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漆器的介绍以及特点中国是最早用漆的国家,用漆涂物并以纹饰之,谓“髹饰”。
中国历代文人都把小木作视为工匠艺人,不入史册大雅之堂,所以有关漆工艺方面的书较少,相传五代朱遵度曾写过《漆经》,可惜已经失传,明代名漆匠黄大成的《髹饰录》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关于古代漆工艺的专著,后有晚明漆匠杨明对其进行注解,再有王世襄的《〈髹饰录〉解说》,对漆工艺做了全面详细的注释和讲解。
曙光初现的史前漆器中国的漆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2001年,浙江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件漆弓,出自距今8000多年的跨湖桥文化地层。
此件漆弓长121厘米,宽3.3厘米,通身均有漆皮,局部脱落,经对漆皮的理化分析,确认是天然漆,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漆器。
另,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漆碗和缠藤篾朱漆木筒;良渚文化遗址出土有嵌玉漆器;江苏团结村遗址和梅堰遗址出土有陶胎漆器;距今3500年左右的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墓葬出土有薄胎漆器。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以生活用具为主,注重实用功能性。
这时的漆器有一些也是仿照同时期的陶器造型,制作比较粗糙,胎骨以厚木胎为主,后期出现陶胎,在陶杯或者陶壶的表面髹漆,甚至还有嵌玉的高足杯,这说明原始先民们在实用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注意造型美。
但此时的装饰纹样还处于原始阶段,装饰极其简单,甚至光素无纹,可以归纳为抽象的符号。
这些符号是先民们对客观事物感知形成的固定形象,比如陶寺墓葬出土彩绘木案上的抽象图案,其实就是在提示人们放置食具的位置。
史前漆器上所呈现的稚拙的造型和装饰,代表着人类童年时期的思想情感、生活习俗的演变,也体现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日渐成熟的商周漆器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期,漆器工艺的制作水平比新石器时期有了明显的进步,考古发现显著增多。
商代漆器主要集中在河南安阳殷墟、黄河中下游以及长江中游一带。
西周漆器在北京、河南、陕西、湖北等地都有发现。
商代漆器主要以生活用具为主,有盒、盘、碗、豆、觚等日常生活用品,有乐器鼓,兵器盾、甲,马车,以及丧葬用的棺椁。
古代漆器的装饰与案漆器,又称为“漆泥”,是一种使用天然漆制成的器物,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和优异的耐久性。
在古代,漆器被广泛用于饰品、家具以及宗教仪式中,其装饰手法和案式设计也体现了当时的文化与审美观念。
本文将探讨古代漆器的装饰与案。
一、漆器的装饰技法古代漆器的装饰技法主要包括雕刻、彩绘和嵌饰等。
其中,雕刻是最常见的一种装饰方式。
古代工匠们经过反复琢磨,使用各种工具将漆器表面雕刻出各种纹饰图案,如花卉、动物和人物等。
雕刻可以通过线条的加粗和线条的密度的控制来表达出不同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使漆器更加精美而生动。
彩绘是另一种重要的漆器装饰技法。
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天然矿物料、植物染料和动物提取物等,漆器的表面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和色彩。
彩绘的技法不仅包括平面的绘画,还包括渐变、蓝白等特殊效果的创造,使漆器更加饱满而有趣。
嵌饰是一种将贵重的宝石、玉石、金属等嵌入到漆器上的装饰手法。
嵌饰可以增加漆器的质感和豪华感,同时也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物质富裕程度。
嵌饰通常在漆器的边缘或特定位置上使用,如漆盒的锁扣、镶嵌在器物上的宝石等。
二、漆器的案式设计古代漆器的案式设计通常与使用场景和宗教信仰有关。
首先是使用场景方面,漆器通常用于家具上的装饰,如屏风、柜子和椅子等。
在设计上,漆器会考虑到整体的和谐性和平衡感,以及与家具风格的协调。
而古代家具风格以华丽、精致为主,因此漆器的案式也常常呈现出华美、繁复的特点。
其次是宗教信仰方面,漆器在宗教仪式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不同宗教的信仰,漆器的设计和装饰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佛教寺庙中,漆器通常会雕刻以莲花和神像为主题的图案,以表达对佛教的崇敬和追求。
而在道教场所,漆器则可能会以神仙和仙境为题材,体现出道教的神秘与超然。
三、古代漆器的意义与影响古代漆器的装饰与案式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首先,漆器作为一种奢侈而且耐久的器物,凸显了古代贵族阶层的身份与地位。
漆器工艺1. 简介漆器是指用漆涂覆在器物表面的一种工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
漆器工艺历史悠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漆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漆器工艺包括制作原料、加工工艺、装饰技法等多个方面。
2. 制作原料2.1 漆树汁液漆器的主要原料是从漆树中提取的漆汁液。
漆树是一种乳胶植物,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
常见的漆树有油漆树和漆树。
漆树必须在特定的季节采集,通过人工切割漆树的树干或在树皮上划上刻痕,漆树会自行分泌出黄白色的漆汁液。
这个漆汁液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可以用于漆器的制作。
2.2 装饰材料漆器的装饰材料包括各种贝壳、骨材、木材等。
这些材料经过加工后,可以用来制作漆器的饰面、纹饰等。
2.3 颜料漆器的颜料常用的有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
矿物颜料有丹砂、朱砂、石青等,植物颜料有蓝靛、胭脂等。
3. 加工工艺漆器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3.1 挂底挂底是漆器加工的第一步。
挂底的目的是增加漆器的强度,防止漆层脱落。
常用的挂底材料有碎骨、布料等。
首先在器物表面涂上一层挂底材料,然后将其晾干。
3.2 打底打底是漆器加工的第二步。
打底的目的是制造出平整的底层。
常用的打底材料有苔灰、石膏等。
打底材料需要在挂底干燥后涂抹在器物表面,并进行打磨,直到达到平整的效果。
3.3 雕刻雕刻是漆器加工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雕刻,可以在漆器的表面刻出各种图案和纹饰。
常用的雕刻工具有刻刀、钻头等。
雕刻前需要在器物表面涂抹一层漆汁作为底漆,然后进行雕刻。
3.4 上色上色是漆器加工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通过上色,可以为漆器的图案和纹饰增加色彩效果。
常用的上色材料有颜料和染料。
上色需要在雕刻完成后进行,在适当的位置涂抹上色材料,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色。
3.5 涂漆涂漆是漆器加工的最后一步。
通过涂漆,可以增加漆器的光泽和保护漆器的表面。
常用的涂漆材料有漆汁、漆油等。
涂漆需要在上色干燥后进行,将涂漆材料均匀地涂抹在器物表面,并进行烘干。
我国漆器品种介绍
1、一色漆器: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
2、罩漆漆器: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的漆器。
3、描漆漆器:以漆、油调色描绘纹饰的漆器。
4、描金漆器:用金色作为装饰花纹的漆器。
5、堆漆漆器:用稠漆或漆灰堆出花纹的漆器。
6、填漆漆器:在漆器表面刻出阴文花纹,再填陷色漆,干后磨平的漆器。
7、戗金漆器:在漆器表面勾画阴文花纹,并在花纹内填金的漆器。
8、雕填漆器:采用填漆和戗金两种髹饰技法相结合的漆器。
9、螺钿漆器: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
10、雕漆:在器物胎骨上多次涂漆,层层积累到相当厚度,再用刀在漆层上雕刻花纹的漆器,包括剔红、剔彩、剔犀等品种。
11、犀皮漆器: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涂饰不同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层次的漆器。
12、款彩漆器:在漆面上刻花纹,花纹内填色漆或色油,填后花纹低陷,通称刻灰的漆器。
13、百宝嵌漆器:以象牙、珊瑚、翡翠、玉石等多种珍贵材料在器物表面镶嵌成各种浮雕花纹的漆器。
14、脱胎漆器:用生漆将丝绸、麻布等织物贴在泥土、木或石膏制成的内胎上,裱贴若干层后形成外胎,然后脱去内胎,取得中心空虚的外
胎,再将外胎作为器物胎骨而制成的漆器。
漆器是什么材料
漆器是一种古老而精美的工艺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功能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那么,漆器到底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漆器的主要材料是漆。
漆是一种植物分泌物,主要来自于漆树。
漆树生长在中国南方、日本等地,因此这些地区也是漆器制作的重要产地。
漆树的树皮中含有丰富的漆汁,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可以提炼出漆来。
漆具有很强的黏附力和耐腐蚀性,因此非常适合用来制作漆器。
除了漆外,漆器的制作还需要其他辅助材料,比如木材、金属、玉石等。
木材通常用于漆器的胎体,不同的木材在漆器制作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些木材质地坚硬,适合用来雕刻复杂的图案,有些木材纹理柔软,适合用来制作漆器的底座。
金属则常常用于漆器的配饰,比如制作漆器的铜扣、银镶等,增加了漆器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玉石则常用于漆器的镶嵌,以其独特的色泽和纹理为漆器增色不少。
在漆器制作过程中,除了材料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工艺技术。
比如,漆器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胎体制作、上漆、镶嵌、雕刻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
漆器的上色也是一个非常讲究的环节,需要选用优质的颜料,并且掌握好上色的技巧,才能使漆器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
总的来说,漆器是由漆、木材、金属、玉石等材料制成的,它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需要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细心打磨。
漆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功能,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漆器的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更加欣赏漆器这一古老而珍贵的工艺品。
漆器的分类漆器,指以漆为主要原料制造的器物。
漆又被称为“中国五大发明”之一,是一种用于涂装和装饰的天然漆树脂。
漆器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在中国文化中独领风骚,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
漆器的种类繁多,然而其根据用途、制作材料、制作工艺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收纳类漆器收纳类漆器,按照其材质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木质漆器和铜铁漆器两类。
木质漆器指用漆木雕刻或者用普通木材制作之后再上漆的漆器。
铜铁漆器指漆器的主体是铜器或铁器,在上漆之后再进行装饰。
收纳类漆器包括各种盒子和抽屉,其中包括了手巾盒、文具盒、香盒、茶盒等等。
其外形多为方形或者圆形,制作精美,图案花纹繁多,非常具有收藏和欣赏价值。
二、摆件类漆器摆件类漆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雕型摆件,其简单的形状通过雕刻和托辊、木底等制作而成,一般传承民间的制作工艺。
另一种是铜铁漆器制成的器物,一般用于墙壁装饰或放置于书桌上,多由红、绿、白三色混搭而成,花纹繁多,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三、餐具类漆器餐具类漆器,简单易用,富有实用性。
常见的漆器餐具包括盘、碗、筷子、匙等,多采用木质或者象牙等为材料,制作精良且有雅韵。
餐具类漆器具有抗菌性能,不污染食品,同时更易于清洗和保养,广受人们喜爱。
四、家居用具类漆器家居用具类漆器,包括香薰、花瓶等物品,多采用铜、木等为材料,一些漆木家具也属于家居用具类漆器。
具有高雅的艺术价值,可以为居室增添文化艺术的气息。
五、礼品类漆器礼品类漆器,以精致、礼赞为主要特点,给人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经过制造师特别加工的漆器,更是如雕刻、镶饰等等一系列工艺都拣选了最精湛的师傅进行加工,制作非常考验工艺水平,其价格高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综上所述,漆器种类较多,形态各异,而每一种类别的漆器,亦展现了其各自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这也是漆器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在。
在现代化生活中,漆器的制作工艺突破了以往局限性,采用了新的材料和技艺,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漆器的需求和欣赏。
漆器的名词解释
漆器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品,通常由木材制成,并经过多道工序进行涂漆加工而成。
下面是一些与漆器相关的名词解释:
1. 漆:漆器的主要原材料,是由漆树的树脂提取得到的胶状物质。
漆树的主要分布地包括亚洲地区,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
2. 涂漆:将漆涂抹在漆器的表面,形成光滑的涂层。
通常需要经过多次涂漆、干燥和抛光等工序。
3. 底漆:涂在漆器表面的第一层漆,用于填平木材表面的不平整、增强附着力和防止漆涂层渗透。
4. 彩绘:在漆器表面进行的装饰性绘画。
彩绘可以使用各种颜料、金属箔和贝壳等材料来营造丰富多彩的效果。
5. 金箔:薄而闪亮的金属箔片,常用于漆器的装饰。
金箔可以贴在漆器表面,营造出华丽的金色效果。
6. 镶嵌:一种漆器装饰技术,将不同材质(如贝壳、木材、金属等)的小块装饰件镶嵌到漆器表面的凹槽中,以增加视觉效果。
7. 抛光:对漆器表面进行研磨和抛光,使其获得光滑、亮丽的光泽。
8. 起胶:漆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漆层剥落或起泡的现象,需要进行修复和重新涂漆的处理。
漆器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展示了精
湛的工艺技巧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在家居装饰、礼品赠送和收藏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传统漆器的制作过程
中国传统漆器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极高技艺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胎身制作:漆器的胎身一般分为木胎和脱胎,其中脱胎则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坯。
制作胎身时,木材必须经过干燥处理以防止变形,而胎身的拼合处则要涂上“法漆”使其粘合。
采漆:每年三伏天,漆农用河蚌壳破开漆树皮,流出来的乳白色液体就是生漆。
制漆:采集到的生漆要经过过滤、沉淀等工序,制成大漆。
大漆有黑红两种颜色。
髹漆:至少需要5个红色层和5个黑色层组成,每层都要经过数十遍上漆来覆盖下方色层。
每遍上漆的厚度要一致,而且都要在恒温恒湿的地窨中用24小时氧化。
这个过程需要历经百余天,历经百遍涂漆,才能达到剔犀漆器工艺品需要的厚度。
这也是做漆器最复杂最关键的步骤。
描绘和雕刻:不是拿笔画画,而是用刀子雕刻纹饰,然后剔刻,即通过掀、挠等工艺步骤,使红黑相间的纹饰呈现在我们眼前。
推光:用老旧房子上的灰砖粉末细细打磨漆器剔犀工艺品的每一个角落,用适当的力度,上百次的打磨,才能抛光出灿烂的漆器剔犀工艺品。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漆器文化漆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源远流长,绵延至今已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次传承。
本文将以漆器的起源与发展、工艺特点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漆器的起源与发展漆器源自中国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里的石器时代早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远古人类就已使用种植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的漆树树液来粘合陶器、石器以及木器等物品。
这是漆器发展的最早形态。
在商代,漆器逐渐从纯粘合漆器转变为漆底漆附加的多彩漆器。
殷墟的青铜器上发现的各类漆底漆附的漆器,揭示了漆附技法的初级应用。
至战国晚期,漆器制作已经开始带有一定程度的装饰性与艺术性。
而随着秦朝的统一,漆器的制作工艺亦得到提升。
汉代漆器则呈现出丰富的内容与精致的表现,充满了乡土情怀及艺术表达。
二、漆器的工艺特点1. 漆料的准备:漆器的基础材料即为漆料,主要由漆树树液制成。
漆次分地漆、木漆、骨漆,需经过挂漆、染色、烘烤等多个环节才能得到纯净的漆液。
2. 漆器的制作工艺:漆器的制作工艺可主要分为泥胎、底漆、彩绘等环节。
制作精细的漆器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涵盖了挂漆、下胶皮、塗底色、修底、彩绘等多个环节。
3. 艺术装饰的表达:漆器装饰主要采用雕刻、彩绘等方式,常配以琺瑯、瓦砾等瑰丽的材料。
通过精雕细琢的工艺,漆器能将图案、人物、动植物等元素真实地表现出来。
三、漆器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漆器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一种,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象征与象征意义。
它既是实用工艺品,也代表了中华民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首先,漆器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审美标准。
漆器常采用典雅而大胆的图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如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等等。
漆器的制作过程体现了对细节和装饰的精心考究,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美的审美追求。
其次,漆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漆器上的雕刻、彩绘常常代表着当时社会的风貌和表达社会生活的记载。
漆器制作工艺流程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漆器制作工艺繁琐细致,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精美的漆器作品。
下面将介绍漆器制作的工艺流程。
首先,漆器制作的第一步是选材。
漆器的主要原料是漆树的树脂,而漆树的树脂只能在特定的季节和地域采集,因此选材非常重要。
漆器制作者需要根据作品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漆树树脂,并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
第二步是基础制作。
基础制作是指在木制或金属制的器皿表面涂覆数层漆树树脂,然后进行干燥、打磨和抛光的过程。
这一步是漆器制作的基础,决定了漆器表面的质感和光泽。
第三步是图案绘制。
漆器上的图案多为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制作者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用细腻的笔触在漆器表面绘制出精美的图案。
这一步需要制作者具备扎实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四步是彩绘。
彩绘是漆器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为漆器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
彩绘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运用各种颜料和工具,在漆器表面进行精细的绘制和描绘,使漆器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效果。
第五步是镶嵌。
在一些高级的漆器作品中,还会进行镶嵌工艺。
镶嵌是指在漆器表面嵌入珍贵的宝石、玉石、贝壳等材料,增加了漆器的豪华和珍贵感。
镶嵌需要制作者具备精湛的工艺技能和丰富的审美经验。
第六步是烘烤。
在完成了漆器的各项工艺后,需要进行烘烤。
烘烤是为了让漆树树脂充分固化,使漆器表面更加坚硬耐磨。
烘烤的温度和时间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漆器的质量和稳定性。
最后一步是抛光。
抛光是漆器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抛光需要使用特制的研磨工具和抛光膏,对漆器表面进行精细的打磨和抛光,使漆器呈现出细腻光滑的质感和明亮的光泽。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一件精美的漆器作品就完成了。
漆器制作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工艺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漆器作品。
漆器制作工艺流程繁琐细致,但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艺精神,才赋予了漆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漆器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参观完精美的玉制品,下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漆器。
先请大家跟我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漆器。
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漆器中最有价值的当推三足奁(lian)、七子盒和面罩三件作品。
而此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正是七子盒(又叫七子奁)为汉代妇女盛梳妆品的用具。
用现在话说就是化妆盒。
一个大盒(称作母盒),七个小盒(称作子盒),但盒型不一:有方型、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马蹄形等,放在方盒中大小合契,尺寸非常准确。
功用:盛梳妆用具。
此盒圆形,由盖、身上下套合而成。
盖顶中突呈孤形球面,盖壁周圈嵌有兽形银片四处。
内髹朱漆,外髹黑漆,再用朱漆分别绘出卷云纹、双叶纹、几何纹等纹饰。
奁内放置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七个小漆盒,计长方形盒两个、圆形盒两个、马蹄形盒一个、方形盒一个、长圆形盒一个。
各小盒纹饰与奁盒相仿,每小盒盖顶也均有柿蒂形银片,与大奁盒配套。
各小盒内存放各种梳妆用品。
去年香港苏富比公司曾以1126万港元拍出一只明代永乐年间的漆盘,创造了中国漆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假想一下,如果用这样的盘子上一道菜,即使是一份土豆丝也能卖出个天价吧。
据专家估测该七子奁盒价值至少也在500万元。
看来美丽并不属于工薪阶层啊。
经过我这么一说,如果你突然想起您奶奶她老人家也有这样一个小盒子。
那我要告诉你,你中500
万元大奖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就有一些漆器的影子,大家还能回忆一下吗?比如:老人用的手杖,案几,古色古香的木制家具等等,精雕细琢再涂以彩漆以示高贵典雅。
这儿还有许多专做表面文章的高手为您展示的一件件精美漆器。
请大家自行参观。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