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及清涧河流域石油类污染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9.06 KB
- 文档页数:3
陕北油田土壤和地表水石油污染特征
李小利;刘国彬;许明祥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09(16)5
【摘要】陕北黄土丘陵区大规模油田开发产生的石油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油田开发区(油区)石油污染特征,选取陕北油田开发体制不同的2个典型流域燕沟和巴家河,对油区土壤和地表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分析。
结果表明,两个油区井场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土壤石油污染含量为5.5~131.2g/kg,其中原私人开发的巴家河油区污染更严重。
采用单井脱水工艺的巴家河油区水体石油类污染指数严重超标,采用集中脱水工艺的燕沟油区水体则没有受到明显的石油污染,采油废水进入水体是前者石油类污染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4页(P145-148)
【关键词】陕北油田;土壤;地表水;石油污染
【作者】李小利;刘国彬;许明祥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3
【相关文献】
1.油田开发中石油污染对土壤影响预测:以塔里木北部油田为例 [J], 柳军荣;雪克热提
2.陕北石油勘探开发区地表水污染特征分析 [J], 张佳音;岳乐平;李扬扬;董娅玮;蒙瑞丽;张秦铭;张会强
3.东北某油田污染场地土壤总石油烃背景值的确定及污染特征 [J], 郑昭贤;苏小四;王威
4.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壤污染特征与复垦防控对策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壤污染特征与复垦防控对策 [J], 张世文; 沈重阳; 黄元仿; 周妍; 李贞; 尹群
5.陕北某采油厂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示范工程 [J], 马健波;韩斌;任文涛;王楠;周阳;朱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河综合治理的几点思考延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靖边县天赐湾,流经我市安塞、宝塔、延长3个县区,全长287公里,境内流域面积732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0%。
流域内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5.3%,经济总量占全市的28%,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的46.2%,是延安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核心区域。
标签:综合治理存在问题思考1、存在问题1.1是防洪标准低。
按照国家防洪标准,延安城区应为50年一遇,国家级重点文物古迹堤段应为100年一遇。
但目前延河堤防少,标准低,无堤河段占干流河长的87%,延安城区防洪标准低于30年一遇,安塞、延长县城及沿线乡镇、3个市级工业园区均低于20年一遇。
历史上延河曾多次发生洪灾,1959年到2014年的56年间共发生18次流量超过1000立方米/秒的洪水,尤其是1977年7月特大洪水,延安城区大部分被淹没,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是水资源短缺。
延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75立方米,仅为全省的28%、全国的17%。
近年来延河径流量逐年减少,年径流量由2002年的1.5亿立方米减少到2015年的2900万立方米,2015年平均流量不足1立方米/秒,枯水期甚至出现断流。
水资源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开发利用率不足20%,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需求。
1.3是河床淤积严重。
延河流域属极强烈侵蚀区,河流泥沙含量大,多年平均输沙量3124万吨。
王瑶水库自1972年建成运行以来,已淤积库容1.35亿立方米,占到总库容的三分之二。
延安城区段河道近五年淤积厚度达1.5米,部分河段达到2米以上。
1.4是水环境状况差。
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并存,沿线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少,多数河段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
由于延河流域存在上述一些问题,延河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2、规划建设内容延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坚持上游涵养、中游治污补水、下游保护的治理思路,统筹推进库坝、堤岸、河湖、湿地、河滩公园、水保生态等综合治理,建设防洪安全、供水保障、绿色生态、人水和谐、历史人文的美丽延河,打造延河经济带、产业带、城镇带、生态带、景观带,营造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进一步提升革命圣地和优秀旅游城市形象,促进延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延河环保整改措施延河作为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承载着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需求,但近年来,延河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解决延河环保问题,保护好这一片水域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是延河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农田中的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严重影响了河水的质量。
因此,要建立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测和管理机制,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倡导有机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延河的影响。
2.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
工业污染是延河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特别是工业废水的排放。
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促使企业全面安装和使用废水处理设备,确保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进入江河,以减少对延河的污染。
3.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也是延河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要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管理的监督,鼓励农民使用改良型厕所,推广农村集中处理和农村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农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进入江河。
二、保护生态环境1. 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
延河流域的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要加强对植被的保护,禁止滥伐和乱砍滥伐,推行可持续利用原则,逐步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面积。
同时,要加大植树造林和湿地恢复工作力度,增加植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为江河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2.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
要加强对延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政策制定和执行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确保生态保护政策的落实。
同时,还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保护好延河的生态环境。
3.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为了鼓励广大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农民和企业给予适当的补偿,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及应对措施(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石油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及应对措施(最新版)摘要:文章介绍了石油及其相关产业对土壤、河流、湖泊和海洋造成的污染及其相关机理,提出了当今比较常用和有发展前景的一些处理方法,最后介绍了一些可以作为石油替代品的新能源。
关键词:石油污染;修复;新能源0引言100多年前,人类进入石油时代。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全世界都加快了对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随着石油的开采、冶炼、使用和运输,石油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在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在整个石油供应链中,原材料和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
在油气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故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1]。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客户要求石油石化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2]。
1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石油产品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有土壤、地下水、江河湖泊、海洋污染等。
1.1石油污染对土壤的危害及处理方法[3]石油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是在勘探、开采、运输以及存储过程中引起的,如石油运输、加工过程中的偶然事件、不合理的储油罐以及地下油罐的泄漏等。
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2012年2月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发布单位: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编制单位: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资料提供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环境监测中心、陕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河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目录前言一、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二、省界水体水质状况三、干流水源地水质状况附表1: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质状况一览表附表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附图: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评价断面图前言黄委水质监测工作始于1958年,主要监测水化学项目。
20世纪70年代,由于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增加了水污染项目的监测。
根据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1998年开展了省界水体水质监测。
目前水利部门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黄河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基本覆盖了流域地表水体。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布黄河水质信息。
目前发布的《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每月一期。
《通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质状况。
2012年,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对部分水功能区监测断面进行了调整,增加了41个省界断面,共实施监测断面146个。
《通报》基于当月监测成果,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水资源质量评价,评价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氟化物、汞、镉、铅、铜、锌和石油类共18项。
一、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本月评价黄河流域重点断面138个,其余8个断面无水未测。
其中黄河干流45个,支流93个。
Ⅰ~Ⅲ类标准的断面51个,占37.0%;Ⅳ~Ⅴ类标准的断面42个,占30.4%,劣Ⅴ类标准的断面45个,占32.6%。
水环境监测中石油类实验常见问题分析作者:袁坤叶楠来源:《丝路视野》2019年第15期摘;要:工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石油开采的力度越来越大,水中石油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石油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水环境中的石油污染情况,本文对水环境监测中石油类的污染类型和治理方法做出了分析,对提升我国水资源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有着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石油类污染;分析水环境监测是评价水环境质量、控制水环境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步研发了与水环境监测有关的监测设备,在环境监测方面有了一定的成绩,初步保障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水环境的质量。
近年来工业的发展,使得污水大量排入河流,尤其是石油类对水环境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为了保障水的质量,相关人员在水中投入了大量的溶解石油的物质,使得水中缺氧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威胁了水中生物的生存。
因此对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水環境中石油类污染的危害石油类污染是导致水环境恶劣的一个直接原因,石油类污染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导致工业用水时由于水质较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一个油船的侧翻可能会使得整个流域的水被破坏,破坏了水生物的生活环境,甚至会影响到周围的饮用水。
石油类污染对人的危害是十分大的,石油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最终都会影响到人。
石油分解后的高分子物质漂浮在水的表面,会阻断水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高分子物质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后还会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中生物无法呼吸导致死亡,长此以往就会使水质彻底恶化。
石油类分解后产生的各种物质不容易被农作物分解,如果使用这些石油类污染过的水浇灌的植物,这些高分子物质最终会在人体内富集,对人体的各个器官造成破坏,产生中毒现象。
二、水环境监测中石油类污染的治理方法水是液体,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在水被石油类污染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对周围的水域造成大范围的污染,因此一旦发现水环境监测中有石油类污染,就要对该水域进行控制,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治理工作,这样才能使污染的范围降到最小。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延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3.27•【字号】延政发[2013]23号•【施行日期】2013.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安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延政发〔2013〕2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现将《延安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延安市人民政府2013年3月27日延安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按照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环发[2012]32号),落实好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水质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治污工程建设目标要求,为全面改善我市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战略,以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提升水污染治理水平、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节水、治污和水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污染源治理、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作用,鼓励、调动相关企业的治污积极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综合治理。
全面完成我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各项目标任务。
二、工作范围和重点延安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范围涉及全市13个县区,涵盖黄河的主要一级、二级支流。
工作重点是落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限制新建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坚决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加快重点流域排污口流量、水质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加强环境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擅自拆除、停运污染防治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
石油开发对环境污染影响的讨论
石油开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本文将从污染类型、影响、预防等方面对石油开发对环境污染影响进行讨论。
一、污染类型
1.土壤污染:石油开发中,地下石油管道漏油、油井泄漏等情况会导致土壤受到污染。
2.水体污染:油田采油后,产生的废水、污泥、含油废水等会排放入周边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3.空气污染:油气开采、加工和储存等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质,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
二、影响
1.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石油开发过程中,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包括植被减少、野生动植物死亡、生态平衡被破坏等。
2.食品安全受到威胁:经由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沿着食物链传递的有毒物质,最终会危及人类健康,导致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3.景观质量下降:一些油气开采区域的景观质量受到影响,可能会影响旅游业及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预防
1.使用环保技术:石油开发企业可以通过使用环保技术和设备,来减少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和影响。
2.建立监管机制:政府可建立监管机制,并加强对石油开发企业的监督,确保不违反环境保护法规。
3.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对自己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补偿,并采取措施消除这种影响。
总之,石油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与其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相比,在环境保护问题上,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处理。
企业和政府应当共同努力,贡献力量,加强石油开发的环保重点,确保石油开发活动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危害环境,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福祉。
石油行业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整改计划一、引言石油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开采和加工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不可忽视。
然而,与其密不可分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着重探讨石油行业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计划。
二、主要环境污染问题1. 土壤污染: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含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的粉尘和废水往往泄漏或渗透到土壤中造成污染。
这样的污染不仅直接危害土壤质量,还对农田生态系统、地下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2. 水体污染:石油行业涉及大量用水,在开采、加工、储运等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可能包含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
这些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恶化且危害水生生物。
3. 大气污染:石油行业中的许多环节都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包括挥发性有机物、硫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废气成为大气中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问题。
三、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1. 技术水平低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石油行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设备老旧,管理不善。
这导致了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薄弱。
2. 缺乏监管和执法力度:一些地区对于环境污染行为监管力度不够,执法举措不力。
缺乏有效监管使得一些企业利用漏洞逃避环境责任。
3. 利益冲突:石油资源丰富而稀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各方利益的冲突。
部分企业可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
四、整改计划1. 技术升级和改造:石油企业应当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更新老旧设备,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手段。
通过研发新的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石油能源,降低污染排放。
2. 监管加强和执法严格:政府应加大对石油行业环境监管的力度,并依法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
建立健全监测体系,确保石油企业达到排放标准。
3. 增加环境教育和宣传力度: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利用媒体宣传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推动整个社会形成合力。
石油开采后原油污染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分析石油开采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但是,石油开采后所残留下来的原油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重点分析石油开采后原油污染造成的环境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1. 地面污染石油开采后,原油在泄漏或运输过程中容易引起地面污染。
原油渗透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危害着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原油污染导致了土地公共资源的浪费,同时影响了农田的种植和水资源的发展利用。
2. 水域污染原油污染对水域环境的破坏性影响较大。
原油泄漏入河流、湖泊和海洋中,会受到生物生态圈的影响。
原油表面张力增强,油膜覆盖,影响水面生物的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
此外,在泄漏后产生的有毒物质,也会神经毒性地影响河流和海湾附近的水生动物,导致生态系统的彻底崩溃。
3. 空气污染石油开采过程中,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的显著下降,进行开采的人员面临着健康问题。
空气中可能会出现危险物质并对其他领域产生危害。
烃类物质的滑坡和火灾能够使得化学物质蒸发在大气中,减少空气的质量,并对人体和物理设施带来危害。
二、应对措施1. 建立完善的环保制度加强对于相关的企业和机构的监管力度、创造完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溯制度、持续提高企业和相关行业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和环保实践能力。
2. 实行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安全问题管理机制,制定安全带电工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让施工人员牢记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3. 加强技术创新在石油开采的整个过程中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石油开采的环保性和科技含量。
综上所述,石油开采后的原油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加强对相关企业和机构的监管和管理,实行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石油开采和环境保护的结合,推动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视野❘□邵昭1霍延军1郭军权1陈小军2延河作为黄河的支流,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且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
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统领,立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延河生态保护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制订更符合延河流域现状的方案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延河的绿色发展,为延河以及黄河中游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以延河生态保护研究及对策为主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可以梳理延河水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经验,加强水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加快节水治水工程建设,合理地分配水资源,推动流域协调治理、改善延河河流水质,促进流域的绿色发展。
一、延河流域基础情况介绍延河属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榆林市靖边县天赐湾镇周山,流经榆林、延安2市、4个县区,在延安市延长县雷赤镇凉水岸村注入黄河,干流全长286.9千米,流域面积7725平方千米。
流域内支流、支沟交错,支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共22条,入延河的一级支流15条,主要有坪桥川、杏子河、西川河、蟠龙川、南川河等;流域面积50~100平方千米的河流19条,包括贺庄沟、马家沟、康岔沟、谢屯沟、新庄沟、任台沟等;10~50平方千米的河流159条,包括李家河、刘家河、火坝沟、谢渠、黑泉义沟、西沟等。
延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为主,南部以黄土沟壑为主。
北部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南部植被较好,有轻微水土流失;东南部还有少量残塬。
延河流域94.8%的面积为延安辖区,延河干流连接安塞区、延安中心城区、延长县城等12个重点城镇、重要产业园区,流域内人口众多,超过68.5万人,没有均衡的水资源分配,加之平均降水量不足,导致延河流域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影响了生态环境,基于此,应重点关注延河的生态问题。
建国以来延安革命老区生态环境建设及其成效作者:赵煜来源:《新西部》2022年第01期建国七十余年来,延安作为革命老区受到党和政府的特别关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先贫困落后的面貌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由于单方面注重经济发展指标,对于环境保护缺乏足够重视,从而对老区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延安革命老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重视并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潮中,我们应该继续运用可持续发展思维,推进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延安位于陕北南半部,古称肤施、延州,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革命斗争年代为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和时代寄予延安革命老区更大的期望和机遇。
在这块革命热土上,一定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干扰和侵害,从而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协调进步。
延安革命老区的环境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浪潮中,由于长期强调以经济增长为重点,使得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粗放式的发展加重了延安革命老区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从而使得老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呈现出较大程度的恶化趋势,出现了“经济增长主要以大规模的资源投入为特征,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1]的类似情况。
(一)水土流失严重延安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水土流失面积达2.88万平方公里,占地区总面积的78.4%,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2.58亿吨。
其中宝塔区水土流失率就达88%,群众形容这里“山是和尚头,沟里干丘丘,三年两头旱,十种九难收”。
[2]20世纪80年代,延安地区每年往黄河输送的泥沙中,绝大部分是从洛河上游和清涧河、延河流域流失的。
也就是说,延安以北七县区是全区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其水土流失面积在90%以上。
延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毛延萍
【期刊名称】《陕西环境》
【年(卷),期】2002(009)006
【摘要】@@ 0前言rn延安的大气污染与水体污染一直是我市环保工作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在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果的情况下,水污染治理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延河流域的水污染和延安市城区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观注的焦点.为此,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污染成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同时对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
【总页数】3页(P29-31)
【作者】毛延萍
【作者单位】延安市环境监测站,延安,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
【相关文献】
1.新农村建设中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J], 杨钰荣;贾凤聪;李海涛
2.某矿山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J], 杨子
3.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J], 李军
4.我国渔业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J], 樊菲;张祝利
5.浅谈100总吨至400总吨内河运输船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J], 张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油开采后原油污染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分析石油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来源,但是石油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
原油污染一旦发生,便会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以下是对石油开采后原油污染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分析。
原油污染引起的现象石油开采后原油污染会产生各种现象,例如:1. 水污染:原油常常会通过水淋过滤进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从而污染水资源。
这样的污染不仅破坏了许多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危害海洋生物和人类,造成生态灾难。
2. 土壤污染:石油开采工作中所使用的化学物料、油料等物质会残留于表层土壤中,这些化学物质有些具有毒性,有些甚至还具有致癌作用。
污染的土壤将极大地干扰周边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3. 大气污染:在石油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常常会有燃烧和蒸发等过程。
这些过程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并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原油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原油污染不仅破坏了环境,对人类的健康也会造成严重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危害:原油污染会影响空气质量,大气环境污染严重,有害气体溶解在烟雾中,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2. 皮肤疾病危害:原油污染会引发皮肤疾病,如湿疹、脱皮、皮炎等。
原油不仅有刺激性,有些物质还具有毒性,直接接触后会损害人体的皮肤。
3. 致癌危害:石油开采和利用中使用的化学物料和剂溶解在水中,会对身体构成慢性危害,让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很多。
综上所述,石油开采后原油污染形成的环境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忽视的。
在石油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应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积极有效地减少污染产生,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健康。
典型油田污染区域调查总结报告二〇一五年七月目录1概述12.典型区域污染状况112.1中原油田区域污染情况2.2 庆阳市污染状况 22.3河南油田区水污染状况 2 3污染成因类型 33.1 原油泄漏污染 43.2 报废油井污染 43.3 钻井过程中污染 44污染种类 55 4. 液相污染物5 4.2 固相污染物5 4.3 气体污染物5.污染途径 56 5.1地面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6 5.2正常钻进引起的地下水污染7 5.3作业事故引起的地下水污染8 5.4固井作业引起的地下水污染9 5.5套管腐蚀引发的地下水污染10 5.6 油料管理不严对地下水的污染5.61 渗透污染方式105.62 穿透污染方式115.7 地裂缝穿透污染方式125.71 由强烈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裂缝污染13 5.8 原油组分对地下水的污染途径146.污染防治措施146.1 钻井过程中污染防治措施156.2 对原油组分污染的防治16 6.21 原油泄漏防治176.2 2油水分离后的废水或回注水泄漏防治1.概述地下水是人类及其他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目前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污染已然成为当今世界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我国幅员辽阔,地下水水量虽多,但分布严重不均,而且出现水浑、水脏、水污染等诸多问题,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分配量极少,缺水已见诸端。
为此,我国从事地下水研究的各级工作者坚持不懈,克服种种困难,对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做出了详细的调查及评估。
以下是典型的油田开采区地下水污染区域调查报告。
2.典型区域污染状况2.1中原油田区污染状况据在中原油田区水污染调查报告中,在采油井井场内,表层土壤 20cm 深度均严重受落地原油的污染,包气带上部 1m 深度内原油污染物的饱和度大于土壤残余饱和度,成为油污染向包气带深部运移的污染源。
调查研究发现中原油田区的原油及其产品在运输、贮存、精炼过程中的渗漏和溢油现象时有发生, 甚至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发生井喷事故, 造成大量石油烃类物质直接进入土壤,由此引起的突发性泄漏往往造成数量多、浓度高、危害大的局部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