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金银器的工艺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43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旨在使学生对中国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特点、设计风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把不同时代工艺美术的形式与时代文化、政治、经济联系起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荣誉感,培养对工艺美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一)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面授与配合多种媒体进行的设计作品赏析。
在讲授工艺美术的起源、形态范畴、演变、审美特征、主要内容及发展规律时,以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重点与难点:传统工艺美术的形态范畴、审美特征(三)教学内容:1.1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起源与发展1.2 传统工艺美术的形态范畴1.3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演变及审美特征1.4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形式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规律(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习题与作业:分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第2章陶瓷工艺美术(一)基本要求:了解古代陶瓷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的线索,掌握各个时期陶瓷工艺美术的造型和装饰风格。
特别是形体的变化,图案、纹样等装饰题材的转变,使得把抽象的时代文化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式表现于陶瓷艺术中。
(二)重点与难点:不同历史时期陶瓷装饰手法、题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三)教学内容:2.1 陶瓷发展简史2.2 陶瓷造型工艺美术2.3 陶瓷装饰艺术设计(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习题与作业:归纳中国古代陶瓷装饰的表现手法。
第3章青铜器工艺美术(一)基本要求:通过老师的课堂面授使学生对我国青铜工艺美术有一个全面、理性的认识,同时采用多种媒体展示、赏析具体的青铜器实例,特别是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审美特征比较,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文化。
了解秦汉以后青铜器继续发展和衰落的原因,以及后来的表现。
(二)重点与难点: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审美特征(三)教学内容:3.1 青铜器发展简史3.2 青铜器的造型艺术3.3 青铜器的装饰艺术(四)学时分配:4学时(五)习题与作业: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装饰有何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第4章玉器工艺美术(一)基本要求:宏观把握我国玉器的起源、发展、演变。
古代文化中的金银器艺术金银器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古代,金银器是贵族生活和宗教仪式的必备物品,因此金银器艺术也成为贵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黄金时代的艺术特征、金银器的制作技艺、金银器在贵族生活和宗教仪式中的地位等方面,探讨古代文化中的金银器艺术。
黄金时代的艺术特征黄金时代是指青铜时代后期至春秋时代,这一时期金银器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此期间,金银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艺术风格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黄金时代,金银器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明显的几何化和抽象化特征。
在黄金器的装饰中,人和动物的形象被大量运用,运用实物与象征符号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为黄金器艺术加入了浓郁的宗教气息。
同时,黄金时代的金银器艺术形式简练、凝练,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和符号性。
黄金时代的金银器艺术充分体现了“物具其象”的艺术原则。
金银器的制作技艺金银器制作技艺是古代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金银器制作过程一般经过选料、设计、制模、铸造、加工、打磨、镶嵌、涂漆、烤火等工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工序是铸造。
传统的铸造工艺分为失蜡铸造和鎏金铸造两种。
在失蜡铸造中,首先雕刻出原型,然后用薄蜡覆盖在原型表面,并按照金银器的形状和图案修剪成形。
接着将蜡件在滴有粘性的泥浆中涂上一层泥膜,待泥浆干后,全体淬入水中,再放入炉中,使泥膜内的蜡烧光。
这时原体中留下了与之形状相同的空腔,将涂以石膏浆的空腔再用泥土固定。
之后从一个水孔向空腔中浇入铺在泥膜上的铜热融金液,待凝后,用锤子轻敲泥土,取出铜器,并用火烤去泥膜,细加打磨后,可完成一件精美的黄金器。
鎏金铸造是一种在黄金器表面覆盖一层金箔的技术。
在鎏金铸造中,首先在黄金器的表面铸造出基体,然后在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金箔,并用木槌轻敲压紧,使其密实牢固,最终完成一件用黄金和金箔制作的精美金银器。
金银器在贵族生活中的地位在古代,金银器是贵族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概况(一)——中国工艺美术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美术风格更是与众不同。
了解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有利于国民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美术包括工艺美术、中国绘画、中国民间艺术。
本文将先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分类及发展历程进行概述。
工艺美术是造型、实用艺术之一。
广义的工艺美术,既包括手工艺,又包括现代工业艺术设计,既能解释传统工艺现象,又能包容未来的工艺形态。
狭义的工艺美术,主要指手工艺的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类型十分丰富,按照用途可分为日用工艺和陈设工艺,它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属性,具体分为陶瓷工艺美术、青铜器工艺美术、金银器工艺美术、染织品工艺美术、雕塑工艺美术、家具工艺美术、建筑工艺美术等种类。
一、陶瓷工艺美术陶瓷艺术在中国发展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九千多年前,中国先民便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
随着历史的发展,陶器更是成为了表达制作者思想情感的承载物。
一般而言,陶器装饰图案来源于编织物的模拟、劳动的节奏感、图腾的表号化、自然物的抽象化;而彩陶图案的形式法则有分对比法、分割法、开光法、双关法、多效装饰法等。
商代出现了白陶;秦汉时期出现了我们所熟知的秦代陶俑;随着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唐三彩釉陶风靡一时。
而至宋代的秀丽,元代的浑厚,明代的精巧青花瓷,都代表了不同时代中国陶瓷工艺的特点。
二、青铜工艺美术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要掺一点铅,而青铜艺术品便是这种合金制成的工艺品。
我们所熟知的司母戊鼎、鸟尊等都是有名的青铜艺术品。
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黄河流域。
商代后期是整个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基本上体现了“礼器”的性质,蕴藏着深刻的宗教与政治意义。
但在秦汉之后也出现了“青铜器断代”的说法,意指青铜工艺的流失。
三、金银器工艺美术金银器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被进行锤造,又有天然色泽不易氧化,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
金银制品在商代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金银镶嵌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1.2 工艺美术的定义解释工艺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2.1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介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如陶器、石器等。
2.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半坡遗址的彩陶等。
第三章: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3.1 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3.2 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青铜器、玉器等。
3.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商周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等。
第四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4.2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漆器、陶器等。
4.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战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等。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5.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佛教艺术等。
5.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等。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6.1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6.2 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金银器等。
6.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隋唐五代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唐代的越窑青瓷等。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7.1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7.2 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建筑装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