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绿色住建”发展规划(2020-2025年)

湖南省“绿色住建”发展规划(2020-2025年)

湖南省“绿色住建”发展规划(2020-2025年)

住房城乡建设是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住房城乡建设成就显著,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住房城乡建设整体性不强、系统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够、针对性不准的问题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严重阻碍了我省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强化“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导,牢牢把握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按照“绿色理念、绿色生活、绿色建设、绿色管理”基本思路,走彰显湖湘风韵、顺应人民期盼的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追求,让湖湘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乡更美丽。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空间绿色环保、基础设施健全便利、建设方式集约高效、人居环境宜居舒适、生活方

式绿色低碳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绿色化、人文化、精致化、智能化水平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1.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立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新闻媒体、展览展示、技术推广等方式,大力普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绿色价值观念,展示绿色效益,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居民绿色意识稳步增强。

2.绿色建造体系基本建立。将绿色建造融入工程策划、建设、运维全过程,强化各方责任,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支撑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绿色建造标准、技术、建设、管理、评价、人才培训等体系基本建成,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绿色化、工业化、集约化、智能化和产业化全面推广,建筑业质量安全和效益持续提升,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智能的现代化建造体系。

3.绿色居住品质初步形成。城乡容貌整洁有序,生活交通安全便利,绿色建筑普遍实施,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健全,特色文化城乡品质基本形成。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不断增强,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建立,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

4.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时尚。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绿色生活消费方式成为群众自觉行动,争做绿色生活的倡导者、参与者和践行者。各类生活垃圾得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形成,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绿色出行、绿

色居住成为新潮流;生活垃圾分类、节水节电、新能源应用等成为生活新时尚,

绿色环境、绿色建造、绿色建筑成为住房城乡建设新品质。

(三)实施步骤。

“绿色住建”分三个阶段推进:

1.起步试点阶段(2020—2021年)。广泛宣传,树立全民绿色发展理念。建立政策、规划、人才、科技推广保障体系和政产学研用平台,分步骤、按年度制定各类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项目试点示范和建设实施计划。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城市(城区)、海绵城市和美丽乡村等综合试点示范,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建筑、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等专项试点示范,形成一批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2.总结提升阶段(2022-2023年)。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兼顾、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分析、总结、评价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经验,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和经验。在试点示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制定政策措施和技术标准,明确目标任务。系统推进,全面提升,促进住房城乡建设绿色标准化、集成化、产业化、智慧化全面发展。

3.全面推广阶段(2024-2025年)。建立全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组织领导、政策措施、地方标准、标准图集、评价指标等体系,健全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项目建设,以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的落地、见成效,同时要组织开展绿色发展的全面推广发展规划,制定政策措施、项目清单、完成时限,以绿色发展统筹住房城乡建设。

二、发展任务

(一)绿色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1.培育科研人才队伍。制定住房城乡建设科研人才保障政策与措施,建立科学技术管理机制,依托科研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学会人才汇集优势,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商用转化和重大新产品开发等项目牵引,引进和集聚一批省内外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研优势资源,打

造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发展联盟,为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供科研人才保障。

2.建立科研应用平台。建立住房城乡建设各类科研创新应用平台,强化生态、节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能力建设,创新住房城乡建设科技领域合作机制,开展城乡绿色建设战略、创新机制、既有技术优化应用等政策技术体系研究,以协同创新牵引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交流推广和技能比武等活动,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前沿性研究和产业化成果,为打造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建立协调共享好、转化效率高、应用效果佳的科技创新机制和市场推广机制,强化住房城乡建设全领域科技创新和系统集成,大力推

进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应用。培育壮大一批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努力培育若干绿色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绿色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实施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目标任务:至2025年,培育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创建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6-10家,省级专业化科技应用转化平台10-15家。特、一级建筑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量60-65亿元。

(二)城乡绿色发展建设行动。

1.统筹区域绿色发展。建立“城镇群经济圈+县域经济+重点镇+园区发展”城乡融合新型城镇体系,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发布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综合考虑城乡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因素,统筹住房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密度与强度,建立住房城乡建设“项目库”。发布住房城乡建设工程技术地方标准发展规划,制定保障机制,全面实施住房城乡建设工程全领域标准管控,建立住房城乡建设“标准库”。紧扣绿色发展主题,发挥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职责职能,协同建立健全城市区域与城市群绿色建设空间保护和监管协调机制。

2.提升基础设施质量。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理念,规划、合理布局全系统、全过程、全地域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基础设施档案和效率评估制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提高绿色、智能、协同和安全水平。结合各市州生态地形,发挥原始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加强对原有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协同建设城乡海绵系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推进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建立功能完善、衔接紧密、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推动城乡开发建设由增量建设为主转为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走内涵集约式的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子。

3.开展城镇建设评估。紧扣“美丽城乡、幸福人居”发展愿景,建立“一年一体检,三年一评估”的城镇建设绿色发展体检评估制度。明确安全环保、设施健全、交通便捷、集约高效、健康舒适、生态宜居、多元包容、管理智慧、生机活力等要求,制定城镇绿色建设发展体检评估标准体系。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作为城镇体检评估工作主体,要明确机构并开展定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