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上实验报告4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核心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稳定的工作环境。
本次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专业版,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9,编程语言为 C 和 C++。
实验硬件环境为一台配备Intel Core i7 处理器、16GB 内存、512GB SSD 硬盘的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的进程,并在完成任务后终止进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Process 和 TerminateProcess 来完成进程的创建和终止操作。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深入理解了进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转换。
2、进程同步与互斥为了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我们使用了信号量、互斥量等同步对象。
通过编写多线程程序,模拟了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实现了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和同步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进程同步与互斥的重要性,以及不正确的同步操作可能导致的死锁等问题。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释放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VirtualAlloc 和 VirtualFree 进行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操作。
通过实验,了解了内存分配的不同方式(如堆分配、栈分配等)以及内存释放的时机和方法,掌握了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内存分页与分段通过编程模拟内存的分页和分段管理机制,了解了内存分页和分段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实现了简单的内存分页和分段算法,对内存的地址转换和页面置换等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 CreateFile、ReadFile、WriteFile 等进行文件的创建、读取和写入操作。
《操作系统》课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课内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常见操作系统命令的使用,提高对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发行版)。
实验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为:Intel Core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三、实验内容1、进程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通过任务管理器观察进程的状态、优先级、CPU 使用率等信息,并进行进程的结束和优先级调整操作。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行工具(如 ps、kill 等)实现相同的功能。
2、内存管理使用 Windows 系统的性能监视器和资源监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物理内存、虚拟内存的占用和分配情况。
在 Linux 系统中,通过命令(如 free、vmstat 等)获取类似的内存信息,并分析内存的使用效率。
3、文件系统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了解文件的属性设置和权限管理。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mkdir、cp、mv、rm 等)完成相同的任务,并熟悉文件的所有者、所属组和权限设置。
4、设备管理在 Windows 系统中,查看设备管理器中的硬件设备信息,安装和卸载设备驱动程序。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命令(如 lspci、lsusb 等)查看硬件设备,并通过安装内核模块来支持特定设备。
四、实验步骤1、进程管理实验(1)打开 Windows 系统的任务管理器,切换到“进程”选项卡,可以看到当前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列表。
(2)选择一个进程,右键点击可以查看其属性,包括进程 ID、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等。
(3)通过“结束任务”按钮可以结束指定的进程,但要注意不要随意结束系统关键进程,以免导致系统不稳定。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范文大全(8篇)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篇一:通过这一学期学习,才慢慢接触专业课。
刚开始觉得挺难得我都有点不想学这个专业了,慢慢的我觉得有趣多了。
虽然我学的不是很好,最起码我能给自己装系统了。
我给自己的电脑装过window7、xp系统。
从一开始连个cmos设置都不会进去,到现在能装各种机型的系统。
让我最高兴的事是我会建立网站了,以及能制作出复杂点的,漂亮的网页了。
从刚开始学装windowserver20xx时,我真的懵懵懂懂的,那开始是真的不想学这个专业了,那段时间还学java编程,我真的快崩溃了,后悔自己干嘛学这个专业,我根本就是没有天赋,感觉大学这四年完蛋了,大一大二还没有感觉,现在真实的感受到了,但后来发现,我是越来越感觉有兴趣了,只要肯付出课后肯钻研,就一定会有一点收获的。
通过这次网页课程设计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自觉性,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运用网络资源,结合教材及老师的指导,通过自身的实践,创作出积聚个人风格、个性的个人网页。
总体来说,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我学会了很多知识,在此次网页设计中,我充分利用了这次设计的机会,全心全意投入到网页世界,去不断的学习,去不断的探索;同时去不断的充实,去不断的完善自我,在网络的天空下逐渐的美化自己的人生!做好页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包括个人主页的选题、内容采集整理、图片的处理、页面的排版设置、背景及其整套网页的色调等很多东西。
本次课程设计不是很好,页面过于简单,创新意识反面薄弱,这是我需要提高的地方。
需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有耐心、坚持,不断的学习,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才能设计出好的web页面。
总体来说,通过这次的对网页和网站课程设计,有收获也有遗憾、不足的地方,但我想,我已经迈入了网页设计的大门,只要我再认真努力的去学习,去提高,凭借我对网页设计的热情和执着,我将来设计出的网页会更加专业,更完善。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心得体会范文大全篇二:转眼间,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即将结束。
实验四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内存分配、回收、地址转换等关键技术,提高对操作系统存储管理机制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三、实验原理1、内存分配方式连续分配:分为单一连续分配和分区式分配(固定分区和动态分区)。
离散分配:分页存储管理、分段存储管理、段页式存储管理。
2、内存回收算法首次适应算法:从内存低地址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满足要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最佳适应算法:选择大小最接近作业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最坏适应算法:选择最大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3、地址转换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在分页存储管理中,通过页表实现;在分段存储管理中,通过段表实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连续内存分配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内存分配程序,模拟固定分区和动态分区两种分配方式。
输入作业的大小和请求分配的分区类型,程序输出分配的结果(成功或失败)以及分配后的内存状态。
2、内存回收实验在上述连续内存分配实验的基础上,添加内存回收功能。
输入要回收的作业号,程序执行回收操作,并输出回收后的内存状态。
3、离散内存分配实验实现分页存储管理的地址转换功能。
输入逻辑地址,程序计算并输出对应的物理地址。
4、存储管理算法比较实验分别使用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进行内存分配和回收操作。
记录不同算法在不同作业序列下的内存利用率和分配时间,比较它们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连续内存分配实验结果固定分区分配方式:在固定分区大小的情况下,对于作业大小小于或等于分区大小的请求能够成功分配,否则分配失败。
内存状态显示清晰,分区的使用和空闲情况一目了然。
动态分区分配方式:能够根据作业的大小动态地分配内存,但容易产生内存碎片。
2、内存回收实验结果成功回收指定作业占用的内存空间,内存状态得到及时更新,空闲分区得到合并,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
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实验报告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方法,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命令。
二、实验过程。
1. 实验环境准备。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先准备了一台计算机和相关的安装光盘或镜像文件。
我选择了Windows 10操作系统进行安装和配置。
2. 操作系统安装。
我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先将安装光盘或镜像文件插入计算机,并重启计算机。
然后按照提示进入安装界面,选择安装语言、键盘布局等选项。
接着,我选择了自定义安装,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
最后,我填写了计算机的用户名和密码,完成了操作系统的安装。
3. 操作系统配置。
安装完成后,我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操作系统配置。
首先,我设置了计算机的名称和网络设置,以便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然后,我进行了系统更新,安装了最新的补丁和驱动程序,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我调整了系统的显示设置、声音设置和电源管理等选项,以适应个人的使用习惯。
最后,我安装了一些常用的软件和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验结果。
经过以上的操作,我成功地安装和配置了操作系统。
系统运行稳定,各项功能正常。
我能够使用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文件管理、应用程序运行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一些常用的命令,如文件夹的创建、复制、删除等。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安装操作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基本的配置和优化。
同时,我也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操作系统命令,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能够更好地使用操作系统,并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
总之,本次实验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方法,并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验四操作系统存储管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内存分配与回收、页面置换算法等关键概念,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存储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装有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进行,使用了 Visual Studio 等编程工具和相关的调试环境。
三、实验内容(一)内存分配与回收算法实现1、首次适应算法首次适应算法从内存的起始位置开始查找,找到第一个能够满足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通过建立一个空闲分区链表来管理内存空间,每次分配时从表头开始查找。
2、最佳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会选择能够满足需求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为了实现该算法,在空闲分区链表中,分区按照大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在查找时能够快速找到最合适的分区。
3、最坏适应算法最坏适应算法则选择最大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
同样通过对空闲分区链表的排序和查找来实现。
(二)页面置换算法模拟1、先进先出(FIFO)页面置换算法FIFO 算法按照页面进入内存的先后顺序进行置换,即先进入内存的页面先被置换出去。
在模拟过程中,使用一个队列来记录页面的进入顺序。
2、最近最久未使用(LRU)页面置换算法LRU 算法根据页面最近被使用的时间来决定置换顺序,最近最久未使用的页面将被置换。
通过为每个页面设置一个时间戳来记录其最近使用的时间,从而实现置换策略。
3、时钟(Clock)页面置换算法Clock 算法使用一个环形链表来模拟内存中的页面,通过指针的移动和页面的访问标志来决定置换页面。
四、实验步骤(一)内存分配与回收算法的实现步骤1、初始化内存空间,创建空闲分区链表,并为每个分区设置起始地址、大小和状态等信息。
2、对于首次适应算法,从链表表头开始遍历,找到第一个大小满足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并修改分区的状态和大小。
3、对于最佳适应算法,在遍历链表时,选择大小最接近需求的空闲分区进行分配,并对链表进行相应的调整。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概念,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2、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Code3、编程语言:C/C++三、实验内容(一)进程管理实验1、进程创建与终止通过编程实现创建新进程,并观察进程的创建过程和资源分配情况。
同时,实现进程的正常终止和异常终止,并分析其对系统的影响。
2、进程同步与互斥使用信号量、互斥锁等机制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与互斥。
通过模拟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观察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竞争条件和死锁问题。
(二)内存管理实验1、内存分配与回收实现不同的内存分配算法,如首次适应算法、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
观察在不同的内存请求序列下,内存的分配和回收情况,并分析算法的性能和优缺点。
2、虚拟内存管理研究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通过设置页面大小、页表结构等参数,观察页面的换入换出过程,以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文件系统实验1、文件操作实现文件的创建、打开、读取、写入、关闭等基本操作。
观察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和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2、文件系统性能优化研究文件系统的缓存机制、磁盘调度算法等,通过对大量文件的读写操作,评估不同优化策略对文件系统性能的提升效果。
四、实验步骤(一)进程管理实验步骤1、进程创建与终止(1)使用 C/C++语言编写程序,调用系统函数创建新进程。
(2)在子进程中执行特定的任务,父进程等待子进程结束,并获取子进程的返回值。
(3)通过设置异常情况,模拟子进程的异常终止,观察父进程的处理方式。
2、进程同步与互斥(1)定义共享资源和相关的信号量或互斥锁。
(2)创建多个进程,模拟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
(3)在访问共享资源的关键代码段使用同步机制,确保进程之间的正确协作。
(4)观察并分析在不同的并发情况下,系统的运行结果和资源竞争情况。
宁德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实验名称实验四存储管理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年级2012级
学号B2012102147 姓名王秋指导教师王远帆
实验日期2015-05-20
图1 word运行情况
“内存使用”列显示了该应用程序的一个实例正在使用的内存数量。
启动应用程序的另一个实例并观察它的内存需求。
请描述使用第二个实例占用的内存与使用第一个实例时的内存对比情况:第二个实例占用内存22772K,比第一个实例占用的内存大很多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10日内。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四磁盘文件操作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文件系统的相关API进行磁盘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
2.加深对文件系统组织结构的理解。
实验内容:1.创建一个磁盘文件,并向文件中写入一定内容。
2.在磁盘文件中读取数据,并进行输出。
3.删除磁盘文件。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一:创建磁盘文件在实验前,我们首先要分配一块磁盘空间来存放文件。
在操作系统中,通常会有一个文件系统来管理磁盘上的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文件系统的相关API来创建磁盘文件。
在实验开始前,调用文件系统的API函数create(file_name)创建一个新文件,并将其命名为file_name。
实验步骤二:向磁盘文件中写入数据在创建磁盘文件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文件系统的write(file_name, data)函数来向文件中写入数据。
其中,file_name是要写入的文件名,data是要写入的内容。
实验步骤三:从磁盘文件中读取数据并输出在文件写入操作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文件系统的read(file_name)函数来读取文件中的数据,并进行输出。
其中,file_name是要读取的文件名。
实验步骤四:删除磁盘文件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使用文件系统的delete(file_name)函数来删除磁盘文件。
其中,file_name是要删除的文件名。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实验步骤操作后,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结果:1. 在实验步骤一中,磁盘空间上创建了一个新文件,并赋予了文件名file_name。
2.在实验步骤二中,我们向磁盘文件中写入了一定的数据。
3.在实验步骤三中,我们成功地从磁盘文件中读取了数据,并进行了输出。
4.在实验步骤四中,我们成功地删除了磁盘文件。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文件系统的相关API进行磁盘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删除操作。
实验中,我们了解到了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如何通过API函数来对磁盘文件进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入理解了文件系统是如何将文件组织存储在磁盘上的,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操作系统的内部机制。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4 实验项目名称:进程控制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加深对进程信号量的理解。
2. 理解进程同步与互斥机制。
3. 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下的进程控制编程。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1.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Ubuntu操作系统和C语言编程。
2.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子进程,再用系统调用signal()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按Ctrl C键),当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调用kill()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面信息后终止:
child process 1 is killed by parent!
child process 2 is killed by parent!
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以下信息后终止:
parent process is killed!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代码:
在终端上进行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分析与讨论
了解了计算机进程的管理以及signal()函数的作用。
六、教师评语成绩。
实验四 LINUX进程调度与系统监视
姓名:** 学号:**
实验环境:Linux操作系统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手工启动前后台作业的方法。
2、熟练掌握进程与作业管理的相关shell命令。
3、掌握at作业和cron作业的设置方法。
4、了解进行系统性能监视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及过程
1、先在前台启动vi编辑器并打开f4文件,然后挂起,最后在后台启动一个find作业,查找inittab文件。
请写出操作步骤。
[root@localhost ~]# vi f4
Ctrl+Z
[root@localhost ~]# find inittab&
2、查看当前作业、进程和用户信息,并对作业进行前后台切换。
请写出操作步骤。
[root@localhost ~]# ps –axu
[root@localhost ~]# jobs
[root@localhost ~]# fg 2
[root@localhost ~]# bg 1
3、创建一个作业,要求在2008年1月1日0时,向所有用户发送新年快乐的问候。
请写出操作步骤。
[root@localhost ~]# at 0:00am Jan 1 2008
at> wall Happy New Year!
at><EOT> // 执行Ctrl+D组合键
4、创建一个at作业,要求在5分钟后向所有用户发送系统即将重启的消息,并在2分钟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请写出操作步骤。
[root@localhost ~]# at now + 5min
at> wall Notice: The system is going to reboot in 2 minutes !
at> shutdown -r 2
at> <EOT> //执行CTRL +D组合键
5、查看所有的at作业,并删除2008年1月1日执行的作业任务。
请写出操作步骤。
[root@localhost ~]# at -l
2 2007-10-1
3 12:07 a root
1 2008-01-01 00:00 a root
[root@localhost ~]# at -d 1
[root@localhost ~]# at -l
2 2007-10-1
3 12:07 a root
6、创建crontab作业,要求每天上午8点30分查看系统的进程状态,并将查看结果保存于ps.log。
请写出操作步骤。
[root@localhost ~]# crontab -e
I 键进入编辑模式:
30 8 * * * ps -axu >ps.log
保存退出。
7、helen用户添加crontab作业,要求每三个月的1日零时查看正在使用的用户列表。
请写出操作步骤。
[root@localhost ~]# useradd helen
[root@localhost ~]# passwd -d helen
Removing password for user helen.
passwd: Success //首先创建新的用户 helen ,并清空该用户的密码。
[root@localhost ~]# su helen
[stu@localhost root]$ crontab -e
I 键进入编辑模式:
01 0 1 */3 * cat /etc/passwd|grep -v nologin|grep -v halt|grep -v shutdown|awk -F":" '{printf $1"\n"}'|more
保存退出。
8、查看cron作业内容,最后删除此作业。
请写出操作步骤。
[stu@localhost root]$ crontab -l
01 0 1 */3 * cat /etc/passwd|grep -v nologin|grep -v halt|grep -v shutdown|awk -F":"
'{printf $1"\n"}'|more
[stu@localhost root]$ crontab -r
[stu@localhost root]$ crontab -l
no crontab for stu
9、利用Shell命令top监视系统性能。
切换回用户root
[root@localhost ~]# top
top - 03:51:00 up 59 min, 2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3, 0.00
Tasks: 154 total, 1 running, 153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0%us, 0.2%sy, 0.0%ni, 99.7%id, 0.0%wa, 0.0%hi, 0.2%si, 0.0%st
Mem: 511380k total, 414572k used, 96808k free, 72424k buffers
Swap: 566264k total, 0k used, 566264k free, 165600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27 root 20 0 0 0 0 S 0.3 0.0 0:03.64 ata/0 3004 root 20 0 2676 1144 876 R 0.3 0.2 0:00.04 top
1 root 20 0 285
2 1408 1192 S 0.0 0.
3 0:01.47 init
2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threadd
3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6 migration/0
4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softirqd/0
5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0 migration/0
6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0 watchdog/0
7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6 migration/1
8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0 migration/1
9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softirqd/1
10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0 watchdog/1
11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8 events/0
12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9 events/1
13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cpuset
14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helper
15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netns
16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async/mgr
17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pm
18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sync_supers
19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bdi-default
20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integrityd/0
21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integrityd/1
22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3 kblockd/0
23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5 kblockd/1
24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acpid
25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acpi_notify
26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acpi_hotplug
28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4 ata/1
29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ata_aux
30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suspend_usbd
31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hubd
32 root 20 0 0 0 0 S 0.0 0.0 0:00.00 kseriod
体会:通过此次实验,让我对手工启动前后台作业有了初步
的认识及了解相信会让以后的学习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