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湿巾中的甲基异噻唑啉酮对皮肤刺激过敏的论证
- 格式:docx
- 大小:43.38 KB
- 文档页数:7
湿巾用防腐剂李程碑;杨淑玮【摘要】The current status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wet wipes was introduc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regulations with respect to preservatives used for wet wipes,features of five kinds of individual preservative for wet wipes,represented by isothiazolinone and seven kinds of blend preservative system were emphatically described. Three kinds of rather rapid developing wet wipes preservative system were liste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both natural preservatives and“noprese rvative systems”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for wet wipes preservatives.%介绍了湿巾微生物污染的现状;结合湿巾用防腐剂的法规变化,重点论述了以异噻唑啉酮为代表的5种单一湿巾用防腐剂和7种复合湿巾用防腐剂的特点;列举了3种发展较快的湿巾防腐体系;简要提出了天然防腐剂和“无添加防腐剂”体系是湿巾用防腐剂的发展方向。
【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6页(P523-528)【关键词】防腐剂;湿巾;现状【作者】李程碑;杨淑玮【作者单位】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西安 710054;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西安 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47.6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湿巾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上海超四成湿巾被检出防腐剂婴幼儿使用需谨慎谢晓婷【期刊名称】《福建质量技术监督》【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2页(P41-42)【作者】谢晓婷【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湿巾因其携带和使用方便的特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普遍使用的清洁护理用品。
不过,今年九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湿巾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超过四成湿巾被检出防腐剂,其中还有不少是婴幼儿湿巾,因此向社会发出“消费警示”。
据一项针对1800多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有六成消费者每天都会使用湿巾。
而其中96%的湿巾主要用于手口清洁或婴幼儿的卫生清洁,且消费者使用后一般不再冲洗。
基于对湿巾安全性的考量,上海市消保委对上海市流通领域销售的湿巾进行了比较试验。
本次试验从大型超市、百货店及网络平台等销售渠道共购买50件抽检样品。
测试项目包括PH、可迁移荧光增白剂和微生物,测试方法参照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7728-2011《湿巾》和国家标准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测试结果显示,对于湿巾PH、可迁移荧光增白剂和微生物的测试尚属合格。
但在这50件样品中,却有21件样品检出了防腐剂CIT(甲基氯异噻唑啉酮),检出率达42%。
还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在25件标称“婴幼儿”等字样的样品中,有12件检出CIT,检出率达48%,不少CIT含量更是高于普通湿巾。
此外,还有2件样品的防腐剂MIT(甲基异噻唑啉酮)检出量较高。
据了解,CIT和MIT这两种成分及其混合物成分,在日化行业中长期作为防腐剂使用,常混合使用于水性化妆品中。
这类防腐剂的添加是为了保障产品卫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市面上在售的湿巾保质期多在3至5年间,要保证湿巾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有清洁皮肤或消毒的效果,并保证在潮湿的环境内自身不发生霉变,那么在它的成分里面“加料”是少不了的。
虽然那些声称“婴幼儿专用”湿巾的主要成分是水,也有部分添加表面活化剂来达到去污的功效,但为了防止包装内产生细菌,商家还是会选择添加防腐剂。
湿巾中含MIT和CIT,婴儿还能用?2015年9月17日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湿巾比较试验结果,发现从超市、百货及网络等销售渠道的50件湿巾样品中检测出含2种防腐剂:CIT(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MIT (甲基异噻唑啉酮)。
其中心相印、启初等21件样品检出CIT,2件样品的MIT检出量较高。
其中在25件标称“婴幼儿”等字样的样品中,有12件检出CIT。
消费者一片哗然,开始质疑产品还能不能用。
那么这些防腐剂到底是些什么?有多大的危害?湿巾还能用吗?MIT,CIT是什么防腐剂?MIT是甲基异噻唑啉酮的简称,是一种高效防腐剂被广泛用于化妆品行业中。
CIT 是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的简称,常与MIT一起联用,这种 MIT/CIT混合使用的防腐剂常称之为卡松。
所以,MIT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使用MIT,而另一种是加入卡松的形式,即MIT/CIT的复合物。
湿巾中检测出MIT,CIT违法吗?不过,就算在湿巾中检测出了MIT,CIT,也不能代表湿巾就是违法国家法规的。
因为湿巾在国内不属于化妆品法规管理范畴。
而且湿巾的现行标准中,也没有不让使用MIT和CIT。
由于MIT,CIT这些防腐剂高效而便宜,因而大受一些湿巾厂商的欢迎,纷纷在产品中添加MIT,CIT。
但是,产品本身在国内并不违法。
MIT,CIT对人体会有害吗?在化妆品行业,MIT和CIT都是限用成分。
对于单用MIT作防腐剂的情况,之前欧洲及国内的法规限量为0.01%(即100ppm)。
对于以卡松形式的添加,限量为0.0015%(15ppm)。
虽然在高浓度条件下,比如在斑贴实验中,容易造成一些人的皮肤刺激性及致敏,但此前认为这些防腐剂在规定的使用浓度下使用是安全的。
近年来,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皮炎的患者对MIT出现阳性和相关斑贴试验反应的临床证据报道量急剧增加,欧洲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协会经过对MIT的临床、毒理和化妆品警戒数据进行了全面审查,并在2014 年,根据对现有数据及研究结果的评估,认为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使用含MIT的驻留类化妆品(包括化妆用湿巾)和接触性过敏、过敏性接触皮炎有关联,认为在驻留类化妆品(包括化妆用湿纸巾)中禁止使用防腐剂MIT以减少其诱导接触性过敏的发生率是很有必要的。
孕婴童湿巾选择不迷茫,PH值与防腐剂需格外关注随着后疫情时代常规化消毒的到来以及国民消费观念的提升,湿巾已然成为继奶粉、尿裤之后孕婴童的三大日用耗品标配之一。
婴幼儿专用湿巾作为宝宝日常使用频率较高,且常备应用于敏感部位的清洁护理产品,成分及配方要求格外严格,质检指标更严苛,因此宝爸宝妈们在婴幼儿专用湿巾的选择上要格外注意。
婴幼儿皮肤脆弱、娇嫩,其抵抗力也很差,仅有成人皮肤的十分之一厚,所以婴儿湿巾相较于普通湿巾要求更高。
人体皮肤的PH在4.5-7.5之间,属于弱酸性,湿巾的PH值要与皮肤的PH值相近,这样才不会造成婴幼儿皮肤的伤害,所以要多注意从pH值检测和产品是否含有防腐剂两方面进行选择。
PH值方面,0-3岁的宝宝皮肤发育到成熟中的pH值会发生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家长可以根据宝宝各个阶段的成长来进行选购。
1、0-6月,皮肤pH值为6.5,刚出生的宝宝皮肤非常薄,没有保护屏障,所以妈妈们得做好隔离工作。
2、6-18月,皮肤pH值为6,宝宝的皮脂分泌量开始下降,妈妈们要及时给宝宝皮肤补充油脂和水分。
3、18月以后,皮肤pH值为5.5(呈弱酸性),接近人体的正常值,妈妈们可以帮助宝宝增强皮肤的抵抗能力。
防腐剂方面,通常婴幼儿清洁湿巾都含有不同种类的防腐剂,以防产品受微生物或细菌污染。
研究显示,湿巾内含有甲基異噻唑啉酮(简称“MIT”),可能会令婴幼儿的皮肤长出严重红疹;苯氧乙醇作为一种防腐剂,对血液和肝脏具有毒性,可能导致过敏,丙二醇更是有毒湿巾的代表成份。
来自日本的黑科技产品秒沙孕婴童消毒杀菌湿巾,由全棉水刺无纺布制作,将舒适、健康、环保真正的统一,棉纤维特有的中空结构,锁水更强,带给皮肤天然的呵护力。
采用简约配方、保鲜工艺,原液酸性氧化电位水,仅由二次渗透的纯化水(普通水体的电解提纯,约4吨普通水提纯出一吨纯化水)以及食用级别的盐制成,不添加酒精、香精、荧光增白剂以及任何防腐剂,食品级标准检测,快速挥发零残留,以擦拭替代水洗,满足日常生活中孕婴童群体对于体表和物表的清洁需求,操作简便,专业保障孩子的健康。
母婴用品安全分析报告婴儿湿巾母婴用品安全分析报告——婴儿湿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母婴用品市场逐渐兴起。
婴儿湿巾作为一种方便实用的清洁产品,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喜爱。
然而,由于市场上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婴儿湿巾的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本报告将对婴儿湿巾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为广大家长提供参考。
一、产品材质分析婴儿湿巾是直接接触婴儿皮肤的产品,因此材质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大部分婴儿湿巾使用纯棉材质,纯棉材质柔软亲肤,对婴儿皮肤无刺激性,但也有一部分产品采用人工合成纤维材质,这种材质可能会对婴儿皮肤产生过敏或刺激。
因此,在购买婴儿湿巾时,应尽量选择采用纯棉材质的产品。
二、添加剂成分分析为了提高湿巾的清洁效果和防腐能力,部分婴儿湿巾可能会添加某些化学成分。
这些添加剂成分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常见的添加剂成分包括香型、防腐剂和柔软剂等。
在香型上,应选择使用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产品,而不是使用合成香料的产品,以减少对婴儿呼吸道的刺激。
防腐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量应适宜,避免过多使用对婴儿皮肤造成刺激。
柔软剂的使用应尽量减少,避免对婴儿皮肤产生不良影响。
三、PH值和酸碱度分析婴儿湿巾的PH值和酸碱度直接影响产品对婴儿肌肤的刺激程度。
一般来说,婴儿湿巾的PH值应该接近于人体皮肤的PH值(约为5.5),酸碱度应处于中性范围。
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或者酸碱度不平衡,都有可能对婴儿肌肤造成刺激和损害。
因此,在选择婴儿湿巾时,应注意查看产品的PH值和酸碱度相关信息,并选择合适的产品。
四、湿巾纸张的厚度和湿度分析湿巾纸张的厚度和湿度决定了产品的柔软程度和湿润程度。
适中的厚度和湿度可以有效清洁婴儿皮肤,同时不会给婴儿肌肤带来不适。
如果湿巾纸张过厚或过薄,使用时会影响清洁效果,过厚可能还会导致残留纸屑。
而湿度不足或过湿也会影响产品的舒适性和清洁效果。
因此,在购买婴儿湿巾时,应注意选择纸张厚度适中、湿度适宜的产品。
8款未检出所测的致敏防腐剂作者:杨庄蓉来源:《消费者报道》2019年第04期《儿童化妆品申报与审评指南》明确,儿童化妆品是指供年龄在12岁以下(含12岁)儿童使用的化妆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使用普及率提升,儿童化妆品也成了许多家庭的日常用品。
目前,各大日化企业都想在儿童化妆品领域分一杯羹。
然而,当前儿童化妆品的安全性仍令人担忧,国外研究发现1个月大的婴儿平均每周接触皮肤的化学物质就达到18~48种。
测试结果显示,蜜语、启初、好孩子、鳄鱼宝宝、青蛙王子、宝宝金水6款儿童洗发沐浴露检出可致敏防腐剂MIT及/或CMIT,其中蜜语、启初、好孩子、鳄鱼宝宝、青蛙王子5款MIT含量超出欧盟标准4~6倍。
此外,除蜜语外,其余13款儿童洗发沐浴露均未检出可能致癌物二噁烷。
甲基异噻唑啉酮(简称MI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行业的防腐剂,其与另一种属于强致敏原的有机卤化物——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简称CMIT)经常组合在一起使用,混合比例为1:3时被称为“卡松”。
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有潜在接触致敏性,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红疹,严重时可导致接触性皮肤炎。
同时,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也是国家严格限量使用的防腐剂之一。
皮肤敏感的宝宝或是皮肤有创口的成人最好避免接触,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下称“规范”)规定,MIT在化妆品中使用的最大浓度不得超过0.01%(100 mg/kg),卡松用于淋洗类产品时浓度上限为0.0015%(15mg/kg),且不能和MIT同时使用。
基于该物质的强致敏性,根据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简称SCCS)在2015年12月的最新评估结论,认为其限量为15mg/kg以下时,在淋洗类产品中的使用是安全的。
2017年7月6日,欧盟化妆品法规EC 1223/2009附录V被修訂,针对越来越多的过敏性事件,降低了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的使用限量,由100 mg/kg降至15 mg/kg,仅用于淋洗类化妆品。
目录一、什么是甲基异噻唑啉酮—-----———-—---————-—---—---—-—2二、甲基异噻唑啉酮一般用在哪些产品--———————-———-2三、用在产品当中规定多少量———--—----—-—-------—-——-—-3四、甲基异噻唑啉酮有什么危害--—--———--—---—--——---—-3五、甲基异噻唑啉酮对孕妇婴儿有什么影响—————---5六、怎么查看产品是否有甲基异噻唑啉酮------—————5七、能不能不添加甲基异噻唑啉酮-------—------—————-—5八、总结--——--—---———-—-—--—---—-——---—----—--—-———-—————-—-—-—--6一、什么是甲基异噻唑啉酮1。
1定义:甲基异噻唑啉酮,英文简称是MIT,是一种广普的杀菌防腐剂,耐热之水性防腐剂,对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霉菌及霉菌的生长,简单来说,它就是一款杀菌剂。
1。
2化学式化学名称: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简写:MIT英文名称:2—Methyl—4—Isothiazolin—3-one中文同义词:甲基异噻唑啉酮;2—甲基—异噻唑啉;2-甲基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甲基-3(2H)-异噻唑啉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分子式:C4H5NOS用途:是一种高效杀菌剂,耐热之水性防腐剂,对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霉菌及霉菌的生长,该产品可以直接加入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涂料、纸浆等领域.二、甲基异噻唑啉酮一般用在什么产品甲基异噻唑啉酮可以直接加入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涂料、纸浆等领域.该活性单剂可广泛用于工业冷却水、油田回罐水、造纸行业、管道、涂料、油漆、橡胶以及化妆品、感光胶片及洗涤用品等工业。
有效用量少,无毒无污染,极易混合在各类配方中,PH 使用范围广,稀释使用浓度后,很容易被生物降解为无毒无污染物质.毒性低,排放无残留,与各种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及蛋白质成份配伍性好。
目录一、什么是甲基异噻唑啉酮------------------------------2二、甲基异噻唑啉酮一般用在哪些产品--------------2三、用在产品当中规定多少量---------------------------3四、甲基异噻唑啉酮有什么危害------------------------3五、甲基异噻唑啉酮对孕妇婴儿有什么影响--------5六、怎么查看产品是否有甲基异噻唑啉酮-----------5七、能不能不添加甲基异噻唑啉酮---------------------5八、总结---------------------------------------------------------6一、什么是甲基异噻唑啉酮定义:甲基异噻唑啉酮,英文简称是MIT,是一种广普的杀菌防腐剂,耐热之水性防腐剂,对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霉菌及霉菌的生长,简单来说,它就是一款杀菌剂。
化学式化学名称: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简写:MIT英文名称:2-Methyl-4-Isothiazolin-3-one中文同义词:甲基异噻唑啉酮;2-甲基-异噻唑啉;2-甲基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甲基-3(2H)-异噻唑啉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分子式:C4H5NOS用途:是一种高效杀菌剂,耐热之水性防腐剂,对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霉菌及霉菌的生长,该产品可以直接加入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涂料、纸浆等领域。
二、甲基异噻唑啉酮一般用在什么产品甲基异噻唑啉酮可以直接加入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涂料、纸浆等领域。
该活性单剂可广泛用于工业冷却水、油田回罐水、造纸行业、管道、涂料、油漆、橡胶以及化妆品、感光胶片及洗涤用品等工业。
有效用量少,无毒无污染,极易混合在各类配方中, PH 使用范围广,稀释使用浓度后,很容易被生物降解为无毒无污染物质。
【育网辟谣】婴儿湿巾不能含防腐剂?'日前,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市场上50种湿纸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很多湿纸巾尤其是婴幼儿湿巾中,含有大量的MIT、苯氧乙醇等防腐剂。
于是,不少媒体便借此发布消息,认为含有防腐剂的婴儿湿巾会对孩子健康不利,让妈妈们为此忧心。
那么婴儿湿巾真的不能含防腐剂吗?本期《》就为大家揭开“”的秘密。
婴儿湿巾不能含防腐剂,否则会让宝宝皮肤红肿,起水泡。
婴儿湿巾中含有大量水分,容易滋生细菌,而适量安全的防腐剂可以保证卫生。
在这些婴儿湿巾中,相关人员主要发现了“MIT”、“对羟基苯甲酸酯”、“苯氧乙醇”等防腐剂,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解读:也就是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
这款防腐剂在欧洲被多国抵制,因为含有MIT的个人护理品常常导致儿童和成人产生各种过敏反应,如起水泡、红肿、皮肤开裂等等。
确实,有很多孩子是因为使用这类湿巾,欧洲化妆品协会也建议厂商停止使用。
此防腐剂没什么毒性,但是会影响荷尔蒙分泌,甚至有可能会伤害生殖能力。
这种防腐剂最大的危害就是会破坏人体肝脏功能的正常运转。
确实,以上的三种防腐剂会对孩子的健康带来一定的伤害。
但事实上,婴儿湿巾多是为无纺布和水组成,而且含水量极高。
倘若不加入防腐剂的话,那么就极易滋生细菌,导致湿巾变质,也可能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防腐剂添加到湿巾中是有必要的,但是只要在选购时,多注意外包装信息,避免选择诸如以上三类的“危险分子”,而选购较为安全的防腐剂,那么就可以放心使用。
媒体的误读不免造成了妈妈们的恐慌,防腐剂并没那么可怕,那么该如何正确选购宝宝湿巾呢?在选购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危险的防腐剂,还要看看是否有荧光剂、酒精和香精。
就是常说的增白剂,可以让纸巾看起来更白。
当然,只要不经常使用,对身体影响不大。
但是如果触碰到伤口或者通过别的途径进入到身体中,那么荧光剂就会与蛋白质结合,不但难以排出而且可能会使细胞变异,有患癌的风险。
这两者均会刺激皮肤,诱发过敏。
湿巾中的有毒防腐成分的居家平安知识通常,家长在挑选婴幼儿湿巾时,大多关注品牌、价格、味道等因素,而对其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作用知之甚少。
婴幼儿清洁湿巾中都含有不同种类的抗菌防腐剂,以防产品受微生物或细菌污染,从而延长保质期。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一种广普杀菌防腐剂,可致幼童过敏,极端情况可令患者红肿、起水泡、皮肤裂开等。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一种杀菌防腐剂,急性毒性低,可透过皮肤吸收,尽管致敏性比MIT等防腐剂低,但仍有致敏风险。
丙二醇:一种低毒有机溶剂,具有保湿、抗菌和防腐作用,可溶解皮肤上的油脂,几乎所用的湿纸中都有它,大概有5%的人会有过敏反响,食用会有急性毒性。
苯氧乙醇:一种杀菌防腐剂,对血液和肝脏具有毒性,可导致过敏。
苯扎氯铵: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菌杀菌剂,低毒化学物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有的妈妈认为,使用含有抑菌成分的湿巾就可以帮助宝宝预防红屁股。
其实,宝宝红PP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并非抗菌湿巾就能预防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宝宝大小便后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小屁屁,假设是单用湿巾擦拭,宝宝的肛门皱褶处是擦不干净的。
还有妈妈特别亲睐含有“消毒除菌”功能的湿巾,宝宝的手一有点脏就拿来擦拭,以保护宝宝娇嫩的皮肤,不受细菌和病毒的损害。
事实上,正常的菌对人体并无害处,妈妈们不必过分追求无菌,过分的清洁对宝宝的免疫力也是一种干扰。
小宝宝喜欢吃手,假设长期使用消毒湿巾给宝宝擦手,有毒物质会进入宝宝的胃肠道,造成菌群失衡。
实验说明,重复使用湿巾,并不能去除细菌,反而会将一些存活的细菌转移到未被污染的外表。
家长一般在给宝宝使用湿巾擦拭后,就不会再用清水去清洁了,这就使得湿巾上的防腐剂、外表活性剂等化学成分残留在宝宝的皮肤外表,容易造成皮肤枯燥,引发接触性皮炎等皮肤过敏问题。
所以,湿巾只能作为家长应急时的一般清洁使用。
其实,肥皂+流动清水冲洗的方法就可以将宝宝的小手洗得很干净了!1、尽量防止给宝宝使用湿巾,皮肤敏感的宝宝最好不用;2、不要用湿巾擦拭餐具、水果、玩具等;3、千万注意不能让宝宝吮吸湿巾;4、使用时避开眼睛、伤口、红肿或湿疹处、黏膜、耳朵及其他敏感部位;5、购置时尽量选择成分简单的湿巾。
防腐剂对皮肤的危害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防腐剂是很常见的一种化学成分,它可以延长商品的保存时间,很多食品、护肤品里面都会含有防腐剂。
那么防腐剂会刺激皮肤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防腐剂对皮肤的危害,希望能帮到你。
防腐剂对皮肤的危害皮肤抵抗力下降过量或不恰当的防腐剂会令表皮细胞发育不成熟,结构松散,以致表皮层变薄,易受外界刺激,防御力下降。
肤质变差过量或不恰当的防腐剂会损伤细胞DNA,令皮肤渐渐失去弹性,容易产生松弛、细纹。
而受防腐剂损害的皮肤细胞则会不断缺陷繁殖,令肤质越来越差。
皮肤过敏长时间不适当的使用含有防腐剂的产品,由于没有冲洗干净,长期养成习惯后,导致慢性过敏,导致皮肤出现红肿、发痒、脱皮等异常现象。
如何减少防腐剂的伤害除了皮炎或敏感性肌肤,一般而言,获得国家安全认证的产品中添加的少量防腐剂并不会对皮肤造成过度的伤害,但是仍要注意以下几点:1.最好不用含有防腐剂的产品,皮肤接触过防腐剂要及时清洗干净,以免残留。
2.在肌肤敏感时期,尽量选择不含防腐剂或产品配方比较单一的产品,以降低防腐剂对皮肤带来的刺激。
3.尽量选择同品牌产品,它们通常选择同一防腐剂,可减少防腐剂带来的刺激。
常见的防腐剂1、甲基异噻唑啉酮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杀菌和防腐剂,有致癌性,常被用于个人护理产品中,会引起皮肤过敏。
法国环保部长塞格琳·罗亚尔已要求欧洲联盟,禁止在干洗产品(婴幼儿的护肤湿巾等)中使用这种可引起过敏的防腐剂。
2 、对羟基苯甲酸脂资料显示,这是一种有效且成本低的防腐剂,表现出仿雌激素的作用,这类防腐剂会干扰激素的分泌。
这种物质曾经在乳腺癌的肿瘤中被找到,虽然尚未证实与乳腺癌的直接关系,但会扰乱人体荷尔蒙的分泌,可能令女童青春期提前。
3、羟基苯甲酸酯专家称,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具有潜在的雌激素活性,有可能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2004年相关报道在欧洲引起广泛关注,一些科学家建议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每人每公斤体重10毫克)等安全性评价指标重新予以审定。
【优恪原创】看了优恪网婴儿湿巾的检测报告,很多人都发现,这十款婴儿手口湿巾中,无论评级是A+的还是D-的,每款检测产品都逃不出防腐剂的魔爪。
看到防腐剂三个字,估计很多妈妈都会抖一下,防腐剂在洗发水中,在沐浴液中都能理解,为何就不能放过小婴儿的湿巾?为何都有防腐剂,还能分出优劣?加了防腐剂的湿巾对婴儿会不会有潜在的健康危害?来,跟随优恪君刨根问底,一探究竟吧。
添加防腐剂是必要的,包装没标注不等于没加不得不说,婴儿湿巾中的防腐剂是必要的。
因为,湿巾中含大量水分,水很容易滋生细菌,防腐剂的加入可以保护产品免受微生物的污染。
但防腐剂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超量使用或违规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各类防腐剂的使用应该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婴幼儿湿巾内防腐剂的相关标准,统一参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来执行。
在此次检测的10款产品的包装上,除飞利浦和贝亲两款产品成分表中提到防腐剂外,其余产品均为未清晰的标注任何有关防腐剂的说明,这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优恪君提醒,包装上没标注防腐剂不等于没加。
甲醛及甲醛释放体为最严重的扣分项此次测评的十款产品有一款产品(爱得利婴儿手口湿巾)检出甲醛或甲醛释放体。
欧盟化妆品安全性评价委员会(SCCS)认为,甲醛在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中作为防腐剂,在不超过各国国标规定限量的情况下微量使用是安全的,但它仍可能会使一些消费者产生致敏反应。
据业内人士分析,生产商将甲醛作为防腐剂直接添加到产品的可能性较小,甲醛可能是原料带入成品中或者某种助剂分解产生,但只要在国标规定的限量范围内,则可认为是安全的,不必恐慌。
不过,和其他产品对比起来,湿巾中完全可以避免甲醛或甲醛释放体类的物质存在。
可能存在致敏性的防腐剂:MIT和西吡氯铵MIT(甲基异噻唑啉酮)作为一种高效广谱防腐剂被广泛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
美国CIR证实MIT在人体和动物试验均具有致敏性,但其致敏有阈限值。
江苏对湿巾产品抽查的质量风险分析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5年第10期文/孔春红陆冰2015年一季度,江苏省质监局组织对市场及电商销售的湿巾产品进行了风险监测抽查。
这次抽查共采集样品200批次,其中实体店购买100批次,网购100批次。
实体店主要集中在大型超市以及婴孕用品店;网购渠道主要有天猫、淘宝、京东、1号店等网购平台。
重点检测了湿巾产品的含液量、PH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微生物等常规质量指标,同时对湿巾的防腐剂及皮肤刺激性项目进行了风险监测。
抽查结果表明,湿巾的含液量和微生物项目合格率为100%;PH值合格率为99%;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合格率为98%;有10个批次的湿巾样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荧光现象但无可迁移性;有13个批次的湿巾样品皮肤刺激性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度或中度反映;有50%湿巾样品检出防腐剂。
由此可见,湿巾产品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从此次风险监测的情况来看,所有批次湿巾的含液量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主要集中分布在2.0~3.5倍区间,最大值达到7.3倍。
其中实体店购买湿巾与网店购买湿巾的含液量基本持平。
说明大部分湿巾生产厂家认同湿巾国家标准GB/T27728-2011,着重检测湿巾的含液量,质量把关较为严格。
通过对200批次湿巾的PH值进行检测发现,PH值合格率为99%。
其中PH值大于8.5的湿巾共有2批,其它批次湿巾的PH值均在规定范围内。
此次湿巾风险监测,共有8个批次的网购湿巾和2个批次的实体店购买湿巾存在荧光现象,其中网购和实体店购买各有2个批次湿巾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占所有批次湿巾的2%。
分析其原因为湿巾生产厂家所选用的基材为草木纤维,有一定的荧光现象,另外在基材加工处理过程中添加了一定剂量的荧光增白剂,来达到亮白效果。
此次湿巾风险监测,共有187个批次的产品皮肤刺激反应类型为极轻微,10个批次的湿巾产品皮肤刺激反应类型为轻度,3个批次的湿巾产品皮肤刺激反应类型为中度。
如何选择宝宝湿巾如何选择宝宝湿巾导语:没有水给宝宝洗手的情况下,很多宝妈会想到湿巾,因为户外活动,有时找不到自来水。
这时湿巾是一个既便捷又相对安全的临时措施。
那么如何选择湿巾呢?如何选择宝宝湿巾1、查看婴儿湿巾是否存在违禁成分由于湿巾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加入防腐剂和抗菌剂,但是有些防腐剂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已经被一些机构所禁用,当然,每个机构的观点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至于选择哪一种机构的观点,只能看宝妈自己的选择了。
异噻唑啉酮:含有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是一种防腐剂,可能会造成儿童和成人过敏反应,严重情况下会出现红肿、水泡、皮肤裂开,受累的部位包括口、面颊、手指以及PP。
欧盟和东盟的化妆品协会建议此成分在个人护理用品,如湿巾中停止使用。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也属于防腐剂,可抑制真菌和微生物的生长,对羟基苯甲酸酯、乙酯、丙脂和丁脂被普遍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中,虽然其致敏性低于其他类型的防腐剂,但仍然有可能导致过敏,尤其在在皮肤具有伤口的情况下。
另外,也有部分证明它可能会干扰人体荷尔蒙的水平。
欧盟SCCS也表示,如果使用含有此类成分的湿巾用于尿布覆盖的部位,可能会导致6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现皮肤受损,新的欧盟化妆品法例将其列入禁用成分。
但是此成分在美国FDA的化妆品标准中尚未被禁止,认为其危险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苯氧乙醇:一种防腐剂,能够被皮肤吸收,在动物实验中显示,长时间的接触可能导致动物肝脏损害,FDA也曾经提醒公众,乳母使用的乳房护理用品中含有苯氧乙醇,导致了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出现呕吐、腹泻甚至脱水,所以,如果在湿巾中使用,还是应该引起担忧的。
2、检查包装的密封性湿巾含有较高的水分,容易导致细菌滋生,所以包装的密闭性很重要。
选择时可挤压包装袋,查看是否有漏气,一旦包装口打开,封条的`粘贴性是否良好,以避免湿巾与外界的接触。
每次取用完毕后,要立即粘好封条。
湿巾也伤肤过敏体质需慎选佚名【期刊名称】《福建质量技术监督》【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2页(P36-37)【正文语种】中文近日,央视曝光、检测不合格,让湿巾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针对湿巾中含有低毒物质丙二醇等情况,不仅国产湿巾,多个进口品牌同样“中枪”。
另一方面,据皮肤科专家介绍,单从丙二醇、苯扎氯铵等化学成分难以判定湿巾有“毒”,产品如满足强制性卫生标准,正常使用不存在安全问题。
不过,建议婴童等皮肤敏感人群尽量少使用。
据调查,不少湿巾含有丙二醇、苯扎氯铵等化学成分。
丙二醇是低毒化学溶剂,长期使用湿巾擦手,再拿东西吃会导致有毒物质进入胃肠道,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丙二醇溶解度大,大概有5%的人会有过敏反应,长期使用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可以看到,草本、清洁、护手、婴儿臀部护理、婴儿口手专用……在各类湿巾的成分标注中,多数都标明含有“丙二醇”等化学物质,但并未标明含量。
前来选购的消费者陈女士表示:“儿子才1岁,家里一直有使用湿巾,出去玩时还会带上小包装湿巾,主要用来擦手、擦屁股,而且只用进口的。
”据了解,婴幼儿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些进口品牌及常见的国产品牌,其湿巾也都含有丙二醇,且大多不标明具体含量。
相关法规对防腐剂、色素等的限量作出规定,但对丙二醇等溶剂物质没有明确规定,原则上属于可用物质,必要时需提供相关使用依据。
根据国家湿巾标准GB/T27728规定,人体用湿巾卫生指标应符合强制性标准GB15979的规定。
而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并未具体规定丙二醇、苯扎氯铵能否添加,但明确指出湿巾不得对皮肤与黏膜产生不良刺激与过敏反应及其他损害作用,并规定了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的限量值。
湿巾可能含有的成分有苯氧乙醇:防腐剂,对血液和肝脏具毒性,可能导致过敏;丙二醇:低毒化学溶剂,溶解度大,部分人会有过敏反应;苯扎氯铵:杀菌剂,误入口中,或导致有毒物质进入胃肠道;甲基异噻唑啉酮:一种防腐剂,皮肤较敏感的人易产生过敏反应。
皮肤破损慎用婴儿湿巾-婴儿期护理保健婴儿湿巾是婴幼儿常用的物品,家长们也总是千挑万选,希望给宝宝选购更安全的产品。
不过,近日香港消费者委员对外宣布,抽查发现香港市面上销售的44款婴幼儿专用清洁湿巾中,33款标明含防腐剂,9款含有防腐剂"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可能令婴幼儿皮肤出现严重红疹。
其中,菲比品牌一款婴儿湿巾"上榜'。
不同品牌成分差别大香港消委会表示,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在欧美令不少幼童和成人出现过敏反应,极端情况可令患者红肿、起水疱、皮肤裂开等。
据了解,MIT作为一种高效防腐剂被广泛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
2021年12月12日,欧洲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协会发表了关于停留类化妆品停止使用防腐剂MIT的行业建议,并建议化妆品公司应尽早在停留类化妆品中停止使用防腐剂MIT,无须等待欧盟化妆品法规关于MIT使用产品类型监管更新。
日前,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药店和儿童用品店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婴儿湿巾品牌多达几十种,宣传重点多为"无泪配方'、"食品级木糖醇'、"无酒精'、"无香料'、不含荧光剂、"杀菌、消毒'等方面。
记者比较发现,不同功能的湿巾所含成分也不尽相同,不同产品间甚至区别很大。
有的湿巾仅列出主要成分,如某品牌婴儿专用手口湿柔巾为"木糖醇、创新网眼纱布纹理',另一品牌儿童湿巾则为"纯水100%、无纺布';而有的湿巾则成分复杂,如非常受妈妈们追捧的某品牌婴儿手口湿巾在其商品材质中注明有"水、丙二醇、柠檬酸、苯甲酸钠、羫檬酸钠、羟苯乙酯、羟苯丙酯、无纺布'。
不过,记者在市场上并未看到有菲比婴儿湿巾出售,也没发现有婴儿湿巾在成分表上列出"甲基异噻唑啉酮'。
伤口破损避免使用据介绍,湿纸巾中添加的成分主要是丙二醇、氯化十六烷基啶、酒精和一些防腐剂,不仅会刺激皮肤,而且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等皮肤过敏问题。
第1篇标题:甲基异噻唑啉酮法律规定及监管措施分析一、引言甲基异噻唑啉酮(MIT)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防腐剂,在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消毒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近年来,MIT的潜在皮肤刺激性和过敏反应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各国政府纷纷对MIT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对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法律规定及监管措施进行分析。
二、国际法规1.欧盟法规欧盟对MIT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根据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MIT的允许使用浓度为0.0015%(重量比),且需与其他防腐剂混合使用。
此外,法规还要求化妆品中MIT的浓度不得超过0.01%(重量比)。
2.美国法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MIT的使用也有明确规定。
根据FDA的规定,MIT可作为防腐剂在化妆品中使用,但需符合以下条件:(1)MIT的浓度不得超过0.01%(重量比);(2)MIT与其他防腐剂混合使用;(3)MIT在化妆品中的总浓度不得超过0.1%(重量比)。
3.日本法规日本厚生劳动省对MIT的使用也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日本化妆品法规,MIT的允许使用浓度为0.0015%(重量比),且需与其他防腐剂混合使用。
三、我国法规1.化妆品法规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对MIT的使用也有明确规定。
根据规范,MIT可作为防腐剂在化妆品中使用,但需符合以下条件:(1)MIT的浓度不得超过0.01%(重量比);(2)MIT与其他防腐剂混合使用;(3)MIT在化妆品中的总浓度不得超过0.1%(重量比)。
2.消毒剂法规我国《消毒管理办法》对MIT的使用也有明确规定。
根据办法,MIT可作为消毒剂中的防腐剂使用,但需符合以下条件:(1)MIT的浓度不得超过0.01%(重量比);(2)MIT与其他防腐剂混合使用。
四、监管措施1.标签要求各国法规均要求化妆品和消毒剂产品标签上必须标注MIT的含量。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查看标签信息,了解产品中MIT的含量。
目录一、什么是甲基异噻唑啉酮------------------------------2二、甲基异噻唑啉酮一般用在哪些产品--------------2三、用在产品当中规定多少量---------------------------3四、甲基异噻唑啉酮有什么危害------------------------3五、甲基异噻唑啉酮对孕妇婴儿有什么影响--------5六、怎么查看产品是否有甲基异噻唑啉酮-----------5七、能不能不添加甲基异噻唑啉酮---------------------5八、总结---------------------------------------------------------6一、什么是甲基异噻唑啉酮1.1定义:甲基异噻唑啉酮,英文简称是MIT,是一种广普的杀菌防腐剂,耐热之水性防腐剂,对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霉菌及霉菌的生长,简单来说,它就是一款杀菌剂。
1.2化学式化学名称: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简写:MIT英文名称:2-Methyl-4-Isothiazolin-3-one中文同义词:甲基异噻唑啉酮;2-甲基-异噻唑啉;2-甲基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甲基-3(2H)-异噻唑啉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分子式:C4H5NOS用途:是一种高效杀菌剂,耐热之水性防腐剂,对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霉菌及霉菌的生长,该产品可以直接加入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涂料、纸浆等领域。
二、甲基异噻唑啉酮一般用在什么产品甲基异噻唑啉酮可以直接加入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涂料、纸浆等领域。
该活性单剂可广泛用于工业冷却水、油田回罐水、造纸行业、管道、涂料、油漆、橡胶以及化妆品、感光胶片及洗涤用品等工业。
有效用量少,无毒无污染,极易混合在各类配方中,PH 使用范围广,稀释使用浓度后,很容易被生物降解为无毒无污染物质。
毒性低,排放无残留,与各种乳化剂、表面活性剂及蛋白质成份配伍性好。
MIT 在低浓度下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特别适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品制剂的保存。
适用的pH 范围pH2.0-12.0 ,与水混溶,可以在任何工序加入,容易操作。
三、用在产品当中多少规定量中国卫生部规定,甲基异噻唑啉酮在化妆品中最大允许浓度为0.01%。
日前据国家质检总局报道,2017年7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EU)2017/1224号条例,修订(EC)1223/2009条例附件V,将冲洗化妆品中甲基异噻唑啉酮(化学名2-甲基-2H-异噻唑啉-3-酮)的最大使用量由0.01%修订为0.0015%(重量比),且自2018年1月27日起只有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化妆品才能投放欧盟市场,自2018年4月27日起供应欧盟市场销售的化妆品必须符合本条例规定。
本条例于欧盟官方公报发布后20天生效。
四、甲基异噻唑啉酮有什么危害甲基异噻唑啉酮本身是杀菌剂,并不是像我们所认为的杀菌抑菌就是优品,它也有本身所存在的危害。
不管是国家卫生部还是国外欧盟卫生组织,都对甲基异噻唑啉酮使用量进行规定,说明如果过量使用,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那么,具体有什么危害呢?有报道说本品具有细胞毒性与神经毒性。
2005年02月24日据美国细胞生物学会第44届会议上提交的一项研究,长时间暴露于杀菌剂甲基异噻唑啉酮(MIT) ――在工业、家庭和个人清洁产品中广泛使用――阻碍了大鼠生育中的神经元的生长。
总体而言,还缺乏对此化合物的神经毒性研究。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艾真曼(Elias Aizenman)接受电话采访时告诉路透社记者,“有许多已证实的在工作场所暴露MIIT的实例,多只被视为烧伤、皮炎或过敏性反应”。
“我担心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孕妇如果暴露了足够高浓度的MIT,可能对发育中的胚胎有些影响,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他和同事在以前的一项研究中观察到,成熟大鼠的神经元暴露于高浓度MIT(100 microM)立即(10分钟内)触发了广泛的神经细胞死亡。
在这项新研究中,他们又注意到,以远低于亚致死量浓度(0.3-3 microM)的MIT对胚胎大鼠皮质神经元延长暴露时间(约18个小时),结果导致神经生长出现剧烈和剂量依赖性抑制。
未成熟神经元在标准的培养介质中18小时后会形成轴突和多个树突,但用MIT处理后,它们只形成了极少的轴突和树突。
对MIT神经毒性分子机制的另外研究表明,此化合物显著干扰了局部粘连激酶(FAK,此蛋白能帮助推动轴突和树突的生长,是细胞的信号作用所必需的)酪氨酸的磷酸化作用。
氨基酸Y576——FAK上激酶结构域上的一个位点,似乎是对MIT暴露最敏感的部位。
艾真曼说,他计划进行进一步神经毒性研究,以更好地理解MIT“暴露的分子机制和对神经发育的可能后果”。
以上报道表明,虽然本品在化妆品等中用量甚微,本品的安全性仍应受到质疑。
以多硫化钠、丙烯酸甲酯、甲胺等为原料合成杀菌剂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具有很好的杀灭细菌、霉菌的能力。
用平皿培养法研究了2-甲基-4-异噻唑啉-3-酮和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盐酸盐的防霉性能,测定了异噻唑啉酮溶液4种霉菌的最低抑制浓度。
异噻唑琳酮及其衍生物是应用越来越广的一种杀菌剂,由美国罗门哈斯公司最早生产。
其二甲基氯代产品商品名为KATHON,中文译名凯松,目前国内用于日化产品的异噻唑啉酮杀菌剂大都用此名称。
其主要成分为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复配物,化学名称:5-氯-2-甲基_4-异噻唑啉-3-酮和2-甲基-4-异噻唑啉-3-酮的混合物(3:1称为氯比)。
异噻唑啉酮反应机理是它与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反应,使细胞呼吸停顿,迅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生物高分子的合成,2006年,MIT作为化妆品防腐剂开始进入市场,因其具有光谱杀菌性能,自此被广泛使用。
最近,皮肤病学出版物关于因使用化妆品引起皮炎的患者对MIT出现阳性和相关斑贴试验反应的临床证据报道量急剧增加。
欧洲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协会对此高度重视,并在原料供应商和化妆品制造商等专业人士的支持下,对MIT的临床、毒理和化妆品警戒数据进行了全面审查;它还通过一种被称为定量风险评估(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QRA)针对过敏原的技术手段更新了MIT的风险评估。
基于对现有数据的仔细评估,行业专家认为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使用含MIT的停留类化妆品(包括化妆用湿巾)和接触性过敏、过敏性接触皮炎有关联,因此在停留类化妆品(包括化妆用湿纸巾)中禁止使用防腐剂MIT以减少其诱导接触性过敏的发生率是很有必要的。
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六个患有严重皮疹孩子。
其中一个八岁女孩,已经使用了抗生素和类固醇进行治疗,但每次治疗后,皮疹还是会复发。
当得知女孩的妈妈经常用湿巾清洁女儿的嘴和臀部后,儿科皮肤病学副教授玛丽给这个女孩做了过敏测试,结果是阳性。
当女孩停止使用婴儿湿巾后,她的皮疹消失了。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五个患有类似皮疹的孩子被带到医疗中心。
情况相同,一旦他们停止使用婴儿湿巾,皮疹就会消失。
玛丽建议,在家里时最好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水,这样可以减少接触化学成分。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格里希博士说,出现过敏反应的儿童数量正在增加。
她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婴儿湿巾中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数量一直在增加。
因此,她也建议父母除了旅行的时候,平时尽量避免使用湿巾。
婴儿湿巾并不是唯一包含甲基异噻唑啉酮的产品,近几年,对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所引起过敏反应的谴责大幅增加。
医生们称人们对化妆品的不良反应已经成了“流行病”。
化妆品巨头强生(Johnson & Johnson)称,其最畅销的防晒霜和其他产品中正在停止使用这种化学防腐剂。
摩顿布朗也停止了使用甲基异噻唑啉酮。
在此压力下,其他一些知名化妆品品牌如妮维雅、欧莱雅、娇韵诗等也都采取了行动。
自2005年以来,对化学成分产生过敏反应的案例逐渐增多,令人担忧。
皮肤专家表示,制造商应立即去除产品中有害的化学成分。
五、甲基异噻唑啉酮对孕妇婴儿有什么影响上述部分已经讲述,甲基异噻唑啉酮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可能会造成细胞毒性与神经毒性,虽没有得到验证,安全型却存在质疑,因为,孕妇使用的个人护理产品,以及化妆品当中,都无法得到安全保障。
在对婴儿方面,过量使用甲基异噻唑啉酮,则可能会导致对婴儿皮肤的刺激性,影响婴儿正常发育。
六、怎么查看产品是否有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在很多产品中有应用到,在个人护理和冲洗化妆品当中,更容易看到产品成分。
可以在产品说明书中看到是否含有甲基异噻唑啉酮。
七、能不能不添加甲基异噻唑啉酮那这么行业的产品中杀菌性能是一定要有的,那能不能不用甲基异噻唑啉酮杀菌剂,那还有没有其他安全性的不含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杀菌剂。
拓新化工的两性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杀菌剂是不含甲基异噻唑啉酮,因为氨基酸两性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温和,无刺激,具有杀菌性能,对人体也无害,高效无毒,并具有以下:易生物降解、无腐蚀性、使用经济、易漂洗、对蛋白质耐受、低表面张力、清洁润湿、实际使用浓度下皮肤无刺激、中性pH值、稳定溶液等优势性能。
两性表面活性剂通过电荷吸附和对细胞壁渗透,使细胞壁,细胞质膜扭曲变形碎片化,进而与细胞生命物质关键蛋白及主导细胞呼吸和糖酵解的酶反应,使细胞失去活性这一过程为不可逆化学过程两性氨基酸型杀菌剂通过正常饮食摄入是安全可控的两性氨基酸型杀菌剂处理物表后过水易漂清、残留极低两性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可安全用于多种表面可用于抗菌液,医院终端消毒,湿纸巾,食品及饮料生产车间,医疗设备,大型养鸡场,牧场,商业场所等。
1、已注册欧洲杀菌产品指令(BPD, 98/8/EC)个人与公共卫生应用,兽医卫生,食品和饲料应用领域,符合欧盟洗涤剂法规(EC 648/2004)认证2、在pH 6-9.5范围可提供最大杀菌效率,即便在较低的环境温度(如10°C)、较高的蛋白脏污条件下,其杀菌高效性也不会受影响3、使用浓度下对皮肤无刺激,对多数材质物表无腐蚀,安全环保4、良好的润湿性,可快速铺展、渗入空隙,不留灭菌死角5、得益于其两性离子型,与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适量非氧化性酸、碱、电解质等可良好配伍(注意避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混)八、总结拓新化工,与您一起推介和应用安全无害,环保有效的化学品。
社会的进步,不仅是让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追求,其中就包括了对使用物质的质量。
优胜劣汰,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因此,安全性引起质疑的甲基异噻唑啉酮杀菌剂,也逐渐被更好的杀菌剂所替代。
而人们对需要用杀菌剂的产品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建议需要使用杀菌剂的企业尽早改变甲基异噻唑啉酮杀菌剂用量,选用安全无害的两性氨基酸表面活性剂不含甲基异噻唑啉酮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