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水文信息技术第三章+水位观测(整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93
地震前兆——地下水异常大地震发生之前,地下水往往发生异常变化,这种现象在我国地震史料中多有记载,多年来,国内发生的几次大地震也积累了比较详细的资料。
大地震前地下水的变化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水位升降变化比较普遍,此外,物理现象和化学成份改变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水温变化、翻花、冒泡、打旋、发浑、变色和变味。
利用地下水的变化进行地震的预测预报,在国内外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井水是个宝,前兆来的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至,水变地要闹。
网点认真测,异常快报告”。
这是广大群众的生动总结。
地下水异常——原因→地震在孕育发展过程中,地应力不断积累、加强,当地应力积累到一定强度时,可以使地震发生形变,在地壳垂直形变幅度较大的地区,地下水原来的平衡状况破坏了,高处的水向低处流动,造成地下水位和地表水位的变化,随着地应力的不断加强,还可能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受到破坏,不同含水层因而相互串通起来。
有时承压水甚至沿断裂或裂隙上溢,成为上部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从而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地应力变化越大,地壳活动越强烈,地下水升降面积和变化幅度就可能越大。
在震源应力场作用下,可以使某些地区受到挤压,某些地区受到引张。
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这时压缩的地下水下降,引张区的地下水位上升,由于地下岩层受力的变化,可使地下水中气体组成一定变化,也使得地下水动态发生变化,从而使地球化学环境发生某些变化,引起地下水化学组分发生变化,造成水变色、变味……等。
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干扰因素有,人为用水,地表水与农灌水,大气降水和季节性变化及其他干扰。
地下水观测——方法——要求→手测:测浮标和测尺为观测工具。
在井台上找一个固定点作起点标志,进行观测。
如图所示。
固定点井台测尺浮标井水每次观测时,必须以固定点为起点测固定点至水面的距离(即地下水位埋深)。
其测量数据以“米”为单位,记到小数点后两位(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