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动漫发展的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动画片的发展经历了6个时期。
(1922~至今) 87年了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
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
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祖。
经过他们艰苦的探索与研制,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之后,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
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
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制的《大闹画室》。
1935年,万氏兄弟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又推出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
1946-1956年是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发展时期。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之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力木偶片《皇帝梦》(1947)、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为建国后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1950至1956年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
1957-1965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一个繁荣时期。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
在毛泽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中国动画片生产进入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
产量上升,在艺术上和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
我国动漫的发展历程我国动漫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时期。
当时,我国的动画艺术刚刚起步,受到国际影响较大。
在这个时期,我国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和《小蝌蚪找妈妈》等影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社会环境的限制,我国的动漫事业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进入了低谷期。
这一时期,国内的动画创作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制作数量较少,且内容单一。
在这个时期,动漫创作者和观众都面临着较大的困扰。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动漫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以及培养动漫人才。
同时,进口动漫作品的引进也为国内动漫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动漫产业进一步发展,并且开始产生了一批备受欢迎的角色,如《黑猫警长》、《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这些作品的成功不仅仅在国内,还有一些作品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进入21世纪,我国动漫产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视频分享平台的出现,动漫作品的传播渠道变得多元化。
尤其是国产动漫《猫和老鼠之阳春父子档》的热播,进一步激发了国内动漫创作者的创作热情。
此外,《大圣归来》《熊出没》等作品的票房和口碑的成功,更加推动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如今,我国的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动画电影、动画电视剧、网络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
我国的动漫作品在国内外市场均受到了欢迎,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同时,我国动漫创作者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作水平,不断推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作品。
动漫作品的成功离不开国内动漫人才的培养和政府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
同时,国内的动漫院校也在加强对动漫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培养质量。
总的来说,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用“起步-低谷-兴起-爆发”来概括。
随着对动漫产业的重视和培养力度的加大,我相信我国的动漫产业在未来会继续迎来发展机遇,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动漫的发展史1. 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2. 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
新的动画形式加入,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内,我国的动画发展还是领先于日本的,虽然日本1963就有了《铁臂阿童木》这样的长篇动画,但我国有大型动画《大闹天宫》,并不输于日本。
而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应用到动画中来,是日本完全无法比的。
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一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能也是当时为什么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主要还是在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
3.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说到中国历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文革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的受到了影响。
国漫发展之路研究报告国漫发展之路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国漫,即中国动漫,是指中国国内生产的动画作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动画产业的迅猛发展,国漫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本报告旨在研究国漫的发展之路以及面临的挑战。
二、国漫发展历程1. 初期发展(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国漫在该时期受到日本动漫的强烈影响,大多数作品在风格和故事情节上都与日本动漫相似。
这一时期的国漫作品数量不多且质量良莠不齐。
2. 转型时期(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国漫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
此时期,一些国内制作优秀的动画电影出现,如《大闹天宫》、《功夫熊猫》等,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关注。
3. 高速发展阶段(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举办奥运会后,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动画产业的支持力度。
大量的经济、政策和人才进入了动画产业,国家级动画基地不断建设,动画制作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同时,一些优秀的国漫作品开始出现,如《猫和老鼠小游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三、国漫的发展优势1.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国漫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题材支持。
2. 社会对动画产业的广泛认可和扶持,为国漫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为国漫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国漫面临的挑战1. 创作水平不高:目前国漫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与国外优秀动漫作品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2. 缺乏核心技术:与日本等动漫强国相比,中国在动画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3. 文化认同度不高:由于中国观众对国漫的接受度有限,国漫在国内市场的地位相对较低。
4. 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动漫作品众多,国漫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和优势。
五、发展建议1. 提升创作水平:加大对动画创作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国漫作品的创作水平。
2. 加强技术研发:对动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提高国漫作品的制作质量和视觉效果。
中国动漫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
中国开始引进日本动漫作品,如《蜡笔小新》、《美少女战士》等,这些作品在中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2000年以后,中国动漫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普及,动漫产业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许多中国的电视台开始制作和播放国产动漫作品,如《西游记》、《大闹天宫》等,这些作品受到了年轻观众的追捧。
在2000年代中后期,中国动漫行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体系。
成立了很多动漫制作公司,如欢乐传媒、光线传媒等。
同时,中国的动漫产业链也逐渐完善,从原创IP的创作、动画
制作、商品开发到影片的发行等各个环节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动漫行业进一步迈向了国际市场。
许多国产动漫作品开始走出国门,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商业成绩。
如《猫和老鼠》、《哆啦A梦》等在国际市场上都取得了成功。
中国
的动漫文化也逐渐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
与此同时,中国动漫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原创内容的不足。
相比于日本、美国等国家,中国的动漫作品的原创性还有待提高。
其次是市场竞争激烈。
在中国,动漫市场竞争激烈,大量的作品涌现出来,但同时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此外,著作权保护、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总体来说,中国动漫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绩。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拓展,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改革的推进,相信中国的动漫行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动漫的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早在1922年,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电影《大闹轰烈山》诞生,这标志着中国动漫的开端。
然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动漫的发展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动漫产业逐渐崛起。
1984年,《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打开了中国本土动漫制作的先河。
此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动漫产业逐渐增强。
1990年代中期,一些优秀的作品如《葫芦娃》、《喜洋洋与灰太狼》等开始出现,取得了广泛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中国动漫的发展逐渐迈入新的阶段。
2001年,中国推出了首部全3D动画电影《七十二层奇楼》,这是中国动漫产业迈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
随后,一批原创动画如《西游记》、《魁拔》等获得了成功,为中国动漫产业树立了标杆。
在技术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动漫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电子游戏和动漫的结合,也使中国的动漫产业更具活力和创造力。
如今,中国动漫已经成为一个庞大而多元化的产业。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动漫作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时,中国动漫产业链的完善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为动漫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阶段、崛起阶段和跨越阶段,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未来,中国动漫产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动漫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中国动画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时期:1、1922-1945年—萌芽时期;2、1946-1965年—发展时期;3、1966-1976年—枯萎时期;4、1976-1989年—恢复时期;5、1990至今—动漫产业链完善期。
1922-1945年—萌芽时期1941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拍摄的动画影片《铁扇公主》,这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
万氏三兄弟因而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
在此之前,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撰制了动画片《过年》。
这两部动画片虽然早于《铁扇公主》,但它们没有产生影响。
1946-1965年—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局相对稳定,政策相对宽松,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中国动画片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
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在艺术和技术上达到空前的高度,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
建国初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采用适合儿童的故事脚本,拍摄了《小猫钓鱼》(1952)等;在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第一部彩色传统动画片《乌鸦为ff一么是黑的》(1955);在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制作了木偶片《神笔》(1955)、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6)。
1956—1966年,中国动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流。
题材多样,技术创新,民族特色明显,乃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一大特点。
另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57年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具备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
震惊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集1961年、下集1964年)诞生在这一时期,《大闹天宫》在中国动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其艺术水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外,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人,对新材料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摄制成功;1960年,创作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1963年,随即推出水墨动画片《牧笛》。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引进外国动画片,并进行了国内化改编,如《葫芦娃》和《大闹天宫》等。
这些作品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也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动漫产业逐渐壮大,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作品。
1990年代初期,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
出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为了中国动漫产业的重要里程碑。
该作品随后在国内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还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赞誉,为中国动漫作品的海外传播打下了基础。
200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动漫
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互联网为动漫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和传播平台;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也为动漫制作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这使得中国动漫产业不断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如《魔法门之英雄无敌》、《猫和老鼠》等。
同时,一些优秀的中国动漫IP(知识产权)逐
渐受到重视,开始跨界发展,如推出相关的电影、电视剧、游戏等。
如今,中国动漫产业正经历着蓬勃发展的阶段。
一方面,中国动漫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许多作品都取得了可观的票房和收视率;另一方面,中国动漫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一些作品在海外也受到了热烈追捧和关注,标志着中国动漫开始走向世界。
虽然中国动漫产业在发展中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创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但随着政府和社会对动漫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度不断提高,相信中国动漫产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动漫发展历程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做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希望现在对日本动画津津乐道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历史。
20世纪中国的动漫产业先驱万氏三兄弟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出的《大闹天宫》就是他们制作的,1936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标志着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水平。
中国建国初年————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能够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水平。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我过拍摄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
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中国的动画事业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白银时代(1976~1990)经历了*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上美影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历年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给小朋友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但延续下来而且还在绝大部分人心里深深地扎根,也就是这个观点才造成了后来的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简述中国动漫发展的历程
论文关键词:动漫发展
论文摘要:回看中国动画几十年,中国动画曾非常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
对于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有一个详细了解,对现今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既可以从中借鉴吸取优良的传统,又可以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要说中国动画,其实历史实在不短了,大伙都知道的米老鼠,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
而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所以算到今天中国动画已经八十年了
一、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要说中国动画的起源,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这万氏兄弟都是从小热爱绘画。
在1919年,他们看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几部美国动画,从此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制作动画的尝试中。
咱们开始看到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
在那之后,他们又制作了许多动画,其中还有一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
二、1950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通常说的美术片,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可以说是黄金时期啊——除了万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国的动画制作,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也在这个时候涌现出来。
咱们先给大家说说咱们中国动画另外的几个第一: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
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
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
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这两部动画都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小蝌蚪找妈妈》使用的可是齐白石大师的原画,而《牧笛》里的水牛,那也是李可染大师的作品,你想想,这样的两部动画,能不艺术吗?最后隆重介绍的,就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
三、1977年——1985年的中国动画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
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我们的动画制作,不但数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题材也不断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画片《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是一部大型的宽银幕动画,故事情节呢,众所周知,是根据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
在动画里,哪吒不畏强权,勇斗龙王的气魄让人痛快,而结局处,哪吒看到生灵涂炭,引剑自刎的场面,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四、198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时光机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
这段时间呢,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这里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比如《葫芦兄弟》。
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到现在还是经典。
这段时间的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这些动画就不像刚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么广了。
从85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
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
《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五、199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说起这95年以后的动画,确实很难让人骄傲啊,这段时间里,国产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啊,什么圣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形势下,我们的国产动画也开始了反思。
这里有几部片子值得一提。
首先是1999年的《宝莲灯》,制作这部动画用了4年,投资1200万,它的特点是制作方式与国际接轨,并且,大量的使用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结合,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创举。
另外它面向的观众年龄,也比同时期其它的动画提高了,比如邀请了徐帆、姜文、陈佩斯这些名人为动画配音,还有李玟、张信哲、刘欢为它演唱主题歌,制作非常大气,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收益。
但这部动画也有缺点,比如有模仿美国动画的痕迹,还有,它内容的定位仍然有低龄的嫌疑。
另外一部应该提到的动画就是2002年的《我为歌狂》,这部动画在当时可是被动漫迷们看成是中国动画的希望啊,因为它的定位是一部青春题材动画,不管人物设计,还是剧情设定,都非常时尚,甚至有点叛逆。
但是,轰轰烈烈的前期宣传过后,好像却没什么动静了,这部片子没有真的大红大紫的原因,就是大家看到的动画成品,并没有达到想象中的水平,很多地方都显得很不精细,好多不该用Q版的地方莫名其妙地用了Q版人物,这让动漫迷们都非常失望。
先别失望得太早,因为我们并没有停止尝试,这些年,动漫爱好者的热情、努力,加上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动漫产业基地和动画公司在国内建立起来,这些公司也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动画片作品。
而且这其中,仍然有很多人在坚持进行青少年动画的尝试,比如动画《隋唐英雄传》,电影动画《梁祝》、我们之前介绍的《雨石》、《风云决》也都是很优秀的作品。
结论:
通过这么多年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动画虽然有低潮期,但还是复兴起来了,我们并不缺少技术,也不匮乏艺术,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世界一流水平。
所以,让我们,动画制作者和动画爱好者,共同相信,中国动画一定会迎来它再一次的辉煌。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