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之中日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4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四:中日关系一、日本发展史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不属于中考范围)。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改革前,日本进行了一场运动,被推翻;年日本进行,日本走上了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
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
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策源地形成。
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一太平洋共荣圈,1931年发动,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1945年,和遭受美国原子弹的袭击,损失惨重,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
日本利用各种因素,使经济高速发展,1968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1)大化改新:向中国隋唐学习,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该点不属于中考范围,不用记);(2)明治维新:向欧美学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二战后:(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1968年,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崛起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二)日本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A.中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一)古代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附参考答案一、中日关系问题(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史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抗争: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120周年):中国战败。
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华史实)。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
中考历史专题总复习讲义10 中日关系1. 列举古代、近代和当代中日关系发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古代:①特点: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②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2)近代:①特点;发动战争,侵略中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感情;②事例:(日本学习西方列强后侵略第一个老师的事例)19世纪的侵华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3)当代:①特点;既合作又斗争。
②事例:合作--1972年中日建交、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斗争--东海油汽田危机、钓鱼岛危机2.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如何改善? 1972年,中日建交。
3. 目前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什么?近年来日本政界右翼势力抬头,屡次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罪行;首相等参拜靖国神社,为法西斯分子招魂的事件。
4.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为什么产生不同的结局?不同的结局给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两次侵略战争给我们什么启示?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影响: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启示: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中考复习之中日关系专题【热点追踪】1、钓鱼岛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献,还是日本的官方文件都明确记载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从国际法理上看,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也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但近年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摩擦不断。
2、安倍政府全力走向右翼:中日关系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钓鱼岛和历史问题。
2012年9月,日本政府非法“购岛”,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两国达成的共识,挑起了钓鱼岛争端。
2013年2月安倍表示仍有意通过修宪组建国防军。
2013年4月安倍对日本侵略的定义提出质疑,表示“国际上对于侵略的定义尚无定论”。
安倍参照美国模式成立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并推出了首份“日本安全战略”,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为使“安全保障会议”有效运转,自民党在国会不顾在野党和民众强烈反对,强行表决通过了被称为“一代恶法”的“特定秘密保护法案”。
2013年12月26日,安倍在执政刚满一年时迫不及待地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给本来已经很困难的中日关系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政治障碍。
参拜也令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认清了安倍的右翼本质。
从修宪、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强行通过“秘保法”,再到参拜靖国神社,安倍一系列举措令人应接不暇,将日本推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日本右翼:狭义上讲,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广义上讲,指的是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
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
2012年8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
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
中考专题复习资料中日关系1.日本发展简史及启示(1)近代:向欧美学习,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2)现代: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重视培养人才,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到70年代初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日本的成功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A 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进来;B 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C 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D 发展经济的时候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2.近代的日本的侵华史实(1)19世纪末70年代,日本侵犯台湾。
(2)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国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4)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
(5)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6)1937年,日军大进攻上海。
(7)1937年,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
(8)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9)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3.近代史上的两次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1)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复习目标】1、回忆、总结中日两国从古代至近现代的重大史实及概括各阶段的特征。
2、了解并分析中日关系历史发展与现状,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学习重点】中日关系发展历程及正确看待中日历史问题和处理现实中日关系【重要考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戚继光抗倭、黄海大战、《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丑条约》、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血染卢沟桥、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日邦交正常化【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我的课堂,我做主)●中日古代关系(鸦片战争前)(特征:有冲突,和平交流为主)1.汉朝:两汉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和汉朝来往。
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2.唐朝:(1)遣唐使:从年间开始,日本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时来的有和等。
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掌握时间、主要人物、学习对象、意义)(2)鉴真东渡:时,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其中第五次漂到了)3.明朝:戚继光抗倭斗争明朝的民族英雄组织“戚家军”,在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开赴福建、广东。
格言:●中日近代关系(1840年——1949年)(特征:)1、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战争中的海战中,舰管带下令军舰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2)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华民族有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制造两次大屠杀:和●中日现代关系(1949年至今)(特征:有摩擦,和平交往是主流)1、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处于冷战对抗状态。
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友好和平交往时期。
3、近年来,中日两国高层互访和各个领域的接触频繁,两国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关系继续发展。
日本专题及中日关系1.历史上,日本屡屡侵犯中国,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5年前的今天,日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4年的抗日战争从此打响。
多少中华儿女毁家纾难,义无反顾,与侵略者殊死拼杀!——《浴火重生的历史回响——写在“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之际》(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请写出14年抗战的起止时间。
材料二奋勇冲向敌舰的致远舰中国守军在卢沟桥奋起抗战(2)材料二中,其英雄壮举的指挥将领分别是谁?是为了抗击日本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日本在上述侵华战争的发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材料三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做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做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3)材料四所描述的日本侵华罪行发生在哪座城市?材料四日本右翼书籍(该书籍由APA酒店集团老板元谷外志雄所著,分为日语和英语双语,书中对南京大屠杀、日军强征慰安妇等史实予以否认。
)(4)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势力的这一行为?你认为日本就怎样才能走出“历史的阴影”?1、(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1931—1945.(2)将领:邓世昌、佟麟阁。
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相同:蓄谋已久、恶意挑衅、突然进攻。
(一点即可,1分)(3)南京(4)是日本右翼势力对侵华罪行的否定。
正视历史,反省罪行,以史为鉴,与邻为善,和平共处,开创未来。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已经完全摆脱了战败的阴影......20世纪6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平均高达11%以上,这一速度相当于美国的2.7倍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东亚的经济奇迹。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一、涉及教材内容:1、七下P29-302、八上P16-20;P69-83;八下P82.。
3、九上P118—120.二、课标要求:1、以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5、中日建交。
6、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对照课标自己整理、记忆):古代史部分(唐朝时期):近代史部分(清朝后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现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四、合作探究:中日一衣带水、毗邻而居,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进步.……;但在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了,中日两国人民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日本却很快崛起,并进而成为现代世界上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历史的发展引人注目。
试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历史真相,揭示其中的本质及历史警讯。
(1)、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进步.……:(2)、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3)、近代日本崛起:(4)、现代两国关系:五、测试习题:()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描写了唐朝文化A 对日本的影响B 对天竺的影响C 对新罗的影响D 对波斯的影响()2、《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在国弱时,他们卑鄙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的“消化进化”中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B.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C.促进科技的发展D.建立法西斯专政()3、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正式形成的事件分别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第一次合作 B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 D北伐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4、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A美国的经济援助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D彼此间团结与合作的加强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