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线1
- 格式:pdf
- 大小:358.93 KB
- 文档页数:10
《垂线(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垂线(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理解垂线的概念;2.掌握垂线的性质,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相交线变化到垂线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垂直的直观认识,并会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通过观察、操作画垂线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问题解决】通过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情感与态度】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和垂线的性质1 教学难点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准备【师】几何画板、三角尺。
【生】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几何画板展示:2.变换图形:直线AC绕着点O旋转过程中,哪个量随之发生变化?【生】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师】当∠AOC=90°时,它的对顶角,邻补角各为多少度?【生】发现各个角都是90度。
【师】此时这两条相交线具有特殊的位置关系——垂直引入新课。
通过复习引入,一是复习上节课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二是逐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三是使学生认识到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形成直观认识。
理解概念符号表达【师】1.引导学生概括出垂直定义,并给出垂直的符号表示。
如图所示,若AB和CD相交,且∠1=90°,则直线AB和CD互相垂直记作“AB⊥CD”(或CD⊥AB),读作“AB垂直于CD”.垂足是O。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表述图形的位置和定义,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通过对实物的感BADC直线A B、C D相交于点O,∠A O C=40°,则∠B O D= ,根据;∠B O C= ,根据。
2.生活中有哪些垂直的例子?3.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垂直定义呢?【师生】学生观察图形,独立完成用符号语言表示垂直定义,教师点拨,规范学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