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PICC操作一次成功率及病患满意度的影响 3000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循证护理在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
方法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PICC置管患者在并发症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获得循证支持,再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循证护理在PICC临床应用中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安全置管时限,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PICC置管是预防并发症有效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循证护理 PICC置管并发症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学的证据与临床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获得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是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科学的,经济的,有效地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法[1]。
PICC置管即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血管定位准确、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而并发症是影响PICC留置时间的主要因素,预防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是目前临床护理关注的热点。
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对106例PICC置管患者在预防并发症方面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材料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有106例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年龄16-82岁,为多疗程化疗或病情危重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
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管75例,选用美国ARROW管的患者31例,固定敷料选用IV3000透明贴膜。
本组患者有18例发生相关并发症和护理问题,发生率为16.9%。
2 循证方法2.1 确定问题通过对106例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为:穿刺部位出血,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血栓形成。
2.2 寻找循证支持:通过查阅检索PICC置管应用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面的文献,对资料进行分析,并用所获得的证据与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相结合,制定护理措施。
3 循证护理的应用3.1 穿刺部位出血循证支持:导致穿刺部位出血的因素为穿刺时直刺血管,穿刺后压迫的方法不正确,压迫时间短,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2]。
循证护理在肿瘤术后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分析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肿瘤术后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置管的124例肿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PICC置管知识掌握等。
结果: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PICC置管知识掌握优秀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肿瘤术后PICC置管中,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等,具有应用价值。
标签:循证护理;肿瘤术后患者;PICC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循证护理为一种新型护理理念,是根据患者真实病况,提出科学的护理理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由于其可以安全、长期输入刺激药物,缓解患者痛苦,保护患者血管等优势,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得应用[1-3]。
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无痛性治疗方法,这减少了化疗药物渗漏和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助于治疗药物顺利进入至患者体内,提高临床治疗药物利用率[4-5]。
临床研究证明,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肿瘤患者术后PICC 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后并发症发生风险[6-7]。
为分析循证护理在肿瘤术后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置管的124例肿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并获得了较优的临床效果,现将其归纳如下。
1 資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置管的124例肿瘤术后患者,排除患者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小于60分者,排除具有感觉、认知和交流障碍患者。
循证护理在 PICC导管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于预防PICC导管感染患者的影响。
方法:从在2018年2月到2020年3月份期间我院接收的PICC导管感染患者中选择60例,平均分为两组,30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作为实验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后能够促进PICC导管感染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同时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PICC导管感染;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在当前临床治疗中,采用静脉输液治疗是常用的方法,并且如果病人需要长期输液,一般都会使用PICC置管的方式进行治疗,防止反复穿刺损伤病人的身体,给其带来痛苦,并且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1]。
由于病人需要长期进行PICC置管,所以也容易发生感染。
本次以我院接收的60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于PICC导管感染患者的重要意义,调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择2018年2月到2020年3月份接收的60例接受循证护理干预的PICC导管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30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年龄为24-76岁,平均46.31±2.84岁,其中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4例。
实验组年龄为26-77岁,平均47.01±4.83岁;其中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17例。
两组PICC导管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循证护理在PICC导管感染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PICC导管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在感染痊愈时间和患者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PICC导管感染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循证护理;PICC导管;感染;护理体会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首先正确全面、正确的认识患者的病情,从临床实际情况中理解出现病情的原因,然后再利用原因联系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进行护理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治疗效果[1]。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
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7例,年龄31~70岁,平均(51.23±3.25)岁;体温38.4~39.6℃;血培养发现革兰阳性菌13例,发现大肠杆菌10例。
观察组男17例,女6例,年龄32~71岁,平均(50.81±3.19)岁;体温38.5~39.7℃;血培养发现革兰阳性菌12例,发现大肠杆菌11例。
所有患者均在置管期间进行输液时出现了反复发热,并在穿刺部位有明显红肿情况。
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循证护理在PICC导管感染护理中对满意度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用于PICC导管感染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450例PICC置管患者。
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225例予以循证护理,B组225例予以常规护理,对比导管感染率、并发症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A组的导管感染率接近于B组(P>0.05)。
A组的并发症率低于B组,A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B组(P<0.05)。
结论:为PICC置管患者实行循证护理能够降低导管感染率,减少置管并发症,且能获得患者的高度满意。
【关键词】循证护理;PICC导管感染;满意度PICC主要用于长期输液患者,其目的是减少穿刺次数,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相比于其他输液工具,PICC置管的可靠性更强,留置时间更久,可以保护被穿刺的血管,但可能导致导管感染等不良事件[1]。
以往研究证实,PICC导管感染的病因是护理针对性不强、护理措施相对单一等,可通过循证护理干预促进感染痊愈[2]。
为此,本研究选取450例PICC置管患者,用于分析循证护理的干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450例PICC置管患者。
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225例,男患对比于女患为124:101;年龄为28岁至72岁,均值(50.26±1.75)岁。
B组225例,男患对比于女患为121:104;年龄为27岁至74岁,均值(50.58±1.72)岁。
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B组予以常规护理,如监测体征、针对性解答护理问题、分析感染原因、评估护理措施可行性等。
A组予以循证护理:①提出问题:评估患者的感染严重度,分析感染原因,针对性提出感染相关问题,如感染高危因素、防治措施等。
②寻找证据:在各大数据库内查询相关资料,结合护理经验和护理现状拟定护理解决方案。
同时询问患者的护理需求,根据其个体化需求适度完善护理方案。
循证护理在PICC中的应用体会刘密【摘要】@@ 循证护理学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将可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基本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方案[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坏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肿胀和局部组织坏死,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对58例PICC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1(019)007【总页数】2页(P1235-1236)【关键词】循证护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作者】刘密【作者单位】300000,天津市大港医院ICU【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1循证护理学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将可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基本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方案[1]。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坏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肿胀和局部组织坏死,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对58例PICC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本组58例患者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9~63岁,平均54岁,其中肺癌38例,食管癌10例,脑出血5例,乳腺癌3例,营养不良1例,淋巴瘤1例。
2 护理方法我科2009年1月成立PICC循证小组,掌握循证的有效方法,提出循证问题,并对PICC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献,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关键词,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做出评价,确定结论。
循证护理方法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并发症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探讨,从而能够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来改善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
结果:通过循证护理方法能够准确的分析PICC置管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干预护理措施来降低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其干预效果进行了临床评价,发现干预护理措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结论:循证护理方法对于PICC置管患者来说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延长了置管的安全操作时长,同时也能够增加患者对于循证护理方法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有效的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循证护理方法;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应用效果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护理方式,这种辨证思维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状况[1],提出新的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是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据,也能够有效的结合护理人员的身体状况和专业技能开展临床工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帮助患者制定了严格的护理计划和方案,从而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并发症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探讨,从而能够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来改善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PICC置管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1例。
年龄20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51.22±2.02)岁。
其中直肠癌患者26例,结肠癌患者36例。
循证护理理念应用到PICC置管新生儿的效果分析郝云【期刊名称】《中外女性健康研究》【年(卷),期】2022()11【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念应用到新生儿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PICC置管新生儿,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新生儿采取循证护理。
比较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
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29%,对照组为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新生儿置管时间为(30.63±2.49)min,对照组为(30.78±2.55)min,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新生儿留置时间为(18.52±3.53)d,对照组为(16.40±2.91)d,研究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继发性异位分别为2.86%、0.00%、0.00%、5.71%,对照组分别为17.14%、5.71%、14.29%、20.00%,研究组新生儿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0.00%,对照组为11.43%,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到PICC新生儿中,可延长置管留置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总页数】3页(P124-125)【作者】郝云【作者单位】新疆博尔塔拉州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相关文献】1.循证护理在降低胃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2.新生儿PICC置管围管期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3.新生儿PICC置管围管期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4.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5.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循证护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干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干预效果。
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PICC置管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循证护理纳入观察组。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满意度、静脉血栓发生率率。
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
结论:循证护理用于PICC置管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发生。
【关键词】循证护理;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干预效果目前, PICC在国内已被普遍使用,因其疼痛小,留置时间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受到医生们的欢迎,然而,在留置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静脉血栓,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经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一般PICC置管后15天就会出现血栓[1]。
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降低其发病危险的重要措施。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2]。
本研究探析了循证护理对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纳入80例PICC置管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
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21-76(45.21±2.27)岁。
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1-75(45.78±2.12)岁。
两组资料可比性高,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按照 PICC置管的一般护理方法,在置管之前,先做基本的体格检查,然后对身体情况进行评价,然后再做适当的护理。
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穿刺的方式、步骤、安全性和注意事项等,并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术前严格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体位指导;要加强无菌的管理,在进行手术后24小时就要进行一次新的换药,同时还要对每一次的穿刺位置进行定时的巡视,保证导管的正确位置,保证贴膜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松动,同时嘱咐患者要注意保持穿刺位,防止感染,保持干燥。
循证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影响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或化疗的患者,是减少患者每天输液之痛的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循证干预是准确地应用研究证据,结合专业技能和多年工作经验,指导临床护理决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包括提出循证问题、得到循证支持、干预方法的实施。
在PICC 置管期给予循证干预可有效的预防导管移位、导管阻塞、液体渗漏、导管相关性静脉炎,导管穿刺点相关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但由于多数置管患者免疫力低下,如果护理操作缺乏规范,PICC 置管就会引发各种并发症。
做好PICC 置管的循证干预工作,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顺利安全完成静脉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院通过实施循证干预,进一步规范了PICC 置管的模式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接受PICC (美国巴德公司生产,型号为4 Fr,长度为60cm,内径0.85mm,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治疗的患者120 例,所有病例置管前均无全身感染。
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和循证干预组各60例,置管过程由同一组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操作。
常规干预组中男36 例、女24 例,年龄36~70 岁,平均年龄(58±12.5)岁;肝癌37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23例;肥胖者21例,消瘦者19例;右侧置管33例,左侧置管27 例;由肘正中静脉置入39例,由贵要静脉置入21例;置管长度43~56cm;导管留置时间为20~180d,平均时间(89±22.5)d。
循证干预组中男37例、女23 例,年龄37~72 岁,平均年龄(59 ±15.5)岁;肝癌3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24例;肥胖者22例,消瘦者20例,右侧置管34例,左侧置管26 例;由贵要静脉置入40例,由肘正中静脉置入,20例;置管长度44~57cm;右侧置管52 例,左侧置管38例,由贵要静脉置入54例,由肘正中静脉置入36例。
循证护理对PICC操作一次成功率及病患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PICC操作一次成功率及病患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行PICC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对比分析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循证护理活动前后PICC操作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循证护理活动前后PICC 置管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很好,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对PICC患者进行临床用用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PICC操作;成功率;护理满意度
近几年随着临床医学中护理观念的逐渐改变,各种新的临床护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1]。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是目前临床护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临床护理模式,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针对理论为护理基础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采用提出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最为有利的临床护理方案,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临床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疗效[2]。
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行PICC插管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比分析研究,观察循证护理对PICC操作一次成功率及病患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行PICC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42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5岁~67岁,平均年龄(46.38±2.04)岁。
对照组42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27岁~70岁,平均年龄(46.92
±3.01)岁。
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①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无精神障碍和语言障碍患者;③生活功能评分在42分以上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纳入标准,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临床护理。
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给予患者宣传入院情况和必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处理,同时向患者阐述导管维护的注意事项,并且对患者的插管进行处理。
循证护理:首先根据患者的临床疾病类型进行循证护理小组的建立,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及情况等进行研究,对相关插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先设定,在其理论基础上根据患者循证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实施。
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应定期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交流,从而及时的对护理方案进行临床改进,向病人阐述PICC的注意事项,并且采用图片式讲解的方式向患者进行实际置管演练。
术后采用责任制交流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PICC操作一次成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
1.4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评价,其中根据院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统计,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分数在90分~70分为满意;分数在70分~60分为一般满意;分数在60分~50分为不满意;分数≤50分为非常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人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校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卡方进行校验,P=0.05为检验标准,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循证护理活动前后PICC操作一次成功率的比较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组患者循证护理活动前后PICC操作一次成功41例,成功
率为97.62%;对照组患者循证护理活动前后PICC操作一次成功36例,成功率为85.7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循证护理活动前后PICC操作一次成功率的比较组别n 第一次成功例数(n)成功率(%)
观察组42 41 97.62
对照组42 36 85.71 x2 3.896104 3.896104
P 0.048398 0.048398
2.2 循证护理活动前后PICC置管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19例,满意12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2例,十分不满意0例,总满意40例,总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4例,满意10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102例,十分不满意1例,总满意31例,总满意度为81.58%,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循证护理活动前后PICC置管患者满意度的比较[n(%)]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十分不满
组别n
意
观察组42 19(45.24)12(28.57)9(21.43)2(4.76)0(0.00)40(95.24)对照组42 4(9.52)10(23.81)17(40.48)10(23.81)1(2.38)31(81.58)x213.471133 0.246334 3.564981 6.222222 1.012048 7.371614 P 0.000242 0.619668 0.059010 0.012616 0.314413 0.006626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PICC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循证护理对PICC术患者操作一次成功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组患者循证护理活动前后PICC操作一次成功41例,成功率为97.62%;对照组患者循证护理活动前后PICC操作一次成功36例,成功率为85.71%,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采用循证护理的
方式向患者讲解相关PICC术的注意事项,并且对护理人员和医疗人员进行处理,从而使患者更好的了解其置管注意事项[3]。
并且在进行循证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精神状态等进行调整,从而缓解患者插管的紧张感,提高插管成功率[4]。
本次研究中还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满意40例,总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患者总满意31例,总满意度为81.58%,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采用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采用循证护理对行PICC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第一次PICC操作成功率,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屈惠琴,陆云,赵春芳.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术后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9(01):2378-2380.
[2]吴欣娟,孙文彦,曹晶,等.规范PICC操作护士管理保障静脉治疗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4,06(03):561-563.
[3]杨丽,于民芳,贺雪凤,等.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05(06):241-242.
[4]张娅娅,宋彩芳,董米连.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09(0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