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发绀
- 格式:ppt
- 大小:218.50 KB
- 文档页数:13
何谓发绀临床发绀有几种类型【术语与解答】①发绀是指血液中的去氧(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或过量,从而导致皮肤和黏膜组织呈青紫色改变,尤以口唇、口腔黏膜,以及面颊部、耳垂与四肢末梢(指和趾甲床)等部位最为明显,通常临床上也称之为紫绀;②狭义的发绀是指毛细血管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0g/L(5g/dl)时,机体皮肤、黏膜则出现青紫颜色,而且发绀的程度与去氧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但在重度贫血患者,如血液中血红蛋白量低于50g/L时,即使全部变为去氧血红蛋白也不致引起发绀;③广义的发绀还包括少数由于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所致皮肤及黏膜呈青紫现象;④发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以及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明显,故易于观察。
此外,寒冷环境下机体末梢小动脉收缩,也可引起肢体远端局部发绀。
【麻醉与实践】围麻醉期引起发绀的原因主要有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三种。
1. 中心性发绀主要由呼吸系统异常、麻醉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当,以及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所引起。
(1)呼吸系统异常:任何呼吸道梗阻或呼吸功能抑制,以及肺部病变均可引起中心性发绀。
1)呼吸道梗阻: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泡的必经之路,只要呼吸道主干道(咽腔、声门、气管、支气管)阻塞或大部分细小支气管弥漫性痉挛、狭窄,均可导致肺泡通气不畅或障碍,甚至无法通气。
呼吸道梗阻包括上呼吸道梗阻、喉梗阻及下呼吸道梗阻,三者任一部位通气受阻均可引起中心性发绀。
①上呼吸道梗阻: a.舌体肥厚且下垂后坠,可压迫会厌,从而致使会厌半遮盖声门。
b.咽腔占位性病变(如咽腔肿物)可造成喉腔明显狭窄。
c.口腔、咽喉与颌面部手术后引起的软组织显著水肿或肿胀,则可导致上呼吸道向心性缩窄。
此外,上呼吸道结构异常患者全麻诱导后面罩通气与气管插管均产生困难时可短时间内出现中心性发绀;②喉梗阻:如严重喉痉挛或喉水肿,以及喉肿物或声门异物等,都可直接阻塞声门;③下呼吸道梗阻:如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气管或支气管异物,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等。
发绀
发绀是指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为紫绀。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发生呢?针对这种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发绀的相关知识。
1发生机制
皮肤和粘膜的颜色随血流的颜色而变化。
血液的红色是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
当血红蛋白充分地和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时,它的颜色是鲜红的;当它放出了氧,成为去氧血红蛋白时,颜色就变为暗红。
动脉和毛细血管里的血,含氧合血红蛋白多而去氧血红蛋白少,因此它的颜色鲜红,透过薄的粘膜和半透明的指甲,红色仍明显。
皮肤较厚,且含有色素,因而是白里透红或微棕色透红。
静脉血因含去氧血红蛋白多、氧合血红蛋白少,所以它是暗红色,透过皮肤,就呈现青紫色。
手臂上一条一条的一般所称的青筋就是静脉。
苯胺、硝基苯和亚硝酸盐等化学品可使血红蛋白变为变性血红蛋白,这种血红蛋白本身就是紫色的。
因此,凡粘膜、指甲和皮肤里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里血液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而去氧血红蛋白增多或出现变性血红蛋白的时候,都会出现紫绀。
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增多所致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
通常毛细血管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超过50克/升就可形成紫绀。
紫绀可分为中央性、周围性及混合性。
另外,药物及化学物品中毒导致血中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的出现亦可形成紫绀。
2分类
中心性发绀
此类发绀的特点表现为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也累及躯干和黏膜的皮肤,但受累部。
临床诊断学学习笔记参考教材:《临床诊断学》第二版主编:曹克将第一章:临床常见症状发绀一、名词解释发绀(紫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二、病因(一)血液中还原性血红蛋白增加(真性发绀)1、中心性发绀:全身性发绀、受累部位皮肤温暖(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肺氧合作用不足导致血氧饱和度SaO2降低)(1)肺性发绀:支气管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2)心性混合性发绀:异常通道分流,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氧合作用进入体循环,分流超过1/3出现发绀。
见于Fallot四联症、Eisenmenger综合征2、周围性发绀:常出现在肢体末端与下垂部位,受累皮肤冷。
加温发绀可消退。
(周围循环血流障碍)(1)淤血性周围性发绀:右心衰竭、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缩窄性心包炎等(2)缺血性周围性发绀:雷诺病、冷球蛋白血症、严重休克(最常见)(3)混合性发绀:心力衰竭(二)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1)先天性(2)后天性:常见于苯胺、硝基苯、亚硝酸盐等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达到30g/L可出现发绀。
急剧出现,静脉血棕色,分光镜检查可证实。
治法:注射亚甲蓝或大量维生素C(进食中亚硝酸盐导致的中毒发绀为肠源性青紫症)2、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后天获得性)服用含硫药物等,导致血液中硫化血红蛋白达到5g/L可出现发绀。
先决条件:有便秘或含硫药物在肠内形成大量硫化氢血液呈蓝褐色,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以上,分光镜检查可证明三、发病机制一定程度上与血氧未饱和度有关四、伴随症状1、呼吸困难:呼吸道梗阻、大量气胸等2、杵状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3、意识障碍:肺性脑病、药物中毒、休克、急性肺部感染或急性心功能衰竭五、刷题容易遇到的名词解析1、呼气时间延长: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2、吸气性呼吸困难:是属呼吸困难的一种,临床表现特点是吸气费力,重者常因吸气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各肋间隙明显凹陷,出现“三凹征”表现,常伴有干咳和高调吸气性喉鸣。
急诊医学科发绀症状鉴别诊断发绀(cynanosis)亦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发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口唇、鼻尖、颊部与甲床等处较明显,易于观察。
(一)发绀分类1.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1)中心性发绀:是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z降低引起。
其特点是全身性发绀,除四肢及面颊外,也见于黏膜与躯干皮肤,但皮肤温暖。
中心性发绀又可分为:1)肺性发绀:见于各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道阻塞、肺部疾患、胸膜疾患及肺血管病变等,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肺氧合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毛细血管中还原性血红蛋白增多,而发生发绀。
2)心源性发绀: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Eisemenger综合征等,其发生机制是心及大血管之间存在异常通道,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泡氧合,直接通过异常通道分流入体循环动脉中,如分流量超过心输出量的1/3即可引起发绀。
(2)周围性发绀: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
其特点是:发绀常见于肢体末梢及下垂部分,如肢端、耳垂、鼻尖,这些部分皮肤发凉,若按摩或加温,使之温暖,发绀可消失。
周围性发绀又可分为:1)淤血性周围性发绀:如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局部静脉病变等,其发病机制是因体循环淤血,周围血流缓慢,氧在组织中被过多地摄取所致。
2)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常见于严重的休克,由于周围血管收缩,心输出量减少,循环血容量不足,周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缺氧所致皮肤黏膜发绀。
3)其他疾病引起周围性发绀: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肢端发绀症、冷凝集素病、冷球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症、雷诺综合征等。
(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并存,见于心力衰竭。
因肺淤血,血液在肺内氧合不足以及周围血流缓慢,毛细血管内血液脱氧过多所致。
2.血液中异常血红蛋白增多(1)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所致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量达30g/L时,即可出现发绀,常见于伯氨喹啉、亚硝酸盐(肠型发绀)、氯酸钾、次硝酸铋、磺胺类、苯丙砜、硝基苯、苯胺中毒。
发绀常见症状与体征【考纲要求】发绀的概念、发生机制、分类与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
【考点纵览】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含量增多所致,发绀三型:中心性、周围性和混合型发绀的特点及常见病因。
异常血红蛋白所致发绀特点及病因。
注意发绀伴随症状对鉴别诊断的价值。
一、概念,发生机制1.概念狭义,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粘膜呈青紫颜色;广义,还包括少数因异常血红蛋白所致青紫。
观察部位: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血流丰富处,如唇、舌、颊部、鼻尖与甲床。
2.发生机制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致血红蛋白氧合作用减低或心内及大血管之间存在右→左分流,使动脉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50g/L(50g/100ml);或末梢血流缓慢、淤滞,使氧合血红蛋白被组织过多摄氧,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均可出现青紫。
因此,重度及极重度贫血(Hb<60g/L =者),即使重度缺氧,亦难见发绀。
习题:血中Hb含量低于多少时,即使重度缺氧,也难发现发绀A.<50g/LB.<60g/LC.<70g/LD.<80g/LE.<90g/L答案:B【答疑编号:30010301针对该题提问】习题:血中还原血红蛋白至少达多少时皮肤粘膜出现发绀A.>70g/LB.>65g/LC.>60g/LD.>55g/LE.>50g/L答案:E【答疑编号:30010302针对该题提问】二、分类与临床表现1.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复习正常的组织氧合:心脏、肺内交换、输送动脉、静脉。
(1)中心性发绀:特点是发绀分布于周身皮肤粘膜,皮肤温暖。
又可分为两种:①心性混血性发绀:见于有右→左分流的先心病如法洛四联症,其发绀产生是静脉血未经肺氧合即经异常通道分流混入体循环动脉血中。
②肺性发绀:见于各种严重呼吸系疾病,如呼吸道(喉、气管、支气管)阻塞、肺实质与间质疾病(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肺瘀血、肺水肿)、胸膜疾病(大量胸腔积液、气胸、严重胸膜肥厚)及肺血管疾病(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发绀目录1.发绀的定义2.发绀的病因与发生机制2.1.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2.2.异常血红蛋白血症3.发绀的临床表现4.发绀对患者的影响5.发绀的问诊要点与内容6.相关护理诊断复习思考题1.发绀的定义发绀的定义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或血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所致的皮肤黏膜青紫的现象。
以舌、口唇、鼻尖、颊部和甲床等处较明显。
2.发绀的病因与发生机制2.1.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1.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的发绀。
肺性发绀,肺通气、换气功能或弥散功能障碍,使氧不能进入或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常见呼吸道阻塞、肺淤血、肺水肿、肺炎、肺气肿、胸腔大量积液或积气。
周围性发绀:由于异常通道使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的氧合作用而进入体循环动脉,当分流量超过心输出量1/3时即可出现发绀。
见于心力衰竭、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
2.周围性发绀:由于周围循环障碍或周围血管收缩、组织缺氧所致的发绀。
(1)淤血性周围性发绀,因血流缓慢,氧利用增加,脱氧血红蛋白增多,见于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等(2)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循环血量不足、心排出量减少与周围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流缓慢,周围组织缺血、缺氧所致常,见于休克。
(3)周围毛细血管收缩最常见于寒冷或接触低温水。
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与周围性发绀并存,常见于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或心肺疾病合并周围循环衰竭者。
脱氧血红蛋白>50g/l 引起发绀严重贫血 hb都处于还原状态不引起发绀外周血绝对量2.2.异常血红蛋白血症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fe++→fe+++):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使血红蛋白分子中2价铁被3价铁取代,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
多与服用伯氨喹啉、亚硝酸盐、氯酸钾、苯丙砜、磺胺类药物,或进食大量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有关。
由大量进食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引起的发绀,称为“肠源性发绀”。
2.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有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化学物质存在,同时有便秘或摄入含硫物质者,可在肠内形成大量硫化氢引起发绀。
临床助理医师知识点——发绀发绀(cyanosis)亦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广义的发绀包含少数由于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所致的皮肤黏膜青紫现象。
一、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一)病史询问要点1.发绀出现的时间自幼即发现的发绀绝大多数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偶见于先天性肺部动静脉瘘或先天性变性血红蛋白症;中年以后出现者多见于肺性发绀;急性发绀常见于休克、药物或化学性急性中毒、肠源性发绀及急性心功能不全。
2.有无广泛而严重的肺部疾病如肺气肿、肺实变或肺纤维化可引起动脉血氧含量不足导致发绀。
3.有无先心病史右向左分流的先心病有发绀,如法洛四联症。
4.有无其他心脏病史慢性充血性心衰、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时可致周围性发绀。
5.有无药物或化学品接触史有些可产生异常血红蛋白,引起发绀。
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所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的二价铁被三价铁所取代,致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即可出现发绀。
(二)体格检查重点1.口唇、结膜、口腔黏膜、鼻尖、面颊、耳垂、指甲床有无发绀发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最明显。
2.有无杵状指(趾)显著杵状指(趾)主要见于发绀型先心病、肺动静脉瘘及肺动脉硬化。
轻度杵状指(趾)常见于慢性肺部疾病者,无杵状指(趾)者见于后天性心脏病、变性血红蛋白或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及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3.有无急慢性肺部疾病表现如喉梗阻、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梗死、肺气肿、肺动静脉瘘。
4.有无先天性及获得性心脏病表现如法洛四联症、艾森门格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等。
有无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如休克等。
5.有无四肢末端循环障碍表现应除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循环衰竭。
6.有无变性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表现。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必须要做的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血气分析。
2.应选择做的检查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术及心血管造影、异常血红蛋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