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一分钟有多长
- 格式:docx
- 大小:10.68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2 一分有多长|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时间的概念,特别是如何理解一分钟的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钟的基本认识,并且能够用一分钟来计量短暂的时间段。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七章的第二节内容,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一分钟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一分钟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学生们理解一分钟的实际长度,因为一分钟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重点则是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从而加深他们对一分钟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一分钟的长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小道具和计时器。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一分钟的长度。
对于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用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一分钟的概念。
对于作业设计,我准备了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他们对一分钟的理解。
比如,我会让他们估算一些日常活动中一分钟的长度,比如一分钟能跑多远,一分钟能读多少页书等等。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们在本节课上的表现,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通过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一分钟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一分钟的概念,并且能够用一分钟来计量短暂的时间段。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如何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一分钟的长度是一个难点。
因为一分钟是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单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7.2 1分有多长(1)(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将带领二年级下册的孩子们探索"1分有多长"这个数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
今天的学习重点是第7.2节,也就是"1分有多长"这个概念。
在这一节中,孩子们将学习到1分等于60秒,以及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1分等于60秒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1分等于60秒这个概念,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1分等于60秒,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个沙漏和一些计时器,学具则是每个孩子一本数学书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来引入这个概念。
我会请一个孩子上台,拿着一个沙漏,让其他孩子猜猜看,这个沙漏漏完需要多少秒。
然后我会用计时器来验证孩子们的猜测。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1分=60秒",并且用箭头连接起来,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这个概念。
七、作业设计孩子们的作业是完成数学书上的练习题。
其中一道题目是:如果一个钟表的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那么现在是多少分钟?答案是:30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理解了1分等于60秒这个概念。
如果孩子们理解了,那么我会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复杂的时间概念。
如果孩子们还没有完全理解,我会在下一节课中再次巩固这个概念。
这就是我对于"1分有多长"这个教案的全部内容。
我相信,通过这个教案,孩子们一定能够理解1分等于60秒这个概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第一个重点和难点,我认为关键在于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直观地感受到1分等于60秒。
1分有多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理解“1分有多长”,能够正确地感知和估计1分钟的时间长度,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时间单位“分”,理解1分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体验1分钟的时间长度,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1分钟的时间概念。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分钟等于60秒,能够通过生活实例理解1分钟的时间长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时间感知能力,提高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和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形成对时间价值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时间单位“分”的理解和感知。
2.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1分钟时间概念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闹钟或计时器。
2. 1分钟时间长度体验活动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时间单位“分”,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
2. 提问:“1分钟有多长?”引发学生思考。
二、探究1. 学生观察闹钟或计时器,了解1分钟的实际长度。
2. 学生通过活动体验1分钟的时间长度,如闭眼感受1分钟、进行1分钟的任务等。
3. 学生分享感受,讨论1分钟的实际意义。
三、应用1.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1分钟的应用实例,如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四、总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1分钟的时间长度。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分有多长- 时间单位“分”- 1分钟等于60秒- 体验1分钟的时间长度- 1分钟的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闹钟或计时器体验1分钟的时间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找出家中1分钟可以完成的事情,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对时间单位“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2 一分有多长|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分的时间长度,理解1分=60秒。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分的时间长度。
2. 1分=60秒的换算关系。
3. 1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的时间长度,1分=60秒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1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秒表、时钟。
2. 学具:学生自带时钟或手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分钟有多长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1分=60秒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1分的时间长度。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用秒表计时,感受1分钟的时间长度。
4. 案例分析:分析1分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学习、工作、运动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1分钟的时间管理方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1分钟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一分有多长2. 内容:- 1分=60秒- 1分的时间长度- 1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分钟的时间长度。
2. 让学生举例说明1分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让学生制定一个1分钟的时间管理计划。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1分钟时间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辅导。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1分钟的时间管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3.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1分的时间长度,理解了1分=60秒的换算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一分有多长》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第一个主题“奥运开幕”,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 分。
第二个主题“一分有多长”,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秒”,教材安排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探索并发现1分= 60秒,并且要在具体活动中亲身体验1秒、1分有多长;第二课时,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体会时间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是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不包括“试一试”的内容。
第三个主题“淘气的作息时间”,主要学习经过的时间,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以后在三年级时教材又安排了“年、月、日”的学习内容,把表示时间的单位拓展到比“24时”还长,丰富对时间单位的整体感知。
师:是啊,有的做的快,有的做的慢,速度不一样,所以结果就不一样。
师:现在你就知道怎么做,时间大约就是1分钟了?(我准备再写14个秒字)你准备再踢几个沙包?(我再踢45个)看来大家都知道把刚才的事情再做一遍大约就是1分钟了。
那如果我们什么都没有,你能用什么好方法知道过去了1 分吗?生1:我会数60个数。
生2:我会眨60下眼睛。
生3:我会跳60下。
师:他们好像做的事情都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谁发现了?生L都用了1分钟。
生2:都用了60。
师:为什么都是60呢?生:因为1分等于60秒。
师:对了,1秒数一个数,1秒做一个动作,只要把这些事情做60次,大约就是1分钟了,对吗?数数吧,像这样数。
活动五、从1数到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师:1秒数1个数,拍手演示1、2、3、4、5o感受到1秒的节奏了吗?再来一次,不出声心里默数,记住1秒的节奏了吗?最后一次,闭上眼睛,自己在心里数。
好,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1秒的节奏。
现在来比一比,看谁从1数到60用的时间最接近60秒,好,全体起立,向后转过去,背对着屏幕。
如果一会儿你觉得到60秒了,请转过来,看看大屏幕上的时间并记住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2《1分有多长》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7.2节《1分有多长》。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分钟”,并能够用分钟来描述时间的长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1分=60秒,能够用分钟来描述一段时间,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1分=60秒,能够用分钟来描述时间。
难点:将实际情境中的时间转换为分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计时器学具:学生钟表模型、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并说出现在的时间。
2. 讲解1分=60秒的概念,用钟表模型展示1分钟的时间长度。
3. 举例说明:用计时器计时1分钟,让学生观察和感受1分钟的长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分钟来描述一下他们平时上课的时间。
5. 讲解时间的转换:如何将秒转换为分钟,如何将小时转换为分钟。
6.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时间,让学生转换为分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分=60秒时间的转换:秒转换为分钟:秒÷ 60 = 分钟小时转换为分钟:小时× 60 = 分钟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里的钟表,让孩子用分钟来描述一下他们平时上学的时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时间的转换还有些困难,需要在课后多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在家里尝试自己制作一个钟表,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钟表,并说出现在的时间。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感受到时间的存在。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述,来理解和感受到时间的流动,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解1分=60秒的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我用钟表模型展示1分钟的时间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1分和60秒的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1分有多长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7.2节课程:“1分有多长”。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1分钟的时间长度,学会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时间的长短。
二、教学目标1. 认识1分钟的长度,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1分钟的时间。
2. 学会通过钟表来认识时间,能够准确地指出1分钟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1分钟的时间长度,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1分钟。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钟表来认识时间,能够准确地指出1分钟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钟表模型、计时器、剪刀、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个情景,比如让学生们看一段1分钟的短片,让他们感受1分钟的时间长度。
2. 讲解钟表: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讲解钟表的构成,让他们了解时、分、秒的表示方法,并教会他们如何通过钟表来认识时间。
3. 动手操作: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比如用剪刀剪出1分钟的长度,或者用纸张折出1分钟的长度,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1分钟的时间。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和操作的过程中,我会随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回答,比如“1分钟有多长?”“如何通过钟表来认识1分钟?”等,以此来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分 = 60秒钟表:时分秒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剪刀剪出1分钟的长度。
2. 请用纸张折出1分钟的长度。
3. 请画一个钟表,标出1分钟的位置。
答案:1. 剪刀剪出的长度约为30厘米。
2. 纸张折出的长度约为30厘米。
3. 钟表上1分钟的位置是在分针和秒针的交点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1分钟的时间长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1分钟的长短,也能够在钟表上准确地指出1分钟的位置。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2《一分有多长》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的概念,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感知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时间单位“分”,理解1分=60秒。
2. 认识钟表,学会看钟表上的分钟。
3. 体验1分的实际长度,学会换算时间单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1分=60秒,学会看钟表上的分钟。
2. 教学难点:体验1分的实际长度,学会换算时间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学生自带钟表或闹钟、计时器、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钟表模型,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理解1分=60秒的概念。
3. 互动探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钟表或闹钟,学会看钟表上的分钟,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用计时器体验1分的实际长度,学会换算时间单位。
5. 游戏竞赛:设计有趣的时间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时间感知和应用能力。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分有多长2. 板书内容:- 1分=60秒- 认识钟表,学会看钟表上的分钟- 体验1分的实际长度,学会换算时间单位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钟表,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分钟数,并尝试进行时间换算。
2. 小组作业: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中观察钟表的经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互动探究、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了“分”的概念,学会了看钟表上的分钟,体验了1分的实际长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1分有多长》教案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小学生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大家都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小学生可能会回答“60秒”。
)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小学生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
●一分钟人能踢毽子48个。
●一分钟人能包30个大馄饨。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学生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学生操作。
(5)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
(教师记录幼儿的报数。
)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学生再次报数验证。
)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
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学生对照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6、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
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