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707.50 KB
- 文档页数:8
经营利润调配管理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明确公司经营利润的调配方式和管理流程,合理激励员工,共同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全部员工及相关合作方。
2. 经营利润调配原则2.1 公平原则:经营利润调配应以公平为原则,对员工进行合理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乐观性和创造力。
2.2 本领原则:经营利润的调配应当与员工的贡献和本领成正比,对于表现出色的员工应予以适当嘉奖。
2.3 风险分担原则:员工应与公司共担经营风险,在企业利润面对亏损时,员工也应乐观参加降低本钱和提高效益。
3. 经营利润调配方式本公司的经营利润调配重要包含以下几种方式:3.1 基本工资制度:依据员工的职位、工作经验、工作量等因素确定基本工资水平,作为员工的固定收入。
3.2 绩效奖金制度:依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创新本领、贡献等因素进行考核,发放绩效奖金。
绩效奖金的比例依据员工所在部门的业绩和整体利润情形确定。
3.3 年终奖金制度:每年年终,公司将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表现、部门业绩以及公司整体发展情况,发放相应的年终奖金。
3.4 分红制度:当公司经营利润实现肯定水平常,可以考虑向员工发放部分利润分红。
分红比例应依据员工的贡献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
3.5 股权激励计划:对于公司的核心员工,可以考虑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的方式,使其成为公司的股东,与公司共享经营利润。
3.6 其他方式:依据具体情况,公司可以订立其他适当的经营利润调配方式,如员工福利计划、员工培训支持等。
4. 经营利润调配管理流程4.1 经营利润调配计划订立:公司每年依据不同部门的业绩和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订立年度经营利润调配计划。
4.2 绩效考核:公司将依据事先设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方法,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评估。
4.3 利润调配方案订立:公司将依据年度经营利润调配计划和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订立具体的利润调配方案。
4.4 利润调配公示:公司将向全部员工公示利润调配方案,并征求员工的看法和建议。
某某尔北兴特殊钢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利润分配管理工作,规范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应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制定具体利润分配办法。
第二章利润构成第三条公司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净收益。
第四条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加其他业务利润,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及财务费用的差额。
第五条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差额。
第六条营业外净收益是指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后的差额。
第三章利润分配第七条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应由董事会制定,报股东会审议批准。
公司董事会应在每年年底结账后,根据当年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提出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第八条公司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一)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
公益金应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5%至10%提取。
(五)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六)支付股东股利。
第九条公司使用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必须符合规定用途并经过董事会批准。
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但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公司用公积金转增资本必须经股东会批准,并依法办理增资手续,取得合法的增资文件。
公司用公积金弥补亏损必须按董事会批准的数额转账。
公益金只能用于集体福利设施,不得挪作他用。
公司应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公司发展规划和近几年的盈利状况制订适当的股利政策,根据股利政策进行利润分配。
第十条股利政策应由董事会制订,报股东会审议通过。
第四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拟定,报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其解释权、修改权归公司董事会。
利润分配管理制度利润分配管理制度一、引言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的社会形象。
为了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行为,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定本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所属各子公司、分公司。
三、利润分配的原则依法分配原则: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进行利润分配。
资本保全原则: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当以资本保全为前提,不得侵蚀资本。
兼顾各方利益原则: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当兼顾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各方利益,不得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原则: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当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得过度分配利润,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四、利润分配的程序利润核算: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核算,确保利润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利润分配方案。
利润分配方案应当包括利润分配的原则、利润分配的方式、利润分配的金额等内容。
利润分配方案的审议:企业应当将利润分配方案提交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
董事会或股东会应当对利润分配方案进行认真审议,确保利润分配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利润分配方案的实施:企业应当按照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及时实施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依法缴纳所得税。
五、利润分配的方式现金分红: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以现金的形式向股东分配利润。
现金分红应当按照股东的持股比例进行分配。
股票分红: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以股票的形式向股东分配利润。
股票分红应当按照股东的持股比例进行分配。
1. 2. 3. 4. 1. 2. 3. 4. 1. 2.转增股本: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以转增股本的形式向股东分配利润。
利润及分配管理
1公司利润管理以年度财务预算中的目标利润为依据,财务部门按公司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将目标利润逐级分解、落实到责任基层单位、责任人;做到绩效挂钩,并且适应公司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
2公司实现利润在依法交纳所得税后按公司章程规定提出初步分配方案,经董事会审议后,上报集团公司批准。
3公司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按照下列顺序分配:弥补企业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的 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积额已达注册资本的 50%时可以不再提取;向股东分配利润。
公司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并入本年度利润,在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状况后,按股东持有股份比例进行分配;公司发生年度亏损,原则上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但在特定前提下,可在盈余公积弥补其亏损后用规定范围内的盈余公积分配利润。
4公司有关利润分配的核算应按集团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利润分配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润分配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企业利润分配的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了解企业利润分配政策对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财务数据,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和利润分配效果的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案例研究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尊重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财务管理学科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利润分配管理的知识体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课程目标应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利润分配概述- 利润分配的概念与意义- 利润分配的原则与政策2. 利润分配决策过程- 利润分配决策的影响因素- 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与调整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财务指标分析法- 利润分配效果评价4. 利润分配政策分析- 不同利润分配政策的特点- 利润分配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5. 案例分析与讨论- 知名企业利润分配案例- 小组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利润分配概述第二课时:利润分配决策过程第三课时: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第四课时:利润分配政策分析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利润分配管理”章节相关,涵盖教材第5章第1节至第5章第4节的内容。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利润分配管理的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奠定基础。
利润分配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利润水平,制定和实施利润分配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科学的利润分配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获得合理的分配和使用,进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利润分配的原则1.公平原则。
利润分配应该遵循公平原则,对所有参与企业经营的各方公平分配,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等各方。
2.效率原则。
利润分配应当遵循效率原则,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激励原则。
利润分配应当遵循激励原则,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4.保障原则。
利润分配应当遵循保障原则,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具有保障作用,以满足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三、利润分配的方式1.股东分红。
企业的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和所有权人,应当依据其所持股份的比例分配利润,以回报其投资和风险。
2.员工激励。
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生产力,应当通过股权激励、年终奖金、绩效奖金等方式分配利润,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管理层收入。
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的经营负有重要责任,可以依据其所贡献的管理成果、效益等方式分配利润,以提高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4.再投资和积累。
企业可以将一部分利润用于再投资和积累,以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5.公益事业。
企业应当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可以将一部分利润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以回报社会,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利润分配的管理流程1.利润分配的决策。
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当在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上进行决策,对利润分配比例、方式等进行讨论和决定。
2.利润分配的程序。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利润分配程序,明确利润分配的流程和审批程序,保证利润分配合法合规。
3.利润分配的监督。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利润分配监督机制,对利润分配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利润分配的公平和合理。
4.利润分配的记录。
分红与利润分配管理制度1. 引言分红是指企业从盈利中提取出一部分给予股东的行为,是股东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所获取回报的一种方式。
利润分配则是企业为了保留和合理利用盈利,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对利润进行分配的活动。
一个良好的分红与利润分配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和股东的利益关系的协调和良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分红与利润分配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2. 分红的基本原则在建立分红与利润分配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一些分红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分红制度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下面了一些常见的分红基本原则股权比例原则按照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进行分红,保证股东在分红中的权益。
盈利能力原则分红应基于企业的盈利能力,确保分红的可持续性。
公平原则分红应遵循公平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税务合规原则分红应符合相关的税务法规和政策,避免纳税问题。
3. 利润分配管理制度的内容一个完善的利润分配管理制度包含了一些重要的内容,下面介绍几个关键点3.1 利润分配决策程序利润分配决策权的确定明确谁有权制定利润分配方案,并规定其权限和责任。
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股东权益进行权衡。
决策程序的透明性确保利润分配决策程序的透明度,让所有相关方均能了解和参与。
3.2 利润分配比例的确定基本分配比例根据企业的情况和股东的权益,确定一定的基本分配比例。
业绩奖励比例根据企业的经营绩效确定一部分利润用于奖励优秀员工或管理层。
资本回报比例应确保有足够的利润用于企业的再投资和发展。
3.3 利润分配的时间和方式分红时间的确定根据企业的盈利情况和分红计划,确定合适的分红时间。
分红方式的选择可以选择现金分红、股票分红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红。
分红比例和分红对象的公告在确定分红方案后,应及时公告分红比例和分红对象,确保信息的透明。
4. 分红与利润分配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调动员工积极性合理的利润分配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规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利润分配管理工作,规范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结合集团公司财务决算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利润分配办法。
第二章利润构成第三条公司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净收益。
第四条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加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及财务费用的差额。
第五条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差额。
第六条营业外净收益是指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后的差额。
利润分配第七条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应由股东会审议批准。
公司股东会应在每年年底结账后,根据当年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提出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第八条公司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㈠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达到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㈢提取法定公益金。
公益金应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5%至10%提取。
㈣提取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三项后的70%提取。
㈤应付利润。
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股东利润。
第九条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分配后为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未分配利润可待留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企业如发生亏损,可按规定由以后年度利润进行弥补。
第十条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第十一条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但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公益金只能用于集体福利设施,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自经理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后施行。
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办法
第一条集团所属企业应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及利润要求,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长短期利润计划;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对利润计划进行滚动调整。
对于年度利润计划,应经各企业经营班子讨论并由总经理签署意见
后,逐级上报集团总部;总部根据各企业上报的利润计划进行汇总
平衡,讨论确定各公司的年度利润计划。
第二条年度利润计划一经确定并批准下达,各企业应对相关指标进行具体分解、落实到有关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对年度利润计划的完成情
况,应制定相关的考核及奖罚办法。
第三条各企业财务部门应建立利润计划完成情况的跟踪反馈体系,动态反映利润计划的执行情况。
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生重大变更事项而对计
划产生较大影响时,应即时以书面形式上报总部。
第四条企业税后利润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
2.提取10%的盈余公积金和5%的公益金;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当总额达资本金的50%时不再提取;
4.向投资者分配。
第五条利润分配方案由各企业董事会提出,报股东会批准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