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致死亡或致残。
2.职业病损伤
第10页/共39页
器官性质病理改变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在一 定
程度上影响到劳动能力的,称为职业病损伤。 3.职业性多发病
职业性多发病是指由于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诸多 因素所致的病损,或虽然 原为非职业性疾病,由
于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使之加剧或发病率增高。
第11页/共39页
也 不会产生职业性损伤。 2.作用强度
主要取决于接触量第。6页接/共3触9页量和工作环境有毒有
3.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1)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烃类化合物中的氢 原子被卤族原子取代后,其毒性增大;芳香族 烃类化合物,苯环上氢原子若被氯原子、甲基、 乙基所取代,对全身的毒性减弱,而对粘膜的 刺激性增强;苯环上氢原子若被氨基或硝基取 代后,则其毒害作用发生改变,有明显的形成 高铁红蛋白的作用。
第12页/共39页
障,按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职业 病
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 法
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 赔
偿要求;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 有
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成, 由
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 其
(3)生物因素:如炭第疽3页
(1) 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如厂区总 面积布置不合理,建筑容积和结构与生产性质 不相适应等。
(2) 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技术设施,如缺乏适 当的机械通风、人工照明不足等。
(3)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如缺乏防尘、防毒、 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设施或 设施不完善;防 护器具、个人防护用品等不足或有缺陷等。
第2页/共39页
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