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清洗机监测记录本
- 格式:doc
- 大小:429.00 KB
- 文档页数:11
合理应用全自动清洗机体会摘要】污染医疗器械清洗是去污、清除微生物和去除热源及有害离子的关键措施,用后的医疗器械污染严重,许多器械带有血迹、脓迹、干枯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如清洗不彻底会给灭菌带来困难甚至造成灭菌失败,我院应用的清洗机在使用过程中体现的价值。
【关键词】全自动清洗机医院感染体会【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023-02污染医疗器械清洗是去污、清除微生物和去除热源及有害离子的关键措施,用后的医疗器械污染严重,许多器械带有血迹、脓迹、干枯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如清洗不彻底会给灭菌带来困难甚至造成灭菌失败[1]。
为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控制院内感染。
我院于2012年引进了一台全自动喷淋清洗机消毒器,现将使用过程中体会报告如下:1、方法它是利用水加入清洗剂通过高压循环泵将清洗舱内一定温度的水通过旋转臂对物品进行水流高压喷淋清洗,并在93度的高温下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高效去除病菌并清除医疗器械表面的污垢、血迹,然后利用自身所带有的烘干系统对被清洗物品进行烘干,使得最后取出干燥洁净的物品。
工作流程为预清洗、温水清洗、温水漂洗、高温消毒、润滑、干燥。
由厂家工程师给我们进行培训讲解清洗机的清洗程序及常见报警内容,将其具体内容张贴在清洗机旁墙壁上方便及时对照排查。
同时有工程师指导我们现场操作,厂家每次来维修、保养时我们细心学习并将其列为科内业务学习及技能操作考核,做到人人过关。
它有p1-p6代表6个预制自动程序,我科采用最多的是P3和P4程序。
2、全自动清洗机的合理使用每日检查多酶清洗剂及润滑油的使用情况,及时添加,检查门垫圈片密封是否紧密及有否损坏,将待洗的物品如弯盘、治疗碗等正面倾斜朝下摆放数量合适并确保喷水臂可以自动转动而不接触器皿,将污染的各类金属器械轴节打开,串在U形架上摊平放在不锈钢框内。
然后推入机内关门,选择相应的程序,按下“OI”按钮,整个程序开始运行。
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样本针等常见故障检修罗旭华【摘要】本文介绍了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一些典型故障分析与检修过程.【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0(025)011【总页数】3页(P110-111,106)【关键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医疗设备维修;检验设备维修【作者】罗旭华【作者单位】河源市人民医院,设备科,广东,河源,5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76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方便、运行稳定的特点,适用于大中型医院的检验需求。
最快可以达到每小时完成800个测试,配置有两个圆形样本盘,大的样本盘具有100个常规样本位和10个急诊样本位,小的样本盘具有57个样本位和3个清洗剂位,配置有两个试剂仓,各有45个试剂位,项目选择与检验参数能够根据临床生化检验的实际需求来设置,并且能够批量保存。
我院从2004年购置该机型以来,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每天大批量的门、急诊生化检测项目,给临床生化检验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现将该机型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检修过程介绍如下。
1.1 故障现象样本针堵塞。
1.2 分析与处理由于样本的分离不良,在血清中含有纤维蛋白,吸入样本针后,导致堵塞。
检修方法是进入仪器维护界面,执行样本针的打水操作,如果堵塞严重,就必须取下样本针,用注射器注水或细钢丝手工排堵。
2.1 故障现象反应槽溢水。
2.2 分析与处理由于反应槽内的水流是处于不断循环的状态中,水表面具有液面传感器,仪器实时控制加水或者排水,所以反应槽溢水的原因应该是液面传感器失效,或者排水管道有堵塞,而仪器的控制电路板发生故障的概率很低。
采取由易而难的办法,先清洗传感器,再拆开外壳,仔细地拆卸出排水管道,发现在管道的多个拐弯处存在大量的棉絮状物质,堵塞排水。
在清除异物后,重新开机,进入仪器维护界面,执行反应槽换水操作,不再发生溢水现象,故障得到排除。
考虑到仪器的入水口过滤器已经长期没有维护,拆卸,发现同样有许多棉絮状物质,这才是导致管道堵塞的根本原因。
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2、穿戴防护用品,落实职业防护措施。
3、做好器械清点,核对、登记及交接工作。
4、严格按要求进行器械分类和装载,认真执行物品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5、工作结束后做好消毒整理工作。
6、下班前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1、回收各科室交回的器械、布类,认真清点,不得少收和错收,并将清点好的包的名称及数量交打包间2、对回收的各类器械和物品,分类整理,污染较重的器械初步手工清洗,然后按照装载要求机洗,特殊感染的器械,先侵泡消毒,后再装篮清洗3、器械装篮的原则是手术室器械按包装篮,换药包等按器械分类装篮4、在清洗机开机前,清洗过滤网,检查各种耗材和喷淋管的灵活度,做好各舱卫生5、按要求及时配置各种消毒液,并监测浓度6、负责回收容器及用具的清洗、消毒、干燥、定位放置7、负责去污区通道的安全检查工作基本流程:清点→分类→清洗→消毒→干燥1、准备:穿防护衣、帽,防护鞋,盛装容器,检查清洁、清洗机过滤网,转动喷头,依次打开压缩空气、水、汽、电源开关。
2、回收清点登记:认真清点各包内用物,并按要求分类装篮3、清洗消毒:①清洗时先手工清洗,将器械关节完全打开,复查组合器械拆开,生锈的器械先除锈再刷洗;②按物品种类、形状、性质分类装入清洗篮,容器、管道类放在专用清洗架上清洗,选择合适的洗涤程序,采用机械热力消毒;③穿刺针、胶管类器材先用高压水枪冲洗4、按要求等级清洗机工作及运行情况,并张贴原始记录单5、下班前整理、清洗用物,放回固定位置,做好清洗机的清洁卫生和保养,关闭电源、汽、水,压缩空气开关1、工作人员进入检查包装区应洗手,更鞋,带圆帽,着专用服装,必要时戴口罩。
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器械物品检查与包装工作流程,认真落实查对制度,检查物品质量,确保工作准确无误。
3、敷料间工作人员根据敷料使用情况合理准备储存量,保证供应,避免浪费。
4、工作结束后,做好清洁整理及安全检查工作。
1、工作前消毒液湿抹台面,做好包前准备2、备齐各包装所需物品,负责过期包器械检查,上油,更换包布、纱布等3、检查清洗消毒后器械的质量和功能,按照要求配备包内用物,手术器械包内放入器械项目单并签全名4、负责所有物品的包装,根据物品性质要求及灭菌方法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5、包装2人完成,一人准备,1人核对后包装,确保包布无破损,保内器械物品齐全,每个包的化学监测及质量追溯信息正确完整6、负责各类包装材料的检查、整理,并放置固定位置,保持本区整洁基本流程:准备→检查→核对→包装→记录1、成员着专区衣帽鞋,洗手,做好平面卫生,清点整理准备好包装所需用物2、检查器械物品的洁净度、性能,不洁净者退回去污区重洗,性能不良及无法修复则更换,包布洁净无破损,不合要求重洗或报废3、根据去污区人员提供的包的数量和名称,一人准备,另一人核对包装,包装好后,签双人姓名或代码,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并送灭菌间灭菌4、下班前做好平面卫生,整理物品,摆放整齐,关水电,做好安全检查,定时空气消毒1、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相对固定,由专人管理,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工作人员进入该区,必须更鞋,戴圆帽,着专用服装,必要时戴口罩,并注意手卫生。
1 起消毒供应中心不良事件的分析报告李泳doi:/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无菌物品的科室,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
随着科技的发展,清洗机的引进促进了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但不洁净的清洗器械将为灭菌质量留下潜在危害,直接影响灭菌效果达标[1]。
我科室发生的1起不良事件值得深思,也供同仁们借鉴。
现报道如下。
1事件经过我科的一部某国产品牌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于2013年1月21日由厂家工程师常规维护后,自行更换清洗机外置管路的含酶清洗剂和润滑油。
自动清洗机继续正常运行中,在第2锅次清洗程序结束后、清洗后的压舌板表面,出现明显的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乳白色水渍。
包装灭菌区护士发现后、立即通知去污区护士,共同检查清洗机运行时物理监测,清洗机实时记录打印单、清洗机日运行登记。
清洗机内室、滤网、旋臂,水处理机运行情况,纯水生成质量、水温、水、电、气压力、运行情况等均无异常。
立即通知护士长启动应急预案。
召回维护后的全部清洗物品,因及时发现,1 h内全部不合格器具及时召回。
虽未造成实际影响,但鉴于事件发生的非常规性,经科室质控小组提案,全科人员讨论,将这次意外定为不良事件,并上报护理部及院感科。
联系厂家工程师,工程师现场检查机械最终发现,工程师新更换的含酶清洗剂连接在清洗机润滑油泵管入口处,而润滑油连接在清洗剂泵管入口处。
致使清洗机在按正常程序:预洗-酶洗-漂洗-终末漂洗-润滑-消毒干燥运行时,酶洗阶段清洗机泵管吸入的是润滑剂,而在润滑阶段清洗机泵管吸入的是含酶清洗剂。
2不良事件分析清洗消毒机安装的因素清洗机外置泵管是厂家安装机器时置于侧下方的一处墙壁内室,光线暗,两根管路并行排列,无明显标识。
去污区的管理因素去污区清洗消毒机日运行监测登记本,监测内容上注明每日检查清洗机酶、油管路是否通畅,酶、油每日消耗量,而未考虑其需要经常更换的酶、油连接管路是否正确。
胶塞清洗机(RSW01)运行确认方案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录1.文件批准 (3)1.1.文件准备和批准 (3)2.引言 (4)2.1.概述 (4)2.2.确认目的 (4)2.3.设备情况 (5)2.4.验证周期 (5)3.运行确认 (5)3.1.接受标准 (5)3.2.本方案实施责任者 (5)3.3.方案实施要求 (5)4.运行确认 (6)4.1.技术资料检查 (6)4.2. 相关仪表校验情况确认 (6)4.3.运行前清洗 (6)4.4.运行前检查 (7)4.5.胶塞清洗机运行的安全性 (7)4.6.设备控制程序确认 (8)4.7.维护保养内容确认 (9)5.1偏差和修正一览表(样张) (10)5.2.偏差报告样张 (11)6.方案修改记录范例 (12)7.评价与建议 (12)1.文件批准1.1.文件准备和批准运行确认方案已由下列人员审查并批准:2.引言 2.1.概述CDDA 系列胶塞清洗机集清洗、硅化、灭菌、烘干为一体的全自动化系统。
全自动胶塞处理装置操作时,操作者只要点击电脑触摸屏上的图示按钮,设备自动进行程序操作,直至整个胶塞处理程序完成。
胶塞处理装置在操作时,操作者只要手动按动功能按钮,设备所有执行件进行全自动运行,两种类型的操作都具备自动进、卸料功能。
整个的胶塞处理过程从清洗室胶塞进料开始一直到无菌室内胶塞的卸料,只要点击电脑触摸屏上的图示按钮或按动功能电钮,整个操作过程完全由电脑按事先设置的程序自动操作,操作人员只需观察机器的工作状态和检查记录必要的参数和数据。
操作方法十分简单。
胶塞清洗机有下列部分组成:设备清洗的胶塞进料和卸料分设在两个区域,进料在清洗室内,卸料在无菌室内。
在卸料处,设置了安全保护门(有机玻璃门)及卸料门(高压门),门上设有连锁装置。
受电脑逻辑控制,清洗室与无菌室的门没有互锁装置。
设备主体由不锈钢腔体和内部不锈钢清洗转鼓和内外部传动部件组成,主体腔体连着外部的管道阀门,圆筒式转鼓受热均匀则无需做热分布测试。
口腔科消毒记录范本(文档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口腔科消毒记录范本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检查记录单位名称:检查病人口腔内所有器内容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手机、车针、根管、拔牙、手术、牙周治疗必须灭菌医院压力蒸汽灭菌器日口腔科压力蒸汽灭菌器化学方法灭菌年度:口腔探针、牙科镊子、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压力蒸汽灭菌器化学方法消毒诊疗器械灭菌效果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和无菌物品保存液消毒剂浓度监测含氯消毒剂(每天)存在问题过氧乙酸(每天)2%戊二醛(每周)口腔科器械清洗医务人员佩戴帽子口罩一人一换手套流动水刷洗加酶洗液清洗日期月超声清洗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注:医院每月检查一次,监督、疾控每季监督、监测一次。
第二篇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1、室内整齐无尘,湿式清扫,设器械清洗间和消毒间,专室进行清洗消毒。
2、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每个病人必须更换手套、洗手。
3、手术器械必须灭菌处理,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对不耐热的器械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达到灭菌,所用戊二醛每周更换,并监测使用中的浓度,留存备查..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高危器材,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根管器械等每人用后均采用高压灭菌。
灭菌后定位放置、专人保管,有效期内使用。
5、治疗盘、口镜、牙垫、混汞机、X光机、印模、蜡块等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汽、水枪、高速涡轮机钻应进行常规预防性消毒。
6、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防止霉变及过期使用,口检器械如镊子、压舌板、口镜、探针、弯盘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置入黄色垃圾袋中,封扎集中焚烧处理。
7、如反复使用的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8、麻醉药应注明启用时间,启封后使用不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PDCA法在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李玉玲刘晓红陈亮孟宁宁摘要目的:探讨PDCA法在提高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应用。
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过程应用PDCA法进行控制管理。
结果:实施PDCA法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明显提高,实施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PDCA法是消毒供应中心对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PDCA循环;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1.02.071PDCA循环管理法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提出的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基本管理方法,是按计划(P)、执行或实施(D)、检查(C)、处理(A)的原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往复中得到提高[1]。
因此,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是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必要手段。
我院应用PDCA循环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质量管理,对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进行过程质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1年7月~2021年6月我科消毒供应中心5名清洗人员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
年龄38~45岁,平均年龄42岁。
学历:初中毕业2名,高中毕业3名。
1.2方法1.2.1计划阶段根据品管圈(QC)活动小组每周的质量检查,每月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的抽样检测,科室的持续质量改进记录本的记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复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主要问题有:(1)手术室在使用完手术器械后未及时冲洗掉器械上的血迹、黏液、体液,使残留有机污染物凝固、干燥,加大了手术器械清洗难度,作者单位:225001扬州市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李玉玲:女,大专,主管护师通讯作者:刘晓红造成残留。
(2)清洗器械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清洗要求,清洗不彻底。
(3)清洗剂的浓度影响清洗效果。
(4)清洗后的器械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再次污染。
找出存在问题后,制定下一步应该要达到的目标。
CSSD技能考核操作标准目录
(2009年8月14日修订)
1.全自动喷淋清洗机操作技术 (2)
2.环氧乙烷灭菌器操作技术 (4)
3.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技术 (6)
4.3M Steri-Sealing II封口机使用技术 (8)
5.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使用技术 (10)
6.六步洗手法 (12)
7、静脉切开包打包法 (14)
8、气管切开包打包法 (17)
机器清洗操作技术
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一、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2.环氧乙烷灭菌器操作技术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一、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3.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技术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一、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4.3M Steri-Sealing II封口机使用技术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一、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5.快速生物监测阅读器使用技术
科室 姓名 考试日期 监考人
得分
一、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100%
6.六步洗手法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一、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7、静脉切开包打包法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
一、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8、气管切开包打包法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一、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9、手工清洗器械法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一、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10、管腔类器械清洗法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一、技术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
脑科颅骨修补植入性材料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管理目的按规范流程处理脑外科植入性器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方法对脑科植入物管理现状的各个环节逐一分析,找到外来植入性器械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的制度、解决回收中各流程环节的问题。
结果规范管理脑科植入物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植入物消毒灭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了手术器械的安全性。
结论通过规范管理脑科颅骨修补植入性材料,能够有效保证脑科颅骨修补植入性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进一步提升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标签:植入性材料;清洗;消毒;医院感染用金属钛网对颅骨缺损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术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手术[1],术后感染是其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金属钛网在体内的存留[2]。
据统计我院从2012年1月1日~2015年5月30日共124例颅骨修补术,颅骨修补材料均是厂家直接送入手术科室自行处理或交由手术室清洗消毒包装,再送至消毒供应中心灭菌。
这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养护等各个环节的质量难以控制,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
从2015年6月我科对颅骨修补植入性材料全面实施了规范化管理。
现对我科接收脑外科植入物各环节管理的难点及对策报告如下。
1 存在问题1.1医院对于外来器械的相关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完善。
1.2外来器械送入消毒供应中心的流程不清晰和手术科室医生对外来植入性器械送入流程不了解,导致送入的时间有不确定性,使得清洗工作匆匆了事。
1.3手术医生对植入性器械的清洗灭菌知识缺乏。
1.4分类清洗困难①植入物的复杂和精巧程度,为清洗和灭菌增加了难度,细小的器械存在丢失的现象。
②送入的器械没有厂家清洗和灭菌的说明与指导。
③交接人员对送入的植入性器械不熟悉。
1.5消毒供应中心对颅骨修补植入性材料的接收等各流程未做详细的登记和记录。
2 管理对策2.1由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和医务部制定完善的外来植入性器械准入制度及交接流程以约束器械厂家和临床手术科室。
院感质控检查记录表以下是院感质控检查记录表(住院病区)的内容:时间:检查人员:1.洗手设施:水龙头功能良好,能正常使用。
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扣1分,白服擦拭或一巾多用扣2分,未按规范洗手或手消毒扣2分,不熟悉手卫生知识,一名医务人员扣1分,不合格扣1分,存放不分区,表识不清楚,有过期包,发现一次扣3分。
2.干手设施:有擦纸或干手设施(设备),能满足工作需要。
3.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遵循手卫生指征。
医务人员手部不允许佩戴戒指等饰物。
4.治疗室、换药室:分区合理,清洁整齐;无菌物品及非无菌物品分区存放、标识清楚,无菌包干燥、外观清洁,标识清楚,分类放置,无过期。
无菌纱布、棉球、棉签等一经打开24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
5.无菌原则:药物现用现配,配制的无菌液不得超过2小时;无菌药液开启24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酒精、安尔碘等消毒剂在规定时限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瓶盖严密;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在治疗台前、处理无菌物品、加药、注射等操作时戴口罩,手卫生符合要求;进行无菌操作衣帽整齐,戴口罩,连续操作时严格执行手卫生;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灭菌物品存放在清洁干燥区域,无过期,无破损。
6.消毒隔离:治疗室至少每日空气消毒一次,记录规范。
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至少擦拭一次并记录。
各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并按要求进行浓度监测。
治疗室、换药车、查房车等配有速干手消毒剂,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手。
止血带、体温计、氧气湿化瓶、吸引瓶等用后消毒、存放符合要求。
氧气湿化瓶、吸氧管一人一用,长期使用每周更换一次,湿化瓶用无菌水,每日更换,鼻导管(面罩)清洁。
查房、换药一病人一洗手(双手无可见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
7、每个人使用雾化器和螺纹管前都要消毒,并在使用前加药。
使用后,雾化器要放在水槽和雾化罐里晾干。
8、餐具要充分清洗,然后煮沸消毒。
9、晨晚护理时,要湿式扫床,并严格执行一套一桌一巾的清洁程序,保证病人被服的清洁无污染。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案目的提高消毒供应室清洗质量。
方法对本院自2013年以来的定期和日常清洗监测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总结,清洗质量不断提高。
结论通过对清洗质量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使清洗质量得到改进,不但保证患者的安全使用,还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标签:消毒供应室;清洗质量;存在问题分析医院供应室是承担了医院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
其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核心任务。
清洗质量更是CSSD质量控制中的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钟秀玲等在“压力蒸汽灭活乙肝、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经浸泡消毒、清洗之后再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感染实验器具,乙肝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均为阴性;而未经清洗就直接将染毒材料放在压力蒸汽灭菌的实验器具,同样经一个灭菌周期后仍能检测出丙肝病毒DNA,所以对清洗质量的改进尤为重要。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两年来院内及科内自查器械包清洗质量情况,对清洗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归纳和分析。
1.2结果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①使用后的污染器械未及时预处理,造成清洗困难,器械清洗不彻底;②管腔类器械管内壁以及结构复杂的器械清洗不干净;③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后的器械关节和咬合面处常有污迹、锈迹等;④清洗剂、除锈剂使用不当;⑤器械二次污染现象时有发生;⑥人员因素;⑦清洗流程不规范。
2分析2.1临床科室缺乏预处理意识使用器械后不进行任何处理,使血液、体液等有机物干涸在器械表面。
2.2管腔类及结构复杂器械忽视某些重要部位的清洗或方法错误。
2.3部分清洗班人员对仪器设备使用缺乏正确认识和使用须知认为机器是万能的,什么都能洗,还省事省力,注意事项不能灵活掌握。
2.4清洗剂的选择和配制使用不当不会分类使用含酶、酸、碱性清洗剂,配制浓度、温度凭感觉。
除锈剂盲目使用,无论是不是锈都用除锈剂刷一下,造成完好器械表面保护层脱落,易损,更易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