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ONY发展历史总部博物馆
- 格式:doc
- 大小:1012.50 KB
- 文档页数:18
案例7-7 从硬件跨入内容—索尼收购战略一、案例简介1946年5月,索尼公司(以下简称索尼)的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共同创建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后于1958年更名为索尼株式会社,总部设在日本东京。
随后,这家坚持不懈地追求技术创新和独到的设计风格的公司带来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第一台便携式立体声音响、第一台激光唱片机和第一个有三维画面效果的家用电视游戏控制台等众多产品,并成为第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公司。
多年的发展,索尼由一个小小的收音机修理店壮大成为一个运营收入超过500亿美元,雇员数目超过168 000人的全球巨人。
成为世界上民用电子、工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及娱乐业等领域的先导之一。
本案例将介绍索尼发展历程中几起极为重要的并购,这些并购促使索尼由一个硬件制造商转型成为一个内容提供商,从而奠定了世界数字娱乐界的霸主地位。
1968年3月,索尼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合资成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索尼唱片公司,索尼占50%股份,这项合作展开了索尼向内容提供商跨进的步伐。
1988年1月,索尼出资获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索尼唱片公司的100%股份,成功将其收购,并于1991年1月更名为索尼音乐娱乐公司(SME,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从此,索尼正式向外界宣布做内容的决心,马不停蹄地于一年后——也就是1989年11月——出资34亿美元购买美国哥伦比亚影视娱乐公司,更名为索尼影视娱乐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娱乐内容提供商之一。
2005年4月,在对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整合完成后,索尼联合几大财团发起了对美国另一影业巨头——米高梅的收购,这次成功的收购,正式宣布了拥有强大的硬件生产能力和内容提供能力的索尼已成为世界数字娱乐绝对霸主。
从硬件到内容,综观索尼的发展思路,并购成为实现这样一个转变的主要法宝,也正是按照不断并购业内巨头的这条思路,索尼将自己打造成了数字娱乐产品的国际巨头。
索尼的发展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
它在音乐、影视、计算机娱乐以及在线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个人宽带娱乐公司。
公司在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结束的2010财年中的合并销售额达约870亿美元。
发展历程起于废墟: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都东京成为一片废墟。
1946年5月,井深大一行来到了日本桥白木屋挂上了“东京通信研究所”的招牌,宣布东京通信研究所的成立。
艰难岁月最初的索尼举步维艰,从东京通信研究所成立伊始,他们就一直为资金发愁,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之后,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决定废除旧货币发行新货币,在兑换新日元的同时,冻结普通存款,所以付款全部成为冻结存款,最后还是凭借井深的电热蒲团渡过难关。
虽然成立初期经营无法稳定成长,但是凭借着索尼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使得10年后的1956年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一举成功,公司营运才渐入佳境。
迈向辉煌•索尼公司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子公司和工厂;集团70%的销售来自于日本以外的其他市场;数以亿计的索尼用户遍布世界各地独特战略•这种独特战略就是:针对不同得顾客生产不同的电子产品然后高价销售,并用独特的方法进行市场营销,强调产品技术的原创性。
(即核心技术,差异化产品,高端定位)衰落•索尼公司目前可以说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尽管这家老牌制造企业在努力进行着横向的扩张(从1986年起,它先后进入了电影、音乐、网络与游戏)与纵向的延伸(在关于视频与音频的任何领域,你都能找到索尼的产品),但它的成绩并没有随着迅速扩张的规模而上升。
相反,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它的核心技术领域,如电视机、手机等,在对手面前节节败退。
原因•索尼的竞争优势虽然衰落了,但战略并没有失效。
•索尼衰落的实质就是其产品竞争力的衰落。
缺乏独特领先的产品。
解决方案业务整合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优化供应链优化服务水平,提高销售能力业务整合消费产品(产品清单)专业产品(产品清单)•2012年,SONY公司以“一个SONY”为其根本理念,对公司业务结构进行了调整,希望能够简化从而加快公司的决策过程。
索尼的危机曾经的辉煌1946年5月,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共同创建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后于1958年更名为索尼株式会社,总部设在日本东京。
索尼公司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走向国际化的"象征"。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索尼公司的资金只有19万日元,是一个小企业。
经过近60年的时间,年销售额达到了669亿美元,成为日本的代表性企业。
特别是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方面,索尼曾是日本企业中走在最前列的一家。
在开展国际化的同时,索尼公司在国内建立了许多合办的企业和分公司,形成了一个称之为卡特尔式的企业大军。
它的事业范围是极其广泛的。
索尼总公司不仅包括电子工业领域,而且,还发展到化妆品以及生命保险等许多领域。
它的经营真可谓"四通八达"、"神通广大"。
一九六八年设立了CBS索尼,经过10年工夫,它在同行业中成为销售收录机的最大企业。
像索尼公司这样的迅猛的举动,在电子工业领域内,只有具备能够开发高级技术、开发新商品的强有力的经营能力,才能做到。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索尼公司具有较高的信誉。
索尼公司的信誉极高,对索尼商品怀有很深的信赖感,这不仅在日本国内,而且是在世界上也是名不虚传的。
这是支撑"索尼的神话"的强大力量。
进入80年代后,索尼的典型的经营能力,技术力量、市场力量将充分发挥出来,作为企业集团的尖端的经营,将进一步得到独特的发展。
一、国际化战略1.向国际化企业飞跃发展在日本,索尼是向跨国化发展的企业中的最先进的厂家之一。
如果回顾一下索尼公司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60年代,是索尼公司正式出口半导体收音机、半导体电视机的时期。
(2)70年代,是索尼公司与美国、英国等一起在外国积极地建立工厂,就地生产制造产品,当地销售的时期。
(3)80年代,是向国际化企业飞跃发展的时期。
索尼公司成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有着高超的"技术力量",能生产出附加值高的商品,具有能够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和实现国际化的能力。
相机厂商的历史现在市面上的主流数码相机产品数不胜数,比如佳能刚刚宣布销售了4000万台EOS相机(不包括佳能的消费类数码相机),再比如去年尼康声势浩大的50周年宣传。
纵览数码相机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几乎无一不是有些年头历史的,那么作为这些厂商产品的使用者,各位又是否了解这些品牌的由来呢?通过维基和查询官方网站,我们大约可以获得一些相关的讯息,那么接下来不妨就看一看搜集起来的品牌历史,其中或许有你不知道的内容。
sony大家很熟悉了,也基本都知道其名字来源于“Sonus”,拉丁文意为“声音”以及英语的Sonny,小男孩的意思,Sony也算是日系品牌中比较特立独行的一派,由深井大在1945年10月的东京白木屋百货创立,当时的名字叫做“东京通信研究所”,公司的宗旨是“要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
“东京通信研究所”这个名字无论是整个名字的发音(Tokyo Tsushiin Kogyo)还是它的简写“东通工”(Totsuko)对外国人都存在发音和理解上的障碍,这对立志于海外的Sony来说是不可接受的,Sony 原本考虑过“TTK”和“Tokyo Teletech”这两个名字,但是 TTK 同日本的一间铁路公司的名字(TKK)非常相像,而 Teletech 又是美国一间公司已经注册的,对注重日本和美国市场的Sony来说比较尴尬。
最后经过讨论后的决定是拿 Sony 这个外销用的品牌名当作公司的名称,而且是取代掉日本原名,这在当时的日本都是非常罕见的事。
佳能、卡西欧、柯达、莱卡佳能由吉田五郎、内田三郎以及御手洗毅筹资创建于1933年,最初名为“精机光学研究所”(Seiki-kougaku-kenkyuujo或 Precision Optical Instruments Laboratory)。
1934年他们推出了第一台35mm Rangefinder 相机名字叫做“观音”(Kwanon)(日文发音为Kannon),这台为试作型的产品,而正式的产品在1936年上市,名为“Hanza Canon”,并且有趣的是发售时搭配的镜头还是Nikon 的Nikkor 50mm F/3.5。
VAIO十年这旅特别报道②:TOKYO SONY STORY 探秘索
尼东京总部
吴昊
【期刊名称】《《微型计算机》》
【年(卷),期】2006(000)033
【摘要】前段时间,受索尼中国的邀请,《微型计算机》作为特邀合作媒体出席
了在日本东京索尼总部召开的VAIO秋季新品发布会。
在上期的杂志中,我们对本次VAIO发布的新产品进行了报道,并且回顾了VAIO十年的经典产品,那么在本期杂志中,我们又将与大家分享哪些有趣的内容呢?首先,我们将带领大家探秘
很少对外开放的索尼博物馆,感受索尼全系列产品的发展历程。
然后,我们会去索尼多媒体中心看看最新的影音设备。
最后一站,是坐落在东京最繁华街区——银
座的SONY Building,零距离地体验索尼的最新数码电子产品。
嘿嘿,还等什么,这些精彩内容可不是哪里都能看到的!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吴昊
【作者单位】《微型计算机》总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68.32
【相关文献】
1.SONY VAIO UX17C拆解探秘世界最小的笔记本电脑 [J],
2.索尼首款上网本 SONY VAIO W [J],
3.VAIO十年之旅特别报道①—TOKYO SONY STORY [J],
4.Sony索尼VAIO笔记本电脑B系列金秋登陆中国 [J],
5.41^(st) TOKYO MOTOR SHOW 2009东京车展特别报道 [J], 阿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索尼sony标志历史
2012-02-17 12:19 作者: 刘丹来源: 爱标网浏览: 5,399 次我要评论字号: 大中小
已故的索尼创始人深井大先生自1946年5月同盛田昭夫先生以19万日元共同创立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1958年更名为索尼公司。
索尼的产品一向都是无比的美观,简约又不失美感,华丽却也不失大气。
sony标志
索尼的官方标志“Sony”是由表示声音的拉丁文词根”sonus”和含义为”聪明可爱”的”sonny”两个词组成而来的。
50年代的Sony公司也确实好象一个胸怀到海外发展大志”聪明可爱、朝气蓬勃的少年”。
索尼的标志sony自1957年开始,一直做着细微的改变。
在40多年后的今天,S-O-N-Y这四个字母如Sony 创始人最初期待的那样,成为了全球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虽然说只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母,却显示出一个大的品牌所展现的前景,使一个品牌不失风雅和大度。
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Sony产品和众多喜爱Sony产品的人们。
Sony 创造的全新生活娱乐方式的影响也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
sony笔记本vaio标志
VAIO是索尼旗下笔记本电脑的品牌,VAIO即Video Audio Intergrated Operation的首字母简称。
索尼笔记本的标志同索尼的标志一样,简约且有着美感,v与a的巧妙结合,使原本无联系的两个字母更具灵动力。
索尼标志历史表
如今索尼公司在华共投资了8家大型的生产企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不断完善,索尼公司在中国会拥有更好的前景。
sony公司发展史sony公司发展史2008-03-09 索尼公司(TYO: 6758, NYSE: SNE)(ソニー株式会社,Sony Corporation),或者索尼株式会社,简称索尼,日本东京为企业总部横跨电子、金融、娱乐领域的世界巨擘,其前身是“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创立于1946年5月,擅长公关手腕的盛田昭夫与拥有技术研发背景的井深大共同创办,目前的经营团队由媒体娱乐出身的霍华德·斯金格与拥有技术研发资历的中钵良治共同领导。
关于索尼 东通工时代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都东京成为一片废墟。
井深大在东京日本桥地区的百货公司仓库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
盛田昭夫在井深大的邀请之下加入共同经营,公司并获得盛田酒业19万日圆资金,于1946年正式成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并迁址到现在的品川区御殿山。
井深大在其公司“成立意旨书”当中期望“要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建立一个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期待成为“工程师的乐园”成立初期经营无法稳定成长,直到10年后的1956年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一举成功,公司营运终于渐入佳境。
 特丽珑技术1950年代,索尼的黑白电视虽然大卖,但其技术竞争力却毫无优势,其后所制造的彩色电视量产良率上的品质亦不甚理想,导致巨额亏损甚至公司已到达倒闭的边缘。
1967年,索尼发表了由井深大亲自加入开发特丽珑(Trinitron)映像管技术,这项技术使得索尼电视在全球热卖,盛田昭夫自日本开发银行借得巨额开发债务也在3年内还清。
回眸历史瞬间参观SONY日本总部博物馆SONY---可以说是这个星球上知名度最高的电子企业,进过60年的不断发展。
今天的SONY已经成为了涵盖电子,通讯,交通,金融等行业的大型企业。
那SONY为何能成功的秘诀在那里?笔者最近接受了SONY日本总部的邀请,前往东京参观SONY总部。
做为SONY 总部大厦内最有特色的一部分的SONY博物馆,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
在博物馆内,笔者了解到SONY创建在,1946年战后的一片残垣断壁上,38岁的井深大和25岁的盛田昭夫凭着四处筹措的19万日元现金,成立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索尼人说:正是这两位天才的联袂,才有了今天的索尼。
“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Sony的前身。
创业之初,两位前辈便将公司目标定位于:建立一个自由豁达的理想工厂,以技术为本,成为一个真正具有活力的公司。
这一宗旨至今仍被公司脉脉传承着并被不断地充实完善。
早期SONY工厂生产的扬声器,喇叭,话筒等声音设备。
1945年SONY工厂生产的电饭煲,现在的人都无法想象最早的电饭煲会是这个样子的。
当时,与其说是公司,还不如说是一个明快、乐观的年轻人团体,他们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紧张工作。
工作场所只是一间“任凭野风肆虐的简陋小屋”,条件异常艰苦。
1946年5月公司正式挂牌时,总共二十几名职员,机械设备一点没有,材料奇缺,工具完全自制,焊枪自不必说,改锥是用从战争废墟里捡来的摩托车弹簧做成的,购买线圈这样的事连想都不敢想,只能自己缠。
最大的问题是资金,这方面多亏了盛田昭夫的父亲盛田久作工门以及各方友人的帮助才得以运作起来。
公司正式成立了,租赁厂房又是件难事,因为处于战后的混乱之时,寻找出租的房屋是十分困难的。
为此,工厂几易其所,每次搬迁都能构成一幅悲惨的画面,最终定居在位于品川御殿山的一个破旧不堪的简易厂房里,那里一直被“日本汽化器”公司当做职工食堂——这就是现在的索尼总公司所在地。
不知道那几位先辈当时是否想到几十年之后这里会矗立起令世人瞩目的索尼大厦!东京通信工业出航时,惟一拥有的财富就是领导者超凡的智慧和优秀的技术人员。
索尼企业文化背景材料日本索尼公司创建于1946年,原名为东京通讯株式会社“,当时只有20名工人,500美元资产。
50年代,公司创始人井深和盛田昭夫把它改名为”东京通信工业“。
现在,索尼公司有72家子公司,4万多员工,在7个国家开设了30多个工厂,在1999年《财富》500强排行榜上,索尼公司排名第31位,营业收入额531.567亿美元,利润14亿美元,资产额531.829亿美元。
公司主要生产电视机、摄像机、游戏机等1万多种声像器材和家用电器,其产品营销100多个国家。
80年代末,索尼公司遭受重创,当时公司从电子娱乐业的硬件领域转向软件领域,分别以20多亿美元和34亿美元并购了美国CBS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但由于购买不当、管理不善和文化冲突等原因,使公司一度陷入困境,经过营销战略和营销文化的变革,使公司重整旗鼓。
索尼的变革之路(一)井深和盛田的时代索尼公司创建之初,井深和盛田昭夫就有一个梦想:把电子和工程的综合技术应用于生产消费产品,并要领导世界电子产品新潮流。
1948年的一天,井深在日本广播公司看到了一台美制磁带录音机,当时磁带录音机还未被日本人所知晓,井深就看到了它的潜力,立即申请了在日本生产的专利权。
起初,几乎没有人买他们的产品,盛田意识到仅仅依靠科学的创造力是不够的,顾客之所以没有踊跃购买这种新产品,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种产品有什么用途,因而必须先教会他们如何使用。
盛田推断,录音机的最好市场是学校他。
可他们的录音机重达80 磅,价格700美元,如此笨重和昂贵的产品对学校来说实在是太不适用了。
怎么办?于是他们把公司的工程师们统统请到一个旅馆的房间里苦思冥想10天,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索尼终于生产出一个大小像手提箱差不多的手提式磁带录音机,价格只有原来的一半。
超级推销员盛田在日本各地的学校到处游说,向学校的老师们表演如何使用录音机。
人的“需要“也需要开发,需要引导和劝说,在盛田的游说下,18个月里有4万所学校中的2 / 3的沉重学生都购买了录音机。
要一份索尼公司的发展史!满意答案好评率:100%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和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
它在音乐、影视、计算机娱乐以及在线业务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个人宽带娱乐公司。
公司在截止到2007年3月31日结束的2006财年中的合并销售额达703亿美元。
在公司发展的60多年时间里,作为一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全球化企业,索尼一直致力于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人们实现享受更高品质娱乐生活的梦想。
目前,索尼公司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子公司和工厂;集团70%的销售来自于日本以外的其他市场;数以亿计的索尼用户遍布世界各地。
索尼在中国以“全球本土化”的运营策略为目标,索尼于1996年10月在北京设立了统一管理和协调在华业务活动的全资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旨在从事中国国内电子信息行业的投资,产品市场推广,顾客售后服务联络,并针对索尼在中国的各所属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及广泛的业务支持。
近年来,索尼集团把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截止2007年3月底,索尼在华总投资额约10亿美元,员工总人数达34,500名。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集团总部的资源优势,在中国强力打造适合本土发展需要的集商品计划、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运营平台,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植根中国、长远发展”是索尼公司对中国的长久承诺和在华业务拓展的宗旨。
在中国发展各项业务的同时,索尼还积极投身教育、文化、艺术、环保等社会公益领域。
几年来,索尼公司已经向中国的公益事业投入了数千万美元,赢得了中国教育界、科技界和文化界等社会各界的好评。
秉承以技术贡献社会的发展理念,索尼将继续为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而不懈努力,为促进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长久的贡献。
索尼大事记:1946 年 5 月资金为 19 万日元的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索尼前身)在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设立;1950 年 7 月日本第一代磁带录音机“ G 型”机上市;1955 年 8 月日本第一代晶体管收音机“ TR -55 ”上市;1958 年 1 月公司更名为 Sony 公司(索尼公司);1960 年 2 月在美国成立索尼公司美国分公司;1960 年 5 月世界第一代晶体管电视机“ TV8 - 301 ”上市;1963 年 7 月世界第一代晶体管小型磁带录音机“ PV - 100 ”上市;1965 年 8 月世界第一代家用磁带录像机“ CV - 200 ”上市1968 年 3 月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合资(索尼公司出资 50% )成立CBS • 索尼唱片公司;1968 年 10 月世界第一代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特丽珑”彩色电视机“ KV -腹有诗书气自华1310 ”上市;1979 年 7 月世界第一代立体声随身听“ WALKMAN ”( TPS - L2 )上市;1982 年 10 月世界第一代 CD 播放机“ CDP - 101 ”上市;1982 年 11 月广播电视用 1/2 英寸摄录一体型磁带录像机“ BETACAM ”( BVW - 1 )上市;1985 年 1 月世界第一代摄录一体型 8 毫米录像机“ CCD - V8 ”上市;1988 年 1 月购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唱片公司( 1991 年 1 月更名为索尼音乐娱乐公司);1989 年 11 月购买美国哥伦比亚影视娱乐公司( 1991 年 8 月更名为索尼影视娱乐公司);1990 年 12 月世界第一代高清晰度家用 36 英寸“ HD 特丽珑”彩电上市;1991 年 10 月世界第一代配备超级特丽珑彩色显像管的彩电系列上市;1992 年 11 月世界第一代 MD 产品 "ZS-M1" 上市;1993 年 10 月广播用数字分量录像机“数字BETACAM ”系统上市;1993 年 11 月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成立;1995 年 6 月开发出新型等离子平面显示器“ Plasmatron ”;1995 年 9 月 Digital Handycam ,第一代家用数字摄录一体机“ DCR-VX1000 / DCR-VX700 ”上市;1995 年 12 月为新一代高密度光盘命名为“ DVD ”,并就其规格达成最终协议;1996 年 10 月索尼数码相机 Cyber - shot “ DSC-F1 ”上市;1996 年 12 月世界第一代超级纯平特丽珑彩电“ KV-28SF5 ”上市;1997 年索尼笔记本电脑 VAIO 上市;1998 年 9 月“ Memory Stick ”记忆棒产品“ MSA-4A/8A ”问世;1999 年世界第一代娱乐型机器人 AIBO 上市;2000 年 Sony 游戏机 PlayStation 2 上市。
走进VAIO的核心日本索尼VAIO事业本部参观记
田东
【期刊名称】《微型计算机》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 在索尼VAIO推出了其品牌的新内涵"Visual Audio Intellient Organizer(影音智合)"之后,2008年11月17日~21日,《微型计算机》受邀参观索尼vAIOR本东京事业本部,此次出访不仅使我们可以深入索尼VAIO的核心"采访VAIO新系列的企划师,了解VAIO品牌内涵变更后的具体变化,同时也让我们能够以零距离来审视日本品牌在把握IT脉搏以及工业设计等方面的思路,并进一步反思我们国内品牌所应走的道路.
【总页数】5页(P1-5)
【作者】田东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索尼会在今年推出平板电脑”对话索尼VAIO事业部 [J], 林薰;寺尾拓峰;黄新初
2.“索尼会在今年推出平板电脑”对话索尼VAIO事业部 [J], 林薰;寺尾拓峰;黄新初
3.“智· 尚·新·界”索尼VAIO新品炫目登场——2011年索尼VAIO春季新品发布会 [J],
4.Tablet平板电脑是优势技术资源索尼VAIO和移动产品事业部总裁铃木国正专访 [J],
5.我是索尼的"造梦人"专访索尼VAIO和移动产品事业部总裁铃木国正 [J], 铃木国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眸历史瞬间参观SONY日本总部博物馆SONY---可以说是这个星球上知名度最高的电子企业,进过60年的不断发展。
今天的SONY已经成为了涵盖电子,通讯,交通,金融等行业的大型企业。
那SONY为何能成功的秘诀在那里?笔者最近接受了SONY日本总部的邀请,前往东京参观SONY总部。
做为SONY 总部大厦内最有特色的一部分的SONY博物馆,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
在博物馆内,笔者了解到SONY创建在,1946年战后的一片残垣断壁上,38岁的井深大和25岁的盛田昭夫凭着四处筹措的19万日元现金,成立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
索尼人说:正是这两位天才的联袂,才有了今天的索尼。
“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Sony的前身。
创业之初,两位前辈便将公司目标定位于:建立一个自由豁达的理想工厂,以技术为本,成为一个真正具有活力的公司。
这一宗旨至今仍被公司脉脉传承着并被不断地充实完善。
早期SONY工厂生产的扬声器,喇叭,话筒等声音设备。
1945年SONY工厂生产的,现在的人都无法想象最早的电饭煲会是这个样子的。
当时,与其说是公司,还不如说是一个明快、乐观的年轻人团体,他们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紧张工作。
工作场所只是一间“任凭野风肆虐的简陋小屋”,条件异常艰苦。
1946年5月公司正式挂牌时,总共二十几名职员,机械设备有,材料奇缺,工具完全自制,焊枪自不必说,改锥是用从战争废墟里捡来的摩托车弹簧做成的,购买线圈这样的事连想都不敢想,只能自己缠。
最大的问题是资金,这方面多亏了盛田昭夫的父亲盛田久作工门以及各方友人的帮助才得以运作起来。
公司正式成立了,租赁厂房又是件难事,因为处于战后的混乱之时,寻找出租的房屋是十分困难的。
为此,工厂几易其所,每次搬迁都能构成一幅悲惨的画面,最终定居在位于品川御殿山的一个破旧不堪的简易厂房里,那里一直被“日本汽化器”公司当做职工食堂——这就是现在的索尼总公司所在地。
不知道那几位先辈当时是否想到几十年之后这里会矗立起令世人瞩目的索尼大厦!东京通信工业出航时,惟一拥有的财富就是领导者超凡的智慧和优秀的技术人员。
他们坚定不移地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或者感到极其困难的事情。
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想方设法做下去,以维持生计。
公司接到的第一宗大业务是驻日美军要求对日本过去的NHK的播音室加以改造。
而这宗业务对东通工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机。
业务接过以后,怀特哈斯(美方)每天都要催促一次,最终由于不放心去了一次工厂,结果被这个破旧不堪的简易工厂吓跑。
怀特哈斯大为恼火,他却没想到,东通工竟然把活干得非常漂亮。
东通工要生产自己的产品了。
他们仅凭当时《工学》一书中的两行极其简单的记述就决定研制录音机。
当时在日本还没有任何人想去生产它。
当时井深时刻琢磨要生产出一种有别于政府机关和广播电台,且又面向大众消费的商品,于是就想到了录音机。
想到就做,这是东通工的企业文化。
在《音响工学》一般书里有这样一句记述“1936年,德国HEC公司在塑料上涂抹磁性材料,发明了录音机”,仅凭这一句简单的话,他们就动手干了起来。
最初,他们采用高顺性磁铁进行了实验,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用药臼将磁铁捣成粉末,将磁粉加入饭粒,弄成糊糊,然后再往8毫米的纸上涂,结果发出的只是“吱吱”的杂音。
后来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发现,磁粉越细越好,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技术才能将磁粉弄得更细。
再后来竟通过一则“雪花膏”广告的启示,想到这家化妆品公司一定会有将磁粉弄细的技术。
盛田拜访了蝴蝶化妆品公司的社长。
当他说明需要3000或4000筛号细的粉末时,蝴蝶化妆品公司的社长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他幽默地说:如果我们生产出那么细的雪花膏的话,女士们只要往脸上一抹,就会因为太轻而成为粉尘飞掉,怎么能够涂到脸上呢?1947年、贝尔研究所发明了晶体管,这一奇迹般的器件注定将改变世界。
但在当时,人人都认为它仅能应用于简单的助听器,索尼却不这么认为,相信它有更大的潜力“一个晶体管可代替一个巨大的、发热的且寿命短暂的真空管,这就可以制造更小型、更省电、更坚固、更便利的产品”诸如此类的失败试验比比皆是。
东通工也正是经过千百次的失败而大致掌握了要领,终于在1949年9月第一号实验品试验成功,紧随其后就有了G型、A型试验品,就这样,向着首批国产磁带录音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60年代终于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代晶体管小型磁带录音机“PV—101”,替代了十九世纪发明的留声机。
经过几十年的“创新求异”的追求,现在索尼首先开发成功的8毫米摄录一体机出现并普及到普通家庭。
他们用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
人们可以用它记录下一生难忘的场面,动听的话语。
同时,此项业务也一直成为索尼的支柱产业之一。
索尼是在零点上起步、发展、壮大、辉煌的。
对过去的回忆,能更好地激励今天的索尼人,要深刻思考如何前进,如何挑战未来,如何提高“Sony”四个字母的分量!这是SONY在1950年推出的日本第一代录音机。
这是SONY推出的第一个晶体管--TR55(前排右二)。
其他都是基于原型机推出的其他各种衍生产品。
可以这样说,SONY是建立在声音上的工厂。
人们渴望看到远处的世界的梦想终于在1933 年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电视试播时成为了现实。
从那以后,TV便遍布世界各地。
索尼于1960年推出了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的“微型电视”,对电视的发展史做出贡献。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电视不仅在向“高清晰度”和“宽屏”格式进一步发展,而且除了用于电视播出,还将其发展到可用于录像放映和计算机显示,过去,电视被当作单向接收信息的工具,但当今的人们开始把它作为了以文字和画面的形式外发出他们个人信息的工具。
1968年,索尼开发出与一般的显像管不同的“特丽珑”(Trinitron)显像管,它提高了电视的潜力。
因为“特丽珑”显像管可以提供更亮、更清晰、变形更微小的电视画面。
它就是告诉人们世界更加美丽的窗口。
随着SONY的不断壮大,已经完全有实力向更多,更深的领域发展。
笔者在博物馆馆内看到1967年SONY生产的电子计算机。
在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的前两年,彩电节目播出开始逐渐增多。
索尼在那时发明了一种叫PV-100的录像机。
由于索尼已经成功地将晶体管到和录音机上,我们也可以用晶体管制造大约相当于原来1/15大小的录像机。
当然,电视台已经利用了它,一家美国航空公司也订购此机用于飞机上的客户服务,它们从以前的胶片放映变为了磁带放映,但这种外露转轮式磁带录像机在飞机上并不太好使。
这就是SONY开发的第一代录像机。
录像机的成功研发,使得SONY在晶体管技术上已经达到了颠峰,也是使得SONY在电子技术上成为了世界的领跑者。
今天,"Walkman(随身听)"这个词在全世界都广泛地应用着。
然而,当它第一次推出时,在英国和美国分别把它称作“藏身者”(Stow Away)和“移动声”(Sound About)因为Walkman不是正确的英语词汇,然而那两个名字都没能够流行开来,非常有趣的是“Walkman”这个名字在母语不是英语的国家变得极为流行。
也许这因为“Walk”(走路)“man”(人)对于甚至完全不讲英语的人们都是简单易懂的词语。
而且,正如这段趣闻所表明的,这个名称可使人们非常容易明白无论他们居住在何处,他们都可以边走边听音乐,而这正是人们所一直希望的Walkman销售得非常好,甚至无须解释它的名字、它的销售量,包括其它公司仿制的在内,是非常巨大的,这一巨大的数字清楚地表明了我们是多么想与我们的音乐在一起。
有人说Walkman把人们听的方式作了重大的改变,然而,正确地说,应该是人们对这种聆听方式的渴求导致了Walkman 的发明。
博物馆内展出的是SONY改变世界的产品--WALKMAN,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的SONY终于获得了巨大成功。
WALKMAN的推出改变了SONY,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历史。
早期SONY推出的调频收音机,笔者现在还有一个SONY的收音机,使用多年质量依旧稳定。
1970 年前后,真实记录,变得非常流行。
当然,是索尼开创了这一潮流,对家庭成员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或火车头等的声音的真实录制使人们着谜。
它录下了快乐的回忆,丰富着人们的想象。
可录制的声源到处是,这更加速了“真实记录”的热潮。
然而,那时的摄录一体机对普通人来说太贵也太重了。
终于1985年,8毫米摄录一体机出现并普及到普通的家庭中。
它们开始被用来作为快照照相机的替代品来录制小孩过生日的情景。
但当人们在电视上放映由他们自己拍摄的影像时,人们发现它与快照照相机完全不同。
电视屏幕上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那是孩子多变的表情、风中闪光的树叶,还有人们轻柔的话语。
做为建立在声音上的工厂,SONY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对于声音的收集,播放设备的研发。
加之SONY的两位创始人都是狂热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在如何长久有效的保存自己所喜爱的音乐?成为触动SONY开发新一代存储,播放设备的灵感。
CD的实际意义是数字音频压缩光盘(CD-DA)CD是于1982年推出的,在其后还出现了CD-V,CD-G,CD-ROM,CD-MO,CD-R以及CD-I,这此CD很多都用作计算机存储外围设备。
在不久的将来,DVD(数字视频光盘)将会出现,并将加入当前作为“信息革命”核心的CD家族。
这项革命的开始源于对CDP-101的历史性开发,它是于1982年在爱迪生1877年发明留声机后约100年时推出的。
这一机型命名为“101”,是因为它被确定将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事实有力地为这一观点作出了证明。
虽然在1982年初,CD的销售仅为LP销量的1/365,但到1986年时它已超过了LP的销售,CD的巨大发展令各有关方面震惊。
CD由于其先进的激光技术,使在更小型的机器上进行播放的能力以及通信领域等方面有了革命性的进展。
在CD被成功开发出来以后,为了让音乐可以随着人们前进。
MD也被成功研发出来。
CD如果是划时代的话,那MD是一个小型化的开始。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电脑。
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数千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成为了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都会影响我们的工具。
SONY做为电子业界的翘楚当绕不会轻易放过对于电脑的改进。
SONY凭借多年在家用电器领域的经验,敏锐的发现电脑也可以小型化。
成为和WALKMAN,DISCMAN一样的随身产品。
SONY把笔记本电脑命名为-----VAIO。
它从诞生开始就致力于打造人性化的笔记本电脑,VAIO追求和用户有良好的人机沟通,并且便于使用和与其他周边设备连接,这些努力让VAIO将笔记本电脑家电化,又进一步将家电电脑化,从一开始,VAIO就让自己成为个人多媒体娱乐管理中心,这个独到的定位让VAIO笔记本电脑获得了成功,经过6年的努力,VAIO笔记本电脑现在已经成为举世知名的重要笔记本电脑品牌,代表着消费类笔记本电脑中工业设计和多媒体配套整合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