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的鉴别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8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去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注: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以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2.水-碘浸片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实验二酵母菌的死活鉴定和显微镜计数一、实验目的学习血球计数板使用的原理与方法,学习区别死活酵母的方法。
二、原理测定微生物数量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直接计数和平板计数法。
镜检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菌体较大的酵母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采用彼得罗夫•霍泽细菌计数板,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故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厚玻片。
玻片上由四道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分成两半,其上各刻一个相同而有一定面积的小方格网。
方格的刻度有两种规格。
一种是25×16,称为希里格式血球计数板,分为25大格,每大格又分为16小格;另一种是16×25,称为麦氏血球计数板,分16大格,每大格分为25小格。
总数都是400小格(如图所示)。
每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盖玻片与计数室底部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使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或中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菌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1、菌种:酵母菌2、仪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3、材料:盖玻片、吸水纸、滴管4、染料:美蓝染液四、实验步骤和内容1、视待测菌液浓度,加无菌水做适当稀释,以每小格菌数5-10个为宜,准确计算稀释倍数。
2、取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加盖玻片盖住网格和两边的槽。
3、将待测菌液充分摇匀后,用无菌吸管吸少许,由盖玻片边缘或槽内加入计数板来回推压盖玻片,使其紧贴在计数板上,计数室内不能有气泡。
静置5-10分钟。
4、在低倍镜下找到小方格网后更换高倍镜观察计数,上下调动细螺旋,以便看到小室内不同深度的菌体。
实验五、酵母的活菌观察及活细胞计数一、实验目的1、认识酿酒酵母的形态特征。
2、了解微生物细胞活体染色的原理,能辨别酿酒酵母的死活。
3、学校血细胞计数法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1、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将经过适当稀释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悬液,加至血细胞计数板的技数室中,在显微镜下逐格计数。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固定的(0.1mm3),故可将在显微镜下计得的菌体细胞数(或孢子数)换算成单位体积试样中的含菌量。
此法计得的数值为样品中的死菌数和活菌数的总和,故称其为总菌计数法。
2、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精密载玻片,在载玻片上有四条长槽,将玻片中央区域分隔成3个平台,中间平台比两边的平台低0.1mm,此平台中间又有一条短槽将其分隔成2个短平台,在2个平台上各有一个相同的方格网。
它被划分为9个大格,其中央大格即为计数室。
该计数室又被精密地划分为400个小格,但计数室还有25个中格(为16小格/每中格)或16个中格(为25小格/每中格)两种,每中格的四周均有双线界限标志,以便在显微镜下区分。
因此两种中格类型计数室的总体积是一样的。
即计数室大方格的边长为1mm,故面积为1mm2,j计数室与盖玻片间的深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体积为0.1mm3。
计数时,先计得若干中格(一般为5个)中格内的含菌数,再求得每中格菌数的平均值,然后乘上中格数(16或25),就可得出1大方格(0.1mm3)计数室中的总菌数,若再乘上104(换算成每mL的含菌量)及菌液的稀释倍数,即可算出每mL原菌液中的总菌数值。
算术计算法:菌数(个/mL)=(x1+x2+x3+x4+x5)/5 ×25(或16)×104×稀释倍数3、活体染色法:活体染色法就是用对微生物无毒性的染料(如美兰、刚果红、中性红等染料)配成一定的浓度,,再与一定量的菌液混合,经一段时间后死菌和活菌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样便可以在显微镜下区分活菌数和死菌数。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 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 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 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实验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活细胞数目比例有什么影响?4. 如何测定酵母菌死亡率?简述其原理。
5. 标本片上的某一物象,第一次看到后如何再次找到它?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正确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2.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3.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4. 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1. 酵母菌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不必染色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但由于细胞个体大,采用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细胞。
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并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染色鉴别。
2. 美蓝染液图1:酵母菌美蓝浸片观察3min(10×40)图2:酵母菌美蓝浸片观察30min(10×40)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 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 天左右的豆芽汁液体培养物(需稀释)。
2. 溶液或试剂:0.1%和0.05%吕氏碱性美蓝溶液(或0.01%美蓝水溶液),革兰氏染色用碘液等。
3.器材: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胶头滴管、小烧杯、洗瓶等等。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1.美蓝浸片的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并用接种环将其混合均匀,酒精灯上灼烧清洗接种环。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用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抹,以免破坏细胞。
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刘洋生物101 1002040120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2、掌握利用显微测微尺测量酵母菌大小的方法。
3、学习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柱状。
酵母的细胞比细菌大得多,经过特殊的染色,在高倍镜下就可以观察到。
酵母菌既可无性繁殖,又可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有芽殖和裂殖两种,芽殖又有单出、双出和多出之分。
酵母菌的有性生殖一般能形成4~8个子囊孢子。
在一定条件下,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假菌丝的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
酵母菌的死活细胞可以通过美兰染色加以区分。
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色剂,其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由于活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以使美兰由蓝色的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处于代谢旺盛的细胞还原美兰的能力强,细胞为无色,为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幼嫩芽体为浅蓝色,死细胞为深蓝色。
(二)显微镜下的细胞计数本次实验采用血球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细胞数。
方法是将经过适当稀释的菌体细胞或孢子悬液,加到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逐格计数。
因为计数室的容积是固定的(0.1mm3),所以可以将在显微镜下计得的菌数换算成单位体积试样中的菌数。
血球计数板使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中部有H形的沟槽将中部分成上下两个计数室。
计数室方格的边长为3mm,每个方格分为9个大方格,正中央的大方格被分为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被分为16个小方格。
这样正中央的大方格总共分成400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 mm3(计数室的高度为0.1mm)。
由此得到如下公式:每毫升的菌数(个)=平均每个中方格内的菌数16×稀释倍数×4000×1000(三)显微镜下细胞大小的测量用来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与显微直接计数法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I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别一、目的要求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基本原理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菌体比细菌大。
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
用它采对酵母细胞进行染色。
活细胞内由于新陈代谢作用而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活细胞染色后无色。
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因无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三、器材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siae);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操作步骤(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液滴不可过多或过少,以免盖上盖玻片时,溢出或留有气泡。
然后按无菌操作法取在豆芽汁琼脂斜面上培养48小时的酿酒酵母少许,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混合。
(2)用镊子夹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
盖片时应注意,不能将盖玻片平放下去,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与液滴接触;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3)将制好的水浸片放置3分钟后镜检。
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酿酒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同时可以根据是否染上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五、实验报告(1)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II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一、目的要求1.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
2.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0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空气、水、土壤和植物等环境中。
在工业和实验室中,酵母菌也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
鉴于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因此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的研究十分重要。
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是一类具有球形、卵圆形或椭圆形形态的单细胞真菌,其直径一般在1-10微米之间。
酵母菌在显微镜下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们的球状形态。
但实际上,许多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采取非球形态的姿态,例如在温度、营养和压力等条件下,酵母菌可能会出现多样化的形态。
1. 酵母菌的球状形态对于一些常见的酵母菌,例如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麦皮酵母(Pichia pastoris)和白令酵母(Candida albicans)等,它们的形态比较规则,通常呈球状,直径一般为2-5微米。
例如酿酒酵母菌的形态,从其典型的酵母球形态到在特定生长条件下,其分裂成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不规则光环,这些光环可折叠在自身内部或分散成为单个质体。
这种形态变化对于酿酒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酵母菌的球状形态已经被广泛认识,但实际上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其他形态,如细胞伸长、延长和变形等。
在某些特定的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的形态可以发生明显的改变。
例如在氨氮限制下,麦皮酵母的形态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从而出现茎状异形态,这种形态类似于真菌的菌丝形态,从而增强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二、显微直接计数法1. 概述显微直接计数法是一种常用的酵母菌计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细胞逐一计数。
该方法适用于酵母菌数量少且分散的样品,例如发酵液中的酵母菌计数等。
2. 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以适当方式处理,确保酵母菌细胞均匀分布,避免死亡细胞的影响。
(2)制作移液片:取一块尺寸约1.2×1.2厘米的玻片,在玻片的一个角落制作一条长度为1cm、宽度大约为0.5mm的窄条形凹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