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3年高考生物 热点预测 4.2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精品 - 副本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84
专题检测卷(七)A组(45分钟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2·济南模拟)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1/4B.1/8C.1/16D.02.(2012·安徽高考)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 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1/9B.1/16C.4/81D.1/83.(2012·茂名模拟)如图所示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请问5号与6号所生孩子患病的几率是多少( )A.1/6B.1/4C.1/8D.1/34.(2012·烟台一模)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
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 )A.♀Yy×♂yyB.♀yy×♂YYC.♀yy×♂yyD.♀Yy×♂Yy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6.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Ⅲ8与Ⅲ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Ⅲ8与Ⅲ10婚配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是1/6D.Ⅲ10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27.(2009·江苏高考)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8.(2012·赣榆模拟)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定律B.摩尔根采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萨顿采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赫尔希和蔡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9.(2012·徐州模拟)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B.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是正常的几率为1/8C.家系乙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D.家系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60分)10.(14分)(2012·金华模拟)“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
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点整合一、遗传的基本定律1.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特别提醒①分离定律的实质为“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而不是指性状的分离;性状分离比是分离定律的检测指标。
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不能说成“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受精时精卵的自由组合。
2.利用分离定律中的典型数据判断亲代基因型3.子代中重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和5/8。
子代中纯合子占1/4,重组纯合子占1/8。
4.利用典型数据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1)直接验证法若F1的花粉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现四种组合形态,且比例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间接验证法①测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验证测交时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1:1:1: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自交法——孟德尔杂交实验的重复杂种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了四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二、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1.与分离定律的关系(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正、反交结果有差异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往往相同;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反交结果一般不同,且往往与性别相联系。
2.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解答这类题的原则如下:(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2)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3.伴性遗传的特殊性(1)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达的情况,如X b Y。
一、选择题1.(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2.(2013海南卷·16)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MN血型和Rh血型是其中的两种。
MN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M、N控制,M血型的基因型为MM,N血型的基因型为NN,MN血型的基因型为MN;Rh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另1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RR和Rr表现为Rh 血型阳性,rr表现为Rh血型阴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若某对夫妇中,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均为MN型-Rh阳性,且已生出1个血型为MN型-Rh血型阴性的儿子,则再生1个血型为MN型-Rh血型阳性女儿的概率是A.3/8B.3/16C.1/8D.1/16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 B 控制,只含基因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 )家猫体色由(3.2013山东卷·5 X)b 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因25%的雄性黄猫A. 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50%B. 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C. 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D.)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2013天津卷·54.(结果如下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A.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B. F1F2 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C. F1 和1/4D. F2 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此题考查显隐性性状的判断、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及相关计算,属于对知识理解判断和灵活【高考考点定位】运用的考查,难度适中。
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用基因型为Aa 620135.(山东卷·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Ks5u原创】2013届高考生物考点预测遗传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一、考纲解读热点题型1 理解假说演绎,解答遗传经典实验问题【例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内容之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演绎推理内容【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所提出的假说有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合体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杂合体的组成不同;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其演绎的方法为测交实验,同时孟德尔将数学的统计法引入到生物实验中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D错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应属于假说的范畴.【答案】D【例2】果蝇的灰身(A)对黑身(a)显性,正常硬毛(B)对短硬毛(b)显性,两对基因中有1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1对位于X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图中I片断),现用杂交组合:杂合灰身短硬毛雌蝇×杂合的黑身正常硬毛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选用多对果蝇。
推测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判断A和a,B和b中,哪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哪一对基因位于X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黑身正常硬毛雄蝇灰身短硬毛雌蝇黑身正常硬毛雄蝇灰身短硬毛雌蝇BbX a Y a×bbX A X a aaX B Y b×AaX b X b↓↓BbX A X a bbX A X a BbX a X a bbX a X a AaX B X b aaX B X b AaX b Y b aaX b Y bBbX A Y a bbX A Y a BbX a Y a bbX a Y a⑴⑵②子代中雌雄都有灰身和黑身,且比例接近1:1,而雌性都是正常硬毛,雄性都是短硬毛;(或写成:灰身正常硬毛雌蝇:黑身正常硬毛雌蝇:灰身短硬毛雄蝇:黑身短硬毛雄蝇大致等于1:1:1:1),则控制灰身(A)、黑身(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而控制正常硬毛(B)、短硬毛(b)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题型攻略【知识储备】杂交实验过程中假说—演绎法的体现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解释分离现象→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测交实验→分离定律【误点警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和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不一样;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
专题检测卷(六)(45分钟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小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2·漳州模拟)下列哪一项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B.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使棉花表现出相应性状并稳定遗传给后代C.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控制合成出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D.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2.(2011·江苏高考)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B.DNA和酶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3.(2012·泰州模拟)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4.(2012·盐城模拟)如图Ⅰ~Ⅲ表示DNA相关的某一生理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图示过程为转录B.在解旋酶作用下,Ⅰ到Ⅱ过程将形成两条独立的母链C.图中X 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Ⅰ中共有4种碱基,4种脱氧核苷酸5.某DNA 分子共有a 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 个。
若该DNA 分子复制3次,则需要含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总数为( ) A.7a m 1()2B.72aC.7(a-m )D. 72(a-m ) 6.(2012·新课标全国卷)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 种类不同B.mRNA 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7.(拔高题)BrdU 能替代T 与A 配对,而掺入新合成的DNA 链中。
2013年江苏省生物高考遗传题的两种解法作者:沈小明来源:《中学生物学》2013年第10期2013年江苏省生物高考试卷中第31题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掌握情况。
题中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和一对相对性状。
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既可共同致病又能单独致病,这与学生通常解决的问题不同。
而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这道理不仅仅是有新意,是需要联系遗传规律的各个方面,在学生对于遗传规律的知识储备上有一定的要求,但更注重得是学生的解题能力。
笔者就这道题介绍两种解法。
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
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个体均不患病。
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Ⅱ-2的基因型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对于题中第一小问的解答:由遗传系谱图中Ⅰ-1、Ⅰ-2号个体没有患病而Ⅱ-3号个体却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同时由于Ⅱ-3号个体为女性,其父亲Ⅰ-1个体却未患病,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对于题中第二小问的解答:由遗传系谱图中Ⅰ-1、Ⅰ-2、Ⅰ-3、Ⅰ-4个体都没有患病。
而他们的子女Ⅱ-3、Ⅱ-4、Ⅱ-6个体患病,结合题干中所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既可共同致病又能单独致病,可知Ⅱ-3、Ⅱ-4、Ⅱ-6个体中至少有两个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
然而第二小问中又给出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这说明Ⅰ-1、Ⅰ-2个体中所含的隐性致病基因与Ⅰ-3、Ⅰ-4个体中所含的隐性致病基因是不同的,即若Ⅰ-1、Ⅰ-2个体中携带有a基因,则Ⅰ-3、Ⅰ-4个体中携带的是b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