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试题精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一上册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试题1.公元前七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B.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C.协调诸侯国的争夺D.维护诸侯国的经济利益2.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②小的诸侯国被灭亡剩下一些大的诸侯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灭亡③这一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大,也更为残酷④争霸战争进一步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4.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 )A.燕、楚、齐、秦B.燕、齐、秦、楚C.齐、秦、楚、燕D.楚、燕、齐、秦5.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467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年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
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6、春秋战国乱悠悠。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于哪一制度的衰落?(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 )A.阻挡北方“戎族”的南下B.保住周王室的统治地位C.获得对其他诸侯王的支配权D.为了加快统一步伐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国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9、《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统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10.“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来源于( )A.吴越争霸时期B.晋楚争霸时期C.齐楚争霸时期D.吴齐争霸时期1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诸侯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12.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时,只有十几个了。
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填空知识点一战国七雄1. 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诸侯国中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2.战争特点:战争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长。
3.著名战役: 、、等。
4.结果:地处西部的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知识点二商鞅变法(重、难点)1.背景:战国时期, 和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的势力增强。
2.目的:以求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主要内容(1)政治上: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废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影响:使秦国的大为增强,提高了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重点)1.修建: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主持,在成都附近的上修建。
2.构建: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和三个主体工程。
3.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二、选择题1.“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 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2.《史记》记载“....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
”材料记载的事件是( )A.武王伐纣B.三家分晋C.田氏代齐D.成汤灭夏3.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4.山西省被称为“三晋之地”,这一说法正确的解释是( )A.山西曾经建立过三个晋国 B.人们的约定俗称C.战国初期,山西境内的晋国被一分为三D.山西曾经被一个叫“三晋”的国家统治过5.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序幕中,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 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 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 战场立功将士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二者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是()A. 人民大力拥护B.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C.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 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3.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A. 秦、楚、齐、燕B. 齐、楚、秦、燕C. 燕、齐、秦、楚D. 燕、齐、楚、秦4.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 承认土地私有B. 奖励耕织C. 奖励军功D. 建立县制5.下列属于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②③6.小明对如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A. 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B. 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C. 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D. 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7.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 建立县制D.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8.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商鞅变法适应这一历史要求的措施是()A. 鼓励开垦荒地B. 建立郡县制C. 废除贵族世袭特权D. 奖励军功二、材料分析题1.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的“七雄”是指()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A.商鞅B.李冰C.秦穆公D.晋文公4.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永济渠B.郑国渠C.都江堰D.大运河5.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发明水排6.毛泽东对商鞅评价很高,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商鞅的变法内容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有()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建立县制③奖励军功④鼓励耕织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7.从春秋争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9.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10.一位同学参观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时看到,都江鱼嘴把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的江水流入宝瓶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单选题1.《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
”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A. 耜耕B. 牛耕C. 耧车D. 机耕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3.经过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是()A. 楚B. 秦C. 齐D. 魏4.下图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该工程主要灌溉了()A. 成都平原B. 华北平原C. 关中平原D. 东北平原5.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56年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据下图判断,公元前256年属于()A. 公元前2世纪中期B. 公元前3世纪晚期C. 公元前2世纪前期D. 公元前3世纪中期6.铁农具在生产中普遍使用开始于()A. 西周时期B. 春秋时期C. 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7.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主要是因为()A.商鞅变法B.牛耕的进一步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D.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8.李克强总理在水利部考查并召开座谈会时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称,请问上述是指我国古代哪项水利工程()A.灵渠B.都江堰C.白渠D.三峡工程9.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不包括()A. 改革盛行B. 战争不断C. 王室衰微D. 国家统一10.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A. 黄河流域B. 岷江流域C. 淮河流域D. 辽河流域11.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A. 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 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C. 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 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12.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西汉时期1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3.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A.可能全部是事实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7.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
2.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负责这一工程的是() A. 李冰B.郑国C.禹D.范蠡3.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地区B.关中地区C.川西平原地区D.中原地区
4. 战国时期,煮盐业兴旺,主要产盐地区是()
A. 齐、赵、魏B.齐、燕、魏 C. 齐、燕、楚D.燕、魏、赵
5.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原因是()
A. 实行商鞅变法B.使用铁制农具C. 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6.农民注意选种和适时耕种是在()
A. 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7.任用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A. 秦穆公B.秦始皇C.秦孝公D.秦二世8.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
A. 1700年B.1900年C.1000年D.1200年
9. 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是()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训练(含答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7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01 组合列举
知识点1 战国七雄
1.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诸侯国中齐、________、燕、韩、赵、魏、________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
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战役,如________之战、________之战、________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3.战国中期以后,地处西部的________,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知识点2 商鞅变法
4.战国时期,________工具和____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____________阶级的势力增强。
5.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以求_________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6.元前356年,秦孝任用________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7.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________主持,在________附近的岷江上修建都江堰。
8.都江堰由渠首和________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和________三个主体工程。
9.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________、________、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山东高密期中)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2.(江苏东台创新学校第二次月考)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要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是 ( )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3.(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长平之战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扭转乾坤、改写历史的关键性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一个蜚声中外、集中打歼灭战的经典战例。
30集电视连续剧《长平之战》就是以此为背景,反映这一空前绝后、千古流传的故事的史诗巨片。
那么你知道长平之战发生在下列哪两国之间吗( )A.韩国和魏国B.晋国和楚国C.秦国和赵国D.秦国和燕国4.(河南禹州期末)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①青铜器的改进②铁农具的出现③牛耕的推广④铁农具的普遍使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山东诸城树一中学期末)商鞅变法以后,百姓陈氏辛勤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
按照商鞅的法令,陈氏可以被 ( )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 C.授予田宅 D.允许经商6.(山东枣庄台儿庄期中)“战国时期,他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从此,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材料中的“他”是( )A.李冰 B.李春 C.伊尹 D.管仲7.(内蒙古呼和浩特模拟)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 )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的统一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8.(江西中考)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
“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9.(山东济南中考)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措施()A.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 奖励耕战C. 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 建立县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
法令规定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从法律上承认了地主阶级的地位,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的一些经典台词字字千钧,句句经典,产生了触动人心的力量,也让商鞅这个艺术形象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以下名言出自商鞅的是()A.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B. 国有圣君良将,仁政可行C.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战国时期的商鞅所说。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要使国家发展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D项符合题意,A、B、C项的内容均与商鞅无关,故此题选D。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3.“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攻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所评述的事件是()A. 商鞅变法B. 秦兼并六国C. 贞观之治D. 颁布推恩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所给信息:行之十年,秦民大悦、民勇于攻战,结合所学可知是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的奖励耕战,A项符合题意;秦兼并六国是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的治世局面;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测试题(含答案人教
版)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
2.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负责这一工程的是 ( )
A 李冰 B.郑国 C.禹 D.范蠡
3.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 )
A 江汉平原地区 B.关中地区 C.川西平原地区 D.中原地区
4 战国时期,煮盐业兴旺,主要产盐地区是 ( )
A 齐、赵、魏 B.齐、燕、魏 C 齐、燕、楚 D.燕、魏、赵
5.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原因是 ( )
A 实行商鞅变法 B.使用铁制农具C 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6.农民注意选种和适时耕种是在 ( )
A 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7.任用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 )
A 秦穆 B.秦始皇 C.秦孝 D.秦二世
8.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 ( )
A 1700年 B.1900年 C.1000年 D.1200年
9 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是 ( )
A 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巴比伦
10.下列内容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是 ( )
①奖励耕战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③建立县制④受封的贵族传到第三代,就收回爵位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 ________时期,铁器在_______和_______生产上开始被使用。
12.战国时期,手工业方面,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都有显著进步。
其中,国的丝织品最出名。
13.在各国的变法运动中,________是其中比较彻底的。
各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