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红分子结构的量子化学计算及荧光光谱机理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48.10 KB
- 文档页数:6
饮料中胭脂红的测定及其电化学行为的探讨
张绍衡;谢冰;徐拥军
【期刊名称】《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广泛用作饮料、化妆品等的着色剂,由于它有一定毒性,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测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吸附溶出伏安法对饮料中的胭脂红色素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令人满意,且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对胭脂红的电化学行为也进行了一定探讨,测定出胭脂红在悬汞电极上的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其电极反应的总电子数为2。
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胭脂红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总页数】5页(P48-52)
【作者】张绍衡;谢冰;徐拥军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7
【相关文献】
1.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二阶校正算法测定碳酸饮料中胭脂红的含量 [J], 李润;陈国庆;朱纯;孔凡标;胡扬俊
2.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功能饮料中烟酰胺、咖啡因、维生素B6、柠檬黄、胭脂红和苯甲酸的含量 [J], 李灿明;柏建国;刘桂果;孙丽鹏;程东;白燕楠
3.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亮蓝和胭脂红 [J], 高丽芳;王艳伟;赫春香
4.荧光法测定果汁饮料中胭脂红的含量 [J], 张彦青
5.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日落黄、柠檬黄和胭脂红的含量 [J], 李娟;张彤;龙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靛蓝胭脂红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应用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纳米材料的构筑和性能研究不断发展和改进。
尤其是金属纳米粒子,其导电率和光学性质的优异表现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靛蓝胭脂红(Prussian Blue,PB)是一种经典的金属纳米粒子。
PB作为一种金属-配位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分布稳定性、光谱活性性质,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PB在光谱电化学中的作用,本文以靛蓝胭脂红(PB)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PB的光谱电化学作用机制、薄膜表面电荷状态改变和可调控特性等。
首先,介绍了PB的结构特征,说明了PB的结构是由一种特殊的组合结构构成的,其中这种组合结构是由4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6种水合离子构成的,包括Fe3+,Fe2+,Mn2+,Ni2+,C34-和CO32- 。
此外,指出了PB的一些重要性质,如可调控性、结晶性、电荷性质,这些性质是PB在光谱电化学中的重要特征。
其次,介绍了PB的光谱特性,以及PB在光谱电化学中的作用机制。
主要介绍了PB的表面电荷状态和表面极性对光谱电化学影响的研究,以及表面电荷在可调控特性中的作用,并阐明了表面电荷状态的调控方法及其改变表面可调控特性的机理。
最后,结合PB在薄膜电荷状态调控可调控特性和表面衰减影响的研究,探讨了PB在光谱电化学中的可控性,指出光谱电化学的可控性可以通过改变PB的表面电荷状态实现。
本文的研究表明,PB具有良好的光谱性质,其表面电荷状态可以调控。
可调控性使PB在光谱电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可调控特性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材料表征和信息源。
本文的研究结果为PB在光谱电化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深入研究PB光谱特性及其在光谱电化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总而言之,本文重点介绍了PB的结构特征和光谱特性,并结合PB在薄膜电荷状态调控可调控特性和表面衰减影响的研究,探索了PB在光谱电化学中的可调控性。
靛蓝胭脂红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光谱电化学是一种研究电子状态变化的研究手段,用于揭示电子及电子对线性光谱及非线性光谱的作用和行为。
近年来,靛蓝胭脂红薄层的电化学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可以被用来监测藻类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细胞活性和产物检测。
尤其是,它可以用来研究金属表面上靛蓝胭脂红层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靛蓝胭脂红薄层的光谱电化学研究予以综述,希望可以深入地探讨常见的光谱电化学技术,如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红外光谱电化学和拉曼光谱电化学等。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如何应用这些技术来研究靛蓝胭脂红薄层的电化学特性,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物理机制和活性机制,并讨论这项研究可能被用于实际应用的影响。
首先,我们给出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技术在研究靛蓝胭脂红薄层中的应用,特别是可视化表征靛蓝胭脂红薄层中载体及催化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研究者也采用了此技术研究不同催化材料表面的胶体状态和结构。
与此同时,用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技术来研究靛蓝胭脂红薄层中的阳离子/阴离子交换反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此外,还可以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技术来研究其他类型的反应如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接着,我们详细讨论了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在靛蓝胭脂红薄层中的应用,其中包括探究氧化还原过程并表征表面催化和电子转移反应的机理。
与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技术相比,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可以更精确地探索靛蓝胭脂红薄层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与此同时,它还可以用于研究靛蓝胭脂红薄层中膜通道或其他小孔的形成机制。
此外,还介绍了拉曼光谱电化学技术在靛蓝胭脂红薄层中的应用,包括它可以用来监测分子结构及其变化,识别不同催化剂,以及研究催化剂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拉曼光谱电化学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精细的结构信息,可以用来研究靛蓝胭脂红薄层催化剂分子的形貌,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载体表面上反应机制的发展。
最后,我们讨论了靛蓝胭脂红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的实际应用。
常用食品合成色素胭脂红和苋菜红的荧光光谱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合成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其中常用的胭脂红和苋菜红是两种重要的合成色素。
胭脂红是一种煤焦油制品,色泽鲜艳,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被称为“红色的食品基调”,然而过量摄入胭脂红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
苋菜红是一种天然合成色素,是从苋菜或美国柞木叶中提取的,已被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因其良好的抗氧化、防腐功能而备受关注。
荧光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的分析技术,具有检测限低、便捷、高灵敏度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等领域。
因此,通过对胭脂红和苋菜红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探究其结构和性质,还可以为监管和控制食品中合成色素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望为苋菜红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支撑。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常用食品合成色素胭脂红和苋菜红的荧光光谱特性,分析其荧光光谱曲线,并通过比较两种色素的荧光光谱特性,探究其结构和性质差异,为未来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三、研究内容:1.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测定胭脂红和苋菜红的吸收光谱曲线;2. 采用荧光光谱仪测定胭脂红和苋菜红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光谱曲线;3. 对荧光光谱曲线进行分析,测定两种色素的荧光峰值、半波长等参数;4. 比较两种色素荧光光谱曲线的差异,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和讨论;5. 利用荧光光谱技术检测食品样品中胭脂红和苋菜红含量,评估胭脂红和苋菜红在食品中的应用安全性。
四、研究方法:1. 胭脂红和苋菜红标准品的制备和质量控制:通过标准色板法制备胭脂红和苋菜红标准品,质量控制采用色度测定法;2. 吸收光谱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测定胭脂红和苋菜红的吸收光谱曲线;3. 荧光光谱测定:使用荧光光谱仪测定胭脂红和苋菜红的荧光光谱曲线,以激发波长385 nm为例测定其荧光光谱曲线;4. 数据分析:计算荧光光谱曲线中的荧光峰值、半波长等参数,并比较两种色素荧光光谱曲线的差异,分析两种色素的结构和性质;5. 食品样品检测:利用以上方法检测市售食品样品中胭脂红和苋菜红的含量,评估胭脂红和苋菜红在食品中的应用安全性。
靛蓝胭脂红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近年来,薄层电化学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电化学储能和电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之一。
其中,涂覆靛蓝胭脂红(PB)薄膜及研究PB薄层光谱电化学性质,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研究的目的是研究PB薄层光谱电化学的性质,并研究其在储能器件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采用离子层包覆沉积(ALD)技术制备一系列PB薄膜。
然后,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PB薄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采用光化学、红外光谱(I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途径对PB薄层光谱电化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分析离子沉积PB层中硫离子的变化,分析PB薄膜中水滴的分布,以及研究PB薄层表面光谱电化学反应机理等。
在实验室小型储能器件的测试中,我们发现PB薄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超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提升,具有极高的功率密度,较高的特定能量,较低的充放电滞后。
最后,本研究表明,PB薄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和光谱性质,可以作为储能器件的有效材料,有望在未来的储能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本文中研究的PB超电容器和PB-LFP锂离子电池的最终效果也证明了PB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储能能力和稳定性,这有助于为未来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靛蓝胭脂红(PB)作为一种优质的电化学材料,具有多种优点,如高倍数,高电容率,低温度特性等。
由此可见,对靛蓝胭脂红(PB)薄层光谱电化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研究表明,PB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和光谱特性,可以用作电化学储能器件的有效材料,有望在未来的储能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未来的研究建议将继续探索PB超电容和PB锂离子电池的更多可能性,如介电性,导电性,动力学及循环寿命,以及PB薄层中离子的析出和沉积机理等,以更好地发挥其潜在的电化学储能应用前景。
总之,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PB薄层的光谱电化学性质,并研究了PB作为电化学储能器件材料的应用效果,发现具有很好的储能性能。
靛蓝胭脂红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随着现代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电化学技术一直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电化学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电化学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靛蓝胭脂红薄层光谱方面。
这种膜片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阴极反应中,因为它可以提供更长的电催化阴极使用寿命。
靛蓝胭脂红薄膜可以用来测试从溶液表面形成的膜的光谱特性。
该技术可用于研究复杂的溶液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如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反应和溶液相变反应。
它可以用来测定溶液元素和溶液物质离子浓度,进而分析溶液反应机制。
此外,靛蓝胭脂红薄膜还可用于相干光谱和电化学伏安(CV)研究以及电化学电容研究。
此外,靛蓝胭脂红薄膜还可以用于表征各种赝势,这有助于研究复杂的电化学催化反应。
靛蓝胭脂红薄膜最近也被广泛用于合成有机电极催化剂、纳米级分子的电催化研究以及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
对于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这可能是最有效的膜片之一。
因此,靛蓝胭脂红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靛蓝胭脂红薄膜由一种称为荧光增强聚芳脂酰胺(FEP)的聚酰胺衍生物构成。
FEP具有抗耗损和耐UV性能,因此靛蓝胭脂红薄膜可以用于长期多次使用。
靛蓝胭脂红薄膜也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能,可以耐受许多强酸强碱的腐蚀,使它们可以在极端条件下工作。
最重要的是,FEP具有良好的光谱特性,可以通过控制表面电荷来增强荧光。
因此,FEP用于靛蓝胭脂红薄膜的研究将极大地提高光谱效果。
在靛蓝胭脂红薄膜光谱电化学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可调谐激光荧光技术(TDLF),该技术可以得到较高的分辨率和范围,使其可以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的电子结构。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研究变形电位、溶液的电荷、溶液的静电势和溶液的能量分布特性,以确定溶液中的反应机制。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参数如温度、溶液浓度和pH 值,结合实验数据,深入探索溶液中反应机制。
这种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溶液反应机制,从而更好地解决合成催化剂和电极催化剂的问题。
胭脂红荧光光谱法间接测定葡萄糖马明明;杨家彪;苏新科;同帜【期刊名称】《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基于葡萄糖和胭脂红的作用建立了简单、灵敏测定葡萄糖的荧光光谱方法.胭脂红在pH 7.0的PBS缓冲溶液中,有一位于586nm的强荧光峰.当葡萄糖加入后,由于与胭脂红结合成荧光性配合物,导致该峰强度显著增强.而且,在2.0×10‐7~1.0×10-6mol· L -1浓度范围内,葡萄糖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增加值(ΔI)呈正比关系,检测限是1.22×10-7 mol · L -1.葡萄糖酸钙片中的淀粉、钙离子等不干扰测定.用本方法测定市售葡萄糖钙片中的葡萄糖,结果与经典邻甲苯胺法测定方法一致.【总页数】6页(P463-468)【作者】马明明;杨家彪;苏新科;同帜【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相关文献】1.异戊醇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间接测定中草药中铜含量 [J], 曾超;唐琼;陆建平;谭芳维;唐燕葵2.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葡萄糖注射液中的还原糖 [J], 莫超群;蒋召涛;郭红莉;罗荻;柳莎;姚程炜;黄宝美3.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间接测定中草药中的稀土元素 [J], 曾超;陆建平;薛敏华;谭芳维;伍小燕4.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及其间接测定技术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J], 曾超;5.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及其间接测定技术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J], 曾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靛蓝胭脂红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近年来,胭脂红薄层光谱电化学(LSPECT)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该技术能够有效测量溶液中不同离子与分子的聚集状态,及其对有机电子结构的影响,因而在电化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靛蓝胭脂红(EB)为模型化合物的LSPECT研究现状,然后在该模型受到不同配体影响时,结合有机电子结构原理和以靛蓝胭脂红为模型化合物的分子模拟研究,指出了LSPECT技术在靛蓝胭脂红电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薄层光谱电化学(LSPECT)是一种利用层析光谱技术测量溶液中各种分子和离子的电化学探针技术。
它可以有效测量在溶液中不同分子和离子的聚集状态,以及它们对有机电子结构的影响。
LSPECT技术实现了在溶液中测量分子电子态的新型方法,具有信息量高、耗时短、耗费成本低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电化学研究手段。
靛蓝胭脂红(EB)是一种化合物,它的有机电子结构决定了其电子及结构的多样性,因此成为许多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对象。
在近年来,许多研究者针对EB的研究非常活跃,并采用LSPECT技术深入深刻地研究了EB在不同配体影响下的电化学行为。
首先,研究者通过LSPECT技术测量在不同配体作用下EB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其对电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不同配体的作用,EB的相互作用稳定性也会发生微小变化,并且其电子结构会发生变化。
其次,研究者运用LSPECT技术评估有机电子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EB在不同配体作用下自身形态的变化及其对电子结构的影响。
此外,研究者还采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EB在配体作用下的有机电子结构,以及配体作用如何影响EB的电子结构。
基于以上研究,研究者提出了以靛蓝胭脂红为模型的分子模拟的有效性,用以更加深入地揭示靛蓝胭脂红的电化学行为。
综上所述,LSPECT技术在靛蓝胭脂红电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测量溶液中不同离子与分子的聚集状态,及其对有机电子结构的影响。
应用3维同步荧光光谱测定胭脂红浓度杜家蒙;陈国庆;马超群;奚留华;朱纯;赵金辰;顾颂【摘要】为了测定混合色素溶液中胭脂红的浓度,采用归一化的方法对荧光光谱进行数据预处理,将处理后的光谱数据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了对胭脂红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维同步荧光光谱、普通3维荧光光谱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86%,11.12%;对于混合色素溶液中单个色素浓度的测定,3维同步荧光光谱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效果较好.该研究为预测混合色素溶液中各色素浓度提供了帮助.%In order to determine carmine concentration in the mixed pigment solution, normaliz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rocess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The processed data were combined with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to establish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carmine content.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3-D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d 3-D ordinar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were 2.86% and 11.12%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3-D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was superio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ixed pigment solution.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 help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pig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mixed pigment solution.【期刊名称】《激光技术》【年(卷),期】2017(041)004【总页数】4页(P503-506)【关键词】光谱学;3维同步荧光光谱;径向基神经网络;胭脂红【作者】杜家蒙;陈国庆;马超群;奚留华;朱纯;赵金辰;顾颂【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理学院, 无锡 214000;江苏省轻工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无锡 214000;江南大学理学院, 无锡 214000;江苏省轻工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无锡 214000;江南大学理学院, 无锡 214000;江苏省轻工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无锡 214000;江南大学理学院, 无锡 214000;江苏省轻工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无锡 214000;江南大学理学院, 无锡 214000;江苏省轻工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无锡 214000;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无锡 214000;江南大学理学院, 无锡214000;江苏省轻工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无锡 214000;江南大学理学院, 无锡214000;江苏省轻工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无锡 2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33Key words:spectroscopy; 3-D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carmine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1]中明确规定了食用合成色素允许使用的种类、用量及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