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随机向量
- 格式:ppt
- 大小:366.50 KB
- 文档页数:39
前言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中内容十分丰富、应用性极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等各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实用的多元数据处理方法。
本书此次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改写和扩充,使之更能适应当今统计教学的需要。
本教材主要是针对财经类院校的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而写的,也可作为其他各专业读者的多元统计分析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整本书写得比较细致,便于自学,书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曾向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讲授过十多届。
本教材有如下一些特点:(1)全书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较低,只需读者掌握初步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知识。
尽管如此,为便于非统计专业的读者也能顺利地阅读本书,书中前几个章节对矩阵代数及一元统计知识作了简单的回顾和介绍,其所述的预备知识内容对于本书的阅读基本上已足够了。
(2)本教材以简明和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统计思想和数据处理方法,在充分考虑到适合财经院校学生使用的前提下进行了严谨的论述,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并掌握多元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
(3)书中提供的许多例题和习题为读者展示了多元分析在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中的应用,每章的例题和习题安排侧重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实际应用,并不注重解题的数学技巧和难度。
为便于读者的学习(特别是自学),书后的附录一给出了习题参考答案及部分解答。
(4)本书与SAS软件紧密结合,在每一章后面都附有SAS的应用,这有利于将SAS软件更好地融入各章的内容中,使读者对多元分析的意义能够有贴切的体会,便于读者进入应用的领域。
全书共分十章。
第一章介绍了多元分析中常用的矩阵代数知识,这是全书的基础。
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绍的基本上是一元统计推广到多元统计的内容,主要阐述了多元分布的基本概念和多元正态分布及其统计推断。
第五章至第十章是多元统计独有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别是介绍了各种降维技术,将原始的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
随机向量的特征函数
随机向量是由多个随机变量组成的向量。
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随机向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特征函数是描述随机变量分布的一种方式,而随机向量的特征函数可以用来描述随机向量的分布。
随机向量的特征函数是一个多元复值函数,定义为所有分量的指数函数的乘积的期望值。
具体来说,如果随机向量X = (X1,
X2, ..., Xn),则其特征函数φ(t1, t2, ..., tn)定义为:φ(t1, t2, ..., tn) = E[exp(i(t1X1 + t2X2 + ... + tnXn))]
其中i是虚数单位。
特征函数的变量是一个n维向量(t1,
t2, ..., tn)。
随机向量的特征函数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
首先,特征函数是复值函数,因此可以表示为实部和虚部的组合。
其次,特征函数具有唯一性,即如果两个随机向量的特征函数相同,则它们具有相同的分布。
此外,特征函数具有连续性和可微性等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随机向量的特征函数可以用来求解随机向量的矩、相关系数、协方差矩阵等统计量。
此外,特征函数还可以用于估计随机向量的分布,例如通过逆傅里叶变换将特征函数转换为概率密度函数。
总之,随机向量的特征函数是描述随机向量分布的一种常用工具,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遵义师范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教学大纲(试行)课程编号:280020 适用专业:统计学学时数:64 学分数: 2.5执笔人:黄建文审核人:系别:数学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编印日期:二〇一五年七月课程名称: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编码:学分:2.5总学时:64课堂教学学时:16实践学时:48适用专业:统计学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该课程的性质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多元统计研究的是多个变量的统计总体,这使它能够一次性处理多个变量的庞杂数据,而不需要考虑异度量的问题,即它是处理多个变量的综合分析方法。
它可以把多个变量对一个或多个变量的作用程度大小线性地表示出来,反映事物多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消除多个变量的共线性,将高维空间的问题降至低维空间中,在尽量保存原始信息的前提下,消除重叠信息,简化变量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事物的表象,挖掘事物深层次的、不可直接观测到的属性即引起事物变化的本质;也可以透过繁杂事物的某些性质,将事物进行识别、归类。
(二)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多种多元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把大量的数据简化到人们能够处理的范围之内,能够构造一个综合指标代替原来的变量,能够进行判别和分类,能够对数学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从专业背景上给予分析;能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至实际中去,为避免繁冗的数学计算,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会使用SPSS、Excel和SAS软件相关功能。
二、教学进程安排课外学习时数原则上按课堂教学时数1:1安排。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矩阵代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矩阵的秩、特征值及特征向量、正定矩阵及非负定矩阵教学难点:矩阵的秩、正定矩阵及非负定矩阵、特征值的极值问题【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定义;矩阵的运算;行列式;矩阵的逆、秩;特征值、特征向量和矩阵的迹;特征值的极值问题。
第二章知识点:1.离散型随机变量: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如果它全部可能的取值只有有限个或可数无穷个,则称X 为一个离散随机变量。
2.常用离散型分布:(1)两点分布(0-1分布):若一个随机变量X 只有两个可能取值,且其分布为12{},{}1(01)P X x p P X x pp ====-<<则称X 服从12,x x 处参数为p 的两点分布。
两点分布的概率分布:12{},{}1(01)P X x p P X x pp ====-<<两点分布的期望:()E X p =两点分布的方差:()(1)D X p p =-(2)二项分布: 若一个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由式{}(1),0,1,...,.k k n k n P x k C p p k n -==-=给出,则称X 服从参数为n,p 的二项分布。
记为X~b(n,p)(或B(n,p)). 两点分布的概率分布:{}(1),0,1,...,.k kn k n P x k C p p k n -==-=二项分布的期望:()E X np =二项分布的方差:()(1)D X np p =-(3)泊松分布:若一个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为{},0,0,1,2,...!kP X k e k k λλλ-==>=则称X 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记为X~P(λ)泊松分布的概率分布:{},0,0,1,2,...!kP X k e k k λλλ-==>=泊松分布的期望:()E X λ=泊松分布的方差:()D X λ=4.连续型随机变量:如果对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F(x),存在非负可积函数()f x ,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 ,有(){}()xF x P X x f t dt -∞=≤=⎰,则称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称()f x 为X 的概率密度函数,简称为概率密度函数。
5.常用的连续型分布: (1)均匀分布:若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则称X 在区间(a,b )上服从均匀分布,记为X~U(a,b)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 均匀分布的期望:()2a bE X +=均匀分布的方差:2()()12b a D X -=(2)指数分布:若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00()0xe xf x λλλ-⎧>>=⎨⎩则称X 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记为 X~e (λ)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00()0xe xf x λλλ-⎧>>=⎨⎩⎪⎩⎪⎨⎧<<-=其它,0,1)(b x a ab x f ⎪⎩⎪⎨⎧<<-=其它,0,1)(bx a ab x f指数分布的期望:1()E X λ=指数分布的方差:21()D X λ=(3)正态分布:若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22()21()x f x ex μσ--=-∞<<+∞则称X 服从参数为μ和2σ的正态分布,记为X~N(μ,2σ)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22()21()x f x ex μσ--=-∞<<+∞正态分布的期望:()E X μ=正态分布的方差:2()D X σ=(4)标准正态分布:20,1μσ==2222()()x t xx ex e dt ϕφ---∞=⎰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1)0()1()x x x φφ<=--(2)~(0,1){}{}{}{}()()X N P a x b P a x b P a x b P a x b b a φφ<≤=≤≤=≤<=<<=-(3)2~(,),~(0,1),X X N Y N μμσσ-=故(){}{}()X x x F x P X x P μμμφσσσ---=≤=≤={}{}()()a b b a P a X b P Y μμμμφφσσσσ----<≤=≤≤=-定理1: 设X~N(μ,2σ),则~(0,1)X Y N μσ-=6.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设X 是一个随机变量,称(){}F x P X x =≤为X 的分布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