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1.doc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小英雄雨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体会课文各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 ,参与预习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 ,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 ,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 ,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 ,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 ,送鸡毛信 ,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 ,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 ,你有什么想法 ?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 ,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 ,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1 )理解课题:小 - -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 ,是一个少年 .英雄 - -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 - -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 - -英雄(2 )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 ,你想知道什么 ? (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 )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 )5.学生预习课文(1 )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局部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 (围绕各局部重点问题讨论 ,教师加以点拨 .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 ?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 ,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书中用 "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 )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分为假设干的学习小组 ) ,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二、汇|报预习 ,交流解疑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 ,参与评价 .(1 )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 ,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 )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 ?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 (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 ,甚至||用死来威胁 .而雨来始终说: "没看见〞 )(3 )试着读一读 ,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 )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B.大家评议 .三、作业1.读书 ,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局部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内容 ,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 ,回忆旧知1.指名说出文章各局部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忆全文 ,深入探究1.从重点内容入手 ,理清段间联系 .(1 )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 )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 )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 ?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 )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划出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 .雨来在夜校学习时 ,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 ,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 .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 ,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 ,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根底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 .敌人的威胁、利诱 ,软硬兼施 ,都不能使雨来屈服 .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鼓舞鞭策着他 ,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 .在严峻的斗争面前 ,雨来重温这句话 ,倍感亲切 .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提炼成为小标题 .(1 )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第|一局部: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 ,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局部:雨来上夜校读书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局部: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局部: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 ,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局部: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 ,都很难过 .第六局部:雨来没有死 .(2 )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可以是句子 ,也可以是词语 .可以用书上的语句 ,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 )提炼课文的小标题:第|一局部:望着妈妈笑 (或游泳 )第二局部:爱自己的祖国 (或读书 )第三局部:掩护李大叔 (或掩护 )第四局部:与鬼子斗争 (或斗争 )第五局部:有志不在年高 (或枪声 )第六局部:雨来没有死 (或脱险 )4.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 ,点明雨来的家乡美 ,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是雨来临危不惧 ,英勇斗争的思想根底;鬼子阴险狡诈 ,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 ,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 ,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 ,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表达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 ,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 ,远远望去 ,黄绿的芦苇上好似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 ,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 ,这村就叫芦花村 .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这一段描写 ,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 ,点明雨来的家乡美 ,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 .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 ,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 ,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 ,这样美丽的家乡 ,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局部写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映在还乡河上 ,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 ,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 ,太阳落下去以后 ,这里依然是那么美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 .人杰地灵 ,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第六局部写 "还乡河静静的 ,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一段看似写景 ,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 .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 !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 ,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 ,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 .由此看来 ,成功的景物描写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
第14课《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让学生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抗战相关的资料。
【课型】
新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儿童英雄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
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小英雄雨来教案(精选5篇)小英雄雨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勇敢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喜爱祖国、英勇机灵的品质。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3.说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难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二)同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思索下列问题:1.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地点?从题目上可看出本文是写什么的?(是写人物的,主要人物是小英雄雨来。
)2.课文一共有几部分?描写了雨来的哪些英雄行为?(在同学阅读课文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同学计时,同学阅读后,可以对自读速度进行讲评,关心同学养成快速阅读课文的习惯。
)(三)检查同学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
(老师要留意指导同学读准字音。
对于同学读不准的字音要准时订正。
例如:还乡河的“还”,读hu2n,这是多音字,在这儿不读h2i。
“黝”,不读y$u,而要读y%u。
笤帚的“帚”不要读s4o,而要读zh%u。
“漩涡”不要读xu4n w%,而要读xu2n w#。
)2.指导同学理解词义。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的简称,察,察哈尔省的简称。
(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冀,河北省的简称。
抗日战斗时期,在上述三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抗日依据地叫晋察冀边区。
苇絮(x))——像棉花似的芦花。
飘飘悠悠——本文指苇絮从空中轻缓地往下降。
河沿(y2n)——河边。
起码——最低限度的意思。
学堂——学校的旧称。
扫荡——本文指日本鬼子企图用武力毁灭抗日依据地军民。
推推搡搡——形容粗暴的推人的样子。
六年级《小英雄雨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理解小英雄雨来的英勇事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正义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英雄雨来勇敢、智慧、爱国的精神风貌。
(2)激发学生学习英雄事迹,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小英雄雨来的勇敢精神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学生齐读课文《小英雄雨来》,了解本课主题。
2. 学习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3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3. 讲解生字词3.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3.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词义。
3.3 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4. 品味文章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英雄雨来的勇敢精神。
4.2 学生分享自己觉得感动的片段。
5. 课堂小结5.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小英雄雨来的英勇事迹的作文。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更多关于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价。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评价。
3. 学生对小英雄雨来的英勇事迹的感悟,通过作文、课堂分享等形式进行评价。
1. 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小英雄雨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邀请抗战老英雄来校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抗战历史。
六年级小英雄雨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1.3理解课文中小英雄雨来的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2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正义的品质。
3.2感受小英雄雨来的勇敢精神,学会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1.3分析课文中小英雄雨来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小英雄雨来的勇敢精神。
2.2学会联系实际,将课文中的精神内化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小英雄雨来。
2.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纠正发音,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检查,对重点词语进行讲解。
四、分析课文内容1.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五、课堂小结2.强调小英雄雨来的勇敢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小英雄雨来的形象特点。
二、深入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英雄雨来的形象特点。
三、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英雄雨来的读后感。
2.搜集其他小英雄的故事,进行交流分享。
五、课堂小结2.强调小英雄雨来的勇敢精神,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二、难点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课堂活动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小英雄故事。
六年级《小英雄雨来》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的习惯。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英雄雨来》的内容简介。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中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小英雄雨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景,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之《小英雄雨来》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英雄,培养学生崇尚英雄的情感;2.分析剧情,理解小英雄雨来的行动和意义,培养生活自觉的意识;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英雄雨来的行动和意义;2.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小英雄雨来的行动和意义;2.如何通过口头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在课前准备阶段,老师需要为学生准备相关的素材和资料,并对这些素材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卡片阅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预热。
导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英雄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李白、岳飞、雷锋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和影响。
新课讲解1.阅读过程老师为学生播放《小英雄雨来》的视频,让学生全程收看。
2.问题分析讨论《小英雄雨来》中的问题,小英雄为什么要在下大雨的时候去救他的压岁钱?小英雄的这种行为有何意义?3.知识点解析为学生解析相关的知识点,如“大雨如注”“坡路”“压岁钱”等,同时提高学生的生活常识水平。
4.词语句型学习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例如:大雨如注、跳过小河、撑开伞等。
活动体验1.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个学生扮演雨来,其他学生扮演小明的父母或邻居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小英雄的感受。
2.小组讨论要求所有小组选择一个最有影响的英雄事迹,并发挥创造力,利用自身知识对其中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
课堂展示从各小组中选出一个代表,展示他们小组的最有影响的英雄事迹,并各斟一言,表达自己对这个英雄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课后作业学生认真阅读小说《小英雄雨来》,并总结小英雄这种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并随机口头表达观点。
五、教学评价1.通过问题分析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2.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将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3.通过课堂展示和口头表达,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小英雄雨来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英雄雨来》这个故事,了解主人公雨来的心理变化,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培养爱心和勇气。
2.能够正确理解、朗读、书写本文所涉及的生字词汇。
3.通过阅读、表演、模仿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正确理解、朗读、书写本文所涉及的生字词汇。
2.加深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培养爱心和勇气。
难点1.学生能理解主人公雨来的心理变化并体现出来。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表演、模仿等多种方式,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等方式,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引导学生了解并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和思想。
2. 学生阅读1.学生轮流朗读本文,老师抽查学生对文中生字词汇的理解和书写情况。
2.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感情、心理变化等。
并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经历的变化及给人带来的影响。
3. 学生表演1.分组让学生自选角色,进行生动的表演。
2.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4. 学生模仿1.让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语调、语气等,提高学生的语感。
2.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读出文中段落,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根据本文内容,回答故事中所提到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自己应该该怎么办。
2.让学生课后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阅读、表演、模仿等多种方式,全面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和提高。
2.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口头表述和书面表达作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生命的可贵,学会关注他人、关爱他人,并在实践中体会到爱的力量。
而我们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小英雄雨来班级姓名一、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他背我走。
1.扁鼻子军官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
”2.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二、读课后的习作要求,完成填空。
把一篇长课文改短一些叫做。
缩写一要,二要做。
对重点内容,有的可以适当,有的可以,有的可以加以;对不重要的内容,有的可以,有的可以。
《小英雄雨来》中的重点内容是两部分要;其他部分不是重点,可以。
三、读课文,把下面结构提纲补充完整。
------------------------------------------------------------------------------小 1.雨来游泳本领高英 2.雄 3. (①当时的形势②)雨 4. (①回答盘问②③)来 5.6.雨来还活着------------------------------------------------------------------------------四、读习作,回答问题。
晋察冀边区有一条还乡河,河边有个小村庄叫芦花村。
芦花村里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叫雨来,他游泳本领很高。
爸爸妈妈决定让雨来去上夜校。
教课的女老师教她们念“我们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来扫荡。
雨来从屋里往外跑,正好撞在交通员李大叔的怀里。
李大叔告诉他,鬼子来扫荡了。
李大叔藏在雨来家的洞里,雨来把糠皮缸挪回原来的地方。
他刚往后院跑的时候,发现许多拿刺刀的鬼子进来了。
雨来一时没处跑,刚要上桃树的时候被鬼子从树上拉了下来。
鬼子问雨来那个人哪儿去了,雨来说没有看见。
鬼子用糖和金戒指引诱雨来,雨来什么都不要。
鬼子毒打他,他咬紧牙关不说出李大叔在哪里。
鬼子气得要枪毙他。
他趁鬼子不注意的时候跳下了河,鬼子往水里打了几枪。
村里人以为雨来被打死了。
鬼子走后,村里人去河边找雨来,发现雨来还活着。
《小英雄雨来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感受他的勇敢和机智。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雨来的英雄行为及其背后的品质。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雨来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讨论法
3. 阅读指导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入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2. 初读课文(10 分钟)
-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3. 精读课文(15 分钟)
- 分析雨来的形象特点,如勇敢、机智等。
- 引导学生找出体现雨来英雄品质的语句。
4. 小组讨论(10 分钟)
- 讨论雨来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
- 分享自己对雨来的敬佩之情。
5. 总结(5 分钟)
总结雨来的英雄事迹和品质,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2 分钟)
- 写一篇关于雨来的读后感。
- 收集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小英雄雨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你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修改。
小英雄雨来
班级姓名
一、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他背我走。
1.扁鼻子军官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
”
2.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二、读课后的习作要求,完成填空。
把一篇长课文改短一些叫做。
缩写一要,二要做。
对重点内容,有的可以适当,有的可以,有的可以加以;对不重要的内容,有的可以,有的可以。
《小英雄雨来》中的重点内容是两部分要;其他部分不是重点,可以。
三、读课文,把下面结构提纲补充完整。
------------------------------------------------------------------------------
小 1.雨来游泳本领高
英 2.
雄 3. (①当时的形势②)
雨 4. (①回答盘问②③)
来 5.
6.雨来还活着
------------------------------------------------------------------------------
四、读习作,回答问题。
晋察冀边区有一条还乡河,河边有个小村庄叫芦花村。
芦花村里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叫雨来,他游泳本领很高。
爸爸妈妈决定让雨来去上夜校。
教课的女老师教她们念“我们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来扫荡。
雨来从屋里往外跑,正好撞在交通员李大叔的怀里。
李大叔告诉他,鬼子来扫荡了。
李大叔藏在雨来家的洞里,雨来把糠皮缸挪回原来的地方。
他刚往后院跑的时候,发现许多拿刺刀的鬼子进来了。
雨来一时没处跑,刚要上桃树的时候被鬼子从树上拉了下来。
鬼子问雨来那个人哪儿去了,雨来说没有看见。
鬼子用糖和金戒指引诱雨来,雨来什么都不要。
鬼子毒打他,他咬紧牙关不说出李大叔在哪里。
鬼子气得要枪毙他。
他趁鬼子不注意的时候跳下了河,鬼子往水里打了几枪。
村里人以为雨来被打死了。
鬼子走后,村里人去河边找雨来,发现雨来还活着。
1.在每个自然段后写出段落大意。
2.习作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要写详细?
3.习作中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为什么写得简略?
4.缩写时不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和读了什么书行不行?为什么?
五、总结出“缩写”的写作要求。
六、缩写《小英雄雨来》。
要求:写出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发生、发展、结果,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