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 格式:doc
- 大小:188.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章概况(杨) (2)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期限(杨) (3)第三章规划目标与定位(杨) (4)第四章就业岗位规模测算 (5)第五章土地使用控制(陶) (5)第六章配套服务设施控制 (10)第七章道路系统控制(曾) (11)第八章道路及场地竖向控制(曾) (14)第九章市政公用设施控制(曾) (14)第十章绿地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控制(李) (20)第十一章综合防灾控制(李) (23)第十二章发展时序及近期建设规划(陶) (24)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25)第一章概况一、射洪县概况射洪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涪江中游。
东邻盐亭、西充,南接遂宁、蓬溪,西攘大英,西北靠三台,隶属遂宁市管辖。
射洪县政府驻地太和镇位于县境中部涪江中游西岸,地处北纬32°52′、东经105°23′。
县城自古以来就是川中水陆要冲商贸繁荣之地,也是全县的交通枢纽,西北至绵阳90公里、至成都180公里;南至遂宁40公里,重庆220公里,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01.6万人。
射洪是唐代伟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是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产地,是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规划区位于涪江河谷冲击台地上,自然地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倾斜。
区内地形整体较为平坦,兼有平坝、浅丘等多种地形。
现状道路与场地在涪江西岸一带高差较大,海拔高程在320米—340米(85国家高程基准)之间。
规划区外围属丘陵地形,土层较厚。
2、地质条件射洪县大地构造部位处于新华夏系川中褶皱带内,且处于中台地、绵阳环状构造与威远辐射状构造的交接部位,及射洪——南充东西向构造带上,武南—广兴舒缓背斜的南翼,构造简单,区域稳定条件较好。
根据国家地震局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度(1991)》,规划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3、自然气候射洪县瞿河乡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7.2℃,最低气温为-4℃,最高气温达39.4℃;雨量充沛,湿度大,年平均降雨量931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9%,气候优越,但雨量分配不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年,全年无霜期285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常德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常德市规划区范围内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有关的活动。
各县(市)、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筹)可结合各自实际参照执行。
第三条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各类建设应采用常德市____年德山独立坐标系和____年黄海高程系。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四条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____)(见附表一)分类与管理。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划分为Ⅰ、Ⅱ、Ⅲ区(见附图一),其控制指标实行分区管理,其他区域建设用地参照Ⅱ区管理。
本规定中未作明确分区说明的条文、附表,均适合城市的各类建设用地。
Ⅰ区范围:江北城区东起半边街,红旗路经建设路至紫缘路,南临沅江,北至洞庭大道,西至芙蓉路所围合的区域;江南城区为德安路以东,建新路以北,大湖路以东,永富路以北,与沅江大堤所围合的区域;德山城区为北临沅江,南至桃林路,西至枉水,东抵东风河所围合的区域。
Ⅱ区范围:江北城区为石长铁路线以西、以南与其Ⅰ区之间的区域;江南城区为其Ⅰ区以外的区域;德山城区为其Ⅰ区以外的区域。
Ⅲ区范围:江北城区石长铁路线以东、以北的区域。
第六条建设用地的使用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并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
土地的兼容性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见附表二)。
第七条除国家建设需要外,城乡规划确定的道路与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及绿地与广场的用地,其用地性质不得调整。
其他确需变更规划用地性质的,应根据地块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基础设施的条件,组织详细规划的修改与论证,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八条建设用地的使用应遵循成片开发建设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规定:(一)建设用地面积小于____平方米的零散用地宜作为公园绿地、停车场、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或作为垃圾收集、变配电房、泵站、公厕等公用设施用地。
关于我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常德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十一月中旬,我们在市经委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就我市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调查过程中,实地察看了德山开发区、汉寿经济开发区、鼎城区灌溪工业园区等三个园区的16家企业,以及德山开发区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并先后在德山开发区与德山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汉寿经济开发区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在鼎城区灌溪镇政府与武陵、鼎城、临澧、澧县、石门等县工业园区的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特点近些年来,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在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资金投入和改善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园区雏形基本形成。
自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设立以来,各级政府围绕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采取激励政策和措施吸引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武陵、鼎城、临澧、澧县、石门等县的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
大多数工业园区编制了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园区功能定位,理清了发展思路,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
德山开发区和区县(市)工业园区已逐渐成为我市工业强市的基地、招商引资的平台、工业经济发展的集聚区。
2.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1992年以来,德山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35亿元,区县(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在逐年加大。
各工业园区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各工业园区着力完善服务企业发展的“软环境”。
德山开发区今年启用了政务服务大厅,目前有十多个主要为工业项目和企业服务的职能部门设立了办事窗口。
汉寿经济开发区的政务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常德市1999年一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摘要)发布日期: 2003-5-6 资料来源: 市计委一、概述(一)现状概况常棵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东滨洞庭,南通长沙,西连黔川,北临鄂西。
市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涅润气候区,洞庭湖平原。
地势西高东低.兼备平湖,丘岗、山地地形特征。
全市现辖两区、一市、六县,面积18190平方公里,1998年底户藉人口595.0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303.7亿元,居全省第三位。
常德市中心城区由江北城区、江南城区、德山开发区三片组成,至98年底,三片建成区面积48. 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7. 25万人。
其中江北城区为常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用地面积31.1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29.76万人;江南城区为鼎城区政府所在地,建设用地面积9.35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6万人;德山开发区为常德市的主要工业基地,建设用地面积10.4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73万人.(二)规划期限近期2005年,远期2020年,远景2020年后30-50年。
(三)规划区范围本次规范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江北地区、武陵镇、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护城乡、东郊乡、东江乡、河伏镇、丹洲乡、南坪岗乡、芦荻山乡、灌溪镇、白鹤山乡、斗姆湖镇、石门桥镇,太阳山林场,总面积约638平方公里。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区位条件常德市域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我国“东靠西移”战略的中间地带,是长江流域经济发达的上海、江苏与相对落后的云、贵、川的过渡区,它既受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中心的南中国经济圈的辐射影响,也是湘西北汇入长沙经济带的必经通道。
(二)城镇发展战略与布局常德市跨世纪的城镇发展战略为:强化中心城市,加强县城建设,积极发展中心镇。
城镇发展布局将在现有基础上形成“一个中心,两大城市群,三条轴线,四类空间,五个等级”的战略布局。
一个中心即以常德市城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两大城市群是以石门为核心的西北城市群和以津市、澧县为核心的东北城市群;三条轴线指南部发展轴(319国道、石长铁路、长常高速公路沿线)、北部发展轴(从津市、澧县沿澧水流域到石门)和中部发展轴(207国道、石长线和1836省道沿线);四类空间是以常德市城区为中心的大都市区,以各城镇发展为依托的城镇密集区,以交通干线和沿线重要城镇为骨干的城镇点轴发展区和西部山区的城镇点状发展区;五个等级是指中心械市——次中心城市——县城一一中心镇———般镇的五级城镇体系结构。
关于德山经济开发区规划修编经费预算审核的公示根据财政部财建[2001]第591号《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德山经济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来的德山经济开发区规划修编经费预算进行了审核,现将审核结果公示如下:一、项目概况1、项目来源: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为加强德山规划修编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宋冬春为组长、副市长朱晓平为副组长的德山经济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
目前,该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2、项目简介:该项目分为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及总体规划纲要、专题规划研究和详细规划五个部分,费用组成由以上五个规划编制经费和测量、评审、会务、接待及成果印刷费、设计单位考察费等组成。
3、资金来源:切块经费中安排二、审核依据1、常德德山经济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拨付德山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费用的请示》、经费预算及领导批示;2、《常德德山经济开发区概念规划》规划设计合同;3、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4]中规协秘字第022号文件《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三、审核中的主要问题及说明1、概念规划设计费用:根据常德德山经济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上海同济大学、深圳规划设计研究院和苏州新艺元规划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的规划设计合同,该项设计费用为110万元。
2、德山开发区总体规划:根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2004]中规协秘字第022号文件《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德山开发区规划面积70km2,按照中等城市规模计算,设计费用为3×70=210万元,扣除概念规划部分50万元后为160万元。
参照市场行情,考虑到该项目为全国公开招标,按优惠10%标准计算,费用为210×90%=189万元,扣除概念规划50万元后,实际设计费为139万元,核减21万元。
3、总体规划纲要编制费用:按总体规划标准的50%计算,为105万元,根据市场行情,可以下浮20%,编制费用为84万元,核减21万元,核减10.5万元。
对标“五好”要求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作者:赵新文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22年第04期为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五好园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機制好、发展形象好)创建活动。
湘乡经开区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标“五好”要求,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全省产业园区考核中综合排名第6。
抓规划明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首先是理念要新。
我们坚持把发展服从规划的理念贯穿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始终。
找准产业定位。
根据“专而精”的要求,高标准培育电工电气(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绿色建材与循环经济产业,形成了“一主两特”的产业定位。
坚持规划先行。
围绕兴产业、建城市两大目标,以调区扩区为契机,高起点编制园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产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组团规划,完善空间布局。
抓好用地节约。
以低效用地清理处置两年行动为抓手,综合运用“清出”“腾退”“增投”“扩能”等方式,盘活提效园区用地。
抓创新搭平台,提升发展支撑力。
坚持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深化产学研合作。
创建国家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正润创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巨强科技等6个国省平台,支持埃普特与湘雅二医院合作建设介入医疗器械技术中心,以及振添光学与中南大学合作打造光学玻璃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创新平台。
引进湖南电器检测所打造中西部最大的电器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和前行科创、5G智慧园区等科技创新平台,设立园区法律咨询服务室、园区法庭建设法律服务平台,设立园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打造人力资源平台。
推动银企对接。
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长沙银行合作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园“助力贷”“潇湘财银贷”,打通银行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抓产业铸链条,提升产业聚集力。
坚持把“产业是本、项目是王”作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聚焦主特产业精准招商。
围绕“一主两特”产业定位,采取上门招商、市场化招商、乡情招商方式,运用金融招商、网络招商、股权招商等手段,不断提升招商效益和质量。
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3.25•【字号】邹政办字〔2017〕34号•【施行日期】2017.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邹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邹政办字〔2017〕34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发挥规划对园区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园区提档升级、工业转型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山东省经济开发区条例》《〈中国制造2025〉济宁市行动计划》(济发〔2016〕32号)和《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经济开发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济发〔2017〕16号),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充分认识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是理清发展思路的需要。
我市园区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产业低端化、同质化问题依然存在,增长极作用发挥不充分、特色产业不突出依然是园区发展的共性问题。
亟需科学编制规划,分析现状,找准短板,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实现园区经济错位发展、高端发展。
二是再造园区发展新优势的需要。
通过新一轮园区规划修编,着力解决园区有规不依、执规不严、规划水平滞后的问题,引领带动园区集聚产业发展、构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优化宜居宜业营商环境、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全面培育园区发展新动能,提升园区发展新水平。
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需要科学编制规划,引导企业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四是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变革的需要。
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日趋明显。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1)第三章规划布局 (3)第四章工程设施规划 (5)第五章平面定位与竖向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土地使用和建设规划管理通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地块划分和规划控制指标 (7)第八章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工业片区开发规划 (8)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科学合理地指导常德市德山经济开发区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以下简称德山工业区或工业区),促进工业区用地的合理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和《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2条本规划经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应,德山工业区地块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建设活动及管理措施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及意图,此外还应符合国家、地方的法规及规定。
第3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和规划图册三部分共同组成。
第4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常德市德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第6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常德市城乡总体规划(2009-203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德市建设局;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07-90);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 B50180-93);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9.《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10.《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公安部、建设部,(88)公(交管)字90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2.《常德市德山工业区路网规划专题会议纪要》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3.与本规划有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规范、规定、标准;第7条规划原则:1.保持工业区的功能与结构完整工业区是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规划与建设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部署,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现状及发展条件为基础,综合确定其规划结构、路网体系和大型设施的配置;同时,保证工业区中产业园区、居住区块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功能的充分发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9•【字号】常政办函[2006]43号•【施行日期】2006.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的通知(常政办函〔2006〕43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德山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工作方案为全面做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行政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和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的整体安排和统一部署。
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是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调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布局,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依据。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要求,统筹保护耕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安排与布局,统筹区域用地布局与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统筹人的生存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友好,切实保障生态建设用地需求;2、以国家和省有关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为准则,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3、以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3+5”城市群(长株潭+岳常益娄衡)的发展战略,重点保障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用地需求;4、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基本要求,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完善用地机制、坚持用地发展与改革的办法,解决土地利用问题。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功能规模与布局 (3)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 (5)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6)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7)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8)第八章城市设计导则 (9)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第十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0)第十一章附则 (11)附表一土地利用汇总表 (12)附表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14)附表三地块指标控制一览表 (15)附表四:各类用地使用性质适建性规定表 (2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和xx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适应xx县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发展需求,优化利用和合理配置城镇空间资源,指导园区合理高效的发展建设,特编制《xx县xxxx工业园(xx-xx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一)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实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 2006.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令第七号、2010.13);《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二)xx地方法规、文件《xx省重点工业园区实施办法(暂行)》;《xx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云政发[2004]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三)其他现行法律法规、条例规范《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xx县“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5)》;《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理念(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筑xx-xx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
前言规划考虑到园区总体用地中占用基本农田面积较大,本着不占用农田的原则,本次规划将结合城区总体规划中的西部工业组团进行布置,建议将西部工业组团整体纳入园区建设用地。
本次规划将落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将电子、食品加工、汽车配件等富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纳为规划的重点内容。
项目规划组在规划设计工作当中,得到了常德市及其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第一章规划依据与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湖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6、《湖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7、《常德市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8、《常德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4-2020)》;9、《常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20)》(在编);10、《常德市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在编);11、其它相关规范与标准。
二、规划原则1、落实园区总体规划的控制要求,结合2009版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充分利用土地为原则,加强与周边公共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的协调,充分利用老城区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三效益统一原则。
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周边村庄和居住用地的要求,以及工业区内产业发展的需求,力求使规划能够充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环境,并有力促进区内工业企业的发展,做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三结合。
3、可操作性原则。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地形特点合理布置各项用地,并保持一定的弹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优化工业区环境质量和配套设施水平,促进工业区的健康高效运作。
第二章现状概况与问题分析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市境北连荆襄,南毗益阳,东滨洞庭。
是湖南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区位于常德市南部,与主城区隔江相望。
常德德山开发区某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 前言1.1项目背景1.1.1规划范围本片区规划范围位于常德德山开发区某地块,东至新兴乡,南至石门桥镇,西至桃花源机场,北侧为董山公园。
控规用地面积23.2公顷。
1.1.2编制过程简介(1)常德德山开发区某地块城市设计咨询2008年4月至8月由常德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德山经济开发区城市设计招标,共邀请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与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公司三家单位进行设计竞赛。
经过专家评审,并向常德市、鼎湖区两级领导汇报,最终确定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公司为最终中标单位。
(2)城市设计深化阶段性成果汇报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公司常德德山经济开发区控规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依据专家和规划局的意见和建议,参考投标的另外两个方案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了深化和优化。
2009年3月初由常德市城乡规划局组织召开本项目深化阶段性成果评审会。
会议基本认可深化成果提出的规划方案,提出在下湾水库周边设置高尔夫主题运动公园等调整意见,并要求尽快开展下一步控规的编制工作。
(3)现状调研及基础资料收集按照工作计划安排,项目组于2009年3月26、27日对德山经济开发区进行现场踏勘调研,并依据前期提供给规划局的资料清单收集到部分电子及文件资料。
(4)初步方案征求意见2009年5月25日,常德市城乡规划局常德分局组织召开了本项目的初步方案征求意见会议。
会议肯定了项目组的工作,市区两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针对方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后项目组与市规划局、常德分局就本项目的修改调整做了进一步的沟通。
2009年6月至7月,项目组着重就现状批租情况和控规相应的土地利用调整方面,又与规划局进行了多轮的方案沟通和修改,并在7月底规划方案得到了规划局的认可。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项目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度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公示稿。
1.2项目内容与重点1.2.1项目内容根据项目任务要求,本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城市设计:重点塑造中心地段的空间特色结合总体布局及中心地段周边现状资源,对其城市空间景观及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确定空间景观体系结构、环境特征及其构成与分布。
“低碳”背景下工业园区控规的创新——以恩施鹤峰县太平乡工业园区控规为例金立薇【摘要】系统综述了当前学者在低碳认识与思考、方法与技术、实践层面的研究,引出目前低碳规划的不足,进而以恩施鹤峰县太平乡工业园区控规为例,介绍其在加强片区发展战略性研究、建立生态本底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突出产业研发、科学确定容积率下限控制方面的创新.【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10【总页数】3页(P4436-4438)【关键词】低碳;工业园;控规【作者】金立薇【作者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4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了关于“生态”、“绿色GDP”、低碳城镇发展、低碳城市规划的风潮,尤其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及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城市概念已经全面走进了我国城市发展和规划的视野。
进而,以“低碳”为主题的各个层面的规划探讨全面爆发。
经笔者对《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的统计,低碳规划研究基本涉猎“低碳”认识与思考、方法与技术、实践与探索(国际动态、新城规划、园区建设、专项规划)3个领域[1]。
在低碳认识与思考领域,各学者重点讨论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战略思考、现状特征、发展脉络、增效路径和未来趋势。
仇保兴的研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如何发展低碳生态城市。
首先强调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其次提出我国应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模式中跳出去,走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再次应重新审视城市的本质,探讨城市规划应从着眼宏观到关注细节、关注人文和关注自然共生来强化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1]。
其他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和发展方向及近年的相关研究动态,来梳理目前的理论体系和认识框架。
各学者的理论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启迪智慧,为建设和实践提供指引。
在低碳方法与技术领域,各学者的研究主要涵盖政策、体制、经济、生态、水系统、垃圾处理、规划、交通以及建筑等内容。
工业园区项目发展规划(精选5篇)第一篇:工业园区项目发展规划工业园区项目发展规划工业园区项目发展规划根据“工业强县”指导思想,通过建设高质量工业园区,坚持扩张工业总量、提质增效总体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建立具有五原特色的工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按照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符合我县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工业项目,整合轻化工工业园区、有机食品工业园区。
两个园区总规划面积26642亩,其中工业用地规划面积21342亩,规划入园项目53项,工业项目占地13363亩,总投资167.13亿元,产值198.98亿元,利税38亿元。
轻化工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8330亩,其中工业用地7240亩:三类工业用地2234亩、二类工业用地2278亩、工业发展备用地2730亩。
园区主要以轻化工产业为主。
入园企业27户,总投资129.61亿元,产值131.6亿元,利税27.5亿元。
有机食品工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18312亩,规划入园项目26项,总投资38.03亿元,总产值67.46亿元,利税10.6亿元。
有机食品工业园区分二块地界,一号地界位于真心区,入驻项目以食品加工业为主。
二号地界位于鸿鼎区,入驻工业项目以葵花产业化加工项目为主。
轻化工工业园区轻化工工业园区(三类工业用地项目发展规划)表1.1序号项目名称占地面积(亩)总投资(万元)总产量产值(万元)利税(万元)同泰玻璃制品公司新建四座玻璃窑炉1606400新增5万吨95001000玻璃模具生产线项目209570000套3000926新建日产180吨格法玻璃生产线项目1451200054000吨17000年产18万m2彩色水晶玻璃板材项目300018万m254002200年产1.2万m3泡沫玻璃项目31251.2万m336001215富源农产品公司扩建45000吨番茄酱项目2801900045000吨200004200年产3万吨三聚氰氨项目3002500030000吨300004700碳氨改尿素技改项目12050007万吨72001300年产10万吨复混肥项目300010万吨7800920年产10万吨甲醇项目135984010万吨111243750年产4.5万吨无水乙醇项目147100824.5万吨259804764年产3.6万吨淀粉降解餐具项目180118943.6万吨302647500蒙藏公司新建4×12500kva铁合金冶炼炉72003万吨120001600新建钢筋砼制品项目55005万m359001150合计185012313618876837565轻化工工业园区(二类工业用地项目发展规划)表1.2序号项目名称占地面积(亩)总投资(万元)总产量产值(万元)利税(万元)第二篇:《藏青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规划—产业绿色发展规划》项目《藏青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规划—产业绿色发展规划》项目对外委托专题公开选聘承担单位申请指南一、项目背景藏青工业园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地处青藏高原,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下设立的工业园区。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公示为积极推进我市新型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引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组织开展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修编工作。
2010年2月,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经省建设厅审查批准。
3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总体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完成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的成果草案。
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适应我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现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草案)予以公示,以更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内容(详见附件)二、公示时间2010年3月26日——2010年4月26日三、公示意见反馈方式1、信件寄往“常德市规划局总工办”,信封上请注明“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意见”;2、拨打电话至常德市规划局总工办。
电话:联系人:王莉、钟晨附件:1、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草案)2010年3月项目名称: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委托方(甲方):常德市规划局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81001)编制阶段:总体规划成果送审单位:常德市政府项目送审专用章: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住房研究所主管所长:卢华翔,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李秋实,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屈伸,城市规划师李慧轩,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徐素敏,高级工程师伍速锋,工程师,博士刘明喆,工程师刘海龙,工程师张黎明,助理城市规划师陈明,助理城市规划师余猛,助理城市规划师,博士北京大学参加人员:曹广忠,副教授江艺东,硕士研究生袁文旭,硕士研究生白晓,硕士研究生陈义勇,硕士研究生边雪,本科生任帅,本科生李沁,本科生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1. 项目概况 12.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发展策略 3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3. 市域人口发展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34.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45.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56.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 77. 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 78. 市域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89. 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1010.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11.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4第三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712.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17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17城市规模 1713. 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1814.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 18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18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18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9中心城区用地构成 1915.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规划 2016. 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1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21行政办公用地 21商业金融业用地 21文化娱乐用地 22体育用地 22医疗卫生用地 23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317. 中心城区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23工业用地 23仓储物流用地 2418. 中心城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24绿地系统规划 24景观系统规划 2519.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620.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7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27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27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30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32停车系统规划 34慢行系统规划 3521. 中心城区市政与公用基础设施规划 36给水工程规划 36排水工程规划 37雨水系统规划 38供电工程规划 38通信邮政工程规划 39燃气工程规划 40环境卫生规划 4122. 中心城区公共安全规划 42防洪排涝规划 42抗震减灾规划 43消防规划 44人防规划 4523.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624.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4825. 中心城区城乡统筹与村镇建设 49镇规划指引 49乡村规划指引 49第四部分规划实施 5026. 空间管制与建设指引 50市域空间管制 50市域分区规划指引 51中心城区“四区”划定 51中心城区“四线”划定 52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强度管制及分片区指引 5527. 建设时序与远景发展构想 5628. 政策建议和实施保障 58表格 1常德市新型城市化目标指标体系一览表 60 表格 2常德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评价指标表 60 表格 3常德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 62表格 4常德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62表格 5常德市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63表格 6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表 69表格 7市域生态功能区划 69表格 8中心城区“四区”划定一览表 70表格 9中心城区四区划定面积 70表格 10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汇总表(2030年) 70表格 11中心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30年) 71表格 13中心城区主次道路规划一览表 71表格 14 中心城区道路规划主要断面一览表 75第一部分总则1. 项目概况第1条项目背景为了贯彻国家和湖南省关于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坚持建设两型社会和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协调城市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应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的新要求,常德市人民政府提出对1999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1)第三章规划布局 (3)第四章工程设施规划 (5)第五章平面定位与竖向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土地使用和建设规划管理通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地块划分和规划控制指标 (7)第八章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工业片区开发规划 (8)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科学合理地指导常德市德山经济开发区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以下简称德山工业区或工业区),促进工业区用地的合理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和《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2条本规划经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应,德山工业区地块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建设活动及管理措施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及意图,此外还应符合国家、地方的法规及规定。
第3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和规划图册三部分共同组成。
第4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常德市德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第6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常德市城乡总体规划(2009-203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德市建设局;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07-90);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 B50180-93);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9.《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城建[1993]784号;10.《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公安部、建设部,(88)公(交管)字90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2.《常德市德山工业区路网规划专题会议纪要》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3.与本规划有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规范、规定、标准;第7条规划原则:1.保持工业区的功能与结构完整工业区是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规划与建设必须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统一部署,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现状及发展条件为基础,综合确定其规划结构、路网体系和大型设施的配置;同时,保证工业区中产业园区、居住区块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功能的充分发挥。
2.完善工业区的用地配置在完善工业区的产业用地结构的同时,应增强为工业区服务的科研、信息、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等功能用地的综合规划。
在保证功能合理的前提下,优先安排市政公用设施和城市绿化用地。
3.合理控制工业区的人口容量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虽然已明确规定了工业区合理的人口数量,但是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规模有了较大的增加,结合用地现状及工业区发展条件,将工业区的规划总人口控制在40万人以内。
同时,以本规划为依据,及时做好工业区内农居点的综合调整和居住新区的建设规划。
4.处理好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与严肃性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在确保规划严肃性的前提下,尽量使规划方案与建设模式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操作弹性;规划除了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外,还应做到近、远期有机结合,为工业区的分期滚动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第8条规划目标德山工业区的建设将是常德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常德工业经济向集团化、群体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战略的落实以及形成工业经济中坚力量的核心地区。
德山工业区在工业结构上要以竹木加工、机械制造、轻纺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以及精细化工等高技术含量的一、二类工业为主,在城市总体需要时,也可以考虑少量三类工业。
把工业区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的产业园区。
工业区的建设是长期的过程,规划既要有宏观考虑、统一规划和总体布局,又要根据人、财、物的具体情况,集中力量先搞好起动区的规划,实现滚动开发,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
第三章规划布局第一节规划结构第9条德山工业区因其自然的地貌条件,在整个狭长的规划地块中形成了由“三心,四轴,八大片区”所组成的规划结构形态。
“三心”:以工业中心,居住中心,商业中心为“三心”的规划。
“四轴”:以四条城市主干道为轴线深度发展。
“八大片区”:根据功能不同分为八大片区。
第二节用地布局第10条公共设施用地在工业区北部的居住区中心集中布置商业、综合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等建设用地,将此中心建设成为整个工业区的北部生活服务综合中心。
德山大道与桃林路、崇德路之间,规划商住综合地块,安排商住混合建设用地和办公、市场、学校、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沿纬三路、纬七路与政德路交叉口附近的建设用地规划为商住综合地块。
形成南部地块的居住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服务中心第11条居住用地规划形成三个功能完善的居住组团。
1、住宅用地在整个工业区形成三个由小区规模及中心组团规模的住宅建设用地。
住宅用地与主要生活性干道相临的采用商住综合用地(RC)形式进行综合建设与开发,形成层次丰富的城市景观。
农居安置用地的住宅建设用地主要以三类住宅为主,其余的住宅建设用地以二类住宅为主。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住生活服务的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沿生活干道布置。
在整个工业区中合理布置教育设施,同时,合理布置小学和幼儿园,整个工业区的原有小学在生活区块中的服务半径均较为合理,但用地面积相对较小,应按国家中小学用地标准予以扩建,并应按合理的服务半径规划托幼合设的幼儿园。
3、道路用地居住区的主干道的红线宽度控制在24~36米左右,干道间距控制在800~1000米左右;次干道的红线宽度控制在12~20米左右,干道间距控制在300~500米左右。
4、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结合居住小区的开发建设应设置小区集中绿地,面积应控制在0.4公顷以上。
第12条道路、广场和对外交通用地l、交通组织本区交通可分成二个部分,一部分是内部交通流,另一部分过境交通流。
交通组织分成二级,第一级是由快速干道(绕城公路、进城连接线、远期快速干道)构成环线,采取管理措施,在交通高峰时间,引“过境”交通流通过环线输导进入相邻区块,环线截流“过境”交通流,环线在工业区中起到交通“保护壳”作用。
第二级是核心区四周道路构成环线,保障核心区交通顺畅和环境的整洁。
2、路网布局合理规划主次干道道路的路幅宽度、路网密度,规划区的路网形式以环路和方格网道路结合。
3、静态交通设施德山工业区结合街头绿地规划停车场6处。
在进出工业区的主要路口均规划设置社会公共车辆的停车场,停车场每处设50~150辆标准车值。
在核心区结合中心区设置交通性广场用地,集中设置社会公共停车场,其中部分可以采用地下停车场库和停车楼的形式。
结合绿地、公建设置两个游憩集会广场,在综合商贸中心区规划步行系统贯通商业、文化、娱乐等核心用地。
城市公共加油站按服务半径0.9~1.2公里布置,在德山工业区规划3~4个。
合理规划工业区的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结合道路建设每个公交站点均应设港湾式停靠站。
表 1.1 德山工业区道路一览表第10条工业、仓储用地在产业的地块安排上,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纬四以北的二类工业用地内;机械加工产业园区;新材料、轻纺工业、木制品加工区主要布置在纬三路和政德路之间的用地地块的二类工业用地内;电子信息类主要在经四路以纬七路和桃林路之间以南的一类工业用地内;化工类以及有一定污染的三类企业主要在经三路以东,崇德路至青山路之间的三类工业用地内。
根据《常德市德山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在德山工业区内规划一个集中的仓储及货运用地。
仓储货运用地安排在崇德路以北,桃林路以南地块,形成具有集约用地规模的物流中心。
小型的仓储用地由各工业区各企业自行解决。
工业用地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加强绿化建设,并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原则要求进行用地的详细规划。
第11条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给排水规划、电力电讯规划、燃气规划详见第五章。
2.环卫设施规划在青山路与乾明路交叉口东南角规划一处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 1.27公顷。
在工业区两个中心区内的垃圾收集点每70米服务半径设一处,并按国家标准均匀布点公共厕所。
3.消防设施在工业区中部的中心地块即桃林路与德山大道交叉口的西南角规划有消防设施用地 1.48公顷,责任区范围13平方千米。
第14条绿地及景观规划工业区的绿地建设应做到点、线、面结合,绿地率不低于30%。
为了保持常德市山水城市的整体特色,工业区的建设考虑到了开发建设和自然生态景观环境的结合,区内保留大量生态林地,作为山地生态涵养区和工业区公共绿化用地,使得常德“山水城市”的特色在工业区也得到了体现,形成了现代工业园区新的景观形象,保障了工业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了涵养水源并形成沿江景观,规划在沅江江边留出100米宽的沿江地带作为防护林带。
公共绿地由中心公园绿地和居住组团公共绿地组成。
公共绿地总面积113.1公顷,公共绿地率为8.66%。
公共绿地建设重点为中心公园绿地,并可以结合绿地设休息廊以及活动室等小型娱乐设施。
第四章工程设施规划第15条给水工程1. 给水标准:工业用水标准: 1.2 万M3/ KM2•d;公建用水标准: 1.5 万M3/ KM2•d;住宅生活用水标准: 250 L/人•d;市政设施用水标准:0.35 万M3/ KM2•d;仓储设施用水标准:0.3 万M3/ KM2•d;道路绿化用水标准: 0.2 万M3/ KM2•d;德山工业区规划最大日用水量为9.3万M3/天。
2.供水水源:德山工业区的供水水源由常德市城市管网供水。
3.供水管道:德山工业区供水管道近期由溪口水厂接入,管径为DN500。
远期由规划中的新建水厂供给,接口管径为DN900。
工业区内管网以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布置,环状布置为主,以增加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4. 消防系统采用生活与消防合并的低压制消防系统,有关消防水量和室外消火栓布置等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执行,室外消火栓均匀布置在道路两侧,并尽量布置在十字路口,消防栓与消防栓间距不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为150米。
第16条排水工程1.排水体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排水体制确定为雨污分流制。
2.污水量常德市德山工业区日平均污水量预测为74500M3/ d。
3.污水管道:德山工业区污水管道以政德路为污废水主干管,采用重力管与压力管相结合,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排至常德中心城污水处理厂。
4.污水处理:工业区内生活污水必须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排至工业区的集中污水处理厂;进入城市污水管道的工业废水必须符合城市污水进入下水道的水质标准(GB8978-88),不符合标准的废水应在厂内进行预处理。
工业污水经城市污水管网排至工业区的污水处理厂经污水集中处理,与生产废水合并污水泵房,集中处理后的污废水需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