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发展史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动画表演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22年,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猴子捞月》的诞生年份。
以下是中国动画表演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里程碑事件:
1.初期阶段(1922年-1949年):这个阶段被认为是中国动画的起步时期。
除了《猴子捞
月》,还有一些早期作品如《大闹化龙池》、《铁扇公主》等。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和资金限制,中国动画产业未能迅速发展。
2.社会主义时期(1950年-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动画创作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和
支持。
这个时期的动画片以宣传革命理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题,如《天线宝宝》、《小蝌蚪找妈妈》等经典作品。
3.改革开放时期(1979年-200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动画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此
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动画电影和电视剧,例如《舒克和贝塔》、《大闹天宫》等。
同时,国内动画片开始与国际接轨,参加国际动画电影节,并获得了一些国际奖项。
4.数字化时代(2000年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动画进入
了数字化时代。
这个阶段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3D动画作品,例如《功夫熊猫》、《大圣归来》等。
同时,网络平台的兴起也为更多创作者提供了展示作品的机会。
目前,中国动画表演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动画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中国的动画发展史篇一:中国的动画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4年的南北朝时期,当时出现了第一个动画作品《拾梦纪》。
此后,中国的动画事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成长为全球动画产业中的重要一环。
20世纪初,中国的动画作品开始出现在国际市场上。
192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红楼梦》,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动画电影,也是中国动画的里程碑之作。
此后,中国的动画作品逐渐走向了国际化,为世界观众所熟知。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动画经历了一次痛苦的转型,从传统绘画转向计算机动画。
195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动画带来了新的机遇,当时中国动画公司开始制作动画作品《西游记》。
此后,中国的动画作品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绘画风格,开始探索更加多样化的动画形式,如木偶动画、3D动画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动画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2000年,中国动画公司开始制作《封神演义》等神话题材作品,这些作品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欢迎。
2005年,国家推出了“新CG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此后,中国的动画作品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如2008年上映的《功夫熊猫》等。
近年来,中国的动画作品也开始关注环保和公益事业,如2017年上映的《大鱼海棠》等。
同时,中国的动画产业也开始向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制作了《长安十二时辰》、《长歌行》等高品质的作品,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
中国的动画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创新和挑战的历程,不仅为世界观众带来了许多优秀的动画作品,也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篇二:中国的动画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绘画和漫画。
在清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动画艺术家,如郑少秋、黄永玉等,他们创作了一系列的动画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在当时的国际上也有很高的声誉。
1950年代,是中国动画的低谷时期。
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限制,中国的动画产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动漫的发展史嘿,小伙伴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中国动漫那些年的风风雨雨,看看它是咋从稚嫩的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的。
这故事啊,比那动画里的冒险还精彩几分呢!话说回到几十年前,那时候的动漫界,还是“外来和尚会念经”的年代。
咱们小时候,一打开电视,不是《猫和老鼠》的追逐战,就是《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国产动漫嘛,感觉就像邻家的小弟弟,还在学步阶段,但那份纯真和梦想,已经开始悄悄萌芽了。
一、萌芽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1 记得那会儿,《黑猫警长》横空出世,那黑猫警长,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每一集都让人紧张又兴奋,简直就是国产动漫的“开山之作”,告诉咱们:咱们自己的故事,也能这么精彩!1.2 紧接着,《葫芦娃》也火了,七个颜色各异的小葫芦,各有各的本事,团结一心对抗蛇精,那时候咱们都梦想着能有一个葫芦娃的兄弟,一起闯荡江湖呢!二、成长期:百花齐放,争奇斗艳2.1 进了新世纪,中国动漫就像开了挂一样,嗖嗖嗖地往前冲。
《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了孩子们的新宠,狼和羊的故事,简单却充满智慧,教会了我们不少道理,比如友情、勇气和智慧。
2.2 这时候,还有一部不能不提的,《秦时明月》。
哎呀,这可是国产动漫的里程碑啊!它把历史、武侠和动漫完美结合,画面精美,剧情扣人心弦,让咱们看到了国产动漫也能有如此高的艺术水准。
2.3 更别说后来的《熊出没》了,光头强和熊大熊二的故事,虽然简单,但笑料不断,成了家家户户饭后的欢乐源泉。
它告诉我们,快乐和温馨,是动漫永恒的主题。
三、飞跃期:走向世界,闪耀全球3.1 最近几年,中国动漫更是火力全开,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哪吒之魔童降世》那票房,噌噌往上涨,哪吒那叛逆又正义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国内外观众的心。
3.2 还有《白蛇:缘起》,那画风,那剧情,简直是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
它让咱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动漫的崛起。
总之啊,中国动漫这一路走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中国动画发展史中国动画发展史一、发端时代(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大闹画室》、《铁扇公主》等,其中《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是名列《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由于战争和无人投资,美术电影于1942年后中断了。
二、蓬勃发展时代(建国到1965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
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随着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折纸动画《一棵白菜》等影片的新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中国动画业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这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期间具有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等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和政治色彩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
四、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动画制作进入繁荣时代,在1978年到1989年间,就制作了两百多部动画片,如《哪咤闹海》、《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
电视动画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作品,从整体上看,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的艺术片,又有大量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求教育的动画片,制作手法基本沿袭万氏兄弟的流派。
没有太多创新,也没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多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
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一些国外精品动画,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中国动画的发展史
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国内外运用手绘技术创作的动画片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1926年,上海转业公司推出的《骆驼祥子》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
此后,一批优秀的动画制作人陆续涌现,如金钟、朱德庸、丁聪等。
在此基础上,1935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成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堪称中国动画的奠基之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动画事业因各种原因一度陷入停滞。
1956年,中国第一个卡通动画片诞生——《三只小猪》。
此后,中国动画事业开始逐渐复兴。
60年代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小蝌蚪找妈妈》、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猫和老鼠》等作品,奠定了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的声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国动画事业开始向前迈进。
80年代后期,中国的动画技术得到了全面提升和发展,产出了一批优秀的动画作品,如《舒克和贝塔》、《葫芦兄弟》等,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动画市场的竞争加剧,中国动画业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提升动画制作质量和推动产业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各地电影制片厂和企业也积极投入到动画制作中,推动了中国动画的发展与壮大。
近年来,不少优秀的动画作品相继面世,如《大护法》、《熊出没》、《小猪佩奇》等,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欣赏和认可。
同时,中国动画走向国际市场也越来越活跃,不少动画片在海外取得了极大成功。
未来,中国动画业将继续保持创新与突破,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起伏和转折,以下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传统风格20世纪2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开始萌芽。
当时的动画电影主要是以漫画形式出现,以手绘画面、幽默诙谐的形式,表现社会生活和民生故事。
1926年,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大闹银河》问世,开创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先河。
20世纪3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开始进入发展高峰期,许多优秀的动画电影问世,如《乌鸦捉老鼠》、《狐狸假鸭子》等。
第二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政治宣传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政治宣传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总体上以宣传政治主题为主,风格统一,内容单调。
影片的主题涉及到社会主义革命、农业合作化、生产建设等方面。
代表作品有《猫和老鼠》、《小蝌蚪找妈妈》等。
第三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多元风格80年代至90年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多元化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电影开始接受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的动画电影技术,影片的制作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风格和主题也变得多元化,不限于政治宣传,包括家庭、教育、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代表作品有《大闹天宫》、《小兔马和毛毛虫》等。
第四阶段:21世纪至今,产业化和国际化21世纪至今,中国动画电影进入产业化和国际化阶段。
中国动画电影开始涌现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同时,中国动画电影的产业也逐渐成熟,涉及到制作、发行、营销等诸多方面。
总之,中国动画电影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从传统到现代,从政治宣传到多元化,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舞台。
在未来,中国动画电影有望继续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国文化的全球化。
中外动画史知识点总结动画是一种通过连续播放静态图像或绘制的图像来制造运动感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是以传统手绘形式创作的,也可以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
动画可以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故事,并在儿童和成人之间都很受欢迎。
本文将对中外动画史进行概述和总结,从早期传统动画到现代计算机动画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动画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动画历史1. 中国古代动画中国古代动画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铜铸铜器上的动态图案,如成语故事《发现油断桥》、《筷子的发明》都是运用了动态图案进行讲述的。
而《画虎图之石》更是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了动态的史诗故事。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动画的起源。
2. 海外早期动画在国外,动画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欧洲艺术家们使用了“留连图”这一技术,通过快速翻动一副图画的页面来产生运动的效果。
这种技术后来被引入到摄影,并发展成了动画的基础技术。
3. 早期动画发展19世纪后期,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动画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不同国家,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探索动画的可能性。
早期动画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包括纽约的布莱克顿和芝加哥的史蒂芬斯,并且出现了光绘动画和玩具电影。
二、中国动画的发展1. 早期中国动画中国的动画产业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发展。
由于受到西方动画的影响,中国的早期动画作品更多地是仿制外国作品,比如《狐狸枪手》和《大闹天宫》等。
2. 20世纪中叶的动画在20世纪中叶,中国的动画产业开始迅速发展。
政府支持下,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广东省美术制片厂等。
这一时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
3. 当代中国动画21世纪初,中国动画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随着技术的发展,他们逐渐开始使用计算机生成的动画,并且在国际上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例如,《大鱼海棠》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都为中国动画在国际上树立了更高的位置。
中国动漫发展史
中国动漫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中国影像艺术,下面是中国动漫发展的主要里程碑和阶段:
1.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国动漫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时期,
中国主要受到西方动画的影响,以手绘和剪纸动画为主要
形式。
最著名的早期作品包括《刘老根》和《狼和七个小
羊》等。
2.1950年代至1970年代: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国动漫。
在这
个时期,动画制作逐渐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表现社会
主义建设和革命英雄等主题。
代表作品包括《小葱包和馒
头头》和《大闹天宫》等。
3.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动漫的复兴与创新。
在这个
时期,中国开始引入日本和美国等地的动画作品,同时也
有一些原创作品涌现,如《黑猫警长》和《三毛流浪记》
等。
4.2000年代至今:中国动漫的新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
中国动漫产业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包括制作技术的提
升、市场规模的扩大、内容的丰富多样等。
一些国内制作
的优秀动画片赢得了国际影响力,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中国动漫正朝着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支
持措施,以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动漫的国际竞争力。
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历程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动漫产业逐渐走进了广大观众的视野,也开始从最初的摸索探索到如今的逐渐成熟。
下面,我们将对中国动漫发展的历程进行简述。
1. 1984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诞生1984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上映,这标志着中国动漫开始迈出其发展的第一步。
该电影采用传统二维手绘技术,讲述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2. 1990年代——国产动漫步入快速发展期1990年代初,随着影视行业逐渐兴起,国产动漫也开始进入到了一个爆发期。
一系列经典作品如《葫芦兄弟》、《喜羊羊与灰太狼》、《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相继推出,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同时,国内动漫制作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技术手段更趋于成熟。
3. 2000年代——中国动漫迎来了新的挑战进入21世纪,中国动漫面临了新的挑战。
一个是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特别是日本动漫在中国市场上大获成功,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影响力。
另一个是公共文化事业的缺陷,国内动漫产业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小,推广难度加大。
4. 2010年代——中国动漫的技术和视角不断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不断丰富,中国动漫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发展成了一个更加开放、自由而多元化的产业。
技术上,国产动漫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中3D技术更是得到了广泛运用。
内容上,从最初的生活剧、历史剧、神话剧等基础题材,到现在各种涉及到科幻、玄幻、悬疑等多元化题材的动漫作品都相继推出。
5. 未来展望——中国动漫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全球动漫产业的不断扩大,中国动漫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如何在未来中站稳脚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需要不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尝试更多的新技术、新模式去带动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中国动画发展史一、发端时代(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大闹画室》、《铁扇公主》等,其中《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是名列《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由于战争和无人投资,美术电影于1942年后中断了。
二、蓬勃发展时代(建国到1965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
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随着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折纸动画《一棵白菜》等影片的新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中国动画业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这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期间具有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等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和政治色彩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
四、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动画制作进入繁荣时代,在1978年到1989年间,就制作了两百多部动画片,如《哪咤闹海》、《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
电视动画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作品,从整体上看,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的艺术片,又有大量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求教育的动画片,制作手法基本沿袭万氏兄弟的流派。
没有太多创新,也没有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多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
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一些国外精品动画,中国动画界开始了反思,这直接导致了之后的探索与尝试。
五、探索尝试期(1999年至今)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尝试之一。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如今诸多动漫产业基地、动漫教育研究基地和民营动漫企业破土而出,各地动漫节、动漫展鳞次栉比,地方政府更是不惜血本,大力扶持本地区动漫产业的发展,以期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审美以往的中国动画电影不乏优秀作品,从保留传统艺术特色出发,那些优秀的传统动画电影作品,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发挥。
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审美是同中国传统美学一致的,主要表现为传统美术风格上的单纯性、表现手法上的写意性和故事情节上的思想性。
1.传统美术风格上的单纯性《阿凡提》是早期的中国动画电影,《阿凡提》中的人物轮廓塑造采用了极其概括提炼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一种单纯美。
“阿凡提”造型简洁,设计师用一个狭长椭圆的头形、香肠鼻子、黑豆眼、尖胡子,几笔勾勒了“阿凡提”的头部全貌。
如此简单的造型,看似儿童的泥巴手工,却恰当地表现了“阿凡提”豪爽、风趣和机智的性格。
“巴依”是贪婪、狡猾、阴险而又愚蠢的人物,设计师采用同样的省略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性格。
设计师强调了“巴依”脸部和双手的特征。
脸部的塑造突出了刺猬眼、蒜头鼻、大嘴巴、缺牙齿、扇风耳等大的造型特征;双手的塑造重点在动作上,巴依的身体是笨拙的,但他的手指由于擅长剥削而特别灵活。
他习惯在讨价还价时不停地翘动手指,在挖空心思攫取别人财产时,狡猾地扭动着他那抱在一起的双手。
2.表现手法上的写意性中国动画电影表现手法的写意性特点以水墨动画类型最为典型。
《小蝌蚪找妈妈》是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它是依据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水墨画创作的。
这部作品布局开朗、意境宽阔,充分体现了水墨动画的水墨特性。
中国传统美学主张以形写神的观点,与西方美学强调的纯粹写实性和模仿性不同,而水墨手法最能表现所绘对象的神韵。
另外,中国传统美学除了主张以形写神,还强调以形写意,水墨动画《牧笛》是根据李可染的国画作品改编的,是诗情画意浓厚的艺术作品。
作品没有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却有牧童那稠密的诗一般的梦幻,还有令人心醉的田园式鸟语花香,其意境使人产生共鸣,作品继承了传统的写意抒情的美术创作方法。
3.故事情节上的思想性动画片《雪孩子》描写了“雪孩子”的好朋友小兔家着火遇险,“雪孩子”奋不顾身进入小兔家,救出小兔而牺牲自己的故事。
《雪孩子》的故事采用了儿童所喜爱的童话形式表达了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故事短、情节简单,但有趣而且富含哲理。
动画电影实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结合,不知不觉在儿童的心灵里播下美的种子,有潜移默化的教教育作用。
美学特征一、创作理念的个性化创作理念包括创作思想、创作思维、创作追求、创作目标等多重内涵。
创作理念的个性化与民族化,是中国动画整体艺术的基础与前提。
个性化民族化是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一切艺术的生命和灵魂。
水墨动画片是60年代初试制成功的片种。
动画人物造型采用“单线平涂,没有边缘线,能从影片上表现出毛笔画在宣纸上的效果,具有中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即水墨画的特点。
为中国电影艺术实现民族化、个性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折纸动画是在儿童折纸和手工劳作基础上加以改造、演化而成的,造型与表演夸张简练,节奏轻快活泼。
剪纸动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广大劳动妇女世代相传,形成相对稳定,深深扎根于民间,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
剪纸艺术集剪、刻、绘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其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造型方面,以《大闹天宫》为例,无论是主角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造型,还是玉皇大帝的造型,无不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敦煌壁画到中国戏剧的造型,可见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对中国动画片的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的艺术特色,是以创作理念的个性化民族化为基础与前提、依托与支撑的。
二、思想内容的传统化中国动画的美学特征,最重要的体现在它思想内容的传统化民族化上。
思想内容是文艺作品的灵魂,指通过塑造形象,能动地表现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及其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中国动画思想内容的传统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层面:1、故事内容的传统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中国优秀动画片很多都来源于中国的古典文学佛教神话故事等。
中国的古典文学佛教神话故事等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发展而确定的。
而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修养、情感、思想、创作理念、创作追求密切相关,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动画片《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都取材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故事;动画片《三个和尚》也取材于我国的佛教故事。
这些动画片的题材,民族化特色十分鲜明。
而它们的成功经验则证实了一句话:“题材选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现在我国的动画生产严重滞后,许多民族化的题材资源严重流失到外国,被迪斯尼制作成动画电影的《花木兰》,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成功,票房收益令人刮目。
另一个民族化的题材《宝莲灯》,同样畅销世界,被日本动画公司制作成为动画片《中华小当家》,也征服了各国的影迷。
可见中国动画在题材的民族化方面,开拓的空间很大,抢占的时间紧迫,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我们要保护好中国传统的东西,像水浒,红楼等,一旦都被人家侵占,就会在全球激烈的动画竞争中,处于被动落后的地位,造成无题材可用,还得从新起步,恐怕为时晚矣。
2、主题思想的传统化。
由于经受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中华民族具有了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性格。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
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愈挫愈坚、继往开来,靠思想观念、意识、主张等,张扬民族精神,体现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中国动画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用于反抗、坚持正义的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而民族文化则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民族精神的积淀和民族传统的凝聚。
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中国动画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例如《三个和尚》就以文化学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和尚挑水、两个和尚抬水、三个和尚没水”的哲理,反映出民族文化中的“惰性文化”的本质及其危害。
3、形象的传统化。
中国有影响的动画无论在人物造型上还是在动物造型、植物造型、景物造型、器物造型上。
都是具有典型的民族化形象。
如《花木兰》、《葫芦娃》中的人物,都是典型的民族化的人物形象。
《崂山道士》中的景物形象,也富有民族特色。
4、情感的传统化。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
历史的演变让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经历,因而也有不同的民族情感。
中国动画在体现中华民族情感方面,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坚持原则、宁死不屈,《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的寻根、真诚、执着,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与民族情感。
由此可见,中国动画的民族艺术特色,是以思想内容的民族化为依托和支撑的。
三、艺术形式的中国化艺术形式是与思想内容相匹配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同样,中国动画整体的民族艺术特色,也是以其形式的民族化为手段与载体的。
形式的内涵包括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风格等要素。
在风格的中国民族化方面,中国动画是十分成功的,大多运用民族传统的“写意化”风格,营造出虚实结合、动静相生、刚柔相济的意境,充满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许多动画片都以民族风格取胜,被誉为“国际化的电影”。
凡是比较成功的中国动画大多运用民族戏曲、民族绘画、剪纸、佛教音乐、象征、夸张、虚拟、装饰等各种民族化的艺术手段,共同构建起中国动画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