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审批稿
- 格式:docx
- 大小:994.97 KB
- 文档页数:6
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教案第一篇: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教案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1.实验背景与原理染色体的研究在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和变异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染色体工程、分类学等众多学科的基本实验技术。
物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形态、长度等信息的总和根据实验的观察和测量绘制成的模式图称为核型(karyotype)。
核型分析在物种亲缘鉴定,染色体变异分析,杂种分析,细胞分裂过程分析,孤雌生殖等研究中均有重要的作用。
染色体标本的常规制片方法有切片法、涂片法、压片法、滴片法(空气干燥法)等。
压片法操作简单,是常用的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方法。
不过,该法在制备中要注意避免压片所造成的染色体的扭曲、变形和丢失的现象。
染色体制备的重要环节如下:(1)取材:应取分生旺盛的组织或细胞。
在植物中通常取根尖,在分裂高峰时取材,可得到大量分裂相细胞。
而在动物细胞中通常选取骨髓等分裂活跃的细胞,或是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刺激下的淋巴细胞,也可选取分裂旺盛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或转化细胞等。
(2)预处理:使用秋水仙胺等药品破坏纺锤体形成,不但可得到大量分裂相细胞,而且可使染色体缩短变粗,有利于观察。
(3)固定:渗透力强的固定液将细胞迅速杀死,蛋白质沉淀,并可尽量保持细胞原有状态。
(4)解离或低渗:植物细胞要除去细胞间的果胶层,并使细胞壁软化,从而使细胞得以膨胀,为染色体的分散提供了空间。
常用解离方法有酸解法和酶解法。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通常不需解离,而是用低渗液使细胞膨胀。
(5)染色体分散:通过压片、滴片等机械力量使染色体分散, 有利于观察。
2.实验目的(1)掌握常规压片技术制作植物染色体标本的一般方法。
(2)了解显微镜下常规显色的植物细胞染色体的形态特点,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3)理解染色体与生命遗传的意义及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应用。
3.实验材料与试剂(1)材料:市售大蒜、洋葱。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引言:染色体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在细胞分裂时可见的结构。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进化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化,从而加深对遗传学的理解。
实验材料和方法:1. 显微镜:用于放大染色体的细节。
2. 染色体样本:可从动植物细胞中提取,如血液、植物叶片等。
3. 染色剂:如吉姆萨染液,可使染色体更清晰可见。
4. 盖玻片和载玻片:用于制作染色体样本的载体。
5. 显微镜玻璃片:用于制作染色体样本的压片。
步骤一:制备染色体样本1. 从动物或植物细胞中提取染色体样本。
2. 将提取的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的染色剂。
3. 用盖玻片轻轻覆盖样本,使其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4. 用显微镜玻璃片轻轻压平样本,使其更加透明。
步骤二:观察染色体1. 将制备好的染色体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
2. 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逐渐增加放大倍数,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3. 注意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大小、形状以及有无异常。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正常情况下,人类细胞中的染色体通常呈现出46条,即23对。
其中,前22对为常染色体,最后一对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也存在差异,这是由于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和进化过程的结果。
染色体的形态也是观察的重点之一。
正常染色体通常呈现出X形或I形,两臂长度基本相等。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染色体可能发生异常,如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交换等。
这些异常情况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因此对染色体的观察和分析对于遗传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使用的染色剂吉姆萨染液,可以使染色体更清晰可见。
这是因为染色剂能够与染色体上的DNA结合,从而增加其对光的吸收能力。
通过染色剂的使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细节,进一步了解其遗传特征。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书(试用本)浙江林学院遗传学科2009.02学生实验守则1、实验前认真预习,领会实验原理,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有关数据。
3、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清楚、简练、整洁。
4、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服从带教老师的指导。
5、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准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私自带出室外。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在使用不熟悉其性能的仪器和药品之前,应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指导教师,不要随意进行实验,以免损坏仪器,浪费试剂,使实验失败,更重要的是预防发生意外事故。
7、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防火灾、防爆炸、防腐蚀、防污染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8、实验结束后,一切仪器试剂应放回原处,玻璃仪器要清洗干净,一些有毒、有腐蚀性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
9、实验台面要擦试干净,由值日生负责安全卫生工作,包括清理实验室,检查水、电的开关,清除垃圾和污物,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一植物细胞染色体制片与有丝分裂过程观察 (1)实验二植物细胞的核型分析 (7)实验三植物花粉生命力测定 (10)实验四药用植物的杂交技术 (13)实验五药用植物的优株(树)选择 (16)实验六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0)附录 (26)附录Ⅰ常用试剂的配制 (26)附录Ⅱ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29)实验一植物细胞染色体制片与有丝分裂过程观察[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根尖或叶片材料处理、染色、压片及制片观察的方法。
2.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了解有丝分裂全过程。
[实验原理]熟悉有丝分裂过程、掌握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方法与技术是研究染色体形态结构、检查染色体数目、进行核型分析与带型分析的基础。
高等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尖生长点及幼叶等器官的分生组织(分生区),这些分生组织均可以用作制片材料;另外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等分生组织也可用作制片材料。
实验一植物染色体制备和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
2.通过观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了解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二、实验准备
(按每实验小组2人准备)
1.仪器
显微镜1台、水浴锅(大组合用一)、冰箱1、培养箱1、干燥箱1
2.器械(均放在小磁盘内)
镊子2、解剖针2、剪子2、50ml烧杯1、吸管1、玻片架1
3.药品(4人一套)
醋酸洋红、1mol HCl、二甲苯(通用)[均分装在60ml滴瓶]、蒸馏水10L(通用)4.耗材
载玻片4、盖玻片6、滤纸2、擦镜纸1本(通用)、
5.材料
洋葱或大蒜根尖(预先生根、固定、低温保存)
三、实验原理
温盐酸处理根尖的作用:
1.可破坏植物细胞间的连接物质,使细胞分散;
2.可破坏细胞壁,使根尖细胞软化,有利于压片;
3.使DNA潜在的醛基得以暴露,能被碱性染料染色,使整条染色体能均匀着色。
四、实验步骤
大蒜生根1cm→9:00固定→第二天9:00保存于75%酒精4℃→取根尖→水洗→1mol HCl 60℃处理8min→水洗→取一根尖置于干净载玻片上→取分生区→夹碎→滴染液1d染色→8min(搅拌至碎)→盖盖玻片→轻敲分散→覆盖滤纸→带液速压→吸去多余染液→观察→高倍镜下绘图
五、作业
1.温盐酸处理根尖的作用是什么?
2.绘图: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实景图。
遗传学实验报告——植物专题专题一植物染色体专题实验摘要:植物染色体的研究,因为有了细胞壁的存在,所以要比动物的复杂一些,在本专题中,着重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多倍体组型。
在有丝分裂中,分为有丝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期,其中有丝分裂期又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减数分裂中,除了有第一次减数分裂与第二次减数分裂的区分外,其特点为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特别长。
在观察多倍体时,诱导而得到的同源多倍体比一般的个体染色体有成倍增加的现象。
关键词: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多倍体正文:实验(一)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与观察前言:实验原理: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有进行细胞分裂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根尖、节间、茎的生长点、芽及其它生长活跃的部位。
其分裂的方式是有丝分裂,从这些地方取材,经过固定、解离、染色、压片,则可以在一个实验材料的不同部位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因为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要比分裂期长很多,所以在观察材料时多数细胞并没有处于细胞分裂期。
固定是指用化学药剂(常用Carnoy固定液95%乙醇:冰醋酸=3:1,其中的乙醇是脱水剂,冰醋酸是一种膨胀剂)既将细胞迅速杀死又可以保持细胞真实生活状态的过程。
解离的目的是将分生组织细胞间的果胶质和纤维素破坏掉,在制片过程中细胞容易分散开,常用的解离方法是酸解。
在进行染色体计数的实验时,则要对实验材料进行前处理,阻止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止在分裂的中期,这时细胞的染色体散落在细胞核中,便于观察。
通常所用的试剂为0.05-0.1mol/L的秋水仙素溶液,起到打断纺锤丝的目的。
经实验观察有丝分裂的过程是: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浓缩,复制已完成,着丝点未分开。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相连,且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数染色体数的最佳时期。
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向两极。
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解螺旋,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实验试剂、器材:1、材料大蒜(Allium sativum 2n=16)2、试剂95%乙醇、冰醋酸、石炭酸品红、1mol/L HCl、0.05%-0.1%的秋水仙素。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参考分享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同组成员:曹鉴云陈锦容刘艳马彦霞一、中文摘要:染色体( 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又叫染色质。
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这里我们用洋葱染色体作为代表使用压片法制片并且进行观察。
二、关键词:染色体洋葱压片法三、引言:洋葱( onion )是百合科( Liliaceae )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芽的 2 年生草本植物,其学名为Allium cepa L ,染色体数为2n=2x=16 。
由表 1 和图 1 可见 ,洋葱的 8 对染色体中 ,有 7 对 (第 1~7 对 )染色体 ,臂比在1·01~1 ·70 之间 ,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1 对 (第 8 对 ),臂比为 4 ·74, 为近端部着丝点且带随体的染色体 ; 依据 STEB-BINS[4] 的核型分类标准 ,洋葱的染色体核型在遗传进化上属较古老的 2A 型。
100多年来有关染色体与染色体组结构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今人们完成基因组测序后回到对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和作图,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研究在基因组合功能基因组时代都有重要意义,陈瑞阳教授历时 25 年的研究完成的《中国主要植物染色体研究》对我国 2834 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完成了 1045 种植物的核型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染色体基础数据创建了我国植物染色体研究信息平台。
研究染色体进化与生物进化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国际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 含量 ,碱基组成和以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大小等为特征的核型进化与物种形成和演化关系的研究,为揭示生物进化趋势提供染色体方面的科学资料,总的来说对染色体的研究在各类学科领域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普通生物学实验课须知1.新生进实验室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室基本知识。
2.每次进入实验室的时间为以课表为准,提前10分钟进入实验室。
3.应严格按照实验平台上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不来者,视为旷课。
如因特殊情况请假,需在实验开始前至少三天向指导教师说明,在选课平台系统中取消原预约时间,重新预约,一次不做实验或一次不交报告,即按不及格论处。
4.预习实验内容和有关知识,写好预习报告(手写),前四部分内容(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与试剂,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无预习报告者扣10分。
5. 实验过程中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原始记录(三个实验需要用相机或手机拍照,DNA指纹图谱实验需用U盘拷贝实验结果,请自备拍照工具和U盘)。
6. 预习、课堂操作、课堂纪律、善后处理、实验报告是评分的依据。
7. 实验完毕,要将自己使用的仪器刷洗干净,药品按序恢复原位,台面擦净,把自己做实验的一套东西找齐,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并签字后方可离开。
8. 值日生要认真清扫地面、水槽、台面,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关好。
9. 实验讲义:实验预约系统中可以下载,也可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下载。
10. 实验报告模板见附件,需注明姓名、学号、组号、做实验具体时间。
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上课地点:化学楼120 上课时间:选课时任课教师:陈丽杰办公地点:生化楼215 电话:课程要求:预习实验内容,掌握实验目的及原理、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手写完成预习报告(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方法与步骤),课堂检查预习报告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台上物品按实验室管理老师要求摆放整齐;2、实验废物按实验室管理老师要求收集;3、实验结束后,经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
实验纪律:1、按时上课2、穿实验服(白大衣)3、不许吃东西,课堂严禁大声喧哗4、手机静音实验成绩:预习报告: 20分实验操作: 40分报告内容:结果和讨论 40分植物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作与观察1. 实验背景与原理染色体的研究在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和变异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三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与观察孚尔根反应(Feulgen Reaction)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Feulgen反应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方法2. 掌握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二、实验原理Feulgen反应(Feulgen reaction)是显示DNA的最典型的组织化学反应,为学者Feulgen和Rossenbeck于1924年发明,简称为Feulgen法。
因对DNA的显示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故常被用来显示细胞内DNA的分布情况。
自Feulgen反应法问世以来,其作用机制也久经研究和讨论,目前认为其具体反应原理是:标本经稀盐酸水解后,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解离,从而在核糖的一端出现了醛基。
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可与醛基反应,形成含有醌基的化合物分子, 因醌基为发色团,故可呈现出紫红色。
也就是说,DNA经稀酸水解后产生的醛基,具有还原作用,可与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从而显示出DNA的分布。
其反应机制如下所示。
2HCl+Na2S2O5→2NaCl+SO2+H2SO3三、实验用品(一)、器材:显微镜、水浴锅、烧杯、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二)、材料:小麦根尖。
(三)、试剂:1. schiff氏试剂:将0.5g碱性品红置入三角烧瓶内沸腾的蒸馏水中,时时摇动玻璃瓶,煮沸5min使之充分溶解,冷却至50℃时过滤,加入10ml 1mol/L HCl,冷至25℃时,加入0.5g偏重亚硫酸钠(Na2S2O3)无水亚硫酸钠(NaHSO3),在室温冷暗处至少放置24h(有时需2~3天),使其颜色退至淡黄色,密封瓶口,藏于暗处,最好保存于4℃冰箱中(可保存数月或更长时间)。
在使用前加入0.5g活性碳,摇1min, 用粗滤纸过滤,滤液应为无色;若液体颜色变为粉红色,便不能再用。
2. 亚硫酸水(漂洗液) 用200ml普通自来水(不要用蒸馏水, 以免引起误差)、10ml 10%的偏重亚硫酸钠水溶液和10ml 1mol/L HCl,三者在使用前混合,现用现配。
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实验报告【实验题目】染色体标本制作与观察【实验目的】1、掌握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Giemsa染色法,了解各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3、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材料与用品】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机、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等2.材料:小鼠3. 试剂:蒸馏水、0.9%NaCl溶液、0.3%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秋水仙素【实验原理】一、制作染色体标本的先决条件①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选择活跃的组织,如胸腺、骨髓、睾丸、小肠;或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②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利用秋水仙素二、染色体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重要的遗传特性之一。
制备染色体标本是细胞学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优良的染色体制片是进行染色体显带、组型分析、原位杂交等的先决条件。
染色体的制备在原则上可以从所有发生有丝分裂的组织和细胞悬浮液中得到。
最常用的途径是从骨髓细胞、血淋巴细胞、、和组织培养的细胞中制备染色体。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从小鼠的睾丸细胞中获取。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在细胞增殖周期中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一般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最典型、最易辨认和区分。
因此,制备染色体标本获取的是中期细胞。
染色体特征:数目、长度(绝对长度、相对长度)、着丝粒位置(M/SM/ST/T)、随体与次缢痕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带型分析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①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染色体)*100,相对长度可以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②臂指数=(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臂指数可以用来确定臂的长度。
③着丝粒指数=(断臂长度)/(染色体全长)*100,着丝粒指数可以决定着丝粒的相对位置。
④染色体臂数(NF),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植物染色体系列实验报告摘要:植物染色体的制备及研究是遗传学实验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在遗传学中,学者们常常要对动植物的染色体进行各种分析,这就需要有过硬的染色体制备技能。
植物染色体系列实验包括减数分裂观察、低渗发染色体标本制备、植物染色体Giemsa N 带技术、植物染色体的核型分析,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掌握染色体的制备以及染色、核型分析等技术掌握。
关键词:植物染色体;减数分裂;Giemsa N 带;核型分析;1 实验设计方案1.1 实验原理1.1.1 减数分裂在高等生物中雌雄性细胞形成过程中,首先是由有性组织,如植物的花药和胚珠,动物的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性母细胞(2n),这些细胞再进行连续两次的细胞分离过程,最终形成4个小孢子或精细胞,或分别形成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和三个退化的极体(1n)。
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特点是,连续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仅复制一次,最后形成的四个子核,每个核仅含有单倍的染色体数目,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其次,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分为细线期、偶线期、双线期、终变期等,其中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及分离等。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对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的动态变化的观察,可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以及遗传学的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供直接或间接的依据。
1.1.2 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过去一直是采用醋酸洋红压片法。
近年来,有人将动物染色体制备的方法,运用到植物材料中来,已取得了进展。
我国科学家陈瑞阳教授等,在1979年以来利用对植物细胞去壁、低渗、火焰干燥的方法,作了大量的工作,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前途的。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在于它外面具有坚实的细胞壁,因此要想将制备动物细胞染色体的方法,应用于植物中就必须将植物细胞壁去除,这样使细胞的原生质体裸露,然后采用动物染色体的制备技术──低渗,使细胞膨胀染色体扩散,然后进行砸片操作将染色体分开。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摘要:目的1、掌握常规压片法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会观察和统计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3、了解和学习去壁低渗法进行植物染色体制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方法大蒜的根尖是分裂比较旺盛的,我们可以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根尖使得大蒜根尖的细胞分裂处于分裂中期,然后经固定染色等处理将染色体染色固定,以便观察。
结果大蒜的染色体有16条,都被染色成红色的条状或细丝状物质。
结论大蒜染色体有16条。
关键词:植物染色体;大蒜;秋水仙素前言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本实验便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常用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和嫩叶做材料。
常规压片法仍是当今观察植物染色体常用的方法。
其程序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压片等步骤,即可观察到较多的、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由于现在洋葱发根较难,我们采用的是大蒜根尖进行相关实验。
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大蒜根尖、白姜花的根尖、野百合的根尖等。
2.实验试剂:0.02%秋水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1N盐酸,浓盐酸:95%乙醇(1:1)解离液。
3. 实验用具显微镜、剪刀、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4.实验植物和试剂大蒜根尖、 0.02%秋水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1N盐酸;70%酒精;95%乙醇;85%乙醇;蒸馏水5.实验方法和步骤5.1 取材先将大蒜浸泡若干小时,然后转入一个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置25℃恒温培养箱中萌发,待幼根长至1~2cm时,于上午9~11时剪下根尖。
5.2 预处理将剪下的根尖放进装有0.02%秋水仙素溶液的烧杯中,浸泡处理3~4小时。
5.3 固定将经过预处理或没有预处理的材料,放到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固定液的量约为材料的10倍,要求一个容器中所装的材料不能太多,温度不能太高)。
固定2~24h后分别在95%和85%乙醇中各30min ,再转入70%酒精中,于4℃冰箱内保存,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二个月。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报告实验课名称遗传学实验实验名称植物细胞周期观察及染色体制备成绩______________ 姓名王大锤系列实验报告年级学号组别时间温度实验原理及目的实验目的1、以细胞形态和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为主线,熟悉并识别细胞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2、了解进行体细胞染色体研究对材料的时空性选择要求的原因;3、通过观察思考理解有丝分裂在细胞数量增加中遗传物质传递的重要性;4、掌握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
实验原理植物生长旺盛的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幼叶等)都在进行着有丝分裂。
取这些组织为材料,经过固定后迅速杀死细胞,并使细胞内的物质和生活状态得以保持,再经过解离、染色、压片等过程,在显微镜下就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并进行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并容易计数。
为了获得更多的中期染色体装片,可以采用常用的药物处理方法,阻止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便于进行观察。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材料洋葱、大蒜的鳞茎,玉米、蚕豆的种子等。
本实验选用大蒜。
器皿及仪器光学显微镜、剪刀、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水浴锅、酒精灯、铅笔、吸水纸等。
试剂卡诺氏固定液、45%醋酸、秋水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等。
实验步骤实验流程图实验流程1.根尖培养:将大蒜或洋葱瓣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烧杯)中,让根部接触水,在20~25℃光照下培养,待根尖长到1 ~ 2cm 时,剪下备用。
剪取根尖的时间以上午9时左右为好。
2. 预处理:将剪取的新鲜材料于0.02%秋水仙素溶液中室温下处理3 ~ 4h 。
以未作预处理为对照。
3. 固定:将经过预处理和未经预处理的材料冲洗后转移至卡诺氏固定液中,室温下处理24h 。
水洗放入70%乙醇中保存。
4. 解离:将冲洗后的根尖放入0.1mol/L 的HCl 中,60℃下处理8-10min (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5. 软化:将解离好的根尖冲洗后,放入45%醋酸中软化10min 左右。
实验二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及有丝分裂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 学习植物染色体制片技术,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形态;2 明确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 掌握植物染色体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洋葱根尖,三、实验步骤1 取材待根长至2cm时,上午9时摘下根尖,0.02%和0.1%的秋水仙素分别浸泡3~4小时。
2 固定经前处理的根尖放到固定液中,固定24 h,转入70%乙醇中待用。
3 解离酸解,从固定液中取出根尖,用蒸馏水漂洗,放入酸解液(浓盐酸:95%酒精=1:1)中,60度水浴解离10分钟,用蒸馏水漂洗后,放在培养皿中。
4 压片把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把伸长区部分截去,加少量染液(几滴),染色10-20分钟,盖上盖玻片。
用镊子轻轻敲打,使分生组织细胞展成薄薄一层。
5 显微镜观察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具分裂相的细胞,然后依次转换到高倍镜,观察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和形态特征。
四、实验作业1. 制作具有丝分裂图象的细胞学片子2-3张。
2. 绘制2种不同的有丝分裂分裂相。
3. 洋葱究竟有几条染色体?4. 讨论与分析,要学会应用书本的理论来解释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五、讨论与分析1、经实验观察,洋葱有16条染色体。
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细胞大多处于细胞分裂间期,原因为细胞分离周期中间期时间维持时间最长,所以固定细胞时处在间期的细胞最多。
3、由于压片角度不同,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纺锤丝较难观察,染色体表现为充满整个细胞。
分裂前期细胞染色体呈丝状,非棒状,充满整个细胞。
处于分裂后期及末期的细胞染色体或染色质明显分成两部分。
4、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些细胞核中有两种不同颜色,为染色不均匀造成,而非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
实验报告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
同组成员:曹鉴云陈锦容刘艳马彦霞
一、中文摘要: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又叫染色质。
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这里我们用洋葱染色体作为代表使用压片法制片并且进行观察。
二、关键词:染色体洋葱压片法
三、引言:洋葱(onion)是百合科(Liliaceae)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芽的2年生草本植物,其学名为Allium cepa L,染色体数为2n=2x=16。
由表1和图1可见,洋葱的8对染色体中,有7对(第1~7对)染色体,臂比在1·01~1·70之间,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第8对),臂比为4·74,为近端部着丝点且带随体的染色体;依据STEB-BINS[4]的核型分类标准,洋葱的染色体核型在遗传进化上属较古老的2A型。
100多年来有关染色体与染色体组结构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今人们完成基因组测序后回到对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和作图,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研究在基因组合功能基因组时代都有重要意义,陈瑞阳教授历时25年的研究完成的《中国主要植物染色体研究》对我国2834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完成了1045种植物的核型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染色体基础数据创建了我国植物染色体研究信息平台。
研究染色体进化与生物进化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国际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含量,碱基组成和以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大小等为特征的核型进化与物种形成和演化关系的研究,为揭示生物进化趋势提供染色体方面的科学资料,总的来说对染色体的研究在各类学科领域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对洋葱的研究主要在其成分和药用方面,在细胞遗传上张自力和陈瑞阳等对洋葱的C带显示法进行过研究,田秋元等对洋葱的核型分析
及有关制片方法进行了探讨。
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核染色体。
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探究如何制作优良的植物染色体玻片,掌握染色体技术。
四、材料与方法:
1.取材
洋葱(Aillum cepa)的鳞茎
2.实验器具和药品
2.1器具
a.载玻片
b.盖玻片
c.烧杯
d.量筒
e.培养皿
f.滤纸
g.玻璃棒
h.镊子
i.手术刀
2.2药品
2.3试剂配制
卡诺固定液:用3份无水酒精,加入1份冰醋酸(现配现用)。
酸解液:一份无水乙醇与一份1mol/L?盐酸1:1进行配制。
酶解液:用0.4g的纤维素酶和0.15g的果胶酶溶解在20ml蒸馏水里。
配制成20ml酶解液。
3.实验步骤
3.1取材
于11月13日中午,将洋葱的鳞茎,置于盛水的小塑料杯上培养。
注意选取的洋葱要充实而饱满,表面要油光发亮,底部鳞片薄的老洋葱,去掉老根但不要伤害根芽,用刀片适当削去根部的木栓组织,置于清水中培养,最好使用宿舍放温了的开水,(水的高度要求与洋葱底部正好接触)并且需要注意勤换水,防止根腐烂。
3.2预处理
将洋葱根尖浸泡到0.25%的秋水仙素溶液中2小时。
3.3固定
将预处理过的根部切下,浸泡在配好的卡诺固定液中2.5小时。
3.4解离
1)酸解:从固定液中取出洋葱根尖,用蒸馏水漂洗,再放到解离液,在60℃水浴中解离。
(时间为6—10min)
2)酶解:从固定液中取出洋葱根尖,放在0.1mol/L 醋酸钠中漂洗。
然后放入配好的溶液中,在28℃温箱中解离1小时。
3.5压片
取出根尖,酸解后的根尖用蒸馏水漂洗,
酶解后的根尖用0.1mol/L 醋酸钠漂洗,将根
尖滴加卡宝品红染液,等待5~15分钟。
盖上
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
用镊尖轻
轻敲打盖玻片,使细胞铺成薄薄一层。
然后
用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
方案1:
酸解:10min
分析:解离时间较短,使解离不完全,细胞不能很好的分散开来。
并且细胞壁未被破坏,导致染色液无法进入细胞,染色体无法被染色。
解决方案:延长酸解时间。
方案2:
酸解、酶:10min
分析:细胞分裂全处于间期。
1:根尖细胞处于
间期,而间期细胞没有纺锤丝和纺锤体,不能使细
胞停留在中期。
2.洋葱根尖秋水仙素处理,卡若固定
时间太短或浓度太小,在两个小时内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3.剪下洋葱根尖的最好时间是正午时分,因为此时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最为活跃,此时固定,可以观察到最多的分裂相,而我们组因为实验材料培养问题,所以固定的时间是10:40,且只固定了2h,如果固定液浓度不够,就会影响后面的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结果展示如下:
固定2.5h 酸解6min 染色10min + / — /++/ —/ ++
8min 染色10min ++++ /— /++ +/ — /+++
酶解45min 染色10min + /— /+++ /— /++
60min 染色10min +++ /— /++++ / —/ +++
固定24h 酸解8min 染色8min +++++ /+++++/ ++++/ +++++/
++++
10min 染色10min ++++/ ++++ / +++++/ ++++ /
+++
10min 染色12min ++++ / +++ / +++ / +++ /++
酶解45min 染色10min ++ / ++ / +++ / / ++
60min 染色10min +++/ +++ /++++/ +++/ +++
附:本实验共做了9种实验方案,结论:对洋葱根尖进行24小时,酸解8 min,染色10min的压片效果最好。
制片效果依次为:细胞松散程度 /中期分
裂相多寡/ 染色效果/ 染色体形态及分散程度
/ 背景清晰度
六、讨论
由实验结果就可以看出,本组此次实验并不十分成功。
主要原因是材料也就是洋葱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培养出根尖。
我们总结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种植的洋葱为新采收的洋葱,因它尚在处于休眠期不易生根。
2)该洋葱根部的木栓组织较厚,不易生根。
正确的洋葱根尖培养方法已经在前面的实验步骤中提到了。
由于材料没有及时培养出,导致没有按照计划进行预处理,而是在实验当天提前用秋水仙素预处理2h。
导致最后使用的实验材料不十分理想。
但根据最后的实验结果也能明显比较出酸解与酶解一起进行的效果比只酸解的效果要好很多。
(不同的实验效果图在实验结果中进行了展示,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
七、参考文献
1.《洋葱核型分析及有关制片方法》田秋元,杨约田,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9
2.《遗传学实验》第二版——刘祖洞、江绍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蚕豆洋葱染色体C显带法——张自力、陈瑞阳等 1978
4.洋葱核型分析及有关制片方法的探讨——田秋元、杨约田、2009
5.洋葱染色体G带和R带的研究——朱燕祥、
张洪达等1993
6.洋葱根尖和马蛔虫卵的细胞分裂制片法——
史新柏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