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322.55 KB
- 文档页数:10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纲要专题一:历史主要分期及其阶段特征一、注意:认识二、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反侵略反封建(或: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是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时期。
中共在这一时期 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A 四次大规模侵略华战争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第二次鸦片、甲午、八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 B 四次近代化的探索(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国民主革命 (洋务、维新、辛亥、新文化) (1840—1949) ——学器物技术到学制度到学思想文化A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1919~1937)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 1924~1927是国民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1919五四运动 ~1949新中国成立) ② 1927~1937是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B ③ 抗日战争(1937~1945)—国共第二次合作C ④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国共内战三、中国现代史(1949年~今天)中国现代史从新中国建立至今,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即:中华人民共 和国史。
中共在这一时期探索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1949~1956)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1956~1976) (1949——今) 其中:1956~1966称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1966~1976称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1978~今)中国古代史四、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专项训练】1. 钱秉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能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这一事件()A.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B. 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C. 开启政治近代化探索D. 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答案】A【考查点】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依据题干关键字信息“现代化”“形式”“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可判断出是洋务运动,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是鸦片战争,B项错误;开启政治近代化开端的是戊戌变法,C项错误;辛亥革命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D项错误。
选A。
2. 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
以上史实表明洋务运动()A.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 一定程度上增强清朝国防力量C. 促进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D. 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亚洲的强国【答案】B【考查点】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洋枪队”“洋务派的海军建设”“北洋水师实力最强”“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可知军事力量强大了,威慑了日本,据此说明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清政府的国防力量得到了增强。
故选B。
3. 下图是一幅名为《日本,巨人杀手》的漫画。
漫画中,中国巨人狼狈不堪地摔倒在地,小矮人手持军刀,双脚踏在巨人身上。
针对漫画这一现象所引发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A. 地主阶级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B. 资产阶级初步尝试变革社会制度C. 农民阶级发动起义打击西方列强D. 无产阶级承担民主革命领导任务【答案】B【考查点】戊戌变法。
【解题思路】漫画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受此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在此背景下,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初步尝试变革社会制度,B项正确;A项是指洋务运动,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指太平天国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在五四运动后,排除。
专题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专题非常解读一、专题概述: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美、法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其主要方式是革命和改革。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日本和俄国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1929——1933年面对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这些革命与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巩固和扩大了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地位。
本专题考查重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考查重要历史人物,如拿破仑、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另一个考查重要文献,如《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
二、专题考点:重点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和罗斯福新政、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热点问题: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2.英法美日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特点:(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曲折性。
(2)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
(3)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既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
(4)俄国和日本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革命与改革的比较,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内战的异同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等。
●考点速查识记一、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的几个时期:1.14、15世纪,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文艺复兴等方式进行了反封建的斗争,为资本主义地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经济和思想文化基础。
2.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的灭亡,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是资本主义地成长和封建制度的衰亡时期。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专题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 (淄博)13.下面关于“一二·九”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直接原因是九一八事变爆发B.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C.青年学生在这次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D.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2. (荆州)4、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C.百团大战后 D.中共七大召开后3. (四川眉山)6、促进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A、一二·九运动B、皖南事变C、双十二事变D、七七事变4. (福州)9、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5. (太原)2.下列历史事件社会背景相同的是①井冈山斗争②“八一宣言”发表③“一二•九”运动兴起④.瓦窑堡会议召开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 (彬州)14、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7. (德州)(大纲)中共发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主要是针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提出的?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8. (河南)11、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镇南关大捷9. (湖北恩施)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八一宣言”发表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一二•九”运动爆发D、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0. (武汉)1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其主要依据是:A、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1. (黔南州)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A、西安事变之后B、一•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12. (太原)2.下列历史事件社会背景相同的是①井冈山斗争②“八一宣言”发表③“一二•九”运动兴起④.瓦窑堡会议召开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 (温州)9、由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再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
2018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初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2018.03.05)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八年级上册中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2.经济上:白银外流, 银价涨上, 加剧中国贫弱。
3.政治上: 使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 削弱军队战斗力。
生活上: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给社会带来不安因素。
林则徐虎门销烟:1.原因:1)根本原因: 维护清朝统治2)直接原因:鸦片的输入,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1.时间: 1839年6月。
国际禁毒日是每年6月26日。
2.领导者: 林则徐3.地点: (广东省)虎门4.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鸦片战争: 在位皇帝: 道光帝1.时间: 1840.6—1842.8第 1 页2.发动者: 英国3.背景: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 政治腐败, 经济军事落后。
4.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 推销工业品, 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5.直接原因:鸦片贸易受到中国抵制;英国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保护鸦片走私。
6.导火线: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7.结果: 清政府战败, 被迫签订《南京条约》8.影响: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最根本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南京条约》:1)时间: 1842年2)签订国: 英国侵略者和中国3)性质: 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内容及危害:①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损害领土主权)②赔款: 赔款2100万元。
(增加人民负担)10.③开放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贸易主权), (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11.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关税自主权)第 2 页清政府战败原因:1)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英国的实力强大;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发展落后于世界。
中国古代史(三)一、选择题1.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B.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D.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A. 铲形币B. 刀形币C. 圆形方孔半两钱D. 蚁鼻钱3. 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位诗人是()A. 屈原B. 贾谊 C. 王船山 D. 曾国藩4. 来中国唐朝留学,曾经在扬州为官的崔致远来自于()A. 新罗B. 日本 C. 意大利 D. 印度5.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A.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B.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 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 削弱了显贵的特权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 秦始皇B. 齐桓公 C. 启D. 禹7.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A. 山东B. 浙江 C. 福建 D. 广东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①设置丞相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③设立军机处④制造文字狱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9.下图是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定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A. 辽B. 北宋C. 西夏 D. 吐蕃10.下图材料中的“吾”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11.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在()A. 黄河流域B. 岷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珠江流域12.“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
七年级提纲※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一、(识记层次)知道北京人的生活与生产状况。
1.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3.生产和生活: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
4.社会组织:由于环境险恶,仅凭单个人的力量和简陋的生产工具难以生存,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二、(识记层次)了解远古时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1.远古时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对比2.原始农业的产生:我国的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等流域,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等耕种,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代。
三、(识记层次)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在联合打败蚩尤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了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还教人们挖井,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夏商周时期一、(识记层次)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诞生。
2.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奢侈残暴,引起人民不满。
居于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打败了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商朝最后一个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
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国首领周武王联合周边的小国、部落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2018·吉林省长春市)16.列举17—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领导人。
(5例即可,5分)英国:克伦威尔;法国:罗伯斯庇尔;美国:华盛顿或林肯;俄国:亚历山大二世;●(2018·山东省莱芜市)2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革命的进行对东西方国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材料一 1318年—131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
(1)材料一中佛罗伦萨手工工场的兴旺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什么现象?中国何时最早出现了这一现象?(2分)材料二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
”(2)根据材料二,说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与工业革命后的主要生产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4分)(3)为了开辟市场和掠夺原料,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由此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23.(1)资本主义萌芽。
(1分)明朝中期以后。
(1分)(2)瓦特改良蒸汽机;大机器生产。
(2分)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2分)(3)鸦片战争(或两次鸦片战争);(1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分)●(2018·江苏省无锡市)39.历史学习包括史实的解读、确认、规律的提示等基本环节,根据要求和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性学习任务。
(1)史实的解读某同学看到以下两段材料,请你帮他解读下面的问题材料一: 1789年7月14日,愤怒的巴黎市民摧毁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序幕。
之后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颁布了重要文件,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专题非常解读一、专题概述:当今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各方力量相互制衡,相互配合,共同前进。
在众多的力量中,美国、日本、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的实力仍是不可小觑。
中国是其中重要的一股力量,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这几个在当前社会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主要取决于它的综合国力,所以,我们应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向这些国家学习,使我们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专题出题频率非常高,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专题考点:1.从命题侧重点来看:美国历史(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英国历史(资产阶级改革、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苏联)的历史是考查的重点。
2.复习大国的崛起时,尤其是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要注意学会对比分析。
结合中国历史横向比较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
●考点速查识记一、英国(5世纪中期,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萨克森等部落从欧洲进入不列颠,建立起一些小王国。
9世纪早期开始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①新航路开辟后,斯图亚特封建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而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②1640-1688年,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取得成功,推翻了斯图亚特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A. 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由此开始。
B.纳西比战役,击溃王军主力。
C.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D.50年代初,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建立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
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最可能是由以下哪一事件引起()A.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B. 殖民霸权的确立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 工业革命的发展2. 哈格里夫斯制造的第一台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是()A. 飞梭B. 水力纺纱机C. 珍妮机D. 蒸汽脱粒机3. 下列属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的一组选项是()①实现了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③人类进入了“钢铁时代”④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封建制度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 与“普法战争”“五月流血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国际歌》等关键语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 英国宪章运动D. 巴黎公社5. 下列不属于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的是()A.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B. 实行义务教育C. 规定公社公职人员的工资D. 组织大陆军6. “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
此喻指英国()A. 垄断黑奴贸易B. 成为海上霸主C. 对印度的殖民掠夺D. 对拉丁美洲的殖民掠夺7.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其目的是发展对远东和印度地区的贸易。
该公司的性质是()A. 商业组织B. 贸易组织C. 军事机构D. 殖民机构8.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 宪章运动B. 《共产党宣言》C. 巴黎公社运动D. 共产主义同盟成立9.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美国南北战争②《共产党宣言》发表③巴黎公社建立④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②④①③D. ②①③④10. 17-18世纪欧洲发生了许多重火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①启蒙运动②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许多成就,牛顿力学体系形成,达尔文进化论诞生③法国火革命④工业革命开始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二、解答题(简答题)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3月26日,巴黎公社被选出,3月28日正式宣告成立。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带全套答案)一、请你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1.林则徐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下令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从英、美鸦片贩子手中收缴的大批鸦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
该事件开始于( A )A.1839年6月3日B.1840年8月9日C.1841年7月17日D.1842年10月10日2.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成立大会上说:“今天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黄埔军校创办于(C)A.民国11年B.民国12年C.民国13年D.民国14年3.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发生在如图中的(B)A.a处B.b处C.c处D.d处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下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男子之间的称呼改用“先生”或“君”。
这表明(C)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传统习俗被彻底打破C.平等的观念得到传播D.盲目祟尚西方文明5.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这是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之一,为此做出贡献的模范人物是(D)A.邓稼先B.雷锋C.焦裕禄D.王进喜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城市中,标志着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第一步的是(C)A.上海B.广州C.厦门D.海口7.它于14世纪前后在意大利兴起,至16世纪已扩展到西欧各国,并最终发展成为一场盛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指(C)A.新航路的开辟B.启蒙运动C.文艺复兴运动D.三角贸易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①处死查理一世②詹姆士二世继位③光荣革命(宫廷政变)④克伦威尔执政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①④②③9.某校学生在进行中考历史复习时,记录下的关键词有“1868年”“文明开化”、“重大转折点”等。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对外交往1. (17青岛)“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bì)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B)A. 洛阳B. 长安C. 建康D. 北京2. (17齐齐哈尔)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A)A. 玄奘西游B. 鉴真东渡C. 郑和下西洋D. 张骞出使西域3. (17荆门)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D)A. 派鉴真东渡日本B. 派郑成功驱逐荷夷C. 派张骞通西域D. 派郑和出使西洋4. (17无锡)1840年—1842年,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揭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A)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中法战争5. (17内江)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A)A.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B. 6月初后,运动中心在北京C.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D.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6. (17云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下列外交成就属于改革开放前取得的是(D)①中美建交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2001年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7. (17荆门)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
这充分反映了(A)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②国际社会互联、共荣、共存③和平发展仍是世界主流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 (17黄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这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
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
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
——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材料二汉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
两汉时期,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汗血马等农作物和畜牧品种,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唐朝时期,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
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俗也相继入中原,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材料三明成祖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加强海外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云南晋宁人,有组织能力,而且能文能武,勇敢机智,深受明成祖的宠信;郑和的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物质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或外来动物、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丰富了物质财富;生产技术的传入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
精神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或外来的宗教、服饰、风俗习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吸收外来音乐、舞蹈的风格,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和谐柔美、刚劲豪爽活泼的多元色彩)。
(2)据材料三,概括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
(2分)皇帝信任,组织能力强,个人素质过硬(能文能武,勇敢机智),通晓西洋概况(历史、文化、习俗情况等),知识丰富全面(懂得航海知识、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
(任意两点即可)(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简要说明汉、唐、明朝对外交往的相同意义。
相同前提: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
(任意一点即可)相同意义: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亦可)9. (17巴彦淖尔)从古丝绸之路到现今的“一带一路”,中国外交展示过灿烂辉煌,也经历过风霜雪雨,如今中国引领的新型国际关系之路,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传统智慧与天下情怀。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开拓与辉煌之路】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说出两点即可)原因: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灿烂、科技发达、交通发达、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外交家的智慧、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等都是影响对外交往的因素。
(两点即可)(2)仔细分析材料一中的八幅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古代中外交往的特点。
(提示:从路线、方式、政策三方面考虑)路线:对外交往经历了从陆路为主向海路为主的转变(或者汉朝以陆路为主,唐宋以海路为主)。
方式: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和平友好交流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主流。
(2分)政策:对外交往从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唐朝对外开放,清朝初年闭关锁国)。
(2分) 【伤心与屈辱之路】材料二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灭顶危机使中华民族开始认“夷”为师。
为保祖宗基业,清王朝力图借西方之“长技”求强、求富,用西方科学挽回颓势。
然而,黄海大战的硝烟宣告了这仅仅是垂暮者的一厢情愿。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列强的炮火将昏睡自大的中国卷入世界”的含义。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英国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
(任说一点即可)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4)材料三中的“国耻”是指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屈辱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风雨与彩虹之路】材料四(5)请再举两例,材料四中未提到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
成就;中美建交;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2008年奥运会;杭州G20峰会;成立亚投行;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等。
(6)通过学习中国外交的历史,谈谈对你的人生之路有何启迪。
(说出两点即可)启迪:友好合作、心胸开阔包容别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共同分享成果、不怕艰难困苦、百折不挠的精神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说出两点即可)专题二侵略与反抗1. (17包头)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对台湾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是(D)A. 安西都护府B. 宣政院C. 澎湖巡检司D. 台湾府2. (17扬州)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揆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
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B)A. 香港B. 台湾C. 澳门D. 新疆3.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归于尽。
”有此场景的史实是(C)A. 虎门销烟B. 太平天国运动C. 黄海大战D. 义和团运动4. (17宁波)下列单元主题最适合如图的是(A)A. 侵略与反抗B. 内战烽火C. 近代化探索D. 变法与革新5. (17贺州)下图是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在1937年12月报道的消息。
它客观反映了日军在中国进行灭绝人性的(D)A. 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C. 八一三事变D. 南京大屠杀6. 中国共产党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列属于中共领导下反法西斯侵略的战役是(B)A. 台儿庄战役B. 百团大战C. 黄海海战D. 渡江战役7. (17攀枝花)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其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锋,丰富的寓意,展现着社会主题,让人们在幽默中深思。
下图漫面揭示的主题是(C)A. 新航路开辟B. 财富流西葡C. 殖民扩张D. 殖民抗争8. 从三角贸易、第二次鸦片战争、章西女王的反抗活动、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等历史事件中可归纳出的学习主题是(B)A.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 殖民扩张与反殖的斗争C. 血腥的资本积累D. 无产阶级的斗争9. (17巴彦淖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坚守和平的希望,共同战斗,最终赢得胜利。
胜利的原因不包括(D)A. 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B.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10. (17遵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背景材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
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请回答:(1)根据背景材料要求,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年份。
1931—1945年;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
(2)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出改编后的名称是什么?并写出在抗日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百团大战。
(3)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出的哪些精神品质?(写出两点即可)①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的精神;②不畏强敌,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的精神;③在民族大义面前,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畏困难的精神;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⑤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⑥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⑦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勇于亮剑的精神;⑧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精神;等等。
11. (17义乌)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