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
- 格式:doc
- 大小:245.00 KB
- 文档页数:3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定稿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二项分布的背景和意义,理解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1.2.1 二项分布的定义通过具体案例引入二项分布的概念,讲解二项分布的基本性质。
1.2.2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推导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讲解影响二项分布概率的因素。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其应用。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二项分布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2.1 教学目标掌握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的推导和运用。
2.2 教学内容2.2.1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推导讲解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各个参数的含义。
2.2.2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二项分布概率质量函数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3.1 教学目标掌握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2 教学内容3.2.1 二项分布的期望讲解二项分布的期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期望的含义。
3.2.2 二项分布的方差讲解二项分布的方差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方差的概念。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二项分布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二项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讲解二项分布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如基因遗传等。
4.2.2 医学领域的应用讲解二项分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药物疗效等。
4.2.3 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讲解二项分布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如民意调查等。
高中数学选修2-3《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三个元件T1,T2,T3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且是互相独立的,按图种方式接入电路,电路正常工作的概率是()A.B.C.D.【分析】电路正常工作的条件是T1必须正常工作,T2,T3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由此利用相互独立事件乘法公式和对立事件概率公式能求出电路正常工作的概率.【解答】解:∵三个元件T1,T2,T3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且是互相独立的,图种方式接入电路,∴电路正常工作的条件是T1必须正常工作,T2,T3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电路正常工作的概率:P=(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相互独立事件乘法公式和对立事件概率计算公式的合理运用.2.抛掷3枚质地均匀的硬币,A={既有正面向上又有反面向上},B={至多有一个反面向上},则A与B关系是()A.互斥事件B.对立事件C.相互独立事件D.不相互独立事件【分析】由于A中的事件发生与否对于B中的事件是否发生不产生影响,故A与B是相互独立的,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由于A中的事件发生与否对于B中的事件是否发生不产生影响,故A与B 是相互独立的,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属于基础题.3.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A.0.8B.0.75C.0.6D.0.45【分析】设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为p,则由题意可得0.75×p=0.6,由此解得p的值.【解答】解:设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为p,则由题意可得0.75×p=0.6,解得p=0.8,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4.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A.0.648B.0.432C.0.36D.0.312【分析】判断该同学投篮投中是独立重复试验,然后求解概率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同学3次测试满足X∽B(3,0.6),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0.64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独立重复试验概率的求法,基本知识的考查.5.设某批产品合格率为,不合格率为,现对该产品进行测试,设第ε次首次取到正品,则P(ε=3)等于()A.C32()2×()B.C32()2×()C.()2×()D.()2×()【分析】根据题意,P(ε=3)即第3次首次取到正品的概率,若第3次首次取到正品,即前两次取到的都是次品,第3次取到正品,由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P(ε=3)即第3次首次取到正品的概率;若第3次首次取到正品,即前两次取到的都是次品,第3次取到正品,则P(ε=3)=()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P(ε=3)的意义.6.已知P(B|A)=,P(A)=,则P(AB)=()A.B.C.D.【分析】根据条件概率的公式,整理出求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的表示式,代入所给的条件概率和事件A的概率求出结果.【解答】解:∵P(B/A)=,P(A)=,∴P(AB)=P(B/A)•P(A)==,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记住并且会利用条件概率的公式,要正确运算数据,本题是一个基础题.二.填空题(共1小题)7.为了考察某校各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从全校随机抽取5个班级,把每个班级参加该小组的人数作为样本数据,已知样本平均数为7,样本方差为4,且样本数据互不相同,则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为10.【分析】本题可运用平均数公式求出平均数,再运用方差的公式列出方差表达式,再讨论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的情况,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样本数据为:x1,x2,x3,x4,x5,平均数=(x1+x2+x3+x4+x5)÷5=7;方差s2=[(x1﹣7)2+(x2﹣7)2+(x3﹣7)2+(x4﹣7)2+(x5﹣7)2]÷5=4.从而有x1+x2+x3+x4+x5=35,①(x1﹣7)2+(x2﹣7)2+(x3﹣7)2+(x4﹣7)2+(x5﹣7)2=20.②若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为11,不妨设x5=11,则②式变为:(x1﹣7)2+(x2﹣7)2+(x3﹣7)2+(x4﹣7)2=4,由于样本数据互不相同,这是不可能成立的;若样本数据为4,6,7,8,10,代入验证知①②式均成立,此时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为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和方差的求法.计算方差的步骤是:①计算数据的平均数;②计算偏差,即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③计算偏差的平方和;④偏差的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三.解答题(共9小题)8.某商场一号电梯从1层出发后可以在2、3、4层停靠.已知该电梯在1层载有4位乘客,假设每位乘客在2、3、4层下电梯是等可能的.(Ⅰ)求这4位乘客中至少有一名乘客在第2层下电梯的概率;(Ⅱ)用X表示4名乘客在第4层下电梯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分析】(I)根据题意知每位乘客在第2层下电梯的概率都是,至少有一名乘客在第2层下电梯的对立事件是没有人在第二层下电梯,根据对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结果.(II)由题意知X的可能取值为0,1,2,3,4,由题意可得每个人在第4层下电梯的概率均为,且每个人下电梯互不影响,得到变量符合二项分布,根据二项分布的公式写出分布列和期望.【解答】解:(Ⅰ)设4位乘客中至少有一名乘客在第2层下电梯的事件为A,…(1分)由题意可得每位乘客在第2层下电梯的概率都是,…(3分)则.…(6分)(Ⅱ)X的可能取值为0,1,2,3,4,…(7分)由题意可得每个人在第4层下电梯的概率均为,且每个人下电梯互不影响,所以,.…(9分)X01234P…(11分).…(13分)【点评】本题看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出变量符合二项分布的特点,后面用公式就使得运算更加简单9.为了了解某年段1000名学生的百米成绩情况,随机抽取了若干学生的百米成绩,成绩全部介于13秒与18秒之间,将成绩按如下方式分成五组:第一组[13,14);第二组[14,15);…;第五组[17,18].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前3个组的频率之比为3:8:19,且第二组的频数为8.(Ⅰ)将频率当作概率,请估计该年段学生中百米成绩在[16,17)内的人数;(Ⅱ)求调查中随机抽取了多少个学生的百米成绩;(Ⅲ)若从第一、五组中随机取出两个成绩,求这两个成绩的差的绝对值大于1秒的概率.【分析】(1)根据频率分步直方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这组数据的频率,用长乘以宽得到面积,即为频率.(II)根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出x的值做出样本容量的值,即调查中随机抽取了50个学生的百米成绩.(III)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试验发生所包含的事件是从第一、五组中随机取出两个成绩,满足条件的事件是成绩的差的绝对值大于1秒,列举出事件数,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到结果.【解答】解:(Ⅰ)百米成绩在[16,17)内的频率为0.32×1=0.32,则共有1000×0.32=320人;(Ⅱ)设图中从左到右前3个组的频率分别为3x,8x,19x依题意,得3x+8x+19x+0.32+0.08=1,∴x=0.02设调查中随机抽取了n个学生的百米成绩,∴n=50∴调查中随机抽取了50个学生的百米成绩.(Ⅲ)百米成绩在第一组的学生数有3×0.02×1×50=3,记他们的成绩为a,b,c 百米成绩在第五组的学生数有0.08×1×50=4,记他们的成绩为m,n,p,q.则从第一、五组中随机取出两个成绩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b},{a,c},{a,m},{a,n},{a,p},{a,q},{b,c},{b,m},{b,n},{b,p},{b,q},{c,m},{c,n},{c,p},{c,q},{m,n},{m,p},{m,q},{n,p},{n,q},{p,q},共21个其中满足成绩的差的绝对值大于1秒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m},{a,n},{a,p},{a,q},{b,m},{b,n},{b,p},{b,q},{c,m},{c,n},{c,p},{c,q},共12个,∴P=【点评】本题考查样本估计总体,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等知识,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某校高二年级某班的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有6名男生,4名女生,从中选出4人参加数学竞赛考试,用X表示其中男生的人数,(1)请列出X的分布列;(2)根据你所列的分布列求选出的4人中至少有3名男生的概率.【分析】(1)本题是一个超几何分步,用X表示其中男生的人数,X可能取的值为0,1,2,3,4.结合变量对应的事件和超几何分布的概率公式,写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选出的4人中至少有3名男生,表示男生有3个人,或者男生有4人,根据第一问做出的概率值,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结果.【解答】解:(1)依题意得,随机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随机变量X表示其中男生的人数,X可能取的值为0,1,2,3,4..∴所以X的分布列为:X01234P(2)由分布列可知至少选3名男生,即P(X≥3)=P(X=3)+P(X=4)=+=.【点评】本小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考查超几何分步,考查互斥事件的概率,考查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某批产品共10件,已知从该批产品中任取1件,则取到的是次品的概率为P=0.2.若从该批产品中任意抽取3件,(1)求取出的3件产品中恰好有一件次品的概率;(2)求取出的3件产品中次品的件数X的概率分布列与期望.【分析】设该批产品中次品有x件,由已知,可求次品的件数(1)设取出的3件产品中次品的件数为X,3件产品中恰好有一件次品的概率为;(2)取出的3件产品中次品的件数X可能为0,1,2,求出相应的概率,从而可得概率分布列与期望.【解答】解:设该批产品中次品有x件,由已知,∴x=2…(2分)(1)设取出的3件产品中次品的件数为X,3件产品中恰好有一件次品的概率为…(4分)(2)∵X可能为0,1,2∴…(10分)∴X的分布为:X012P则…(13分)【点评】本题以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考查随机变量的期望与分布列,难度不大.12.某班组织知识竞赛,已知题目共有10道,随机抽取3道让某人回答,规定至少要答对其中2道才能通过初试,他只能答对其中6道,试求:(1)抽到他能答对题目数的分布列;(2)他能通过初试的概率.【分析】(1)设随机抽出的三道题目某人能答对的道数为X,且X=0、1、2、3,X服从超几何分布,根据超几何分步的概率公式写出概率和分布列.(2)要答对其中2道才能通过初试,则可以通过初试包括两种情况,即答对两道和答对三道,这两种情况是互斥的,根据上一问的计算可以得到.【解答】解:(1)设随机抽出的三道题目某人能答对的道数为X,且X=0、1、2、3,X 服从超几何分布,分布列如下:X0123P即X0123P(2)要答对其中2道才能通过初试,则可以通过初试包括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互斥的,根据上一问的计算可以得到【点评】本题考查超几何分布,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出变量符合超几何分布,这样可以利用公式直接写出结果.13.甲有一个箱子,里面放有x个红球,y个白球(x,y≥0,且x+y=4);乙有一个箱子,里面放有2个红球,1个白球,1个黄球.现在甲从箱子任取2个球,乙从箱子里再取1个球,若取出的3个球颜色全不相同,则甲获胜.(1)试问甲如何安排箱子里两种颜色的个数,才能使自己获胜的概率最大?(2)在(1)的条件下,求取出的3个球中红球个数的数学期望.【分析】(1)根据甲从箱子任取2个球,乙从箱子里在取1个球,若取出的3个球颜色全不相同,则甲获胜,可得甲获胜的概率,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x,y的值;(2)由题意知取出的3个球中红球个数ξ的取值为1,2,3,4,分别求出其发生的概率,进而求出次数ξ的数学期望【解答】解:(1)由题意,;∴,当且仅当x=y=2时“=”成立所以当红球与白球各2个时甲获胜的概率最大(2)取出的3个球中红球个数ξ=0,1,2,3,所以【点评】本题以摸球为素材,考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搞清变量的所有取值.14.甲乙两班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每班出3人组成甲乙两支代表队,首轮比赛每人一道必答题,答对则为本队得1分,答错不答都得0分,已知甲队3人每人答对的概率分别为,,,乙队每人答对的概率都是.设每人回答正确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用ξ表示甲队总得分.(Ⅰ)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及其数学期望E(ξ);(Ⅱ)求在甲队和乙队得分之和为4的条件下,甲队比乙队得分高的概率.【分析】(Ⅰ)由题设知ξ的可能取值为0,1,2,3,分别求出P(ξ=0),P(ξ=1),P (ξ=2),P(ξ=3),由此能求出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ξ).(Ⅱ)设“甲队和乙队得分之和为4”为事件A,“甲队比乙队得分高”为事件B,分别求出P(A),P(AB),再由P(B/A)=,能求出结果.【解答】解:(Ⅰ)由题设知ξ的可能取值为0,1,2,3,P(ξ=0)=(1﹣)(1﹣)(1﹣)=,P(ξ=1)=(1﹣)(1﹣)+(1﹣)××(1﹣)+(1﹣)(1﹣)×=,P(ξ=2)=++=,P(ξ=3)==,∴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ξ01 2 3P数学期望E(ξ)=0×+1×+2×+3×=.(Ⅱ)设“甲队和乙队得分之和为4”为事件A,“甲队比乙队得分高”为事件B,则P(A)=++=,P(AB)==,P(B|A)===.【点评】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考查条件概率的求法,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解题时要注意排列组合知识的合理运用.15.如图,李先生家住H小区,他工作在C科技园区,从家开车到公司上班路上有L1、L2两条路线,L1路线上有A1、A2、A3三个路口,各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均为;L2路线上有B1、B2两个路口,各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依次为,.(1)若走L1路线,求最多遇到1次红灯的概率;(2)若走L2路线,求遇到红灯次数X的数学期望;(3)按照“平均遇到红灯次数最少”的要求,请你帮助李先生从上述两条路线中选择一条最好的上班路线,并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二项分布即可得出;(2)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计算公式即可得出;(3)由于走路线L1时服从二项分布即可得出期望,比较走两条路的数学期望的大小即可得出要选择的路线.【解答】解:(1)设“走L1路线最多遇到1次红灯”为事件A,包括没有遇到红灯和只遇到红灯一次两种情况.则,所以走L1路线,最多遇到1次红灯的概率为.(2)依题意,X的可能取值为0,1,2.,,.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X012P所以.(3)设选择L1路线遇到红灯次数为Y,随机变量Y服从二项分布Y~,所以.因为EX<EY,所以选择L2路线上班最好.【点评】熟练掌握二项分布列、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计算公式及其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6.某篮球队与其他6支篮球队依次进行6场比赛,每场均决出胜负,设这支篮球队与其他篮球队比赛中获胜的事件是独立的,并且获胜的概率均为.(1)求这支篮球队首次获胜前已经负了两场的概率;(2)求这支篮球队在6场比赛中恰好获胜3场的概率;(3)求这支篮球队在6场比赛中获胜场数的期望.【分析】(1)首次获胜前已经负了两场说明已经比赛三场,前两场输,第三场嬴,用乘法公式即可求得概率;(2)6场比赛中恰好获胜3场的情况有C63,比赛六场胜三场,故用乘法公式即可.(3)由于X服从二项分布,即X~B(6,),由公式即可得出篮球队在6场比赛中获胜场数的期望.【解答】解:(1)这支篮球队首次获胜前已经负了两场的概率为P==(2)6场比赛中恰好获胜3场的情况有C63,故概率为C63×=20××=(3)由于X服从二项分布,即X~B(6,),∴EX=6×=2【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分布与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考查根据所给的事件类型选择概率模型的方法,以及用概率模型求概率与期望的能力。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学校:宁阳复圣中学制作:宁尚臣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能进行一些与事件独立有关的概率的计算;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能进行一些相关的概率的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计算;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能进行相关的概率的计算.一、知识梳理二、典型例题题型一:利用定义求条件概率例1:抛掷两颗均匀的骰子,问(1)至少有一颗是6点的概率是多少?(2)在已知两颗骰子点数不同的条件下,至少有一颗是6点的概率是多少?变式训练:抛掷红蓝两颗骰子,设事件A为“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6”,事件B为“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
(1)求P(A),P(B),P(AB);(2)在已知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6时,求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的概率。
题型二、利用缩小基本事件空间的方法求条件概率例2:一个口袋内装有4个白球和2个黑球,若不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抽一个小球,求(1)第一次摸出一个白球的情况下,第二次与第三次均是白球的概率。
(2)第一次和第二次均是白球的情况下,第三次是白球的概率。
变式训练:设1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从中任取2件,那么(1)在所取得产品中发现是一件次品,求另一件也是次品的概率。
(2)若每次取一件,在所得的产品中第一次取出的是次品,那么求第二件也是次品的概率。
题型三:条件概率的性质及应用例3:在某次考试中,要从20道中随机地抽出6道题,若考试至少答对其中4道即可通过;若至少答对其中5道就获得优秀,已知某生能答对其中10道题目,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求他获得优秀的概率。
变式训练:把一副扑克牌(不含大小王)随机均分给赵、钱、孙、李四家,A={赵家得到6张梅花},B={孙家得到3张梅花} (1)求P(B|A)(2)求P(AB)三、达标检测1、把一颗骰子连续抛掷两次,已知在第一次抛出偶数点的情况下,第二次抛出的也是偶数点的概率是多少?2、一个盒子中装有6件合格产品和4件次品,不放回地任取两次,每次取一件。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2.1 条件概率课前导引问题导入为了了解某地区参加会计资格考试的1 005名考生的成绩,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现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需要从总体中剔除5个个体,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求(1)每个个体被剔除的概率;(2)每个个体不被剔除的概率;(3)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分别是多少?思路分析:(1)由于每个个体被剔除的概率是相等的,于是每个个体被剔除的概率为51 005.(2)每个个体不被剔除的概率为1-10055=10051000.(3)一个个体被抽到等价于这个个体不被剔除,并且被抽到.因此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10051000×100550100050=. 解析:设事件A :考生a 被剔除;事件B :考生a 不被剔除;事件C :考生a 被抽取.从1 005中随机抽取5个共有51005C 种结果,每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1)事件A 包含41005C 种结果,由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得:P(A)=5100541005C C =10055; (2)由对立事件的概率的公式得:P (B )=1-P (A )=10051000; (3)从不被剔除的1 000个考生中抽取50个个体,由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得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P (C )=1000551000114999=C C C ,考生a 被抽到是在不被剔除的条件下从1 000个考生中被抽到.知识预览1.条件概率的定义:一般地,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 (A )>0,称P (B|A )=)()(A P AB P 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2.条件概率的性质:0≤P (B|A )≤13.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A )=P (B|A )+P (C|A )。
2.1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求条件概率的方法;2. 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会应用概率的乘法公式解决简单问题;3.理解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理解二项分布,能利用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和二项分布解决简单问题.学习过程探究1:条件概率中奖的概率分别是多少?最后一名同学中奖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2)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中奖的概率又是多少?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对最后一名同学中奖的概率有影响吗?(3)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一名同学中奖的概率呢?问题二:我们把“在事件 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B 发生的概率”记作P(B A) ,请以问题一为例,探寻P(B A)与P( A), P(B) 的关系.新知1:阅读课本P52,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反思:(1)P(B A) 与P(A B) 不一样,P(B A) 表示,P( A B) 表示.(2)在条件概率的定义中,强调P( A) 0 .(3)P( A B)P(B A) 可变形为P( AB) = .即在这三个值中可以知二求一.P(A)(4)条件概率的性质:①条件概率的取值范围:②如果 B 和C 是互斥事件,则P(B C A)例1:见课本P53 例1例2:见课本P53 例2方法总结: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练习:见课本P54 练习1,2探究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有放回地抽取,事件 A 为“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事件 B 为“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事件 A 的发生会影响事件 B 发生的概率吗?事实上,事件 A 的发生不会影响事件 B 发生的概率.那么,P(B A) = ,P( A B) =.我们称事件 A 与B 相互独立.即如果事件A的发生与否对事件B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那么事件A与B相互独立.新知2:阅读课本P54,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反思:(1)如果事件 A 与 B 相互独立,那么A与B,A与B,A与B也都相互独立.试证明这一结论.(2)比较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例3:见模块测评P34:例 1练习:(1)见课本P55练习1;(2)见模块测评P35 例1 的变式训练方法总结:如何判断两事件是否相互独立?例4; 见课本P54 例3练习:见课本P55 练习2,3探究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1)新知3:阅读课本P56,了解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反思:你如何理解课本中的(1)式:( ) ( ) ( ) ( )P A1A A n P A P A P A n2 1 2事实上,因为试验的条件相同,所以第n 次试验中事件A n 是否发生不受前面n-1 次试验结果的影响,即事件A与事件A1 A2 A n 1 ,从而有nP( A1A2 A n 1A n ) P( A1 A2 A n 1 )P( A n ) ,同样地,P( A1 A2 A n 2 A n 1 ) P( A1 A2 A n 2 )P( A n 1 ),...... ( ) ( ) ( )P A1A P A P A2 1 2因此,( ) ( ) ( ) ( )P A1 A A n P A P A P A n2 1 2。
2.2.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知识点 相互独立的概念 (1)相互独立的定义设A ,B 为两个事件,如果P (AB )=□01P (A )P (B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 (2)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 (或B )发生对事件B (或A )发生的概率□02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知识点 相互独立的性质若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则□01A 与□02B -,□03A -与□04B ,□05A -与□06B -也相互独立.1.若A ,B 为相互独立事件,则P (AB )=P (A )P (B ),该性质可推广为:若A 1,A 2,A 3,…,A n 相互独立,那么这n 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个事件发生概率的积,即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2.在解题中要注意区分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事件A 与B 互斥,两个事件互斥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相互独立的事件可以同时发生,且同时发生的概率P (AB )=P (A )P (B ),而互斥的两个事件A ,B 满足P (A +B )=P (A )+P (B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可能事件与任何一个事件相互独立.( ) (2)必然事件与任何一个事件相互独立.( )(3)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则P (B |A )=P (B ).( )(4)“P (AB )=P (A )·P (B )”是“事件A ,B 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 ) 答案 (1)√ (2)√ (3)√ (4)√ 2.做一做(1)甲、乙两水文站同时作水文预报,如果甲站、乙站各自预报的准确率为0.8和0.7.那么,在一次预报中,甲、乙两站预报都准确的概率为________.(2)一件产品要经过两道独立的工序,第一道工序的次品率为a ,第二道工序的次品率为b ,则该产品的正品率为________.(3)已知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且P (A )=12,P (B )=23,则P (A B -)=________;P (A -B -)=________.答案 (1)0.56 (2)(1-a )(1-b ) (3)16 16解析 (1)甲、乙两站水文预报相互独立,则P =0.8×0.7=0.56.(2)由于经过两道工序才能生产出一件产品,当两道工序都合格时才能生产出正品,又由于两道工序相互独立,则该产品的正品率为(1-a )(1-b ).(3)因为P (A )=12,P (B )=23,所以P (A -)=12,P (B -)=13.所以P (A B -)=P (A )P (B -)=12×13=16,P (A -B -)=P (A -)P (B -)=12×13=16.探究1 事件独立性的判断例1 判断下列各对事件是不是相互独立事件:(1)甲组3名男生,2名女生;乙组2名男生,3名女生,现从甲、乙两组中各选1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从甲组中选出1名男生”与“从乙组中选出1名女生”;(2)容器内盛有5个白乒乓球和3个黄乒乓球,“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与“从剩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还是白球”;(3)掷一颗骰子一次,“出现偶数点”与“出现3点或6点”.[解] (1)“从甲组中选出1名男生”这一事件是否发生,对“从乙组中选出1名女生”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所以它们是相互独立事件.(2)“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为58,若这一事件发生了,则“从剩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仍是白球”的概率为47,若前一事件没有发生,则后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为57.可见,前一事件是否发生,对后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影响,所以两者不是相互独立事件.(3)记A :出现偶数点,B :出现3点或6点,则A ={2,4,6},B ={3,6},AB ={6},∴P (A )=36=12,P (B )=26=13,P (AB )=16, ∴P (AB )=P (A )·P (B ), ∴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 拓展提升(1)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即P (AB )=P (A )·P (B ))可以准确地判定两个事件是否相互独立,这是用定量计算方法,较准确,因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2)判别两个事件是否为相互独立事件也可以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即看一个事件的发生对另一个事件的发生是否有影响.没有影响就是相互独立事件,有影响就不是相互独立事件.[跟踪训练1] 一个家庭中有若干个小孩,假定生男孩和生女孩是等可能的,令A ={一个家庭中既有男孩又有女孩},B ={一个家庭中最多有一个女孩}.对下述两种情形,讨论A 与B 的独立性:(1)家庭中有两个小孩; (2)家庭中有三个小孩.解 (1)有两个小孩的家庭,小孩为男孩、女孩的所有可能情形为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包含4个基本事件,由等可能性知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均为14.这时A ={(男,女),(女,男)},B ={(男,男),(男,女),(女,男)}, AB ={(男,女),(女,男)},于是P (A )=12,P (B )=34,P (AB )=12.由此可知P (AB )≠P (A )P (B ),所以事件A ,B 不相互独立.(2)有三个小孩的家庭,小孩为男孩、女孩的所有可能情形为Ω={(男,男,男),(男,男,女),(男,女,男),(女,男,男),(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男),(女,女,女)}包含8个基本事件,由等可能性知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均为18.这时A 包含6个基本事件,B 包含4个基本事件,AB 包含3个基本事件.于是P (A )=68=34,P (B )=48=12,P (AB )=38,显然有P (AB )=P (A )P (B )成立.从而事件A 与B 是相互独立的. 探究2 相互独立事件概率的计算例2 甲、乙两人在罚球线投球命中的概率分别为12与25.(1)甲、乙两人在罚球线各投球一次,求恰好命中一次的概率;(2)甲、乙两人在罚球线各投球二次,求这四次投球中至少一次命中的概率.[解] (1)记“甲投一次命中”为事件A ,“乙投一次命中”为事件B ,则P (A )=12,P (B )=25,P (A -)=12,P (B -)=35. ∴恰好命中一次的概率为P =P (A B -)+P (A -B )=P (A )P (B -)+P (A -)P (B ) =12×35+12×25 =510=12. (2)设事件“甲、乙两人在罚球线各投球二次均不命中”的概率为P 1,则 P 1=P (A -∩A -∩B -∩B -) =P (A -)P (A -)P (B -)P (B -)=⎝ ⎛⎭⎪⎫1-122×⎝ ⎛⎭⎪⎫1-252 =9100. ∴甲、乙两人在罚球线各投球二次,至少一次命中的概率为P =1-P 1=91100.拓展提升(1)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步骤是: ①首先确定各事件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②确定这些事件可以同时发生; ③求出每个事件的概率,再求积.(2)使用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时,要掌握公式的适用条件,即各个事件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它们同时发生.[跟踪训练2] 小王某天乘火车从重庆到上海去办事,若当天从重庆到上海的三列火车正点到达的概率分别为0.8,0.7,0.9,假设这三列火车之间是否正点到达互不影响.求:(1)这三列火车恰好有两列正点到达的概率; (2)这三列火车至少有一列正点到达的概率.解 用A ,B ,C 分别表示这三列火车正点到达的事件,则P (A )=0.8,P (B )=0.7,P (C )=0.9,所以P (A -)=0.2,P (B -)=0.3,P (C -)=0.1.(1)由题意得A ,B ,C 之间互相独立,所以恰好有两列正点到达的概率为 P 1=P (A -BC )+P (A B -C )+P (AB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 =0.2×0.7×0.9+0.8×0.3×0.9+0.8×0.7×0.1=0.398.(2)三列火车至少有一列正点到达的概率为 P 2=1-P (A -B -C -) =1-P (A -)P (B -)P (C -) =1-0.2×0.3×0.1=0.994. 探究3 相互独立事件的综合应用例3 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是23和34.假设两人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每人每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也没有影响.(1)求甲、乙各射击一次均击中目标的概率; (2)求甲射击4次,恰有3次连续击中目标的概率;(3)若乙在射击中出现连续2次未击中目标则会被终止射击,求乙恰好射击4次后被终止射击的概率.[解] (1)记事件A 表示“甲击中目标”,事件B 表示“乙击中目标”. 依题意知,事件A 和事件B 相互独立, 因此甲、乙各射击一次均击中目标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23×34=12.(2)记事件A i 表示“甲第i 次射击击中目标”(其中i =1,2,3,4),并记“甲4次射击恰有3次连续击中目标”为事件C ,则C =A 1A 2A 3A -4∪A -1A 2A 3A 4,且A 1A 2A 3A -4与A -1A 2A 3A 4是互斥事件.由于A 1,A 2,A 3,A 4之间相互独立,所以A i 与A -j (i ,j =1,2,3,4,且i ≠j )之间也相互独立. 由于P (A 1)=P (A 2)=P (A 3)=P (A 4)=23,故P (C )=P (A 1A 2A 3A -4∪A -1A 2A 3A 4)=P (A 1)P (A 2)P (A 3)P (A -4)+P (A -1)P (A 2)P (A 3)·P (A 4)=⎝ ⎛⎭⎪⎫233×13+13×⎝ ⎛⎭⎪⎫233=1681. (3)记事件B i 表示“乙第i 次射击击中目标”(其中i =1,2,3,4),并记事件D 表示“乙在第4次射击后终止射击”,则D =B 1B 2B -3B -4∪B -1B 2B -3B -4, 且B 1B 2B -3B -4与B -1B 2B -3B -4是互斥事件.由于B 1,B 2,B 3,B 4之间相互独立,所以B i 与B -j (i ,j =1,2,3,4,且i ≠j )之间也相互独立. 由于P (B i )=34(i =1,2,3,4),故P (D )=P (B 1B 2B -3B -4∪B -1B 2B -3B -4) =P (B 1B 2B -3B -4)+P (B -1B 2B -3B -4)=P (B 1)P (B 2)P (B -3)P (B -4)+P (B -1)·P (B 2)P (B -3)P (B -4)=⎝ ⎛⎭⎪⎫342×⎝ ⎛⎭⎪⎫142+34×⎝ ⎛⎭⎪⎫143=364. 拓展提升常见事件与概率间的关系已知两个事件A ,B ,它们的概率为P (A ),P (B ).将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为事件A ∪B ,都发生记为事件AB ,都不发生记为事件A -B -,恰有一个发生记为事件A B -∪A -B ,至多有一个发生记为事件A -B -∪A -B ∪A B -,为方便同学们记忆,我们用表格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跟踪训练3] 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独立加工同一种零件,已知甲机床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而乙机床加工的零件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14,乙机床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而丙机床加工的零件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112,甲、丙两台机床加工的零件都是一等品的概率为29. (1)分别求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概率;(2)从甲、乙、丙三台机床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个进行检验,求至少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 解 (1)设A ,B ,C 分别为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事件.由题意得⎩⎪⎨⎪⎧P (A B -)=14,P (B C -)=112,P (AC )=29,则⎩⎪⎨⎪⎧P (A )[1-P (B )]=14,①P (B )[1-P (C )]=112,②P (A )P (C )=29.③由①③得P (B )=1-98P (C ),代入②得27[P (C )]2-51P (C )+22=0, 解得P (C )=23或P (C )=119(舍去).将P (C )=23代入②得P (B )=14,将P (B )=14代入①得P (A )=13.故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概率分别是13,14,23.(2)记D 为从甲、乙、丙三台机床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个进行检验,其中至少有一个一等品的事件,则P (D )=1-P (D -)=1-[1-P (A )][1-P (B )][1-P (C )]=1-23×34×13=56.故从甲、乙、丙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个进行检验,至少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为56.1.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区别2.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B )=P (A )P (B ),就是说,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此性质还可推广到n (n >2,n ∈N *)个事件的相互独立性,即若事件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这n 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3.求复杂事件概率的步骤(1)列出题中涉及的各种事件,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2)理清事件之间的关系(两事件是互斥、对立,还是相互独立),列出关系式; (3)根据事件之间的关系准确选取概率公式进行计算;(4)当直接计算符合条件的事件的概率较复杂时,可先间接地计算对立事件的概率,再求出符合条件的事件的概率.1.下列事件A,B是相互独立事件的是( )A.一枚硬币掷两次,A=“第一次为正面”,B=“第二次为反面”B.袋中有2个白球,2个黑球,不放回地摸球两次,每次摸一球,A=“第一次摸到白球”,B=“第二次摸到白球”C.掷一枚骰子,A=“出现点数为奇数”,B=“出现点数为偶数”D.A=“一个灯泡能用1000小时”,B=“一个灯泡能用2000小时”答案 A解析把一枚硬币掷两次,对于每次而言是相互独立的,其结果不受先后影响,故A是相互独立事件;B中是不放回地摸球,显然A事件与B事件不相互独立;对于C,其结果具有唯一性,A,B应为互斥事件;D中事件B受事件A的影响.故选A.2.已知A,B是两个相互独立事件,P(A),P(B)分别表示它们发生的概率,则1-P(A)P(B)是下列哪个事件的概率( )A.事件A,B同时发生B.事件A,B至少有一个发生C.事件A,B至多有一个发生D.事件A,B都不发生答案 C解析P(A)P(B)是指A,B同时发生的概率,1-P(A)P(B)是A,B不同时发生的概率,即至多有一个发生的概率.3.投掷一枚均匀硬币和一枚均匀骰子各一次,记“硬币正面向上”为事件A,“骰子向上的点数是3”为事件B ,则事件A ,B 中至少有一件发生的概率是( )A.512 B.12 C.712 D.34答案 C解析 用间接法考虑,事件A ,B 一个都不发生的概率为P (A -B -)=P (A -)P (B -)=12×56=512.则事件A ,B 中至少有一件发生的概率为1-P (A -B -)=712.故C 正确.4.甲袋中有8个白球,4个红球,乙袋中有6个白球,6个红球.从每袋中任取一个球,则取得同色球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12解析 若都取到白球,P 1=812×612=13,若都取到红球,P 2=412×612=16, 则所求概率P =P 1+P 2=13+16=12.5.甲、乙两人独立地破译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3,14.求:(1)两个人都译出密码的概率; (2)两个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 (3)恰有一人译出密码的概率; (4)至多一人译出密码的概率; (5)至少一人译出密码的概率.解 记事件A 为“甲独立地译出密码”,事件B 为“乙独立地译出密码”. (1)两个人都译出密码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13×14=112.(2)两个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为P (A -B -)=P (A -)P (B -)=[1-P (A )][1-P (B )] =⎝ ⎛⎭⎪⎫1-13⎝ ⎛⎭⎪⎫1-14=12. (3)恰有一人译出密码分为两类:甲译出乙译不出,乙译出甲译不出, 即A B -+A -B ,- 11 - ∴P (A B -+A -B )=P (A B -)+P (A -B )=P (A )P (B -)+P (A -)P (B )=13×⎝ ⎛⎭⎪⎫1-14+⎝⎛⎭⎪⎫1-13×14=512.(4)至多一人译出密码的对立事件是两人都译出密码,∴其概率为1-P (AB )=1-112=1112.(5)至少一人译出密码的对立事件为两人都没有译出密码,∴其概率为1-P (A -B -)=1-12=12.。
作业:
一.选择题
1.甲、乙两人独立地解同一问题,甲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1p ,乙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2p ,那么其中至少有1人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 ( D )
A .21p p +;
B .21p p ⋅;
C .211p p ⋅-;
D .121(1)(1)p p ---.
2.在一个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10个球,其中6个红球,4个白球,两人无放回地各取一个球,则在第一个人摸出红球的条件下,第二个人也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 A )
A .13;
B .23;
C .49;
D .59
. 【解析】设“第一个人摸出红球”为事件A ,“第二个人摸出红球”为事件B ,则()11692105490
C C P A A ⋅==,()11652103090C C P AB A ⋅==,则()()()5|9
P AB P B A P A ==。
3.两个独立事件1A 和2A 发生的概率分别为1p 和2p ,则有且只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为 .()()122111p p p p -+-
4. (04年重庆) 甲、乙、丙三人每次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分别为0.7、0.6和0.5,计算:
⑴三人各向目标射击一次,求恰有两人命中目标及至少有一人命中目标的概率;
⑵若甲连续射击三次,求他恰好一次命中的概率.
解:⑴设i A (3,2,1=i )表示事件“第i 人命中目标”,显然1A 、2A 、3A 相互独立,且7.0)(1=A P ,6.0)(2=A P ,5.0)(3=A P .
三人中恰有两人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44.0)(321321321=⋅⋅+⋅⋅+⋅⋅A A A A A A A A A P .
三人中恰有至少有一人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94.0)(1321=⋅⋅-A A A P .
⑵设k A 表示“甲在第k 次命中目标”,3,2,1=k .显然1A 、2A 、3A 相互独立,且7.0)()()(321===A P A P A P .
甲连续射击三次,恰好一次命中的概率为
203.0)(321321321=⋅⋅+⋅⋅+⋅⋅A A A A A A A A A P .
5.已知在10只晶体管中有2只次品,从中连续抽取两件,且取出的产品不再放回,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⑴两只都是正品; ⑵两只都是次品.
解:设事件i A (1,2i =)表示第i 次取到正品,则i A 表示第i 次取到次品.
依题意,()1810P A =,()217|9P A A =,()1210P A =,()
211|9P A A =. ⑴12A A 表示第1次,第2次都取到正品,即表示两只都是正品,根据乘法公式
()()()1212128|45P A A P A P A A ==
. ⑵()()()121211|45
P A A P A P A A ==. 另解:本题也可利用古典概型来解决.
点评:本题中由于是两个都是正(次)品,由于是连续抽取且抽后不放回,故与条件概率有关.
6.(04年福建·理)甲、乙两人参加一次英语口试,已知在备选的10道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6道,乙能答对其中的8道,规定每次考试都从备选题中随机地抽出3道,至少答对2道才算合格.
⑴求甲答对试题数X 的概率分布分布;
⑵求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
解:⑴依题意,甲答对题数X 的概率分布如下:
⑵方法1: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
()P P A B A B A B =⋅+⋅+⋅()()()P A B P A B P A B =⋅+⋅+⋅
211142144431531531545
=⨯+⨯+⨯=. 方法2:∵甲、乙两人考试均不合格的概率为1()()()45P A B P A P B ⋅=⋅=
, ∴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441()45
P P A B =-⋅=. 7.(07年天津·文科)已知甲盒内有大小相同的3个红球和4个黑球,乙盒内有大小相同的5个红球和4个黑球,现从甲、乙两个盒内各任取2个球.
(Ⅰ)求取出的4个球均为红球的概率;
(Ⅱ)求取出的4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
解:(Ⅰ)设“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红球”为事件A ,“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红球”为
事件B .由于事件A B ,相互独立,且
2327C 1()C 7P A ==,2329C 5()C 18
P B ==, 故取出的4个球均为红球的概率是
155()()()718126
P A B P A P B ==⨯= . (Ⅱ)设“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中,1个是红球,1个是黑球;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红球为黑球”为事件C ,“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黑球;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球中,1个是红球,1个是黑球”为事件D .由于事件C D ,互斥,且
1123442279C C C 2()C C 21P C == ,1125242275C C C 10()C C 63
P D == . 故取出的4个红球中恰有4个红球的概率为
21016()()()216363
P C D P C P D +=+=+=. 8.(01年天津)如图,用A 、B 、C 三个不同的元件联结成两个电子系统(Ⅰ)、(Ⅱ)。
当元件A 、B 、C 都正常工作时,系统(Ⅰ)正常工作;当元件A 正常工作且B 、C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Ⅱ)正常工作。
已知元件A 、B 、C 正常工件的概率依次为0.80、0.90、0.90,分别求系统(Ⅰ)、(Ⅱ)正常工作概率1P 、2P ,并说明哪个系统的稳定性好.
解:分别记元件A 、B 、C 正常工作为事件A 、B 、C ,由已知()0.80P A =,()()0.90P B P C ==,
则:
⑴因为事件A 、B 、C 是相互独立的,所以系统(Ⅰ)正常工作的概率为
1()()()()0.648P P A B C P A P B P C =⋅⋅=⋅⋅=。
⑵因为元件A 正常工作与元件B 、C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是相互独立的,而B 、C 没有一个正常工作的概率为()P B C ⋅,于是B 、C 至少有一个人正常工作的概率为1()()0.99P B P C -⋅=, ∴系统(Ⅱ)正常工作概率2()[1()]0.792P P A P B C =⋅-⋅=。
(或()()()()0.99P B C P B P C P B C +=+-⋅=)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