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传输线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29
应用波导理论分析微波传输的特性微波传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无线电等领域的无线传输技术。
在微波传输中,波导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设计传输线路的特性。
本文将探讨应用波导理论分析微波传输的特性,并深入探讨波导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波导理论是一种描述电磁波在导体内传输的理论模型。
在微波传输中,波导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传输线路,它由金属壳体包围,内部空间被填充了电磁波。
波导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波导内部的电磁场分布、传输特性以及损耗等重要参数。
首先,波导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波导内部的电磁场分布。
根据波导理论,电磁场在波导内的传播可以分解为横向模式和纵向模式。
横向模式是指电磁场在波导截面上的分布,而纵向模式则是指电磁场沿着波导轴向的传播。
通过分析这两种模式,我们可以了解波导内部电磁场的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设计和优化传输线路。
其次,波导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波导的传输特性。
在微波传输中,波导的传输特性主要包括传输损耗、传输带宽和传输模式等。
传输损耗是指电磁波在波导中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它与波导的材料、尺寸以及工作频率等因素有关。
通过波导理论,我们可以计算和优化波导的传输损耗,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传输带宽是指波导能够传输的频率范围,它与波导的尺寸和工作频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波导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设计具有特定传输带宽的波导。
传输模式是指波导内部的电磁场分布模式,它决定了波导的传输特性。
通过波导理论,我们可以分析不同传输模式下的传输特性,并选择合适的传输模式。
最后,波导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波导的损耗特性。
在微波传输中,波导的损耗主要包括导体损耗、辐射损耗和耦合损耗等。
导体损耗是指电磁波在波导金属壳体中的能量损失,它与波导的材料和尺寸等因素有关。
辐射损耗是指电磁波从波导中辐射出去的能量损失,它与波导的几何形状和工作频率等因素相关。
耦合损耗是指电磁波在波导之间传输时的能量损失,它与波导之间的耦合方式和距离等因素有关。
第四章规则波导理论前面介绍了几种无色散的TEM波传输线,它们在结构上都属于双导体系统。
其中平行双线是用在米波波段和分米波低频端的一种传输线;同轴线是用在分米波~厘米波段的一种传输线;带状线和微带是最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平面传输线,它们在微波集成电路(MIC)中做传输线或元器件之用,是属于厘米波高频端的一种传输线。
当频率再升高时,上述几种传输线出现了一系列缺点,致使它们失去了实用价值。
比如,随着频率的增高,趋肤效应显著,因而导体热损耗增加;介质损耗和辐射损耗也随之增加;横向尺寸减小,功率容量明显下降,加工工艺也愈加困难。
上述缺点促使人们寻找一种新的,适用于更高频率,具有大功率容量的传输手段,于是产生了波导管。
实际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3年就已在实验室内被证明,采用波导管是行之有效的微波功率的传输手段。
现代雷达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波导作为其高频传输系统。
波导管的使用频带范围很宽,从915MHz(微波加热)到94GHz(F波段)都可使用波导传输线。
本章所讲的“波导”是指横截面为任意形状的空心金属管。
所谓“规则波导”是指截面形状、尺寸及内部介质分布状况沿轴向均不变化的无限长直波导。
最常用的波导,其横截面形关是矩形和圆形的。
波导具有结构简单、牢固、损耗小、功率容量大等优点,但其使用频带较窄,这一点就不如同轴线和微带线了。
导行波理论不仅用于分析各类波导传输线本身,还是下面分析谐振腔、各种微波元件等的理论基础。
§4-1 电磁场基础同前面讨论同轴线、双线传输线所用的“路”的方法不同,本章所讨论的规则波导采用的是“场”的方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利用边界条件导出波导传输线中电、磁场所服从的规律,从而了解波导中的模式及其场结构(即所谓横向问题)以及这些模式沿波导轴向的基本传输特性(即所谓纵向问题)。
一、麦克斯韦方程麦克斯韦总结了一系列电磁实验定律,得出一组反映宏观电磁现象所服从的普遍规律的方程式,这就是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