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千山实习报告

千山实习报告

千山实习报告
千山实习报告

地图野外读图与填图实习报告

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姓名:学号:201139030125

指导教师:

2012年7月15日

目录

一、引言

二、实习区域简介

三、实习内容

四、实习总结一.引言

(一)、实习时间

2012年7月6日——7月15日

7月6日实习动员大会

7月7日四平——鞍山

7月8日野外定向定位

7月9日典型地貌识别

7月10日遥感图像解译,综合读图,识图,填图

7月11日鞍山——四平

7月12日——15日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地点

鞍山市

(三)、实习目的

2012年7.8日—10日在鞍山市千山风景区进行地图野外读图与填图实习,地形图是野外地理调查的重要工具,掌握地形图的野外应用,对地理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根本上说,地形图野外应用是一种技能,并且只有通过野外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读图、用图和填图的实践,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加深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地形图知识,而且还可以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地形图野外应用的技能。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吃苦耐劳、严守纪律、团结协助的团队精神。

(四)、实习要求

在实习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掌握识图、用图和填图的基本方法,并达到有较熟练的技能和技巧,要求每人填绘一张土地利用遥感解译图和野外实习报告。

二.实习区域简介

1.自然地理

○1社会经济概况:

(1)人口:全市人口为3645884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850084人,占50.74%;女性人口为1795800人,占49.2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02;0-14岁人口为430875人,占11.82%;15-59岁人口2636453人,占72.31%;60岁及以上人口为578556人,占15.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91017人,占10.72%。

(2)交通:长(春)大(连)铁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海(城)沟(帮子)铁路、海(城)岫(岩)铁路联接东西。大庆至大连的输油管道经过境内。公路成网,遍布乡镇,交通十分方便。沈大铁路纵贯全境,鞍山与北京之间有夕发朝至的空调列车往返。沈阳北到上海、广州东的快车都经过鞍山,由沟海铁路折返回京哈线。境内辟有长大铁路、海沟铁路、海岫铁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盘海高速公路、与2010年完工的哈大客运专线以及鞍山至北京、佛山和惠州的空中航线.

○2自然概况:

(1)地势地貌:鞍山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300米~600米,最高为岫岩的帽盔山,海拔1141米,海城一棵树岭次之,主峰海拔931米。山区面积约为5271.4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97%。中部为千山山脉向西部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低山坡岗丘陵区,一般海拔100米~200米,面积约为1232.5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3.32%。长(春)大(连)铁路以西系辽河、浑河、太子河冲积平原,一般海拔5米~20米,全市海拔最低的是台安县韭菜台乡杨塘村,海拔仅2米;平原面积约为2748.425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71%。

(2)气候:鞍山市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东南部边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大风、冰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3)河流水系:鞍山市境内有大小河流35条。其中大型河流6条,为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大辽河、大洋河;中型河流2条,为海城河和哨子河;小型河流27条。按流域水资源分为浑河、太子河、大辽河、辽河柳河口以下区间、绕阳河、大洋河、大洋河一碧流河8个四级区。境内河道总长1421.6公里,其中,大河长度248.7公里,中小河流长度1172.9公里

(4)自然资源:鞍山森林资源比较丰富,野生植物11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繁多,已知的木本植物有47科,102属,252种。

2、地理位置

鞍山市位于辽宁省中部,东经122°10'--123°13',北纬40°27'--41°34'全境南北最长175公里,东西最宽133公里、东北与辽阳县毗邻,西与大洼县相连,南与大石桥市、庄河市、凤城县接壤。市中心距辽宁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阳89公里,东距煤铁之都本溪96公里,南距滨城大连308公里,西南距营口跋鱼圈港120公里,西距盘锦市103公里。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素称“钢都”。

3、千山简介

有“弥勒福地,唯美千山”之美誉的千山位于辽宁省中部,距鞍山市中心17公里,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3°,北纬40°,年降水量775.6mm。

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是长白山的支脉。整个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经辽阳、海城、盖州、岫岩,止于金州。南北绵延200多公里,纵贯整个辽东半岛。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千山为“园林寺庙山岳型风景区”,被誉为“东北明珠”。

千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时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踪迹,隋唐代起有了庙宇建筑,到辽金已发展成远震辽左的著名佛教胜地。古老而宏伟的寺庙,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众多寺庙终日香烟缭绕,钟鼓幽鸣,一派仙人福地景象

鞍山市东南23公里处有千华山,为千山和华表山的合称,海拔898米。这里的花岗岩节理特别丰富,给流水切割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千山由于垂直节理发达,

岩体分割破碎,陡崖峭壁特多,高峰直上云霄,被古人称为千朵莲花,简称为千山。

三.实习内容

7.8日野外定向定位

7.9日典型地貌识别

7.10日遥感图像解译、综合读图、识图、填图。

3--1、野外定向定位

定向:

1.使用罗盘仪定向:

使用罗盘仪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

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使用方法:

罗盘的使用主要是中央的磁针,天池外的内盘是钢制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划有一红色直线,有一端是有两个红点在红线的左右,红线是以南北定位的,有红点的一方是子方(正北方),另一端是午方(正南方),上面有一根很灵敏的磁针,磁针有一端是有一个小孔的。

使用罗盘时,双手分左右把持着外盘,双脚略为分开,将罗盘放在胸腹之间的位

置上,保持罗盘水平状态,不要左高右低,或者前高后低。然后以你的背靠为坐,面对为向,开始立向。

2.利用明显地物定向:

在前进道路上寻找明显地物作为目标物,抵达后再用地图确定自己的前进方向。

定位:

1.GPS定位: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2.后方交会法:仅在待定点上设站,向三个已知控制点观测两个水平夹角a、b,

从而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后方交会。

3.典型地物法:当站立点在明显的地形点上或其近旁时,在图上找出该地形点符号,根据站立点与明显地形点的位置关系即可确定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4.侧方交会法:在线状地物(道路、河渠、土堤)上用图时,可采用侧方交会法确定站立点。其步骤是:

1、准确标定地图。

2、选择图上和实地都有的一个或两个明显的地形点。

3、将直尺切于图上明显地形符号的主点上(可插针),转动直尺向实地相应地形点瞄准,并向后划方向线,方向线与先状地物的交点就是站立点。

3--2、典型地貌识别

地貌类型: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

1.平山顶

2.圆山顶:五佛顶

3.尖山顶:天上天

典型地貌识别:

1.山顶:指山或山岳的最高的部分。山顶呈长条状延伸的叫山脊。山脊最高点的

连线称山脊线,常构成河流的分水岭。

2.凹地: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就是凹地。盆地是大型凹地

3.山脊:山脊是由两个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组合而成条形脊状延伸的凸

形地貌形态。山脊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斜坡的交线,叫做山脊线。等高线,向低处凸的是山脊。山脊是连成一排的山峰,山峰之间连成一条长线,好像动物的脊骨有一条突出的线条,故名。山脊分为不同的种类。

4.山谷:指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流过。是南宋诗人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的简称,也是现代人名。

5.鞍部:鞍部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的指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也比较容易识别。因为该部位在整个地形体系中似马鞍,故名鞍部。

6.山岭:连绵的高山。亦泛指山岳。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川气冒山岭,

惊湍激巖阿。”《宋书·鲜卑吐谷浑传》:“甘谷岭北有雀鼠同穴,或在山岭,或在平地。”峻青《秋色赋》:“打下来的麦子,则象一座座的山岭堆在铁路两旁的场地上。”

3--3、遥感图像解译与制图

路线解译:

7月8日我们从千山温泉出发,步行到达41°02’28”N,123°08’05”E。学习了罗盘仪的使用;找到了北方,接着到达41°02’04”N,123°08’16”E。根据道路和桥判别方向以及根据明显的地物(三个交叉路口)来判别方向。而后用GPS定点41°02’N,123°08’。而后分组考察,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

四、实习总结

“万壑松涛百丈澜,千峰翠影一湖莲”。短短的四天就这样过去了,我们领略了千山的美好风光,同时也收获了许多重要的人生道理。此行难忘!

千山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内心掀起浪潮,身处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我们怎么能够不自豪,不骄傲。而此次游览风光最主要的还是巩固我们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我们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时间机会,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而没有付出时间永远都得不到真正的知识。通过此次地图学野外实习,我们加深、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学习、科研的能力得到了深入,为以后自我的学习、科研、教学打下了基础;其次,给力我们认真、严谨对待学习、科学的心态,对大学的学术内涵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次实习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很好的机会学习那些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对实际操作哟了一定的直观认识,对地理也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感谢领导、老师给我们这次充实自己、增长见识的机会!也学到了学到宝贵的知识,锻炼、提高了我野外实习能力、考察的能力,为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