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之专题十四 小说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7
【考情解读】1.小说选材,古今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外国小说以欧美名家作品为主。
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2.从命题角度看,热点有“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究等考点。
【重点知识梳理】一、小说的文体特征及三要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说应考阅读的特点及步骤1.应考阅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整体阅读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第一节小说整体阅读微点1读懂全文微点秒杀联系所学,消除误区(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赵一曼女士阿成①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在这里住过院”“我翻阅她的资料”,把历史和现实联系到一起。
本文作为小说既有虚构性又有真实性)②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本句概括赵一曼形象特点,从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两个方面来塑造人物形象)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③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回顾抗联活动,远处的钟声,深林里的篝火,散发出的烧烤香味,士兵们的歌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冬夜战士活动图。
即使斗争条件艰苦,也能感受到生活的诗意)④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此句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赵一曼躺在病床上。
开启下文,单独一间病房,警察昼夜看守,赵一曼有了争取韩勇义、董宪勋的机会)⑤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丁香花,花香浓郁,花形柔弱、纤细、美丽。
赵一曼喜欢丁香花,表现出她的浪漫气质)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韩勇义在赵一曼病房里摆赵一曼喜欢的花,说明韩勇义可能对赵一曼有同情心,为赵一曼争取韩勇义埋下伏笔)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⑥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表现出赵一曼作为军人的刚毅,她意志坚定,坚守信仰)他觉得很没面子。
高考复习专题小说阅读鉴赏【教学目标】①熟悉小说的文体特征及高考设题类型;②通过训练归纳答题技巧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小说的能力。
【命题判断】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而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认识小说】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点,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考点分析】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常设置如下类型的题环境类题、人物类题(或“形象类”)情节类题、主题类题、理解含义类题、技巧类题、作用类题。
【命题特点】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小说类阅读题解题策略(一)小说的人物形象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20XX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知能演练场第三部分专题十四第二讲记叙性散文知能演练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耕作的诗人张炜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
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
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
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
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
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
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
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
他在它们中间。
①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
那是他最后的归宿。
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
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
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
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
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决然分开。
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
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
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第二节小说阅读各题型解答方法一、小说阅读选择题微点1小说选择题微点秒杀联系所学,消除误区1.(2019·河北省唐山市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要去北京李全“我要去北京。
”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面前说这句,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
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N次对我说这句话。
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唉声叹气。
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
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
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
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
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好几百。
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
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
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2 000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
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
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
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
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
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
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
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
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
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
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
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
我想打消他的念头,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
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我说的是实话。
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
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
高考复习之专题十四散文阅读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考点诠释一般地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诠释的规范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的义项。
所谓“重点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想比较而言的。
散文阅读中重要把握以下三类词:1. 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
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或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2. 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
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3. 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典型题例备考方略1.结合词语具体语境。
推断确定在文中的不同含义。
2.对全文全局的整体把握。
特别强调情感基调。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
4.理解指代词的含义。
如“这个,那些,此,某”等。
5.抓住文中相关的暗示,理解词语。
包括题目、注释、出版、题干等。
即时突破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问题。
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诠释“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几乎年年必考。
更重要的是,筛选文化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章重要句子的把握。
句子的含意有基本含意和深层含意之别。
句子的基本含意即表层意义,这往往不难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如哲理意义、隐喻(象征、比喻、双关、感情)意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揽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1. 哲理意义哲理意义是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义。
他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显示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
分析句子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在文段的语言环境,即该警句产生的土壤。
2. 隐喻意义隐喻意义就是作者使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二产生的临时含义。
分析句子的隐喻意义必须抓住喻体、象征体与本体的关系来判断和整合。
典型题例备考方略1. 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方法(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含义。
(2)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
句子字文中的位置至关重要,做题时应从分析句子的位置入手。
(3)从分析句子的表达入手。
此法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带有赏析性质,需要还原修辞义或者揭示警策义或者表明双关义。
2.理解句子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不要人为地拔高。
这是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
这种强加性通常是因为不从句子识记出发,而是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词往上加。
(2)要学会多角度理解文章中的有些句子。
他的组合因素复杂,甚至是多侧面的综合体,所以理解的角度不能是单一的。
即时突破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问题。
考点三归纳内容要点考点诠释散文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文章局部的。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两方面都有。
内容要点的分析、归纳,一般需要阐释能力。
散文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风格,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阅读散文,不能机械的记住这些文章的语句,而是应该把文章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语言转化能力”或者说“阐释能力”,也就是把原文变成自己的话。
阅读散文,不仅要理解它的明示信息,而且还要能够理解它的隐含信息,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理解作品。
典型题例备考方略2. 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释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
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做大致的层次分析。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性强的语句,但与实体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
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2.归纳内容要求应该注意的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
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
(1)尽可能用原文词语归纳。
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
要点遗漏,答案并不完整。
防止方法:一对相关的文字做层次分析,二注意安分值踩点得分。
(3)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有些过渡句,不仅概括了前文的重点,也指出了下文的要点。
(4)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
即时突破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问题。
考点四概括作品主旨考点诠释散文主旨的归纳分析,需要综合能力,并且是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包括分析、归纳段落意思,层次意思和整篇中心等。
要准确分析归纳主旨,首先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东西,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来。
文章都有中心,都有写作目的,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什么,或驳斥什么,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什么情感,总之,不管怎么样,都得形散神聚,神就是文章的魂,是是文章的主旨,主脑,整篇文章都要围绕它来选材、组材、构思、行文。
归纳主旨,必须对全文有整体的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要求既要重视细节和局部,又要跳出细节和局部,提纲举领,高屋建瓴,具有高度的审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舍弃枝叶,取其主干,留存筋骨,去其皮肉。
典型题例备考方略1.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
不同散文表达中心的方法不同,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纳点。
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应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议论性散文主要分析阐发了什么观点或哲理;咏物散文最鲜明的就是托物言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
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都是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抓住这些关键点不失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有效途径。
3. 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
有些文章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全文的基础上,划分文章层次,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主旨。
4.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行句子入手。
文章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有揭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
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
即时突破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问题。
考点五分析特殊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考点诠释文章的材料是按照一定思路组成的,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
而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的重点句段,如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段,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段。
高考考查结构和思路的题目不少就是考查首尾句段、过渡句段等特殊句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典型题例备考方略1. 理解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首句: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以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以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激发兴趣,引起思考等作用。
过渡句:文章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段尾句: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括全文、深化主题、启人思索、言尽意远等。
2. 理解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注意段落的位置。
首段:开篇点题、总括全文、点明题旨、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与下文对比、为后文做铺垫;铺垫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气氛;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强烈的抒情作用。
末段: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点明题旨、呼应开头;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思考;暗示主题、强化感情。
中间段:承上启下,结构上过渡,表达上衬托(正衬和反衬),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照应前文。
即时突破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问题。
考点六分析散文思路考点诠释文章各语段和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会围绕特定的线索展开,线索的安排往往会服从于文章整体情感表达的需要,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结构其实在语句之间表现为作者的情感脉络。
理清作者在文章中表现的情感脉络,文章的结构也就清晰可见了。
典型题例备考方略1. 分析散文思路的解题技巧(1)从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角度分析。
现当代散文大都是流动的感情抒发,一般以感情为突破口,在文章思路上可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按作者的思想理解文章的结构。
(2)从时空变化角度分析。
时间、地点是散文的主要要素,许多散文都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组织材料的。
(3)从内容的变化角度分析。
有些散文的内容是有事件、性格、品质的分类阐述组成,在分析文章结构时,可以从这些内容的区分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2. 对于一篇文章整体结构思路的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1)从整体着眼。
文章结构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所以分析文章结构首先对文章要有一个从内容到形式的完整认识,明确文章为表达内容所安排的基本结构方式。
(2)搞清文章结构与作者思路、行文线索的联系。
(3)理清文章中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材料与材料的关系,具体理解文章结构安排的意图。
即时突破阅读下面散文,完成文后问题。
考点七鉴赏散文中的形象考点诠释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形象1.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
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应重点把握:①思想性。
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和社会意义,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②艺术性。
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散文的物象就是散文中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常常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叫它意象。
物象往往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
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意象之美。
典型题例备考方略1.对以写景状物和托物言志为主体的散文中的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明了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
(2)把握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分析形象的表达技法,如象征、想象、联想及常用的修辞手法等。
2.在鉴赏现代散文中的形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文体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