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8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庄河高中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2014-2015学年太原市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崩、泥流、泥石流——虽然这些叫法不同,但是它们造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原本稳定、坚固的土壤变得松动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山崩是因为有大量的水倾注到了陡峭的斜坡上或是因为地震导致了地表松动而造成的。
这种情形可能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不过美洲中部或许是最容易发生这种灾难的地区,因为那个地方充满了陡峭的山峰,频繁的降雨以及很不稳定的火山土壤。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一名山崩地质学家爱德•哈普形容当地的土壤“就像相互扣在一起的玻璃碎片一样”。
他解释说,这种结合方式可以使土壤附着在几乎垂直的斜坡上而不会滑落。
然而,一旦发生地震,这些火山土壤就会变得非常松动。
哈普说:“只需要轻轻地摇动一下,它们就会崩塌。
”此外,这种土壤还具有像海绵一样的特征,它在发生灾难性的崩塌之前会吸足水分。
1998年,“米奇”飓风造访美洲中部,猛烈的黎雨造成了数百次山崩。
在尼加拉瓜的卡西塔火山附近,倾盆大雨浇注在山坡,导致地面崩塌,数千名村民被埋在了堆积如山的泥浆之下。
在那以后,当地政府便开始采用一种新型的美洲中部“险情地图”来判断容易发生山崩的地区。
为了绘制准确的地图,科学家使用了搭载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Terra遥感卫星上的高级星载热辐射反射探测仪(ASTER)。
ASTER可以用14种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来给地球拍照并获取数据,精度可以达到15平方米/像素。
而在更接近地面的位置,科学家们则是采用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 LIDAR)来绘制那些地表结构不太稳定的地区的险情地图。
LIDAR相机通常装在小型飞机或直升机上,它的原理和雷达类似,不过使用的是激光而不是雷达波。
“米奇”飓风灾难过后,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科学家认为地面上的天气监控网络或许才是保护美洲中部人民生命安全的最佳工具。
该局耗资380万美元为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设计并建造了一套网络系统。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宿州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人教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
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
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
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
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
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
谢安“于士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
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
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始于三国。
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
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
东北育才学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吴汉东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资,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和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与管理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知识产权制度可以为创新活动进行产权界定并提供激励机制,对创新成果进行产权保护并提供市场规范机制。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策地,也是传统知识产权制度的发祥地。
1623年,英国《垄断法规》最早对新技术、新领域的发明与引进作出类似专利制度的规定。
1709年,英国《安娜法令》首次授予作者、出版商专有复制权利,激励人们对创作和兴办出版业进行投资。
这些早期的知识产权法律,为工业革命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
美国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运作者。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对其知识产权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一方面,在国内建立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与对外贸易直接挂钓的政策。
近年,美国通过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新产业发展,在知识产权国际事务中极力推行美国标准。
我国要顺利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必须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为此,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以知识产权创造为目标,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以版权为制度支撑的文化产业涉及软件、电影、音像、广告、传媒、图书出版等行业。
据88个国家和地区专利机构的统计,2008年,全世界拥有670万件有效专利,比2007年增加5.3%,其中近28%由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
目前,美国和日本是主要的有效专利持有国,拥有全球47.5%的有效专利。
我国应科学运用版权战略、专利战略,积极将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出更多更好创新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以知识产权管理运用为重点,构建创意产业群。
有资料表明,美国的硅谷地区、日本的关西地区、德国的巴登富腾堡地区、意大利的都灵和米兰地区、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等,都是通过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应用形成在全国乃至在全球有影响的创意产业集聚地。
金华一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高二语文一、语言文字基础题(第1-9题每题3分,第10题4分,共3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顷.刻(qǐng)浸渍.(zì)栏楯.(shǔn)呱呱..而泣(gū)B.荫.庇(yìn)创.痕(chuàng)噱.头(xué)黯.然失色(àn)C.慑.服(shè)恪.守(kè)枯槁.(gāo)氤氲.之气(yūn)D.撕.毁(sī)绣衾.(jīn)拔擢.(zhuó)风流倜.傥(t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浩渺怂恿蓓蕾营头微利B.揣测暮霭墙垣长嘘短叹C.篆书灰谐枸杞变本加厉D.赁屋殒身菲薄形影相吊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庆外出旅游,到农家乐饭店尝一尝农家菜,虽然没有鱼肉荤腥,但也是一次不错的打.牙祭..。
B.对父母能随时关心,安慰,就是孝顺,想等到自己财足物丰,功成名就再尽孝,却常常是正月十五贴门神.......。
C.在金义都市新区的企业招聘会上,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纷纷前来应聘,一时人才汗牛充...栋.,凸显了新区的吸引力。
D.在香港“占中”过程中,个别西方大国的危言危行....,起了挑拨的作用。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建设“和谐社区”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重规划立意的整体性,尤其注重突出视觉艺术效果。
B.更多的时候,不是作家对故乡魂牵梦萦,而是故乡会在不经意时,悄悄溜进他们的梦中,流淌在他们的笔下。
C.李娜在年终总决赛上接连击败了埃拉尼,阿扎伦卡等超一流高手,由于心态的变化保证战绩的平稳上升的原因,她以亚军的战绩结束了自己不平凡的2013赛季。
D.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5.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是以见放 B.安能以身之察察C.重为乡党所笑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六王毕,四海一./庭中通南北为一.B.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C. 臣以.险衅/但以.刘日薄西山D.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险也若此/而.刘素婴疾病7.下列加点字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太上不辱.先A.客逾庖而宴. B.乳.二世C.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D.臣具以表闻.8.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况仆之.不得已乎?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 蚓无爪牙之.利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臣之.进退9.下列语句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高二语文科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吴汉东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和对知识产权的运用与管理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知识产权制度可以为创新活动进行产权界定并提供激励机制,对创新成果进行产权保护并提供市场规范机制。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策源地,也是传统知识产权制度的发祥地。
1623年,英国《垄断法规》最早对新技术、新领域的发明与引进作出类似专利制度的规定。
1709年,英国《安娜法令》首次授予作者、出版商专有复制权利,激励人们对创作和兴办出版业进行投资。
这些早期的知识产权法律,为工业革命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
美国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运作者。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对其知识产权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一方面,在国内建立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与对外贸易直接挂钓的政策。
近年来,美国通过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新产业发展,在知识产权国际事务中极力推行美国标准。
我国要顺利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必须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为此,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以知识产权创造为目标,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以版权为制度支撑的文化产业涉及软件、电影、音像、广告、传媒、图书出版等行业。
据88个国家和地区专利机构的统计,2008年,全世界拥有670万件有效专利,比2007年增加5.3%,其中近28%由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
目前,美国和日本是主要的有效专利持有国,拥有全球47.5%的有效专利。
我国应科学运用版权战略、专利战略,积极将文化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出更多更好创新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修远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高二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待到▲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
②真的猛士,将更▲而前行。
③何必用舞台上的▲,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A.苟安愤然绘声绘色B.偏安愤然五光十色C.偏安奋然绘声绘色D.苟安奋然五光十色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要成为一个创作的艺术家,除了要知道吸收许多知识之外,也要懂得排拒许多知识才行的啊!▲①因为不尽相同,所以艺术品才会有这样多不同的面貌。
②创作本身原来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排他性。
③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极致,就需要先明白自己的极限,需要先明白自己和别人不尽相同的那一点。
④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是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能够达到极致的人。
⑤而因为要走向极致,所以就不可能完全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走,更不可能在自己的一生里走完所有别人曾经走过的路。
A. ①④⑤②③B. ②④⑤③①C. ②③①⑤④D. ①②④⑤③3、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 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 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 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4、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A.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B.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C.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D.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5、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的是(3分)(▲)A、《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考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1世纪初,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强大的经济力量造就了中国文化大国的地位。
但客观而言,中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
中国文化只有具备了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之后,才能确立中国的文化强国地位。
那么,中国文化如何增强影响力与竞争力,中国应该如何从经济强国走向文化强国呢?首先,中国文化界人士应自觉树立复兴中国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目前,在互联网等高新科技平台的传播体系下,以好莱坞电影、麦当劳薯片、名校公开课、美日韩电视剧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强势冲击中国文化市场,很多中国年轻人的文化消费习惯已经严重西化。
如果中国文化界不奋发图强迎头赶上,中国文化就很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
对中国文化界来说,危机也是转机。
中国文化界可以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的传播手段和技巧,并将传统文化根基和现代传播手段应用到对21世纪的伟大建设实践,创造出更多体现时代精神,紧密贴近现实的伟大作品。
中国文化界人士要想创造伟大的文化业绩,也需要培养强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要承认、尊重并且相信中国自己的文化积淀和实力。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在很多人类古代文明被异族入侵并摧毁,成为历史遗迹的情况下,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居功至伟。
满清末年,中华文明面临西方文明炮舰政策的威胁,中国传统文化一度被五四前后的一些中国文化精英怀疑,日本人的入侵更让中华文明陷入最危险的时刻,危机关头,中国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并在革命取得胜利的艰辛过程中,创造了影响力强大的革命文化和建设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体系。
中华文明的延绵不绝本身,即证明了中国自身文化积淀的强大实力。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新课标】 考试时间:10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斟酌 闺蜜 凛冽 迤逦 礼尚往来 B. 车蓬 尴尬 迁徙 眺望 提心吊胆 C. 蹊跷 休憩 磁粑 厮打 撕心裂肺 D. 消耗 赍发 浏览 搠扎 义愤填赝 2.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杜撰 桀傲 磅礴 一愁莫展 生杀予夺 B.屠戳 偏袒 和蔼 绿树成茵 嘉言懿行 C.戊戌 恶梦 像素 提要钩玄 蜂涌而至 D.信笺 殒身 沧桑 心智健全 衣衫蓝缕 3.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树立 竖立典型 抱怨 以德报怨 B.反应 反映意见 休养 修养生息 C.颜 色 察颜观色 是非 无事生非 D.忠心 衷心祝愿 功效 提高工效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90后青年人的舞台,不要循规蹈矩的流程,不要拘谨羞涩的胆怯,不要纷烦复杂的表演,只要张扬自我,直抒胸臆就好。
很多90后这样表述自己:虽然自尊而敏感,但乐于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接受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B.今年珠海航展上的飞行表演节目异彩纷程,而中国制造的飞机将上演全明星阵容“中国秀”。
其中,倍受关注的换装歼10飞机的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将亮相,进行飞行表演。
这是“八一”表演队换装后首次参加国际性航展。
C.在苏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舍身取义的伟大哲人,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
孰是孰非,谁善谁恶,不那么泾渭分明,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
D.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段,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
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天城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语文试卷(人教版)(说明:本试卷共两部分:第Ⅰ卷文本阅读,第Ⅱ卷语言表达与应用。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6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
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
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语文试题命题:唐旭东审核:徐芹本试卷总分16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 殷.(yīn)切埋.(mán)怨筵.(yán)席呱.(guā)呱而泣B. 陨.(yǔn)首绣衾(qīn) 婢(bì)女相形见绌.(chù)C. 挣.(zhēng)揣栏楯.(shǔn) 口讷.(nè) 墙垣.(yuán)周庭D. 蓓蕾.(lěi) 谂.(rěn)知乳媪.(ǎo) 日薄.(bò)西山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B.销售数量的增长掩饰不了彩管产业日薄西山....的尴尬局面,由于主要品种价格降低幅度较大,导致该公司净利润下跌严重,彩虹电子去年亏损2843万元人民币。
C.那抑扬顿挫的声调、绘声绘色....的讲述、惟妙惟肖的表演,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不时赢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D.国土资源部的一个关照,降生了我国一个新的旅游式样——地质公园,十年间,我国的地质公园奇迹般结束了由建立到成长、由形影相吊....到儿孙举座的嬗变。
3. 与“圣人不凝滞于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令人长号不自禁 B.其制稍异于前C.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是以见放4.《长亭送别》中[一煞]中所展现的莺莺的心境与下面哪一句的内容最相切合(3分)()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C.离愁渐远渐无穷。
D.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
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
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
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③竟然忘记了凡尘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A. ②④①③B. ①②④③C. ④②③①D. ①③②④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6-9题。
先妣事略归有光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
淑静者,大姊也。
期而生有光。
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
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六来归来归:出嫁,嫁过来B.每至夜分夜分:半夜C.室靡弃物靡:没有D.遇僮奴有恩遇:遇到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二子肖母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抚爱之,益念孺人先妣抚之甚厚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十六年而有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9.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4分)答:▲▲(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分)答:▲(3)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3分)答:▲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①罟(gǔ)师:渔夫。
(1)这首诗的前两句包含了哪三重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2)前人评论这首诗的三、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用春色比喻相思有哪些好处?(6分)答:▲▲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2)青山隔送行,▲,▲。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4)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5)树欲静而风不止,▲。
(6)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鲍鹏山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
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
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③《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
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
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
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
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④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平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
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
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⑤“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⑥《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
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
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⑦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
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
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
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
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
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⑧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
“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
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选自《天纵圣贤》,有删改)12.文中说“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请解说这句话的含意。
(4分)答:▲▲13.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请纵观全文,分点概括。
(6分)答:▲▲14.请对第⑤节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
(6分)答:▲▲15.根据本文内容和有关文史知识,请举例作简要阐述:“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4分)答:▲▲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有删改)李国文⑴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
⑵17世纪的中国,从上到下自我闭关,自我禁足,不可能知道世界之大,也不想知道这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
因此,当然不知道有个英伦三岛,有个莎士比亚。
汤显祖若是了解他的这位外国同道如何为英镑奋斗而其乐融融,也许会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不活得那么累,也不会活得那么苦,那么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