句教案(模版)第一篇:小学病句、把字被字句教案(模版)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的对象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分析)变被字句时,宾语放在句子最前面,后面加“被”字,然后是主语和谓语。
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主语后加“把”字。
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把字句)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
(被字句)【练习题】1、把陈述句改成“把”字句。
我叠好了被子。
我把被子叠好了。
2、把陈述句改成“被”字句。
我们克服了困难。
困难被我们克服了。
3、把陈述句改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爸爸打开了这个陈旧的箱子。
这个陈旧的箱子被爸爸打开了。
爸爸把这个陈旧的箱子打开了。
4、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董存瑞把敌人的暗堡打开了。
敌人的暗堡被董存瑞打开了。
5、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小树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
狂风把小树吹得东倒西歪。
【作业】将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夕阳染红了西天。
夕阳把西天染红了。
西天被夕阳染红了。
2、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奇妙的植物猪笼草把一条蜈蚣吃掉了。
一条蜈蚣被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
3、战士们消灭了一批入侵的敌人。
战士们把一批入侵的敌人消灭了。
一批入侵的敌人被战士们消灭了。
4、孙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
孙青把丢失的钢笔在操场上找到了。
丢失的钢笔被孙青在操场上找到了。
1.5、少先队员黄远明搀扶盲人叔叔过了马路。
少先队员黄远明把盲人叔叔搀扶过了马路。
盲人叔叔被少先队员黄明远搀扶过了马路。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学设计云阳县双龙镇XXXXXX微课内容: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学目标: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灵活地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教学重点:灵活地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
教学难点: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适用对象: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希望这个微课的讲解对你们有所帮助。
二、新授(一)了解“把字句”的组成部分1、出示例句:XXX把苹果吃了。
2、我们把其中的“XXX”称为“主动者”,把“苹果”称为“被动者”,把“吃了”称为“动作部分”。
3、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部分(二)了解“被字句”的组成部分1、出示例句:苹果被XXX吃了。
2、句子中的“苹果”是“被动者”,“XXX”是“主动者”,最后的“吃了”是“动作部分”。
3、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部分(三)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1、出示例句:XXX把苹果吃了。
XXX被XXX吃了。
2、找出以上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构成部分。
3、找到转换方法。
首先把“把”字换成“被”字,接着把“被动者”“苹果”放到“被”字的前面,然后把“主动者”“XXX”放到“被”字的后面,最后把“动作部分”的“吃了”原封不动的放到最后。
三、总结转换方法(一)找出“主动者”与“被动者”。
(二)把、被互换。
(三)主动者与被动者交换位置。
(四)动作不变,搬下来。
4、操演(一)把字句改被字句XXX把敌人们消灭了。
(把字句)改为:敌人们被XXX消灭了。
(被字句)(二)被字句改把字句雨伞被爸爸弄丢了。
(被字句)改成:爸爸把雨伞弄丢了。
(把字句)五、小游戏——火眼金睛。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微课设计一、导入你好!这个微课讲解的是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适合中低年级学生。
我们在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中,因为受平时说话习惯的影响,常常弄出一些笑话。
比如我们有人会这样说:“这碗饭还真把你吃完了。
”“这本书还真把你发现了。
”等等。
使得我们在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练习中有所障碍。
这个微课将通过分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特点,教你轻松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
二、新授1、进行把字句与被字句改写练习把字句:大雨把地面淋湿了。
改被字句:地面被大雨淋湿了。
2、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基本结构把字句:大雨把地面淋湿了。
(名词1)(名词2)(动词)被字句:地面被大雨淋湿了。
(名词2)(名词1)(动词)(1)把字句:名词1+把+名词2+动词(2)被字句:名词2+被+名词1+动词3、总结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方法方法一:(1)(2)(动词)(2)(1)(动词)第一步:把前后两个名词分别标上“1”和“2”。
第二步:将“把”字改成“被”字或“被”字改成“把”字。
第三步:将名词1和名词2调换顺序。
方法二:读句子,理解句意,然后自问自答。
如:自问:谁(什么)把谁(什么)怎么样了?自答:大雨把地面淋湿了。
自问:谁(什么)被谁(什么)怎么样了? 自答:地面被大雨淋湿了。
4、三个提醒(1)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如:将句子“蒙蒙的细雨把庄稼滋润了。
”改为“庄稼被细雨滋润了。
”就错了,因为遗漏了“蒙蒙的”一词。
(2)改写完后一定要念念句子,看是否通顺。
如:将句子“大风把刚栽的小树刮倒了。
” 改为“刚栽的小树被风大刮倒了”这是错误的,因为句子念起来不通顺。
(3)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如将句子“八路军把所有敌人消灭了”改成“敌人被八路军所有消灭了。
”这是错误的。
因为“所有”一词是用来和“敌人”一词搭配的,要随“敌人”一词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位置。
三、练习: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1)鸭先生把小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有一定的认识,基本能辨别把字句和被字句,但是他们对此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不知道如何把两种句型进行转换,鉴于这两种句型教学的重要性
我设计了这个微课。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灵活地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方法灵活地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教学思路:首先通过例句,让学生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句子组成成
分。
然后通过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相互转换,总结归纳出两个句型转换的方法。
最后做两句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
导入:首先通过例句,让学生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句子组成成分。
然后通过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相互转换,总结归纳出两个句型转换的方法。
最后做两句练习加以巩固。
第一部分内容:
通过图片和例句分析,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句子成分:
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部分;
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部分。
第二部分内容:
通过分析例题,对比总结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1.找出“主动者”与“被动者”;
2.把、被互换;
3.主动者与被动者交换位置;动作不变,照搬下来。
第三部分内容:
运用所学的方法,做练习并讲解。
最后,总结本课所学的方法,以后接触到这类句子的转换时,可以利用此微课。
谢谢您的观看!。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结构。
2.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表达。
3. 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两种句型。
#### 教学重难点- 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义差异。
- 在不同语境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例句和练习题。
-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即时讲解。
- 学生练习纸,用于课堂练习。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
2. 引入“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句型。
##### 新课讲解1. 把字句结构- 讲解“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把+宾语+动作”。
- 通过例句展示“把字句”的用法,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 强调“把字句”中动作的执行者是主语,承受者是宾语。
2. 被字句结构- 讲解“被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被+动作+宾语”。
- 通过例句展示“被字句”的用法,如:“书被我放在桌子上。
” - 强调“被字句”中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执行者是宾语。
3. 对比分析- 对比“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义差异,让学生理解在不同语境下选择使用。
- 通过对比练习,加深学生对两种句型的理解。
##### 课堂练习1. 填空题- 提供一系列句子,让学生根据语境填写正确的“把字句”或“被字句”。
- 例如:“我把_书_放在桌子上。
”和“书_被我_放在桌子上。
”2. 改写练习- 让学生将一系列“把字句”改写为“被字句”,反之亦然。
- 例如:“我把衣服洗干净了。
”改写为“衣服被我洗干净了。
”3. 情景对话- 分组进行情景对话练习,每组学生需要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交流。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 课堂总结1. 回顾“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和用法。
2024年《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句子专项训练》中的第二章“句式转换”,主要内容包括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定义、特点及转换方法。
详细内容涉及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转换原则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定义、特点及转换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3. 提高学生的句子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定义、特点及转换方法。
难点: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把字句与被字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例句、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把字句与被字句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
2. 新课内容讲解:a. 介绍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定义及特点。
b. 讲解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c. 通过例句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随堂练习:a. 让学生进行句子转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选取典型练习题进行讲解,指出易错点。
六、板书设计1.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2. 内容:a.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定义、特点。
b. 转换方法。
c. 例句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将下列句子进行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 我把这本书借给了他。
2. 他被老师表扬了。
b. 根据所学知识,改写下列句子。
1. 这本书是我借给他的。
2. 老师表扬了他。
2. 答案:a. 1. 这本书被我借给了他。
2. 他被老师表扬了。
b. 1. 他借给了我这本书。
2. 老师表扬了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句子转换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语文》教材第八章“句式转换”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学会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转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定义,并能举例说明。
2. 学会运用转换方法,正确将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转换。
3. 能够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本质区别,正确进行转换。
教学重点: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教材内容,例句,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把字句和被字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小明把书包背在了背上。
(把字句)书包被小明背在了背上。
(被字句)2. 新课内容讲解:(1)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展示几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2. 内容:(1)把字句概念及结构(2)被字句概念及结构(3)转换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明把书放在了桌子上。
b. 妈妈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a. 书被小明放在了桌子上。
b. 衣服被妈妈洗得干干净净。
2. 答案:(1)a. 书被小明放在了桌子上。
b. 衣服被妈妈洗得干干净净。
(2)a. 小明把书放在了桌子上。
b. 妈妈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中注意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指导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语文教材中关于“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和技巧,并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认识到它们在日常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转换方法,提高句式变换能力。
3. 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及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重点: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例句。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情景中的事件。
(2)引导学生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描述,体会它们在表达中的差异。
2. 例题讲解(1)教师给出几个典型例句,分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特点。
(2)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转换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3. 随堂练习(1)教师给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并进行讲解。
4. 小组讨论(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学生补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2. 板书内容:(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2)转换方法(3)实践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小明把书包背在身上。
b. 书包被小明背在身上。
(2)请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描述一个你熟悉的实践情景。
2. 答案:(1)a. 小明把书包背在身上。
b. 书包被小明背在身上。
(2)示例:妈妈把饭菜做好后,放在餐桌上。
(被字句:饭菜被妈妈做好后,放在餐桌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以及如何提高句式转换能力。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微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开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两种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转换。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两种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
3. 学生能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难点: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
2. 讲解把字句:解释把字句的定义,通过实例讲解把字句的构成和用法。
3. 讲解被字句:解释被字句的定义,通过实例讲解被字句的构成和用法。
4. 转换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练习。
5.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6.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把字句:主语 + 把 + 宾语 + 谓语被字句:主语 + 被 + 宾语 + 谓语作业设计(1)我昨天把作业做完了。
(2)书被我借走了。
2. 答案:(1)把字句:我把作业做完了。
被字句:作业被我做完了。
(2)把字句:我把书借走了。
被字句:书被我借走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效果较好。
但在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两种句式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写作,可以尝试写一篇小故事,要求故事中至少要用到五个把字句和五个被字句。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教案标题: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定义和用法。
2. 能够正确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转换。
3. 培养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敏感性和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教学PPT、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句子,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句子中有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存在。
步骤二:讲解把字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白板,向学生解释把字句的定义和用法。
2. 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把字句的结构和特点。
3. 解释把字句的语序和句子成分的变化。
步骤三:练习把字句(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将给定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
2. 学生个别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并互相订正答案。
3.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步骤四:讲解被字句(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白板,向学生解释被字句的定义和用法。
2. 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被字句的结构和特点。
3. 解释被字句的语序和句子成分的变化。
步骤五:练习被字句(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将给定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
2. 学生个别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并互相订正答案。
3.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步骤六:综合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根据上述所学知识,将给定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2. 学生个别完成后,互相交流并互相订正答案。
3. 教师进行讲解和订正。
步骤七: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写作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步骤八: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句子转换。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检查答案。
把字句和被字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句子专项训练”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构造方法和运用场景,学会如何转换把字句和被字句,以及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两种句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构造方法和应用场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句式转换练习,培养学生的句子构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句式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句子运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概念,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两种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感受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生活中的运用。
a. 情景描述:小明的书被小华借走了。
b. 提问:这句话中包含了哪种句式?如何改为把字句?2. 知识讲解:a. 介绍把字句的概念和构造方法。
b. 介绍被字句的概念和构造方法。
c. 讲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方法。
3. 例题讲解:a. 给出几个例句,让学生判断是把字句还是被字句。
b. 讲解如何将这些句子进行转换。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语境中,进行句式转换练习。
b.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把字句和被字句2. 内容:a. 把字句概念、构造方法b. 被字句概念、构造方法c. 句式转换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小红把书借给了小明。
2. 这本书被我找到了。
b. 请运用把字句和被字句,描述一下你的周末生活。
2. 答案:a.1. 书被小红借给了小明。
2. 我找到了这本书。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掌握程度,以及句式转换的准确性。
《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成分,学会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
2、学会把陈述句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教学过程:
导入语:你好!句子王国欢迎你。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站,把字句和被字句。
一、认识把字句和被字句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
用介词“把”构成的句子。
把字句的格式:谁把谁怎么样主动者被动者动作部分
例如:我把作业完成了。
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部分
被字句现代汉语的另一种句式。
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被字句的格式:谁被谁怎么样被动者主动者动作部分
例如:作业被我完成了。
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部分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
1、比一比,找方法:出示“我把作业完成了。
”“作业被我完成了”
2、得出方法:1、找主动者和被动者 2、换主动者和被动者
3、换“把”或“被”
4、将动作部分全抄下来
3、①练一练:小夜莺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②温馨提醒:出示错题一: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
太阳把树林遮住了。
错误,句中成分不能丢。
出示错题二:妈妈把脏兮兮的衣服洗干净了。
衣服被脏兮兮的妈妈洗干净了。
错误,词语搭配不能改。
③练一练:1、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2、海里的泥沙被澎湃的波涛卷到岸边。
三、陈述句改把字句、被字句
1.通过例句学方法。
出示句子: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
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先找出主动者、被动句和动作部分,再修改。
2.闯一闯。
句1.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句2.小李完成了老师交给她的任务。
句3.一大滴松脂包住了一只苍蝇。
四、结束语
句子王国之旅到此结束,你学会“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了吗?希望你们在今后的说话或作文中正确选用它们,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