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详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9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变化,逐渐形成个体素质、品格或才能特征的过程。
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两个方面;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情意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
(一)人的发展的特点: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量力而行—教育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前后衔接的阶段)—量力性—教育有关键期。
3、差异性—因材施教;4、不均衡性—教育要把握关键期。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论层面: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华生;教育决定论-爱尔维修;二因素论-皮亚杰;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影响人的因素分为可能性层次和现实性层次。
可能性层次包括个体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现实性层次主要指个体的生命实践活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是人们生存于其中,并能给予人们一定影响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环境构成了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生产条件。
环境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制约着人发展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规定了人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和程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逆境和顺境对人的发展由于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而不同)。
离开了人的实践,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和成就。
因此,“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幼儿园身心发展教育教案一、前言幼儿园教育是关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身心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教案,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幼儿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幼儿园身心发展制定一份教育教案。
二、幼儿身心发展教育教案1. 身体发展2. 情感与社交发展3. 认知发展4. 语言发展5. 艺术发展6. 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养成三、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身体灵敏度。
2. 帮助幼儿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促进其认知和智力发展。
4.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培养其表达和沟通能力。
5. 培养幼儿对于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促进其艺术风采的展现。
6.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身体发展- 日常体育活动课,包括跑步、跳跃、爬行等。
- 儿童舞蹈课,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
- 室外运动游戏,促进幼儿的体能发展。
2. 情感与社交发展- 小组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情感故事共享,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3. 认知发展- 探索性游戏活动,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和情境。
- 视觉和触觉刺激活动,激发幼儿的感官认知能力。
4. 语言发展- 听力训练活动,引导幼儿倾听声音并进行相关的语言表达。
- 语言游戏,创设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5. 艺术发展- 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幼儿的手工技能和审美能力。
- 视觉艺术课程,让幼儿接触绘画、雕塑等形式的艺术创作。
6. 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养成- 日常生活自理指导,包括洗手、整理书包等习惯的养成。
- 生活情境游戏,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实践技能。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 实验教学法,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索知识和技能。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3.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身心发展的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与重要性2. 影响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3.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个体差异4. 如何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5.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与适应性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身心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个体差异,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身心发展的内在机制,个体差异的成因,如何根据个体差异促进身心发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身心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规律与个体差异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让学生深入理解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个体差异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自我反思法:让学生通过写心得、日记等方式,反思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提高自我认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婴儿照片,引发学生对身心发展的关注,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身心发展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分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个体差异。
3.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深入理解身心发展及其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个体差异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写心得、日记等方式,反思自己的身心发展状况,提高自我认知。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评估他们对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
3.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身心发展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与意义2. 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3.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4. 个别差异与个性发展5. 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身心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 教学难点: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身心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身心发展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知识:介绍身心发展的概念、影响因素、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表,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案例分析: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身心发展的表现及影响因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发展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对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心理学导论》、《教育心理学》等。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身心发展相关概念和图表。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身心发展的案例和最新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四节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编写:荣乾
2019年6月15日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共有十章节。
教材内容简洁、清晰、明了,内容全面,涵盖教育学科主要知识点,适合作为师范专业的入门课程教材学习。
本节内容选自《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四节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容。
该节结构清晰,可读性强,易于理解。
在学习了上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容之后,更有助于了解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发展的含义、理解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掌握并运用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解释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理解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批判精神,能辨别错误教育观点。
[教学重点]
1、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教学难点]
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批判。
[本节主要内容]
1、人的发展的含义
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3、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教学方法] 启发式学习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1.身心发展的概念
新课引入:
从飞屋环游记的感人片段说起——何为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指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
变化。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的发展,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了解这些规律之前,通过图文材料让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复杂多变的,又是有规律可循的,青少年身体发展表现
为生理上的新陈代谢,心理的发展表现为新的需要与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斗争。
其中有一些主要规律:
(一)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首先,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
其次,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
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二)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均衡性。
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
(三)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由于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可能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观看电视节目,分析为什么重点高校农村在校生比例偏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有哪些?
(一) 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
遗传的生物特征,或称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方面的特征,如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外貌、身高、体重、某些行为反应等方面的特征,遗传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生理、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低级生理、心理机能(如眨眼、电反射等)受遗传影响程度强;而高级生理、心理机能(如人的认知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等)受遗传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这里的强弱是与环境的作用相对而言的。
(二) 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
它包括个体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身所接触到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并包括同邻居、亲戚、朋友、父母的交往等,在这些因素中凡是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外界自发产生的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都属于环境。
(三)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包含特殊个体与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因素,既不与环境、遗传并列,也不把它作为特殊环境来对待,而是把学校环境看作是三因素的一种特殊的综合。
与环境中的自发因素相比,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它们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起作用。
就教育来说,教育是使学生掌握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过程,是把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他自己的财富的过程,这种转化要求学生必须有自身的能动性。
从直接意义上来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要求,厌恶学习,懒于思考,心不在焉,缺乏学习动力,教师所讲的东西是不会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的。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一些错误观点
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这些理论从某侧面提出和论证了某一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又过分而片面地夸大某因素的单独作用,忽视影响个体发展的其他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等。
高尔登是英国的人类学家,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序,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决定的一样。
高尔登选出977个著名人物,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和艺术家等,调查他们的亲属,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0人具有名声。
另外,他又调查了977个他们所认为的普通人,结果这些人的亲属中只有一个人具有名声。
由此,他得出结论:非凡的才能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二)、环境决定论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他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由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抚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商人或乞丐、盗贼”。
(三)、遗传决定论
教育万能论是指17、18 世纪理性主义者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到可以决定社会,否定遗传素质差异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教育观点。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靠教育。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也曾说,如果给他以教育的全权,不需要一百年,就可以使欧洲改观。
法国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
物。
他在《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中,反对天赋观念,认为人的天赋是平等的,遗传素质不存在差别,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都是教育的结果。
[课后思考]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规律?
2.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结合自身或身边的事例,谈谈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