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偏旁的替代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8
草书偏旁的替代练习(一)?????下面列举的是草书偏旁的替代凡例,共分为代左旁、代右旁、代上部、代右上部、代右下部、代中间六个部分,供学书者辩识草法之用。
代左旁草书偏旁的替代练习(二)??二字疑似?????草书字法辨识(二)草书字法辨识的练习(三)????????????????????三字疑似草书字法辨识的练习(四)?? ????????????????四字疑似要点????●?????●?????●?????●?????●临帖是学习、掌握书法技法的必经之路,其最终日的是为了将来能创作出表达个性和情感的书法作品。
临帖只是手段,创作才是目的。
反过来,创作又可检验自己临帖功夫的深浅。
所以清代大家王觉斯就终生坚守“一日临仿,一日应请索”的学书方法,相互交替,相互促进。
故而,临帖又不是仅仅为了入门。
巩固成绩,严守笔法,开创新意都离不开临帖。
然而,从临摹到创作看似——步之遥,实是历程艰难,往往让人在二者之间左右徘徊,进退维谷,深感苦恼,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朱履贞《书学捷要》曰:“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
”故人而要能出。
有了扎实、广泛的临帖功夫就是“入”,进入创作阶段就是“出”,也即由“博”入“约”,由“熟”入“生”。
这时的“生”,不是生疏,而是不落蹊径,不随世俗,能自出新意,自创风格。
相对而言,临帖还不是最难,这是由初级的“生”入“熟”,而进入创作,由“熟”入“生”则是最难的。
难就难在创作之前主客观两方面都需要具备—·定的条件。
首先是创作的环境。
若创作时,远处青山绿水,白云悠悠,眼前窗明几净,寂静无尘,手握佳笔,桌铺良宣,此时濡墨挥毫,则心情舒坦,物我两忘,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环境中。
诚如王觉斯所说:“书画之事,须于深山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耶?”王羲之书《兰亭序》时,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天时,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地利,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人和。
草书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形式,其特点是以简洁的线条和流动的形态表达文字的含义和情感。
在草书中,一些字的部首经常被省略或简化,使得它们在形态上与其他的字相近。
以下是一些常用相近部首的草书例子:
辶(走之):这个部首在草书中常常被简化成一个小横,例如“进”、“过”等字。
宀(宝盖):这个部首在草书中常常被简化成一个横折钩,例如“家”、“宁”等字。
氵(三点水):这个部首在草书中常常被简化成两个小横,例如“河”、“流”等字。
钅(金字旁):这个部首在草书中常常被简化成一个短横和一个斜钩,例如“钱”、“铁”等字。
艹(草字头):这个部首在草书中常常被简化成一个横折和一个短横,例如“花”、“草”等字。
彳(走之):这个部首在草书中常常被简化成一个横折和一个短竖,例如“行”、“往”等字。
纟(绞丝旁):这个部首在草书中常常被简化成一个小横和两个小撇,例如“红”、“约”等字。
阝(耳旁):这个部首在草书中常常被简化成一个横折钩和一个竖,例如“阳”、“阴”等字。
讠(言字旁):这个部首在草书中常常被简化成一个点和一个横折钩,例如“说”、“话”等字。
卩(单耳):这个部首在草书中常常被简化成一个横折钩和一个竖,例如“叩”、“印”等字。
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实际上草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相近部首。
要学习和识别草书,需要掌握这些相近部首的形态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氵讠亻彳的草书写法说明
氵讠亻彳是汉字部首,代表了汉字的一种特殊结构。
以下是一些关于氵讠亻彳的草书写法说明:
1. 氵(shui):这个部首在草书中通常写成三点水,即三个点排成一排,中间的点稍微向上提。
例如,河、流、海等字都是使用这个部首。
2. 讠(yan):这个部首在草书中通常写成言字旁,即一个短横,加上一个长横,再加上一个“口”字。
例如,话、语、说等字都是使用这个部首。
3. 亻(ren):这个部首在草书中通常写成单人旁,即一个短横,加上一个长撇,再加上一个“人”字。
例如,你、他、们等字都是使用这个部首。
4. 彳(chi):这个部首在草书中通常写成走之底,即一个短横,加上一个长撇,再加上一个“止”字。
例如,往、径、远等字都是使用这个部首。
在草书中,氵讠亻彳的写法比较简单明了,主要需要注意各个部首的比例和位置。
同时,草书中的连笔和简化也很重要,可以让字形更加简洁流畅。
一一丨丨丬丬亠亠亻亻刂刂夂夂宀宀卩卩冂冂冖冖冫冫廴廴彳彳忄忄扌扌
攵攵氵氵灬灬爫爫牜牜犭犭纟纟耂耂疒疒礻礻糹糹辶辶钅钅艹艹衤衤讠讠
阝阝饣饣㔾㔾业业人人儿儿兀兀入入八八力力勹勹匕匕几几刀刀夕夕大大
女女子子寸寸小小尣尣尸尸屮屮山山川川工工己己匚匚匸匸十十卜卜厂厂
又又口口囗囗土土士士已已巳巳巾巾干干幺幺广广弋弋弓弓心心戈戈户户
手手支支文文斗斗斤斤方方日日歹歹殳殳母母比比毛毛氏氏气气。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几个简单实用的钢笔字草书符号偏旁发现左旁竖心草书符号。
首先研究下面两个例字的草书写法:恃情上面“恃”和“情”两个字,都是竖画起笔,然后向左上勾出,引出左点,再顺势完成挑画,最后以牵丝引出右偏旁,右点被挑画一笔带过。
总结发现,钢笔字草书的竖心旁大都这样写,我们称之为左旁竖心草书符号。
竖心旁的楷书和行书一般都是先左点再右点最后完成中竖,以加强点的呼应,这种写法在硬笔草书中也很常见,但作为可以替换其他偏旁的草书符号,前一种写法较为妥当。
写法点睛书写时,左点宜靠近竖画,偏上不偏下,不可太远太散。
连接左右两个偏旁的牵丝自然要纤细轻巧。
书写“恃”字时,首先上翻形成一个小巧镂空,竖画露头不可太长。
下部为“寸”字符号。
书写“情”字时,先横画上翻,中间竖画上勾,都要做到有提有按。
末笔以一个补笔点收出。
较之楷书,两字的圆笔增多,灵动感增强。
举一反三借用左旁竖心草书符号的还有爿字旁等偏旁。
简化字中,爿字旁多简化为“丬”字旁,也一并借用竖心旁草书符号。
例字“状”的笔画要合理布局,有收有纵。
狀(状)竖心旁(性怯快情惟惜惊恨悔愉惟懷懈憐...... )爿字旁及其他(將牀壯裝莊妝狀戕收 ......)偏旁发现左旁子字旁草书符号。
首先研究下面例字的草书写法:孔书写“子”字旁时,把竖钩与上挑相连带,并用牵丝引出右偏旁。
总结发现,子字旁还可以被其他偏旁借用,我们称之为子字旁草书符号。
写法点睛书写时,上部橫钩要短而有力,下部竖钩与挑画形成的镂空小巧为妙。
例字“孔”的书写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了许多书法元素的辩证关系,例如,直笔画包含弯笔画的元素,可使其增加动感;弯笔画嵌入直笔画的元素,可使其挺拔;笔画粗细分明,细牵丝有利于烘托粗笔画。
举一反三草书中,绞丝旁也借用子字旁草书的写法,“能”、“弱”等字的左旁常用该符号。
例字“绅”用独特的牵丝把左右偏旁连为一体,欲散不散;左右偏旁之间形成较大空白,全字有疏有密,别有情趣。
草书第五周:部首变化的练习(一)草书第五周:部首变化的练习(一)草书的结构因删繁就简,符号化和行笔连环流畅而使结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异,有些字形与楷书完全不同,有些字又因从篆、隶衍化而来,不熟悉篆、隶也无从理解。
草书结体应用了许多笔画简单的符号,极易混淆,所以应该对相同或相近的字形要有辨别能力。
当然,对那些符号可以代替什么偏旁应十分熟悉。
所以,初学草书,如果还未掌握其结体的规律,就会有扑朔迷离之感。
其实,尽管草书结体的可塑性很强,较难绳约,但草书结体仍有其一定的规律,掌握共性,理解个性,那么对草书的结体也会迎刃而解了。
下面就其结体的共性问题作归纳。
一. 简约为本若以楷书的结构点画为标准,则草书的首要特点是简约,笔画省而又省、简而又简。
孙过庭曰:“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也即是草书的结体以使转为主,字之体势一笔而成,“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其使转忌横平竖直,有棱有角,所以草书点画线条的运动多呈圆弧形,这是行笔速度快而流畅所必然产生的用笔法。
草书连绵常数字为一笔,线条牵连不断,有时两三字连在一起,难以断字,形态变化极为强烈,各种俯仰、疏密、向背、迎让,参差的对比可以夸张到惊人的地步。
问题不在是否连绵,在于连的过程中在转折等处是否有断的意思,贵在能似断似连,故明末清初大书家王铎的草书虽常十数字连绵不断,而因其笔笔有交代而仍为后世所重。
二. 偏旁等都用特定的符号代替草书结体为求简约,其偏旁都用符号代替,使草书点画的形态产生极大的变化,与楷、行书的结字有相当差距,这是草书结字的特点。
但草书还应受草法约定俗成的规矩制约,草法是有严格规则的,绝对不能信手画符,随心所欲,俗语说:“草书脱格,神仙不识。
”草法不能脱格,这“格”就是规矩。
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中说:“草书不难于狂逸,难于狂逸中不违笔意也。
”所以,历来书家都指出,写草书要有扎实的楷书基本功。
赵构《翰墨志》中说:“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
常用字行草书对照字帖
把字写美一点,让别人看得清楚,是我们学写字的目的之一。
下面是常用字的行草书对照字帖,供大家参考练习。
一丨丶乙亅二亠人儿入八冂冖几凵刀⺌力勹匕匚匸十卜卩厂厶又口囗土士夂夊夕大女子宀寸小尢尸屮山巛工己巾干幺广廴廾弋弓彐彡彳心戈戶手支攴文斗斤方无日曰月木欠止歹殳毋比毛氏气水火爪父爻爿片牙牛犬玄玉瓜瓦甘生用田疋疒癶白皮皿目矛矢石示禸禾穴立竹米糸缶网羊羽老而耒耳聿肉臣自至臼舌舛舟艮色艸虍虫血行衣西見角言谷豆豕豸貝赤走足身車辛辰辵邑酉釆里金長門阜隶隹雨青非面革韋韭音頁風飛食首馬骨高髟鬥鬯鬲鬼魚鳥鹵鹿麥麻黃黍黑黹黽鼎鼓鼠鼻齊齒龍
请按照对照字帖的字体和形状进行练习,不要擅自添加或删除任何笔画和形状。
通过认真练习,你可以逐渐掌握行草书的写法,并且写出美观的字体。
116种草书偏旁符号及范字(61-116)
豸字旁-貌亲字-亲其字-斯革字-勒冬字-终
真字-颠鱼字旁-鳞饣字旁-余钅字旁-钟雚字-观
重字-动是字-题散字-散鸟字-鸿縢字-腾
夆字-峰中字-中冂字框-内山字头-岂巾字-常
囗子框-固女字旁-始皿字底-尽卷字-卷虫字旁-蛇
王字旁-理禾字旁-和穴宝盖-空分字-寡荒字-荒
林字-楚鬲字-隔刍字-趋佳字-推责字-积
酋字-犹虎字-号成字-诚二字-冬耳字旁-取
矛字旁-务胃字-谓急字-隐真字-慎莫字-摹
奏字-奏载字-载祭字-祭書字-画亠字头-亭
巾字-常目字-省日字-暑戈字旁-或成字-成
车字旁-轻。
记住这些草书的偏旁部首,化繁为简
怎么正确练习草书?
篆、隶、楷、行、草,草是最难写的一种书体。
我国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不断演变,产生了今草书,草书体则达到了线条美的极致,草书之难,在于草书将篆隶楷行诸体之笔意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却又不可得见端倪。
草书的自身规律,一是线条长使转盘旋幅度大,有独立之字,有连绵之字,有的甚至数字相连。
二是“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严格界定。
三是相互借用,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有的运用符号代替,如'し’可以代替“言、イ、ㄔ、水”等偏旁。
草书规矩只准竖连,不准横连等等。
如果不先摸清这一规律,匆忙落笔,超出规范,便成天书。
盘旋使转幅度大小掌握不住,便成为另外之字,如“知、去”。
“鹭影不来秋瑟ワ,苇花伴宿路瀼瀼”,“ワ”就是符号,这些符号可写成“ワ、ン、゛”下面是常见草书练习字帖,适合0基础临摹学习。
草书的偏旁部首。
草书偏旁的替代练习(一)下面列举的是草书偏旁的替代凡例,共分为代左旁、代右旁、代上部、代右上部、代右下部、代中间六个部分,供学书者辩识草法之用。
代左旁草书偏旁的替代练习(二)代右旁代上部草书偏旁的替代练习(三)代右上部代下部代中间草书字法辨识的练习(一)二字疑似草书字法辨识(二)草书字法辨识的练习(三)三字疑似草书字法辨识的练习(四)四字疑似五字疑似草书第五阶段草书的创作及欣赏要点●无意于法而笔笔有法,在最为高尚、最为理想的心态下作最佳的发挥,书法艺术的情趣也由此而出。
●艺术有高低雅俗之分,书法艺术以格调为要,格调低下则无药可救。
●书法创作应该是休闲型的风和日丽、窗明几净之时,无名利缠心,无杂事缠身,自我陶醉于笔墨的飞舞之中。
●中国书法体现了中国美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独特精神,中国书法已完全不能用狭隘的实用观点来看待,它以质朴而绚丽、含蕴而变幻的富有哲理的美,反映出人的精神力量,产生出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
●世界上缺少那一种美都不行,没有阴柔就无所谓阳刚,没有阳刚也无所谓阴柔,这就叫相辅相成。
草书的创作临帖是学习、掌握书法技法的必经之路,其最终日的是为了将来能创作出表达个性和情感的书法作品。
临帖只是手段,创作才是目的。
反过来,创作又可检验自己临帖功夫的深浅。
所以清代大家王觉斯就终生坚守“一日临仿,一日应请索”的学书方法,相互交替,相互促进。
故而,临帖又不是仅仅为了入门。
巩固成绩,严守笔法,开创新意都离不开临帖。
然而,从临摹到创作看似——步之遥,实是历程艰难,往往让人在二者之间左右徘徊,进退维谷,深感苦恼,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朱履贞《书学捷要》曰:“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
”故人而要能出。
有了扎实、广泛的临帖功夫就是“入”,进入创作阶段就是“出”,也即由“博”入“约”,由“熟”入“生”。
这时的“生”,不是生疏,而是不落蹊径,不随世俗,能自出新意,自创风格。
相对而言,临帖还不是最难,这是由初级的“生”入“熟”,而进入创作,由“熟”入“生”则是最难的。
难就难在创作之前主客观两方面都需要具备—·定的条件。
首先是创作的环境。
若创作时,远处青山绿水,白云悠悠,眼前窗明几净,寂静无尘,手握佳笔,桌铺良宣,此时濡墨挥毫,则心情舒坦,物我两忘,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环境中。
诚如王觉斯所说:“书画之事,须于深山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耶”王羲之书《兰亭序》时,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天时,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地利,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俱得,更有“茧蚕纸,鼠须笔”这样精美的I:具,在一切外界环境如此完美无缺中,终于创作出这篇“天下第一行书”。
羲之他日更书,不能及此,其中就有客观环境再难重现的情况。
王觉斯深叹:“安可得耶”即是良好的环境也非人人能遇到的。
另有笔、墨、纸、砚等工具常被忽视。
有的人以“不择纸笔”自夸,我不知秃笔、劣纸如何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样的古训还是有道理的。
赵孟(兆页)曾说过:“书贵纸笔调和,若纸笔不称。
虽能书亦不能善也,譬之快马行泥滓中,其能善乎”有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若无良好的心情也是难有佳作的。
所以创作的另—一个问题是创作的心情。
综观历代传世名作,多是信札,便笺、草稿等不经意之作。
写这些作品时,其心情是处于绝对放松的状态,纯任自然,毫不介意,笔随腕舞,腕随心转,在有意无意之中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
无意于法而笔笔有法,在最为高尚、最为理想的心态下作最佳的发挥,书法艺术的情趣也由此而出。
书无情趣,腕下功夫再深,只是入“学”而已,不入“艺”流也。
当然,人各有性、性各有别,以创作情绪论,大致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大类。
内向型者楷书名家多,心态平和,神气内敛,不激不厉,如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夫欲书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强调的是思维集中,考虑周详,其书则能润泽。
简静、典雅、精巧。
明项穆于《书法雅言》中说得更具体:“书有三要。
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形体不偏邪;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涩;第三要闲雅,闲则应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
以斯数语慎思笃行,未必能超人上乘,定可为卓然名家矣。
”此类书家于大环境中人声嘈杂、众目睽睽之下,往往会心躁意烦,兴味索然,难有佳作。
外向型者则草书名家居多,喜在饮酒酣醉,心情激动,得意忘形之时作书。
此时,抽毫点墨,纵横挥洒,如狂风骤雨、如漫天飞雪,笔走龙蛇,墨翻惊浪,“志在新奇无定则”,天机神发,信手拈来,狂放之态尽露笔墨之中。
正如唐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诗曰:“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
”此类书家属激情型或发挥型,当人越多热气越高时,则越能意气风发,洋洋自得,佳作生于激情之中。
当然,性有别,情有异。
创作时,有人喜于室中焚香使思绪归以宁静,有人乐于让手中的笔在轻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起伏挥舞。
其次要谈的是创作的修养。
元盛熙明《法书考》云:“夫书者,心之迹也,故有诸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
”“心”者,人之性格、情感、气质,涵养、学识、精神之总和也。
故书法中的用笔强弱,结体构思、波动频律,倾斜角度,线条长短,牵丝萦带,墨色燥润、章法疏密,书写词句等,能反映出书写者的思想意识、爱好追求,趣味雅俗,以及对书法艺术理解深浅和把握的能力。
所以,要提高创作能力,必须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
有诸中才能形诸外,有修养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意境,气韵和神采。
正如姜夔所说:“作书全以凤神超迈为主。
”艺术有高低雅俗之分,书法艺术以格调为要,格调低下则无药可救。
格调难以强求,在于长期的磨练和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在于对历代法书名作的欣赏、分析水平的高低;在于学识和修养。
若为求能创作出新异的面目,走向极端,线条狂乱、字的结体作大幅度的挪动,不讲书法艺术的规律和内涵,以“怪”来夺目、惊人,则常会失却书法艺术的精髓。
古人云:“内不足者必外张。
”凡张扬至不可名状的作品,正显其内涵之不足。
作为书法的学习者,凡属文化、艺术等范畴的最好都能有所涉猎,不一定很精,但要能懂,以期提高修养,如音乐、中国画、舞蹈、雕刻等艺术范畴和古典文学、哲学、美学等文化范畴。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广泛,视野也应拓展至西方音乐,绘画、心理学、摄影等。
这是凡欲使自己的书法艺术达到高层次所必应具备的。
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胸襟志趣、道德品性、精神气度等。
由于社会的经济化,就有了越来越严重的创作的功利问题,以至于点墨入纸即可点墨成金,急功近利者就出现了,书坛有一些混乱,其实,书法只是一种闲趣,创作书法恰恰应该离功利越远越好。
书法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有其自身的特殊技巧和客观规律,需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刻苦专——的努力,长期竭虑专精、砥砺洗磨,才能人其堂奥。
历代名家刻苦学书的故事不胜枚举,书虽小道,欲修成正果亦非易事,然其动力绝非来自功利,而是对艺术的特殊爱好和执着的追求,在追求和磨练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从中得到人格的升华,获得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所以书法创作应该是休闲型的:风和日丽、窗明几净之时,无名利缠心,无杂事缠身,自我陶醉于笔墨的飞舞之中。
凡学书者必能体会到,书法创作时最重要的是心中无杂念,若有琐事挂碍,必无佳作可成。
以上所述,创作的历程实在是很艰难的。
孙过庭总结性地说:“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凋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恬务闲,—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调,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
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
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
”孙过庭认为,当心情闲适、情绪愉悦,工具称手,天气晴好,外部环境与内心世界相谐和美,才是书法创作的最佳时机,也就是“五合交臻”。
这样的机会实际上是千载难逢的,若不能求全,则以“志”为要。
志者就是要有创作的强烈欲望,要将内心的火花爆发出来。
创作之法,仍有三要:一要用笔精能,精研线条质量。
笔法是基础,笔法不精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纵能耍尽变化,也难以使作品高质量、高品位。
二要有情趣。
素养高则立意高,立意高则品位高,能体现出艺术的“真”、“善”、“美”。
关键是要有自己真情的流露、个性的体现和独特的风神,才能显现自己人格力量的新意。
三要有变化。
“凡书,通即变”。
要在博的基础上变出自己的特点,也即在字的结体、章法、钤印等方面能变得与众不同,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新见解。
同时,这个“变”字又是长期的,不是变一次就定格,而是要在修养等方面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地变化,不轻易将自己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不活动。
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看待自己,让自己在艺术上处于永不满足的境地。
人贵坦诚,书贵自新,坦诚则能保有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自由,保有自我自新则率直天真、无拘无束,气脉通畅,新意迭出。
庄子曰:“可以言传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
”书法者,物之精也,意致而已,一切尽在“悟”字中。
草书创作千变万化,有极大的即兴性。
书法家在创作时要凭直觉立即反应、思考、推理、作出最佳效果的变换。
所以草书创作时的思维是高度集中的,在情绪上又应放松,自然,要凭直觉产生机智和灵感,所以又有“意在笔先”之说。
历代草书名作五代杨凝式《神仙起居法》明宋克章草书宋白玉蟾《四言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