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编辑工作流程
- 格式:pdf
- 大小:100.52 KB
- 文档页数:2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流程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流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投稿:作者将文章投稿给期刊,通常需要在期刊的网站上填写投稿表格或发送投稿
邮件,并附上文章的摘要、关键词和全文。
2. 稿件初审:期刊编辑在收到稿件后,会先进行初步评估,检查稿件是否符合期刊的
学术领域、题材和要求。
如果不符合,编辑会拒绝投稿或建议作者适当修改。
3. 同行评审:一旦通过初审,编辑会邀请几位在相关领域有专长的学者来进行同行评审。
这些评审专家会对稿件进行匿名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或决定是否接收。
4. 编辑意见:基于同行评审的反馈,编辑会对稿件进行进一步评估,并给出他们的意见。
编辑可能要求作者进行修改,以满足期刊的质量和风格要求。
5. 再次审稿:在作者提交修改后的稿件后,编辑会将稿件再次发送给同行评审专家,
要求他们对作者的修改进行审查和意见反馈。
6. 决定接受或拒绝:编辑根据同行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作者的修改后的稿件,决定是否接受文章。
如果决定接受,编辑会通知作者,并提供进一步的出版指导。
如
果拒绝,编辑会向作者解释原因,并可能建议作者将稿件提交给其他期刊。
7. 出版:一旦接受,编辑会与作者合作,进行最后的校对和修改,确保最终版本符合
期刊的格式、样式和质量要求。
然后将文章发布在线或印刷出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期刊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但大致的编辑流程是相似的。
《机械工程学报》论文的写作要求1 论文结构和格式论文结构和格式请参考网站“下载中心”的“论文投稿模板论文投稿模板论文投稿模板”,页面设置参数页面设置参数页面设置参数如下:2 摘要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是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的主要内容,作者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在写作时应注意:(1)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拥有与文章同等量的主要信息,达到即使不阅读全文也能获得主要的信息。
(2) 摘要应包括下列内容:研究的目的目的目的;采用的方法方法方法;试验的结果结果结果;得出的结论结论结论。
(3) 摘要的长度:中文以中文以300~500字为宜字为宜,中英文的意义意义意义要要保持一致保持一致。
(4)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注意下列问题: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经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重复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如实地反映所做的研究工作,提供尽可能多的定量的信息,不可进行自我评论,不应有如:“…… 属于首创”;“…… 尚未见报道”等;采用第三人称第三人称第三人称的写法,不用“本文“、“”“作者作者作者””和“笔者笔者””等;缩略语和简称首次出现用全称首次出现用全称首次出现用全称,并给出简称。
关键词不用缩略语和简称,已通用的除外;摘要中不要使用图、表和参考文献,一般不分段落; 英文摘要采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现在时,不要出现“Author”,“this paper ”等 。
3 前言前言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与现状(也称文献综述,尤其近年的发展现尤其近年的发展现状和文献状和文献),理论依据、试验基础和研究方法,作者的意图、预期的结果及其作用和意义。
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基本理论、试验方法和基本方程的推导,在前言中不必赘述。
如实评述,防止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避免宣传性的用语。
对出现的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进行定义和说明,后文中出现时不必再解释,前言中尽量不要出现图。
机械工程学报投稿经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作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学术期刊,机械工程学报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
然而,对于初次投稿的研究者来说,投稿经验的缺乏可能会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投稿前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择投稿的论文题目时,应确保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同时,还应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基础。
投稿过程中需要注意论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一篇优秀的论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在写作时,应使用准确、简洁、通顺的语句,避免使用过多的术语和缩写,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论文的内容。
对于机械工程学报的投稿者来说,了解该期刊的投稿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撰写论文时,应严格按照期刊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包括字体、字号、行间距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应遵循学术道德规范,确保论文的原创性和真实性。
在投稿过程中,与编辑的良好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编辑对论文有任何修改意见或建议,应积极进行回复和修改,并注明修改的内容和原因。
此外,还应及时关注投稿状态,如收到录用通知后,应按照期刊的要求准备最终版本的论文。
投稿后的等待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由于机械工程学报的投稿量大,审核时间可能会比较长。
因此,投稿者应保持耐心,并及时关注稿件的审稿进展。
投稿经验对于初次投稿的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合理的论文结构和语言表达、严格的投稿要求和与编辑的良好沟通,研究者可以顺利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机械工程学报上,与同行学者分享并交流研究成果。
希望本文能为初次投稿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指导。
《机械工程学报》期刊业务标准工作平台作者工作区使用指南《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2008年8月25日目录1 登录位置.......................................................................................................................................................- 3 -2 正式投稿.......................................................................................................................................................- 4 -2.1 投新稿...........................................................................................................................................- 4 -2.2 投稿草稿箱...................................................................................................................................- 7 -2.3 已投稿件.......................................................................................................................................- 8 -2.4 投修改稿.......................................................................................................................................- 8 -3 投稿结果查询.............................................................................................................................................- 11 -4 预投稿.........................................................................................................................................................- 12 -4.1 提交稿件信息.............................................................................................................................- 12 -4.2 预投稿草稿箱.............................................................................................................................- 13 -4.3 已预投稿件.................................................................................................................................- 13 -4.4 查询相似文献.............................................................................................................................- 14 -5 填写已发表论文反馈表.............................................................................................................................- 15 -5.1 机械工程学报.............................................................................................................................- 15 -5.2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15 -5.3 填写论文反馈表.........................................................................................................................- 15 -6 论文查询.....................................................................................................................................................- 16 -6.1 机械工程学报.............................................................................................................................- 16 -6.2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17 -7 科技文献翻译.............................................................................................................................................- 17 -8 个人积分查询.............................................................................................................................................- 17 -9 设置.............................................................................................................................................................- 18 -9.1 修改个人信息.............................................................................................................................- 18 -9.2 修改登录密码.............................................................................................................................- 18 -10 消息和通知.............................................................................................................................................- 19 -11 科技论坛.................................................................................................................................................- 19 -作者登录请参阅“1登录位置”;进行在线投稿请参阅“2正式投稿”,其中投新稿请参阅“2.1投新稿”,发送按审稿意见和编辑修改意见修改过的稿件请参阅“2.4投修改稿”;查询稿件处理状态请参阅“3投稿结果查询”;查询相似文献请参阅“4.4查询相似文献”;查询《机械工程学报》已刊登论文或对论文发表评论请参阅“6论文查询”等。
机械工程学报处理流程一、投稿前的准备。
论文的结构也很重要呢。
引言部分就像是在跟编辑和读者聊天,说“我为啥要做这个研究呢?是因为之前有这样那样的情况呀。
”然后正文部分就得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研究方法、过程和结果。
结论部分也别马虎,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好好总结下,就像是把自己一路探索得到的宝藏展示出来一样。
还有哦,格式一定要符合学报的要求。
字体大小、行距啥的都得规规矩矩的,这就像是参加一场正式的晚宴,得穿着得体的衣服才能入场。
二、投稿环节。
准备好论文后就可以投稿啦。
这个时候就像把自己精心打扮的孩子送出去一样,心里还有点小紧张呢。
在投稿的平台上,要仔细填写各种信息,可别填错了。
自己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这些都得准确无误。
要是联系方式填错了,编辑想联系咱们都联系不上,那可就亏大了。
投稿之后呀,就开始满心期待地等着消息。
这时候就像在等自己心仪的人给自己回信一样,心里七上八下的。
三、初审阶段。
如果投稿成功,就进入初审啦。
初审就像是一个初步的筛选过程。
编辑会看看咱们的论文是不是符合学报的主题范围,论文的质量看起来咋样。
如果论文看起来有点离题或者质量太差,可能就会被直接退回来。
不过要是被退回来也别太灰心,这就当成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回去好好修改,下次再战。
要是初审通过了,那可真是个小惊喜呢。
感觉就像是自己的孩子通过了一场小测试,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四、外审阶段。
初审通过后就到外审啦。
外审可是很关键的哦。
这时候会把咱们的论文送到外面的专家那里去评审。
这些专家可都是行业里的大牛呢。
他们会从专业的角度来仔细审查咱们的论文,看看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结果是否可靠,有没有创新点之类的。
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就像等待一场很重要的考试结果一样。
我们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相信专家们会给出公正的评价。
五、终审阶段。
外审通过后就到终审啦。
终审一般是由学报的主编或者编委来进行最后的把关。
他们会综合外审专家的意见,再看看论文整体的情况。
如果终审也通过了,那可就太棒了,咱们的论文就可以被录用啦。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论文修改注意事项1随同本通知还以附件的形式把“编辑修改后的论文”、“审稿单”、“修改意见单”、“作者反馈单”等文件发给了您,请您保存并仔细阅读这些文件。
2编辑已对论文原文件进行了修改,并对一些地方做了批注,还给出了修改建议、意见及思路,请您在“编辑修改后的论文”中进行修改,并确认编辑所改之处及所提建议、意见及思路是否正确、合理,如有疑问请您与编辑随时联系。
3修改后的论文必须符合本刊要求,修改时务请参照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专家评审意见(见“审稿单”)、编辑修改意见(见“修改意见单”)以及本刊式样(见本刊式样、附件1——论文排版要求)。
本刊式样等可从《机械工程学报》工作平台“下载中心”下载。
4对论文篇幅不作限制,但作者需按论文实际排版页数支付版面费,请您考虑发表论文的经济承受能力。
10个页面以上的论文,版面费可以优惠。
5摘要是论文的精华部分,是以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且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简明、确切地记述论文重要内容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能充分反映研究的创新点,并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一般以200~300个英文词为宜。
摘要写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论文的被引频次及EI等国际检索系统的收录率,务请规范写作。
摘要写作见附件2——摘要类别及写作要求。
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采用顺序编码制来标注,著录格式应该符合2005-10-01实施的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格式见附件3——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如果对参考文献中著者名字中的姓和名难以区分,建议您到“Google学术搜索”()中输入姓和名进行查询。
非英文参考文献特别是中文文献要用英文来写作,在其后括号标明原文种。
例如:GAO X××d××, HUANG S××s××. Artifical neural technique for arc-welding seam detection[J]. Transaction of the China Welding Institution, 1998, 19(5): 118-124. (in Chinese)7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要写到大学、学院,或学院、系,或研究院、所一级;论文后要有所有作者的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职务、单位、从事专业、主要业绩及成果、发表论文数、联系方式。
《中国机械工程》编辑规范以下内容通栏排版题名(题名应简明准确,并能概括文章的主题。
不应使用非公知公用的外来语、缩略词、符号、代号等,长度尽量不要超过20个字。
)作者1作者21. 作者单位(具体到二级单位),城市名,邮编2.作者单位(具体到二级单位),城市名,邮编(署名是文责自负的承诺。
论文的署名者应具备以下条件:直接参加课题研究的全部或主要部分的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者;论文撰写者;对论文具有答辩能力)摘要:科技论文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
以200字左右为宜。
摘要编写要求:①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切忌将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②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
③用第三人称,尽量不重复题名中已有信息。
不要使用“本文、作者、我们”等字样作为主语。
④缩略语代号,除了相邻专业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关键词:关键词1; 关键词2; 关键词3;关键词4关键词是从论文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甄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
每篇论文选取4~6个关键词,各关键词间用分号隔开。
中图分类号:XXXXX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中查找。
一篇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给出几个分类号,分类号之间用分号相隔,其中主分类号排在首位。
TitleAuthor(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1Author(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21.Department, City, City Zip Code2.Department, City, City Zip CodeAbstract: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应注意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不要简单地逐字直译,但中英文摘要应逐句严格对应。
请注意:文摘叙述要完整、清楚、简明;尽量用短句子并避免句型单调;用被动语态、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编辑学报审稿流程The process of editing a journal involves multiple steps, including submission, peer review, revision, and final publication. 学报审稿流程包括投稿、同行评审、修订和最终出版等多个步骤。
Authors submit their research papers to the journal, hoping to have their work published and recogniz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作者将他们的研究论文提交给学报,希望能够发表自己的工作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Once the manuscript is received, the editor assigns it to a peer reviewer who is knowledgeable in the field of the paper. 一旦审稿人收到稿件,编辑就会将其分配给一位在该领域知识渊博的同行评议人。
The peer reviewer assesses the quality, validity, and originality of the manuscript,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its improvement. 同行评审人评估稿件的质量、有效性和独创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This thorough evaluation process ensures that only high-quality and impactful research is published. 这个细致的评估流程确保只有高质量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才会被发表。
Peer review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and credibility of academic journals. 同行评审在保持学术期刊的完整性和可信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编辑工作流程(目标:刊登周期6个月!)(一)稿件送审和退稿(2月)1.检查是否有待送审的稿件(包括新稿、初审回待复审的稿件、专家退回不审的稿件)。
2.对明显不符合本刊要求或写作特别粗糙的新稿件、专家审查没有通过的稿件、主管编辑审定不合格的稿件、作者多次修改不合格的稿件做退稿处理,退稿前须经主管编辑审核,退稿时给作者发“退稿通知”。
3.为待送审的稿件确定审稿专家及审回时间,向管理员获取专家登陆专家工作区的用户名和密码。
4.填写“审稿通知”并发给审稿专家。
对修后再审稿件,必要时还可将“审改稿”随同“审稿通知”发给专家。
5.与审稿专家保持联系,确认专家是否收到审稿通知,了解稿件审查情况。
6.对专家不能如期完成审查的稿件,可撤消专家的本次审稿,并及时安排别的专家审稿。
7.经常检查自己的邮箱以及编辑工作区“消息和通知”中的邮件,及时回复作者、专家等提出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回复或回答有困难,要及时咨询管理员,或将问题转给管理员。
8.对不能或不宜通过工作平台送审的稿件,可采用传统方式审稿。
(二)论文编辑和送修(2月)1.对通过审查并确定修后刊登的论文,在通过审查的一周内给作者发“论文录用通知”(或电话通知)。
2.对已发送“论文录用通知”的论文,在发送后的两周内将论文编辑加工完毕,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编辑加工好,则将本论文所有资料转交主管编辑进行处理。
3.编辑加工时应在论文的电子文件中直接进行,保证论文写作符合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专家评审意见等等。
4.编辑加工完成后,填写“作者修改通知”、“编辑修改意见单”,连同“编辑修改后的论文”、“专家审稿单”、“论文修改作者反馈单”等文件打成“通知作者修改的文件包”发送发给作者,通知管理员登记送作者修改时间。
5.进入邮箱或编辑工作区,经常检查是否有作者修回的稿件,在修回的电子文件中进行检查和再次编辑加工,保证论文写作符合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专家评审意见、编辑修改意见及本刊式样等。
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审稿流程The review process for the English edition of th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volves several critical stages, ensuring the publication of high-quality research.Initially, the submitted manuscript undergoes a preliminary check to determine its alignment with the journal"s scope and adherence to the submission guidelines.投稿至《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的论文审稿流程包含多个关键阶段,旨在确保发表的研究具有高质量。
首先,投稿的稿件将接受初步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期刊的范围并遵守投稿指南。
Following this, the manuscript is subjected to a double-blind peer review process, where both the author and reviewer remain anonymous to ensure an unbiased evaluation.The reviewers, experts in the field, provide constructiv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manuscript"s content, methodology, and overall presentation.接下来,稿件将接受双盲同行评审,作者和评审员的信息将对彼此保密,以确保评审的公正性。
评审员,即该领域的专家,将提供建设性的评论和建议,以提升稿件的内容、研究方法和整体呈现。
《机械工程学报》和《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原《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作为中国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两刊紧密把握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着重报道具有综合、基础、开发和边缘性质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发表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
刊登论文的主要类型包括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前沿性综述研究、高水平基础理论研究和高应用价值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多数属于国家或省部级资助项目。
《机械工程学报》为月刊(创刊于195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报》为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内容不重复。
1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作者所投稿件应符合以下要求:(1)论文报道的内容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充分体现科技兴国战略, 促进科技、教育并与经济紧密结合, 为振兴机械工业服务,并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前瞻性,综述性稿件应注意时效性。
(2)论文的写作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专业技术手册。
目前我刊参照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①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②GB 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③GB 3102.1~13-1993 量和单位④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⑤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⑥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参照相关专业技术手册包括:《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等。
(3)通过《机械工程学报》工作平台投稿,必要时可打电话或发邮件向编辑部询问有关情况。
注意不要一稿多投!(4)作者应提供详细的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并与编辑部密切合作,积极配合编辑部进行论文修改工作,提供与论文发表相关的各类材料。
(5)论文如有资助项目应在首页脚注处明确标出。
获省部(局)级以上基金(如“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以及获得奖励者,须提供证明复印件。
《机械工程学报》和《中国机械工程学报》投稿须知《机械工程学报》和《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原《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作为中国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两刊紧密把握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着重报道具有综合、基础、开发和边缘性质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发表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
刊登论文的主要类型包括机械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前沿性综述研究、高水平基础理论研究和高应用价值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多数属于国家或省部级资助项目。
《机械工程学报》为月刊(创刊于195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报》为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内容不重复。
1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作者所投稿件应符合以下要求:(1)论文报道的内容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充分体现科技兴国战略, 促进科技、教育并与经济紧密结合, 为振兴机械工业服务,并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前瞻性,综述性稿件应注意时效性。
(2)论文的写作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及专业技术手册。
目前我刊参照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①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②GB 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③GB 3102.1~13-1993 量和单位④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⑤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⑥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参照相关专业技术手册包括:《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等。
(3)通过《机械工程学报》工作平台投稿,必要时可打电话或发邮件向编辑部询问有关情况。
注意不要一稿多投!(4)作者应提供详细的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电话、E-mail等),并与编辑部密切合作,积极配合编辑部进行论文修改工作,提供与论文发表相关的各类材料。
(5)论文如有资助项目应在首页脚注处明确标出。
获省部(局)级以上基金(如“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以及获得奖励者,须提供证明复印件。
机械工程学报论文排版要求一、排版步骤对论文全部内容套模板进行排版操作,排版结果必须符合以下“排版基本要求”、“排版细则”和“论文模板”。
重点检查以下各项的排版是否正确:页面设置,页眉(文字,页码),DOI ,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名称),脚注,日期信息,摘要,关键词,各级标题,正文文字及段落,插图,表格,数学式,References(参考文献),Biographical notes(作者简介),Appendix (附录),页面底部。
二、排版基本要求1 页面设置必须符合要求,见排版细则中的“页面设置”,注意栏宽必须为85 mm ,工具栏“格式”中的段落设置,“缩进和间距”的“自动调整右缩进”和“与网格对齐”两项均不要勾选。
2 论文首页页眉的文字是本刊名称、卷期年;单码页面页眉的文字是本刊名称,双码页面页眉的文字是论文第一作者及论文题目。
页眉文字与页眉线之间的行距全刊必须一致。
3 单码页面的页码在右侧,双码页面的页码在左侧。
4 DOI 按照最终排版结果的论文首页面实际期号和页码填写,期号前补“0 ”,页码不足三位数字的前面补“0 ”。
5 作者右上角标的星号位置全刊必须一致,如果还有与其并列的数字上标,则要与该数字上标保持平齐。
6 正文字号10 磅,正文中段落文字首行一律缩进0.35 cm;如果包含上下标符号或较为复杂的数学式时,应调整该段落为多倍行距,“设置值”为 1.1~1.2,使段内文字不出现叠盖现象。
7 插图整体左右居中排。
对图中文字进行字体、字号修改时,未要求修改的内容保持原样。
例如:曲线或引线的位置、刻度的位置、比例尺的线长等等。
8 表格整体左右居中排。
表格的幅面要根据表头和表身内文字的多少而定,文字较少时表格左右长度不必占满整个栏宽,且各列间不要留过多的空白。
一栏内能够排下的表格不要转行排也不要通栏排,一栏内排不下但通栏能够排下的表格不要转行通栏排。
9 数学式要居中排,且数学式中的文字字号为10 磅。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中国机械工程学报)
编辑工作流程
(目标:刊登周期6个月!)
(一)稿件送审和退稿(2月)
1.检查是否有待送审的稿件(包括新稿、初审回待复审的稿件、专家退回不审的稿件)。
2.对明显不符合本刊要求或写作特别粗糙的新稿件、专家审查没有通过的稿件、主管编辑审定不合格的稿件、
作者多次修改不合格的稿件做退稿处理,退稿前须经主管编辑审核,退稿时给作者发“退稿通知”。
3.为待送审的稿件确定审稿专家及审回时间,向管理员获取专家登陆专家工作区的用户名和密码。
4.填写“审稿通知”并发给审稿专家。
对修后再审稿件,必要时还可将“审改稿”随同“审稿通知”发给专
家。
5.与审稿专家保持联系,确认专家是否收到审稿通知,了解稿件审查情况。
6.对专家不能如期完成审查的稿件,可撤消专家的本次审稿,并及时安排别的专家审稿。
7.经常检查自己的邮箱以及编辑工作区“消息和通知”中的邮件,及时回复作者、专家等提出的问题,如不
能及时回复或回答有困难,要及时咨询管理员,或将问题转给管理员。
8.对不能或不宜通过工作平台送审的稿件,可采用传统方式审稿。
(二)论文编辑和送修(2月)
1.对通过审查并确定修后刊登的论文,在通过审查的一周内给作者发“论文录用通知”(或电话通知)。
2.对已发送“论文录用通知”的论文,在发送后的两周内将论文编辑加工完毕,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编辑
加工好,则将本论文所有资料转交主管编辑进行处理。
3.编辑加工时应在论文的电子文件中直接进行,保证论文写作符合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专家评审意见等
等。
4.编辑加工完成后,填写“作者修改通知”、“编辑修改意见单”,连同“编辑修改后的论文”、“专家审稿单”、
“论文修改作者反馈单”等文件打成“通知作者修改的文件包”发送发给作者,通知管理员登记送作者修改时间。
5.进入邮箱或编辑工作区,经常检查是否有作者修回的稿件,在修回的电子文件中进行检查和再次编辑加工,
保证论文写作符合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专家评审意见、编辑修改意见及本刊式样等。
6.对需要作者重修的论文,可再次通知作者进行修改,填写“作者修改通知”、“编辑修改意见单”,连同“编
辑二次修改后的论文”打包发送给作者,通知管理员登记送作者修改时间。
送修作者的次数不宜过多!7.将编辑加工好的论文的有相关电子文件(包括论文、插图、中文摘要、论文修改作者反馈单等)保存好,
并在打印的论文上标注排版公司修改之处及需要彩色印刷的图;在打印的插图上标注需要制图公司修改之处。
8.将编辑加工好的论文的所有相关材料交主管编辑审核,审核通过的日期即为本论文正式录用(Accepted)日
期,审核没有通过时,返给编辑重新处理。
9.对正式录用的论文,确认是否已收到作者返回的“论文修改作者反馈单”,并确认其是否同意在工作平台“最
新录用”栏目中发表(网络版提前发表),以便填写“版面费收取通知”中的收费项目及数量。
(三)期刊编辑和出版(40天内)
1.双月25日发稿,对预发的论文制图,制图至少返修制图公司一次。
2.制图期间对论文进行排序,制作报表和目录文件的草稿,并整理中文摘要。
3.制图完成后,将预发论文及插图交排版公司首次排改。
4.首次排改完成后,排版公司将所有电子文件及打印稿返回。
5.确定本期论文数量及最终顺序,将报表和目录文件的定稿及中文摘要交主管编辑审核备案。
填写、发送(邮
寄)“版面费收取通知”,并将首次排改后的电子文件发给作者,通知作者尽快校对发回。
6.校对、通读首次排改后的论文,在电子文件中直接进行一校修改和通读修改,修改后打印,在打印稿中标
注需要排版公司修改之处(重点检查、修改格式、版式,除非必要一般不对内容进行修改和标注)。
7.一校修改和通读修改完成后,将本期所有电子文件和打印稿交排版公司二次排改。
8.二次排改完成后,排版公司将所有电子文件及打印稿返回。
9.在二次排改后的电子文件中进行二校修改,修改后打印,在打印稿中标注需要排版公司修改之处,并交主
管编辑审读,必要时按审读结果对论文进行修改。
10.将修改后的电子文件和打印稿交排版公司,排版公司进行三次排改。
11.三次排改完成后,排版公司打印、出片,必要时对彩图数码打样。
12.校对、检查片子,有问题时通知排版公司重新出片。
注意掌握封面出片的时间。
13.片子最终确定后,将Word版论文交李楠,制作论文PDF文件,并发给作者,同时交管理员。
14.填写印刷单,交主管编辑审核,将所有相关材料交印刷厂印刷。
保证在每双月20日前正式出版。
15.给ASME寄刊25册;给SCI寄刊2册,并在线提交电子文件。
注意:要及时将各个版本的论文数据拷到服务器中相应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