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2.
- 格式:ppt
- 大小:247.00 KB
- 文档页数:19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全词翻译赏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全词翻译赏析导读:据《西清诗话》谓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④不耐⑤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⑥,一晌⑦贪欢⑧。
独自莫凭栏⑨,无限江山⑩,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⑨凭栏:靠着栏杆。
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句解: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几句是说,帘外,雨下个不停,春天已经完了,但罗衾薄,寒气重,已感不支;在梦中竟不知已客居异地(作了俘虏),还以为像往日做帝王时一样,贪片刻的欢乐。
这几句词从当时难堪的生活感受,与不识趣的贪片刻欢乐的梦境对比中,引出失国的悲哀情绪和深长愁恨。
从对比中加深了词中所含蕴的意味,增强了感染力。
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浪淘沙诗词浪淘沙古诗1、《浪淘沙》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1、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
后也用为词牌名。
2、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
淘、漉:过滤。
译文: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低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
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2、《浪淘沙》唐·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译文: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3、《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注释:1、浪淘沙:词牌名。
2、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着名夏季休养地。
3、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4、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5、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6、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7、谁边:何处,哪里。
8、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
9、越:越过。
10、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11、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译文端起酒杯向东方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
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
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注释把酒:端着酒杯。
从容:留恋,不舍。
紫陌:紫路。
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
此指洛阳的道路。
洛城:指洛阳。
总是:大多是,都是。
匆匆:形容时间匆促。
“可惜”两句: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赏析:这是一首惜春忆春的小词。
写自己独游洛阳城东郊,饮酒观花时而产生的愿聚恐散的感情。
这首词为作者与友人春日在洛阳东郊旧地重游时有感而作,在时间睛跨了去年、今年、明年。
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
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将三年的花季加以比较,融别情于赏花,借喻人生的短促和聚时的欢娱心情,而并非“今年”的花真的比“去年”更鲜艳,但由于是用乐景写衷情,使词的.意境更加深化,感情更加诚挚。
上片回忆昔日欢聚洛阳,同游郊野之乐趣。
下片写惜别之情,感伤气息浓重结尾两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然而,在人生聚散无常的伤感之外,所幸尚有“明年花更好”的希望在,良辰美景总能多少慰藉词人怅惘失落的情怀,减轻了心头的伤痛。
故而词人并无剧痛深哀,只是一种淡淡伤感而已。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把酒祝东风。
刘禹锡,浪淘沙(共10篇)刘禹锡,浪淘沙(一): 刘禹锡《浪淘沙》的意思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注释】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直上:沿着黄河逆流而上.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译文】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名句鉴赏】“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豪迈的气概,奋发向上的情怀.刘禹锡,浪淘沙(二): 12.刘禹锡浪淘沙(其一)《浪淘沙九首》(其一)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赏析:《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徐俊)刘禹锡,浪淘沙(三): 刘禹锡写的浪淘沙两首同名诗的浪淘沙这不是诗,这是词.同一个词牌名.调子一样.内容不一样.(其一)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二)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其三)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四)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五)浪淘沙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六)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七)浪淘沙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八)浪淘沙鹦鹉洲头浪淘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九)浪淘沙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浪淘沙(唐)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注词释义浪淘沙(其九)刘禹锡,浪淘沙(四): 古诗刘禹锡的浪淘沙的翻译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作者背景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古诗今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刘禹锡,浪淘沙(五): 求刘禹锡《浪淘沙》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浪淘沙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浪淘沙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浪淘沙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浪淘沙鹦鹉洲头浪颭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刘禹锡,浪淘沙】刘禹锡,浪淘沙(六): 刘禹锡的浪淘沙句意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作者背景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意思:“九曲黄河万里沙”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意思是: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的意思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的意思是: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刘禹锡,浪淘沙】刘禹锡,浪淘沙(七): 刘禹锡的《浪淘沙》的内容是什 .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是什么1、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原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2、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是:濯清涟而不妖.出自《爱莲说》《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刘禹锡,浪淘沙(八): 刘禹锡写浪淘沙当时的背景日照澄洲江雾开,②淘金女伴满江隈.③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作者】772-842,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人.贞元九年 (793)进士,登博学宏词科,为监察御史.因参加“永贞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移夔、和二州.文宗初,入为主客、礼部郎中.又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836) 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其诗凝鍊委婉,韵味深醇.尤长七绝,其《竹枝词》、《浪淘沙》等,清新俊爽,富民歌情韵,为唐诗别开生面.有《刘梦得文集》,《全唐诗》存诗十二卷.【注释】①浪淘沙:本唐代民间曲调,后人教坊曲. ②澄:明净.洲:水中陆地.③江隈:江边.【品评】前两句以日照澄江、驱散江雾的动景托出“淘金女伴满江隈”的壮丽画面, 赞颂之情,溢于言表.黄金为人所重,由来已久,但用如此优美的诗句描写淘金妇女,以前还不曾有过.第二句只写“淘金女伴满江隈”,按照通常的思路, 接下去应写如何淘金.但诗人却跨越常轨,另辟蹊径,从黄金的用途方面设想, 提炼出出人意想的警句:“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王侯金印, 是“贵”的集中表现;美人金钗,是“富”的集中表现.这二者,更为世人所重,由来已久.但把它们的来历追溯到妇女淘金,以前也未曾有过.从章法上看,第二句之后不接写如何淘金,却用“美人首饰王侯印”大幅度宕开,精警绝伦.然而如果始终不写如何淘金,则泛而不切.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第四句既揭示金印金钗的来历,又与第二句拍合,用“沙中浪底”补写了“女伴”淘金的艰辛劳动.放中有收,控纵自如,表现了卓绝的识力和精湛的技艺.竭贫女之辛劳,成豪家之富贵,全诗所展示的,便是这种社会现象.如何看待,引人深思.浪淘沙作者:刘禹锡Translated Text译文原文Original Text八月的海涛咆哮地从地面卷来,浪头高达数丈拍触山崖依旧退回.八月涛声吼地去,头高数丈触山回.没有多久潮水已退到海门去了,它在临走的时候卷起的沙堆洁白得好象雪堆.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流程万里黄沙,风簸水动波浪淘卷着泥沙从天边流来.今天我要沿黄河之水直上天河,与它一同到达牵牛织女的家门.刘禹锡,浪淘沙(九): 刘禹锡的浪淘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说明诗人对"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视若等闲,虽屡遭贬谪,仍保持着豁达大度和坚定无畏的乐观精神. 诗的后两句表现谗言和贬谪使诗人历尽辛苦,但是锻炼了意志.狂沙最终是埋不住真金的.诗人对此充满信心.刘禹锡,浪淘沙(十):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八)的翻译是什么,请热心人回答!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注释】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古诗今译】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赏析】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淘金还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诗人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诗人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古诗浪淘沙刘禹锡浪淘沙刘禹锡赏析。
【古诗词】浪淘沙诗句的意思和赏析
《浪淘沙》这首诗写出了黄河源远流长、气势雄伟。
开始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
向下游奔涌的磅礴气势。
再写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可到银河。
牛郎织女也会来欢迎你。
这
是多么瑰丽奇趣的景象啊!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这首诗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
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
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
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
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
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
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
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
由此可见,诗人百
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
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赏析(附译文)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
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注释】①藓侵阶:苔藓上阶,表明很少有人来。
②一任:任凭。
吴本、吕本、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作“一行”。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一片”。
粟本《二主词》、《历代诗余》、《全唐诗》作“桁(héng)”。
一桁:一列,一挂。
如杜牧《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燕子嗔重一桁帘。
”③终日谁来:整天没有人来。
④金锁:即铁锁,用三国时吴国用铁锁封江对抗晋军事。
或以为“金锁”即“金琐”,指南唐旧日宫殿。
也有人把“金锁”解为金线串制的铠甲,代表南唐对宋兵的抵抗。
众说皆可通。
锁:萧本、晨本《二主词》作“琐”。
侯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金剑”。
《续选草堂诗余》、《古今词统》作“金敛”。
《古今词统》并注:“敛,一作剑。
”按:作敛不可解,盖承“金剑”而误。
⑤已:《草堂诗余续集》、《古今词统》作“玉”。
《古今词统》并注:“玉,一作已。
⑥”蒿莱:蒿莱,借指野草、杂草,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淹没野草之中,以此象征消沉,衰落。
⑦净:吴讷《百家词》旧抄本、吕本、侯本、萧本《南唐二主词》、《花草粹编》、《词综》、《续集》、《词综》、《全唐诗》俱作“静”。
⑧秦淮:即秦淮河。
是长江下游流经今南京市区的一条支流。
据说是秦始皇为疏通淮水而开凿的,故名秦淮。
浪淘沙浪淘沙篇1古诗词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文学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浪淘沙左辅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
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释: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
③者是:这是。
④春山魂:指桃花。
《浪淘沙》诗词阅读题目小题1:“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4分)小题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浪淘沙》诗词阅读答案小题1:清新幽静,色彩鲜明。
②水流缓缓,桨声轻轻,春草染绿小洲。
几树碧桃掩映在红楼之间。
(4分,每点2分)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2分,画线处各1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1分)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
(1分)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能力。
本题有词前小序,为我们提供了鉴赏背景。
解答此题,需要将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再现出来,点出景象(画面)的特征。
水软,指水流缓慢,与“桨声柔”和谐搭配。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古诗作者表达情感的能力。
此题要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和一些直接透露作者情感的词语着手。
词人羁旅巴山蜀水,在水软桨声柔,芳草萋萋的春天里,折得红楼掩映中的一枝桃花,数日零落后投入涪江,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别于一般伤春悲秋的诗歌。
《浪淘沙》诗词作者简介左辅,字仲甫,江苏阳湖人。
刘禹锡《浪淘沙·其二》诗词赏析
浪淘沙·其二
唐代:刘禹锡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译文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
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注释
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
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赏析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
首先是“桥”。
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
“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
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
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
浪淘沙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浪淘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C2. “浪淘沙”一词中“浪”字的意思是?A. 波浪B. 浪花C. 浪迹D. 浪子答案:A3. “浪淘沙”一词中“淘”字的意思是?A. 淘金B. 淘洗C. 淘汰D. 淘沙答案:B4. 下列哪句诗不是“浪淘沙”中的诗句?A. 黄河远上白云间B. 一片孤城万仞山C. 烟笼寒水月笼沙D. 羌笛何须怨杨柳答案:D5. “浪淘沙”一词中“沙”字的意思是?A. 沙漠B. 沙滩C. 沙粒D. 沙场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是“浪淘沙”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答案:黄河远上白云间7. “浪淘沙”一词中,“________”一词描绘了黄河水淘洗沙石的景象。
答案:淘8. “________”一词在“浪淘沙”中,用以形容黄河水的气势。
答案:浪9. “________”是“浪淘沙”中表达诗人对黄河的感慨之情的诗句。
答案:一片孤城万仞山10. “浪淘沙”一词中,“________”一词用来形容黄河的宽广。
答案:黄河远上白云间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浪淘沙”一词中诗人对黄河的描绘。
答案:在“浪淘沙”一词中,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展现了黄河的壮阔与雄伟。
诗人用“黄河远上白云间”来表现黄河的源远流长,用“一片孤城万仞山”来描绘黄河的辽阔与高远,以及黄河水淘洗沙石的景象。
12. “浪淘沙”一词中,诗人是如何表达对黄河的感慨之情的?答案:“浪淘沙”一词中,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描绘,表达了对黄河的无限感慨。
诗人用“一片孤城万仞山”来比喻黄河的壮观,以及黄河水淘洗沙石的景象,来表达对黄河的敬畏之情。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论述“浪淘沙”一词的艺术特色。
答案:“浪淘沙”一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古诗刘禹锡《浪淘沙》鉴赏 《浪淘沙》是唐代文学 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古诗 刘禹锡《浪淘沙》鉴赏,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古诗刘禹锡《浪淘沙》鉴赏一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
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 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作 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华民族光 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
李白 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 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黄河之水天上来”, 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 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 动态美。
“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 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
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 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 “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 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 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后还至蜀中,方 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
第一联由 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 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 从地下引到天上, 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 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
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古诗刘禹锡《浪淘沙》鉴赏二 “浪淘沙”是唐代民间歌曲之一, 后来变成了词牌名称。
刘禹锡被贬夔州期 间,学习民歌体,写了《浪淘沙九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
它与《竹 枝词》等诗,在诗人集中归在乐府类。
浪淘沙唐王维其七爱上古诗原文: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一、衍生注释:1. “八月涛声”:指农历八月的钱塘江大潮的涛声。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著名的大潮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左右,潮水汹涌澎湃,极为壮观。
2. “吼地来”:形容潮水奔腾而来时发出巨大的声响,好像在怒吼着从地面涌来。
3. “头高数丈”:形容潮水涌起时浪头很高,达到数丈之高。
4. “触山回”:潮水撞击到岸边的山(这里是一种夸张描写)然后又回退。
5. “须臾”:片刻,一会儿。
6. “海门”:指钱塘江入海口。
7. “似雪堆”:把潮水卷起来的沙堆比作雪堆,形容沙堆的颜色洁白如雪,同时也写出了潮水退去时的一种动态美感。
二、赏析:这首诗短短四句,却把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的开头“八月涛声吼地来”,一个“吼”字,仿佛让人听到了那如万马奔腾般的潮水咆哮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那种惊心动魄的场景之中。
“头高数丈触山回”则进一步描绘了潮水的高大和汹涌,浪头高达数丈,撞击着山(虽然可能不是真的撞到山,但这种夸张描写突出了潮水的力量)然后回退,画面感极强。
“须臾却入海门去”写出了潮水退去的迅速,刚刚还汹涌无比,转眼间就退回大海。
最后“卷起沙堆似雪堆”,在潮水退去的时候,卷起的沙堆洁白如雪堆,从前面的汹涌澎湃到这里的稍显平静却又有着别样的美感,动静结合,实在是妙。
三、作者介绍:您可能有些误解啦,这首《浪淘沙·其七》的作者是刘禹锡,并非王维。
刘禹锡,字梦得,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的诗风爽朗清新,他的一生境遇坎坷,被贬官多次,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其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同时也有很多描绘自然美景、抒发人生感悟的佳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小明去看海的时候,那海浪一波一波地涌来,我突然就想起了刘禹锡的这首诗。
我对小明说:“你看这海浪,虽然没有钱塘江大潮那么壮观,但是也有点那‘八月涛声吼地来’的感觉呢。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欣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浪淘沙刘禹锡古诗欣赏浪淘沙刘禹锡古诗欣赏导语:《浪淘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刘禹锡、白居易等改创为诗题、词牌。
浪淘沙(其三)古诗《浪淘沙(其三)》刘禹锡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一、衍生注释:1. “汴水”:古水名,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等地。
这里描述汴水向东流去的景象。
2. “虎眼纹”:形容汴水水面的波纹像虎眼的纹理,可能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有着漩涡或者圆形纹路的水纹状态。
3. “清淮”:淮河。
“晓色”就是早晨的景色。
“鸭头春”,鸭头绿这种颜色常用来形容春水的颜色,就像鸭头的那种青绿色。
4. “君看”:您看,这是一种引导读者去看的话语。
“渡口淘沙处”,渡口是船只停靠和人们渡河的地方,淘沙可能是指水流冲刷沙子的地方,这里有世事变幻的隐喻。
5. “渡却”:渡过,这里暗指岁月流逝,人间的人们不断地经历着生老病死、来来去去,就像在这渡口渡河一样。
二、赏析:这首诗画面感极强。
前两句描写了汴水和清淮的景色,汴水那有着虎眼纹般的水面,清淮那如鸭头般青绿色的晓色春水,多么美啊!就像一幅清新的水墨画在眼前展开。
而后两句笔锋一转,从这美丽的水景转到渡口淘沙之处。
这渡口就像人生的一个站点,淘沙的流水不断地流淌,就如同时间不断地流逝,它渡过去了不知多少人呢。
这是一种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啊,岁月无情,人在这时间的长河里就像过客一样。
就好比我们站在一条大河旁边,看着滔滔江水,那些曾经在江边生活过、走过的人,都被江水带走了岁月,多让人感叹啊!三、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他的诗风格清新爽朗,豪迈俊朗。
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官,但他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的诗歌常常针砭时弊,也有很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的佳作。
他就像一个坚强的行者,尽管道路崎岖,却在文学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去河边游玩,看着那河水不停地流淌,我就想起了刘禹锡的“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我对朋友说:“你看这河水,就像时间一样,不停地流走,从古到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就像这河上的过客,来了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