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史册 三种气节
- 格式:docx
- 大小:14.14 KB
- 文档页数:3
古代读书人的气节
古代读书人的气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那个时代,读书人被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地位和道德责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坚守着内心的信念和道德底线。
古代读书人注重气节,认为气节是人的精神支柱和道德灵魂。
他们视气节高于生命,为了坚守气节,不惜舍弃生命和利益。
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文天祥在元朝威逼利诱下不为所动,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
古代读书人坚守气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则,追求内心的纯洁和道德的完善。
其次,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为自己是天下的主人,必须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他们珍视个人的名誉和尊严,不愿因一时的利益而玷污自己的名誉。
古代读书人的气节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虽然科技和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有些人则失去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古代读书人的气节,汲取其中的精神营养,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古代读书人的气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传承和发扬这种崇高的品质。
王安石的中国气节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改革家,他对中国气节的
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安石认为,“气节”是指仁义正派、清廉正直、勤奋敏捷、宽厚有礼等美德的总称。
他认为,气节的核心是博爱
的精神,以及理性与实践的结合。
他提倡一种不分地域、不分社会等
级的博爱之心,并把它纳入到生活的表现当中去。
王安石认为,气节
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们避免过度释放自己的欲望,使之成为一种更加
自律的生活方式。
王安石主张以宽慰他人为己任,并以温柔之心来处理困难,他认
为这些正是气节所期望的表现。
他还强调了以谦逊的心态去实现心愿,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有限的地方,而不要贪图无限的收获,从而提升自
己的气节。
同时,王安石也着重强调了仁义的核心原则,以此激励人
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王安石对气节的看法是基于自身信仰的阐释,他认为气节
所包含的是人类本性中美好的东西,而气节本身也是手段,用以更好
地实现聪明和力量的协调,成就伟大的业绩。
因此,如果以王安石的
中国气节为准,从而制定有关社会规则和法律,从而规范行为行为,
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则可以达到有益的效果。
快乐国庆节作文三年级10篇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史的车轮转动千年,爱国也便沉淀为一种文化。
随着10月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国庆节假期,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欢乐国庆节作文三年级10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欢乐国庆节作文三年级篇1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到了,祖国的母亲73岁的生日到了,也恰好是我今年11岁的生日,所以我很幸运可以和宏大的祖国一起过生日了。
能和祖国普天同庆我很开心。
乘着这美妙的气氛我们一家人打算去我期盼已久的海滨公园。
一大早,我早早起床,因为我太兴奋了,爸爸妈妈确定带我去水的乐园——海滨公园。
我们欢乐的打算着,启程喽,爸爸开着车,像一支离弦的箭向前射去,我望见了许多红彤彤的东西,我细致一看,哦,原来是充溢喜庆的红灯笼,灯笼的颜色非常艳丽,像火焰般燃烧着。
国庆的气氛增加了很多。
到公园了,我第一眼望见的就是牛奶般的喷泉向我涌来,我走过中心的小路见有几个大人向前猛冲进水中凉亭,那水流像瀑布般落下,他全身湿透,个个变成落汤鸡,还笑得那么快乐,我在旁边也哈哈大笑。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岩石的上端有几个小孩在学着猴子的样,快速爬向大岩石顶端。
一路上,我望见公园里有许多游客们在洋溢的玩自拍、相互拍照,孩子们快乐的你追我赶的打闹,玩的很快乐。
刚坐下我就望见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无穷无尽的海洋上面有许多模模糊糊的东西,那些小东西向前漂来,慢慢我望见了一艘艘大船游了过来,船里面有一些渔夫捕鱼回来了,我也好想和家人一起体验一次欢乐的捕鱼呀。
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走地都有点儿饿了累了,于是就找了一家餐厅,一边吃着美味的海鲜,一边闲聊,一边看大海,一家人最终填饱肚子后,就打算回家了。
我特别喜爱过生日,不过这次的生日是和祖国同步过,所以这是最特殊的生日了,并祝我们的宏大的祖国恒久旺盛兴盛,更加强大。
欢乐国庆节作文三年级篇2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去看这个事的好玩之处,而是要去感受,发觉其乐趣。
--题记漫长的国庆,我窝在狭窄的家中。
【个人简历范文】一个人的气节就是一个人做人的骨气,以下是整理的关于气节的作文,欢迎参考阅读!气节的作文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多少年过去了,这惊天动地的口号声还依然停留在耳边,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还在震撼着我们的心。
这篇课文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奋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为了祖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幸福,五位壮士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多么浓烈的爱国情怀,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的英雄气概啊!这几位英雄的壮举让我想起了我国着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确,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
五壮士的义举难道不就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吗?他们能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做出了了保护群众,牺牲自己的选择,他们的死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他们虽然牺牲了,但他们却会永永远远的活在我们的心中。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别名,那就是“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我深信不疑。
他们的行为是神圣的,他们的品格是神圣的,五位壮士的形象刻画在我们心中,那不更是神圣的,伟大的吗?现在的中国已越来越强大,这里面的功劳少不了七十多年前抗日英雄的牺牲,作为21世纪的一份子,我们要磨练自己的意志,把保卫祖国,振新中华当成自己的职责,为祖国奉献上一份力,让我们的祖国熠熠生辉,锦上添花!气节的作文2我爱看一些历史的书籍,培根曾说“读史使人睿智。
”唐太宗也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正言行。
”但我爱读历史的缘由却从来不止这些,因为我佩服那些古人,以及他们的气节。
还记得小时候《三国演义》,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及为东吴所俘却忠贞不屈,誓死不降的气节让我佩服。
而现在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明末孙承宗为清军所俘,向北跪拜,自尽而死,也体现那崇高的气节。
民族气节的崇高诠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抗日战争无疑是一段充满血与火、痛苦与抗争的篇章。
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巨大考验,更是对中华民族气节的一次崇高诠释。
回顾那段黑暗的岁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的土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妄图以武力征服这片古老的土地,摧毁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意志。
然而,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更没有料到中华民族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抗争的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坚韧不拔的气节。
在抗日战争中,这种气节体现在无数中华儿女的英勇无畏和舍生忘死上。
从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到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与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从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到台儿庄战役的壮烈反击,每一场战斗都彰显着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
在抗日的烽火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
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壮烈牺牲。
他的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展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民族气节。
赵一曼女士在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最终英勇就义。
还有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将子弹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这些英雄们用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他们的事迹成为了中华民族气节的生动写照。
除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们,广大的民众也以各种方式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工人日夜生产军需物资,农民辛勤劳作保障粮食供应,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唤起民众的觉醒。
甚至连儿童也参与其中,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敌占区,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抗日军队传递情报、掩护伤员。
这种全民参与的抗战局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民族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胜利。
关于气节的写作素材气节:1、理论论据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3、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4、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
——老舍2、事实论据苏武持汉节牧羊,在匈奴被扣19年。
其间,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卫律曾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诱降苏武;以不然的话“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打击苏武;用“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来动摇苏武,但苏武表示对朝廷、对国家“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的赤胆忠心。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浩然正气,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
杨靖宇:1940年初,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与40万日寇作战,顽强抵抗,身负重伤,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死后,日本人剖开杨靖宇的遗体,想看看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上支撑什么让抗日联军顽强抵抗、不屈不挠的。
结果,他们在杨靖宇的胃里看到的是野草、树皮和棉絮。
其实,他们还看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气节。
徐悲鸿:1935年,徐悲鸿从巴黎回到国内,蒋介石想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
徐悲鸿以“我对委员长没有兴趣,只对人民大众感兴趣”拒绝了这一要求。
即使遭到威胁恐吓,他都不改初衷。
在权贵面前不低眉弯腰,这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气节。
草间偷活,一钱不值明末清初的才子吴梅村,先仕明,后降清,做了贰臣后,不敢原谅自己,悔恨交加,诗风也一变而为苍凉凄楚。
其绝命词有云:“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
为当年沉呤不断,草间偷活。
竟一钱不值须说,人世事,几完缺?”称自己为一钱不值,这是失节者在民族气节的正义之旗下的战栗。
明月照人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
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
二十四气节二十四气节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了解二十四气节?今天小编整理了文学常识二十四气节给你们,欢迎大家的阅读。
春雨惊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即: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议论文话题素材——气节一、事例1、情真思屈原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2、正直司马迁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遭罪被宫刑。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3、高洁严子陵公元8年,王莽称帝,法令苛细,徭役繁重,吏治腐败,民怨沸腾。
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
侯霸趁机出来做官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
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僻乡,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
4、气节有苏武苏武,中国西汉大臣。
(前140—前60)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武帝时为郎。
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
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5、傲骨是嵇康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
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
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
不老的气节_600字我爱看一些历史的书籍,培根曾说:“读史使人睿智。
”唐太宗也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正言行。
”但我爱读历史的缘由却从来不止这些,因为我佩服那些古人,以及他们的气节。
还记得小时候《三国演义》,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及为东吴所俘却忠贞不屈,誓死不降的气节让我佩服。
而现在我在看《明朝那些事儿》,明末孙承宗为清军所俘,向北跪拜,自尽而死,也体现那崇高的气节。
是啊,以身相许,当是男儿报效祖国的最好方式,这是他们崇高的气节。
而明朝的东林党人杨涟,一生清正廉洁,而为阉党所害。
在狱里,他受到了凡人难以忍受的酷刑,却从不为此而屈服。
无论是用沙袋压身,还是用铁钉钉耳朵,甚至是钉头顶,直至最后死去,他也没有说出半点愧对人心的话,他是一个成功者,一个有骨气的人,一个有气节的人……左光斗,魏大中无不如此。
也许,不为恶势力所屈服,以死相拼,也是这种伟大气节的表现。
当我再一次翻开史书,已回到了“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痕迹”的圆明园,这是中国最耻辱历史,而像林则徐这样的民族英雄,又像个巨人一样,用他那伟大的气节屹立在世界东方。
日军的侵略,中华儿女的气节又在这一刻显现。
1937年12月13日南京的三十万人民在日军的屠刀下,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自己的气节;“百团大战”中军民以死救国的气节;卢沟桥上“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气节……中华儿女用血肉筑起了长城,用崇高的气节打倒了侵略者。
历史正如一本画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他那不朽的品质,在这史册上留下姓名,而在他们的身后,是崇高的“气节”二字。
这是我对历史感兴趣的原因。
历史是老的,在这老而无生气的历史中,蕴藏着许多不老的气节。
正是这些民族气节,。
一本史册三种气节
一年多以前,我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工作生涯会和永
荣结下不解之缘,来到工作岗位以后我就在不停的思考,
我到了工作岗位上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做成什么样才
叫成绩?从校园进入社会,又该适应什么?坚持什么?迷
茫过,彷徨过,然后就想通过书籍寻找答案,开始认认真
真的重新看一遍《史记》,说到这里要非常感谢我们镇关
于鼓励学习的政策,解决了部分经济压力。
今天就和大家
一起分享一下我看书的一些感想。
《史记》,司马迁所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上起黄帝时代,
下迄武帝时期,记载了泱泱中华千年来的民族气节,翻开
书本拂去尘埃,这部洪文巨作,给予我的不仅是震撼,更
多的是一种灵魂指引,仿若敲响于心中的警钟,告诫我们
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公务员,必须时刻牢记的三种气节:
志气存于胸。
陈涉仰天长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困
中负重蓄的是志气;勾践夜睡柴草,食前尝胆,忍辱人前
养的是志气;屈原抱负远大,匡时济世,矢志不渝怀的是
志气。
人若无志,则如船舶没有启明灯,浑浑一生终不得
完整,而心存志气者,胸腔中有了抱负,纵使身处困厄的
环境中,也能困中负重,冲破牢笼。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
志气是成功之基,奠就功名之路,古人留名千古尚且需要
宏伟的志气,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党员,更应该知道涵养巍
峨志气的重要性,不仅要学习古人不甘人后、渴功求名的小志,更要学习古人胸怀天下、为民服务的大志,将古人的精神赋予新时代的意义,见强思超,意坚志强,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工作上的先进性,以改善民生为己任,视民如伤,爱民如子,做一名成就自己,造福社会的优秀领导干部。
和气容于心。
古人云:“和气生财”。
小小一个“和”字,道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的处世智慧,和气敛的不是金钱,而是心中的财富。
战国时廉颇负荆请罪,不但造就了廉颇肉袒负荆,谢罪于蔺相如门前的佳话,更造就蔺相如不计前嫌,卒相与欢的美谈。
和为本,和为贵,这里所谓的和气,并非“一团和气”的和气,也并非处处忍让的和气,而是一种团结精神,合作美德。
年轻人处事应该奉行“处事宜均衡,不争添和气”的态度,凡事肝衡大局,消除自身戾气,不为一己之私争高利,不为一言不合闹脾气,发扬团队精神,谦让做人,平和处事,学会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和内亦要和外,不仅要诚心对待同事,更要以虚心对待上级的批评,以耐心对待群众的指责,成为上司的好下属,成为人民认可的公务员。
才气行于事。
才气,指才华、才情。
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
”纵观历史,古今能成大事者,皆文韬武略并举,文能治国,武能安邦,飞将军李广猿臂善射,智勇双全,一曲空城唱的胡马魂飞魄散,三支利箭射得匈奴鬼哭狼嚎,《史记》曾用“桃李不言,下自成
蹊”来歌颂李广,足以见得才识对为官者的重要性,才学赋
予其服人的魄力,更赋予其治国的能力。
当今是日新月异
的时代,更是优胜劣汰的时代,若是囿于成见,则会抱残
守缺,不思进取,党员干部是党的核心,是人民的好公仆,如果腹无诗书,胸无良策,既不能服众,更不能为民,时
代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才情,必须站在时
代的高点,结合时代的特点,稳握改革的大局,统筹谋划,洞悉事物本质,学而不倦,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查漏补缺,博闻广识,在以书本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也要向身边同
事学习,汲取他人为人处世的艺术。
一本史册,道尽天下沧桑,几个故事,诉出为官气节。
站在历史的海岸,品读那千古绝唱,回溯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文天祥安能屈眉、魂归狼烟的志气,廉颇负荆请罪、
顾全大局的和气,李广文韬武略、治国安邦的才气,仿佛
还一一在目,古人尚且如此,年轻干部更应该学会胸怀志气,心存和气,行事才气,方能为国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