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合用药的指征与不宜

联合用药的指征与不宜

联合用药的指征与不宜
联合用药的指征与不宜

联合用药指征:

1 不明原因的严重感染。

2 混合感染。

3 难治性感染。

4 需长时间用药的感染。

5 为了增强疗效。

6 为了减轻不良反应。

抗生素分类:

A 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硫霉素类等),万古霉素类。

B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甙类,喹诺酮类,杆菌肽类,多粘菌素。

C 快速抑菌药: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

D 慢效抑菌药:磺胺类,环丝氨酸。

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A+B=协同,即作用加强。

A+C=拮抗,即效果降低。

B+D=协同或无关。

C+D=累加,即作用互补。

A+D=累加或无关。

C+B=累加或协同。

大家如果画个图表,看起来会一目了然。限于笔者对电脑的无知,只能这样列出,有意者可将四类药物分置四个角,用连线连起,将相互作用标记于上,会非常清晰。

特别提示,A类繁殖期杀菌药作用原理为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是细菌不能合成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而死亡。故而联用C类速效抑菌药时将会不起作用。因为C类药物作用机制为可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蛋白质肽链延伸受阻而抑制细菌生长。而细菌不生长则不会合成细胞壁,使A类药物失去作用。

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人体,可产生各自的药理效应。当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甚至可出现一些特异的不良反应,危害用药者。从目前水平来看,多数情况下只能探讨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超过两种以上的药物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故在此主要探讨两种药物间的不良相互作用,临床上常将一些药物合并,因此除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外,还可能发生理化配伍变化。现将常用的处方药中易发生的配伍反应简述如下。

1不宜与青霉素G合用的药物

1.1葡萄糖青霉素G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青霉素G分解加快,降低抗菌效果,并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青霉素G的分解速度加快。

1.2红霉素青霉素G可阻碍细菌壁合成粘肽,从而阻止细菌的生长繁殖,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则促进细胞壁粘肽对氨基酸的获取,促进细胞壁的合成,同时,红霉素属速效抑菌剂,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弱青霉素G的杀菌作用。

1.3氢化泼尼松氢化泼尼松以乙醇为溶媒,乙醇加速β-内酰胺类药物的水解,与青霉素G溶解在一起,使青霉素G水解加速效价降低。

1.4其他青霉素G与地塞米松合用,可出现低血钾症;与磺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极易发生降血压反应;与钾盐并用可能致高血钾,导致心律失常,心跳骤停,严重者可致死亡;与肝素钠合用,使肝素钠的抗凝作用下降;与维生素C注射液合用,使青霉素G分解,降低疗效甚至失效;与四环素类合用,抑制细菌的分裂,降低青霉素G的疗效。

2不宜与头孢菌素类合用的药物

2.1青霉素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具有共同的β-内酰胺羧基,在体内能直接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致病原,10%~30%的病人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2.2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速效抑菌类抗生素,能迅速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致头孢菌素类降低抗菌作用。

2.3利尿药头孢菌素类与速尿、利尿酸钠等强效利尿药合用,可使血清肾素活性增高,肾毒性加重,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坏死。

2.4其他头孢菌素类与含钙离子的药物混合,易发生混浊沉淀;与维生素C混合可使头孢菌素类药物效价降低;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可致肾毒性加强。

3不宜与环丙沙星合用的药物

3.1非甾体类抗炎药环丙沙星可阻断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而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加强这种作用,故二者不应合同。

3.2抗酸药及含金属离子药物环丙沙星与抗酸药及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合用,形成难以被小肠吸收的物质,显著降低本品生物利用度,故不应配伍应用或间隔投药。

3.3甲基黄嘌呤类环丙沙星能抑制茶碱、咖啡因等甲基黄嘌呤类药物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清除率下降,产生相关的中枢神经毒性。

3.4其他环丙沙星与抗凝药合用,可导致出血倾向增加;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引起真菌性肠炎;与大环内酯类合用可导致活性降低,毒性增加;布洛芬可增加环丙沙星的中枢刺激作用,诱发癫痫;利福平可增加环丙沙星的代谢而导致治疗失败;环丙沙星可降低安替比林的代谢而增加毒性,也可增加呋喃西林及阿霉素的毒性,可使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代谢受阻而作用增强,导致中毒。

4不宜与西咪替丁合用的药物

4.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药物易产生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西咪替丁合用,能引起心肌抑制,呼吸肌麻痹,严重者呼吸停止。

4.2加速胃排空的药物与胃排空药合用,西咪替丁在胃肠内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影响疗效。

4.3阿托品西咪替丁与阿托品合用,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

5不宜与茶碱类药物合用的药物

5.1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药物使茶碱类药物代谢降低,可引起恶心、头痛、失眠、震颤、心动过速等反应,曾经有过茶碱中毒死亡的报告。

5.2红霉素红霉素在肝脏抑制茶碱类药物的代谢,使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增加,引起心律失常及癫痫发作等不良反应。

5.3西咪替丁西咪替丁抑制茶碱代谢,使其作用增强,易引起茶碱中毒。

5.4复方新诺明与维生素C针氨茶碱与复方新诺明合用,延长氨茶碱的使用,增加毒性;与维生素C针混合用,由于pH值的改变而产生变质。

6不宜与速尿合用的药物

6.1氨基糖苷类两者均有一定的耳毒性,各自单独应用毒性不显著,联合应用则毒性增强,易致耳鸣、听觉减弱等。

6.2钙拮抗剂两者合用,可使患者发生高血脂症和高血糖等不良反应,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同时增强耳毒性毒害,易造成耳聋。

6.3阿拉明因阿拉明为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具有升压作用,而利尿药具降压作用,两者合用作用减弱。

6.4阿斯匹林和地塞米松阿斯匹林和速尿合用,可减少尿酸排泄,诱发高尿酸血症;与地塞米松合用,则影响速尿的利尿作用。

7不宜与氨苄西林合用的药物

7.1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的半衰期为0.8h,庆大霉素的半衰期为3h,合用结果造成两药血清浓度高峰在体内相互重叠,并使氨苄西林杀菌效力大减。

7.2四环素氨苄西林为碱性较强的药物,其水溶性不稳定,在酸碱性条件下均能加速其破坏,四环素具有明显的碱

性,与氨苄西林合用,使氨苄西林大部分被破坏,而氨苄西林的碱性使四环素分解。

7.3白霉素和氯霉素白霉素结构中具有内酯环,与碱性较强的氨苄西林配伍时,其内酯环易破坏而产生沉淀,氯霉素遇碱易分解失效。

7.410%葡萄糖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对氨苄西林影响较大,两药混合后,氨苄西林含量下降;与维生素C注射液合用,两者药效均降低。

8不宜与酚磺乙胺合用的药物

8.1硫酸阿米卡星硫酸阿米卡星和酚磺乙胺配伍,虽澄明度、颜色等无明显变化,但理论上含量下降,阿米卡星的pH6.0~7.0,而酚磺乙胺在pH6.80变色,在此范围内易氧化失去止血作用,故酚磺乙胺最好单独使用,如必须与阿米卡星混合,要在一小时滴完,且最好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静滴。

8.2氨苄西林钠酚磺乙胺注射液的pH为3.5~6.5,遇碱性较强的氨苄西林钠后pH值升高显碱性并引起颜色变化,原因是由于酚磺乙胺分子中二元酚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变成醌类化合物所致,故酚磺乙胺应避免与碱性药物配伍。

9不宜与氯丙嗪合用的药物

9.1安坦较大剂量的氯丙嗪用于精神病治疗常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副作用,安坦具有中枢抗胆碱作用,可减轻锥体外系反应,但氯丙嗪也有一定的抗胆碱作用,联合应用时可显示较强的外周抗胆碱作用,不利于治疗。

9.2肾上腺素氯丙嗪具有α阻滞作用,可改变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为降压作用,使用氯丙嗪过量而致血压过低的患者,若用肾上腺素升压,反导致血压剧降。

10其它不宜相互配伍的药物

10.1肌苷、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三种注射液混合后,可能由于药物配伍后pH值发生改变,导致溶解度和稳定性下降,继而产生一系列的氧化、化学反应。

10.2头孢唑肟钠分子结构中的β-内酰胺环极易水解,与糖盐或葡萄糖注射液合用,极易造成混浊或沉淀现象发生,与诺氟沙星混合,产生轻微乳白色浑浊。

10.3含铝离子、铋离子的药物与诺氟沙星同服,生成难溶性络合物,不能被吸收。

10.4氨基糖苷类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红霉素联合应用可增强耳中毒,与右旋糖酐合用则增强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肾毒性,与安定联合应用可致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加强。

10.5苯巴比妥与口服抗凝药合用,使抗凝药加速失效;与多西环素合用使多西环素的抗菌作用减弱;与维生素K合用则使维生素K效用降低,可引起出血。

10.620%甘露醇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合用,从药物理化性质分析为不合理用药。

处方中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及经复杂合用后疗效降低;第二方面是药物不当合用造成毒副反应;第三方面是药物品种多,合用后起物理化学反应,影响药效。药剂科调剂人员对处方中出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一定不能忽视,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反馈给处方医师,对临床常用的处方药如各类抗生素及抗菌药、解热镇痛药、病房处方中的输液配伍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能明确辨认出现的配伍禁忌,要同医师一样肩负起患者用药安全及合理用药的责任。

抗生素联合用药修订稿

抗生素联合用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抗生素联合用药 1联合用药 ?定义:联合用药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 ?联合用药后出现的作用称为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相互作用分类 拮抗作用 2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定义:1997年WTO修订的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 ?具体要求:应用医学和药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按照安全、有效、适时和经济的用药原则实施药物治疗 ?四个要素: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 3不合理用药的严峻性 WTO估计,有一半的患者没有正确使用药物 ?全球有1/7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我国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 ?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等严重后果,有%-25%是吃药吃死的。 4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 目的:

?扩大抗菌谱、协同抗菌、延缓耐药性产生、减少不良反应 ? ?联合用药的原则: ?必须有符合联合用药的目的,有明确联合用药指征,一般限于两种药物联用,极必要时才三药联用 ?我国:保守估计药源致死的病人至少在20%以上,既每年8万人以上。?联合用药的指征: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用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单一用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的顽固感染 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 药物不易渗入的特殊部位感染 ?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抗菌药按作用机制分类 ?Ⅰ类为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Ⅱ类为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喹诺酮类 ?Ⅲ为快效抑菌药: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抗生素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 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 理论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1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 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 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 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机制为β-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2体外及动物试验中的联合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试卷(答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试卷 科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D )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2.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B )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3.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D )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4.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D )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5.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A ) A.克林霉素 B.亚胺培南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6.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A ) 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7.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的是(D ) 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8.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C ) A. 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 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 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 以上都不对 9.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B ) A.手术开始前24 小时 B.术前30 分钟至2 小时内C.手术开始后2 小时 D.术后2 小时 10.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D ) A.无适应症用药 B.剂量过大 C.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 D.以上都是 11.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 C ) A.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B.剖宫产手术术前用药应在术前30 分钟至 2 小时内给药。 C.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宜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D.以上都不对 1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A )抗菌药物 A.非限制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 特殊使用级 D.以上都对 13.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A ) A.克林霉素 B.氨曲南 C.环丙沙星 D.阿奇霉素 14.抗菌药物分三线管理是为了(C)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以及配伍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以及配伍 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 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 1.混合感染。2.严重感染。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1.葡萄球菌感染约90%的葡萄球菌株能产生青霉素酶,对青霉素G氨基苄青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近年来对红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也升高,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率低,对头孢噻吩、头孢吡啶、万古霉素及利福平极少耐药。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以杀菌药物为优,如①庆大霉素加耐青霉素的青霉素;②庆大霉素加红霉素或氯霉素;③头孢噻吩或万古霉素加利福平。也有人主张以红霉素或先锋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如①红霉素加氯霉素;②红霉素加庆大霉素或瞳那霉素;③红霉素加利福平或杆菌肽;④先锋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⑤先锋霉素加万古霉素或杆菌肽。 2.肠杆菌感染肠杆菌科也是较常见的致病菌,且耐菌株多。大多数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四环素耐药但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呋喃妥英、氟哌酸等耐药率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有其优点,但因耐药菌株多,所以常需联合用药,如①氨基糖甙类加广谱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②氨基糖甙类加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可能出现抗作用要注意。 3.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为较顽固的致病菌,常导致院内交叉感染,且耐药现象越来越重,多采用联合用药。临床上多采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与多粘菌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联合。

抗菌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和联合用药的结果

抗菌药物分类及代表药 物和联合用药的结果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抗菌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和联合用药的结果一、抗菌药物根据其对细菌的作用分为四大类: 等)、b-内酰胺酶抑制剂-1类为及口服青霉素V,易透过革兰阳性菌胞壁粘肽层,但它们不能透过革兰阴性菌糖蛋白磷脂外膜,因而属窄谱的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效。 2类包括有氨苄西林、、酰脲类青霉素、亚胺培南及若干头孢菌素,能适度透过革兰阳性菌的胞壁粘肽层,对革兰阴性菌的外膜透过性则很好,因而是广谱抗菌药物。 3类为青霉素等容易被革兰阳性菌的胞外β-内酰胺酶即青霉素酶破坏灭活的青霉素类,对产酶菌往往表现明显的耐药性。 4类为异恶唑类青霉素、头孢菌素一、二代及亚胺培南等对青霉素酶稳定,对革兰阳性的产酶菌有效,但对染色体突变而改变的PBPs结构,可使药物与PBPs的亲和力下降或消失,因而无效。 5类包括酰脲类青霉素(阿洛西林与美洛西林等)、羧苄青霉素及头孢菌素一、二代,当胞膜外间隙的β-内酰胺酶少量存在时有抗菌效果,大量酶存在时,则被破坏而无效。 6类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等对β-内酰胺酶十分稳定,即使大量β-内酰胺酶存在时仍然有效,但对因染色体突变而改变了的PBPs则无效,加用也仍然无效。 单环类-氨曲南、卡芦莫南等、头霉素类-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西丁,头霉素的抗菌谱类似于2代头孢,但增加抗厌氧菌

的功效。青酶烯-国内已经上市的品种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法罗培南,,。多肽类-杆菌肽类(杆菌肽、短杆菌肽)和万古霉素等; Ⅱ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等、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A B C D E五种,常用的有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等; Ⅲ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等,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等。 Ⅳ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药。环丝氨酸等 二、联合用药结果: (1)Ⅰ+Ⅱ协同; (2)Ⅰ+Ⅲ拮抗; (3)Ⅰ+Ⅳ无关或相加; (4)Ⅱ+Ⅲ相加或协同; (5)Ⅱ+Ⅳ无关或相加; (6)Ⅲ+Ⅳ相加。

2018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答案

2018年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试题科室:姓名:得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 2.5 分 , 共 100 分)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D以上3项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 B 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C隐球菌脑膜炎D化脓性腹膜炎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 A 慢支急性发作 B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 急性肾盂肾炎 D 急性细菌性肺炎 4、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 A 昏迷 B 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 D 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5、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D风湿热复发 6、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 A 切口感染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7、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 A手术后 3 天B24小时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 8、全身性应用庆大霉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 A 肝脏功能B心衰C心率D肾毒性和耳毒性 9、肾功能减退时,必须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 A 糖肽类 B 克林霉素 C 利福平 D大环内酯类10、肝 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 ) A 氯霉 素 B庆大霉素 C红霉素酯化物 D利福平 11、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用:( )

A 亚胺培南 B 氨基糖苷类 C甲硝唑 D克林霉素 12、治疗肠球菌属感染首选:( ) A 氯霉素 B氨苄西林 C左氧氟沙星 D头孢唑林 13、下列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者有:( ) A 氨苄西林 B 头孢曲松 C头孢他啶 D头孢呋辛 14、有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的药物为:( ) A 青霉素 B氟喹诺酮类 C氨基糖苷类 D头孢菌素 15、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 环丙沙星 B 头孢曲松 C青霉素 D以上都是 16、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 ) A 青霉素 B头孢呋辛 C环丙沙星 D磷霉素 17、氨基糖苷类对以下那种细菌抗菌活性差:( ) A 大肠埃希菌 B 肺炎链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克雷伯菌 18、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 A 克林霉素 B 亚胺培南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19、老年感染患者一般不宜选用:( ) A 青霉素类 B 克林霉素 C氨基糖苷类 D头孢菌素类 20、以下孕妇可使用的抗菌药为:( ) A 环丙沙星 B 庆大霉素 C青霉素 D四环素 2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适用于以下何种病原菌感染:( ) A 肺炎链球菌 B 厌氧菌 C革兰阴性菌 D以上都是 22、下列哪个药物的皮疹发生率最高:( ) A 头孢唑林 B 红霉素 C氨苄西林 D磷霉素 23、 MRSA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药:( ) A 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 B 万古霉素 C利福平 D氯霉素 24、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E以上都是 25、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不适于治疗下列哪项感染() A 流感嗜血杆菌 B 大肠埃希菌 C 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 D 溶血性链球菌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 在qq群聊天经常会谈起抗生素的联合应用问题,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看法和观点。有的说头抱类和克林用了很长时间,效果很好;有的人就反对说这样联用不合理,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却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此将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及相互作用行文如下,非本人一家之言,乃医药权威人ZYB点火增压燃油泵士多 年经验之积累所成,有意者可借鉴参考。 联合用药指征: 1不明原3gr螺杆泵因的严重感染。 2混合感染。 3难治性感染。 4需长时间用药的感染。 5为了增强疗效。3GR三螺杆泵 6为了减轻不良反应。 抗生素分类: A繁殖期杀菌药:B -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头霉素类,硫霉素类等),万古霉素类。3GCL立式船用三螺杆泵 B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甙类,喹诺酮类,杆菌肽类,多粘菌素。 C快速抑菌药: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 D慢效抑菌药:磺胺类,环丝氨酸。3GR三螺杆油泵 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A+B=协同,即作用加强。 A+C=拮抗,即效果降低。sn三螺杆泵 B+D=协同或无关。 C+D=累加,即作用互补。 A+D=累加或无关。 C+B=累加或协同。螺杆泵的安装尺寸 大家如果画个图表,看起来会一目了然。限于笔者对电脑的无知,只能这样列出, 有

意者可将四类药物分置四个角,用连线连起,将相互作用标记于上,会非常清晰。 特别提示,A类繁殖期杀菌药作用原理3GR普通型三螺杆泵为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是细菌不能合成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而死亡。故而联用C类速效 抑菌药时将会不起作用。因为C类药物作用机制为可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蛋白质YCB系列圆弧齿轮泵肽链延伸受阻而抑制细菌生长。而细菌不生长则不会合成细胞壁,使A类药物失去作用。 1.B -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二者合YCB齿轮泵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B -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3.氟氯西林勿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及YCB圆弧齿轮泵型外形及安装尺寸图脂肪乳配伍。其他B -内酰胺类药物也应注意。 4.头抱菌素类(特别是第一代头抱菌素)不可与高效利尿药(如速尿)联合应用,防止发生严重的肾损害。青霉素类中的美西林也不可与其配伍。 5.头抱西丁钠与多数头抱菌素均有拮抗作用,配伍应用可致抗菌疗效减弱。与氨 曲南配伍,在体内外均起拮lyb系列立式圆弧齿轮泵抗作用,与萘夫西林、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在药效方面不起相互干扰作用。 6.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与具有耳毒性(如红霉素等)和肾毒性(如强效利尿药、头抱菌素类、右旋糖苷类、藻酸钠等)的药物配伍,也不宜与肌肉松弛药或具有此作用的药物(如地西泮等)配伍,防止毒性加YCB圆弧齿轮油泵强。本类药物之间也不可相互配伍。 7.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两者联合应用,可致茶碱血浓度的 异常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联合应用时应进行监测茶碱的血浓度,以防意外。此外,本类药物YHB-LY系列立式圆弧齿轮泵对酸不稳定,因此,在5%-10%

抗菌药物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青霉素 G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D) A 肝肾损害 B 耳毒性 C 二重感染 D 过敏反应 2、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 A ) 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 B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 C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 3、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 C ) A青霉素 B头孢呋辛 C环丙沙星 D磷霉素 4、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D )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 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 项 5、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B )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6、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 C)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D以上3 项 7、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D ) A红霉素酯化物 B利福平C氟康唑D头孢他啶 8、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 ) A氨基糖苷类 B克林霉素 C利福平 D大环内酯类 9、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D ) A头孢菌素 B青霉素类 C克林霉素D氨基糖苷类 10、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为( D ) A氧氟沙星;B头孢他啶;C庆大霉素;D青霉素 11、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D ) A 氨基糖苷类 B头孢唑林 C环丙沙星 D甲硝唑 12、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 C ) A 氟喹诺酮类 B 氨基糖苷类 C β—内酰胺类 D 氯霉素类 1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 B ) 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4、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青霉烯类抗菌药主要用于(A ) A 革兰氏阴性产酶菌 B 革兰氏阳性产酶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5、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 C ) A 尿路感染 B 术后伤口感染 C 肺部感染 D 皮肤感染 16、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说法

抗菌药物考试试题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分)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d ) 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C抗菌药作用特点D以上3项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a)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B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C隐球菌脑膜炎D化脓性腹膜炎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b ) A慢支急性发作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细菌性肺炎 4、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d) A昏迷B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5、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c )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B长期用药预防C晚期肿瘤患者D风湿热复发 6、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d ) A切口感染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7、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b ) A手术后3天B术后24小时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 8、应用头孢哌酮时应给患者补充:(d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C D维生素Kl 9、肾功能减退时,必须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 A糖肽类B克林霉素C利福平D大环内酯类 10、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b)

A氯霉素B庆大霉素C红霉素酯化物D利福平 11、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用:(b ) A亚胺培南B氨基糖苷类C甲硝唑D克林霉素 12、治疗肠球菌属感染首选:( b) A氯霉素B氨苄西林C左氧氟沙星D头孢唑林 13、下列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者有:(c ) A氨苄西林B头孢曲松C头孢他啶D头孢呋辛 14、有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的药物为:(c ) A青霉素B氟喹诺酮类C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 15、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 A环丙沙星B头孢曲松C青霉素D以上都是 16、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 c) A青霉素B头孢呋辛C环丙沙星D磷霉素 17、氨基糖苷类对以下那种细菌抗菌活性差:(b ) A大肠埃希菌B肺炎链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肺炎克雷伯菌18、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a) A克林霉素B亚胺培南C庆大霉素D青霉素 19、老年感染患者一般不宜选用:( c) A青霉素类B克林霉素C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类 20、属于FDA妊娠期分类B类,孕妇可使用的抗菌药为:(c ) A环丙沙星B庆大霉素C青霉素D四环素 2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适用于以下何种病原菌感染:(c )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整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测试题 1. 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T,F) 2. 应用头孢菌素前应进行皮内试验(T,F) 3. 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T,F) 4. 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不宜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即使体外药敏结果显示敏感(T,F) 5. 两性霉素B静滴容易发生发热、高钾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不良事件(T,F) 6. 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S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T,F) 7.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T,F) 8. 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T,F) 9. 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无需合并抗厌氧菌药物(T,F) 10. 治疗不典型病原体感染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T, F) 11. 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T,F)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适用于各年龄段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治疗(T, F) 13. 某些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较大剂量使用时可有出血倾向(T,F) 14. 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肺炎(T, F) 答案

1. F, 2. F, 3. F 4. T, 5 F 6 F 7. T 8. F 9. T 10. F 11. F 12. F 13. T 14. T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管理测试题——题型来源于:宁夏远程网__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 1、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耐药尽量不选择哪种抗菌药物()? A:大环内酯类药;B:头孢菌素类;C:青霉素;D:喹诺酮类药 2、以下不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是(): A:红霉素;B:庆大霉素;C:阿奇霉素;D:克拉霉素 3、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最突出的原因是()

常用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

常用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 一般将抗菌药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 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头抱菌素类(如头抱氨苄、头孢噻呋、头孢噻肟等)等,均能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失去稳定菌体内渗透压的屏障作用,使水分不断渗入菌体内,导致菌体膨胀、解体而死。这些杀菌剂对细胞壁生物合成旺盛时期的敏感菌特别有效,对已形成细胞壁的细菌无抗菌作用,故称为繁殖期杀菌剂/ 速效杀菌剂。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二氟沙星等)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核酸代谢而发挥杀菌作用,也属于速效杀菌剂。 第二类静止期或慢效杀菌剂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多肽类(如多粘菌素、维吉霉素和杆菌肽等)。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致使合成异常的蛋白,阻碍已合成的蛋白质的释放,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一些重要生物物质外漏,引起细胞死亡。本类药物对静止期细菌的杀灭作用较强,故称为静止期杀菌剂。 第三类速效抑菌剂其仅作用于分裂活跃的细菌,属生长期抑菌剂,如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大环内酯类(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阿奇霉素、红霉素、北里霉素、吉他霉素等)、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它们的作用机理相同,均是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产生快速抑菌作用,而不是杀菌作用。 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其通过干扰敏感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如磺胺类及抗菌增效剂: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甲基异恶唑(新诺明、SMZ)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甲氧苄氨嘧啶(TMP)、二甲氧苄氨嘧啶(敌菌净、DVD。 一般来说,第一类繁殖期杀菌剂和第二类静止期杀菌剂,都是杀菌剂,合用可以获得增强和协同作用:青霉素+链霉素或青霉素+庆大霉素(不能用庆大霉素稀释青霉素)或青霉素+多粘菌素的联合应用都有临床意义。这是因为第一类药物使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被破坏后,第二类药物易于进入细胞所致。

临床抗菌药物考试题及答案

临床抗菌药物考试题二 一、单选题(60题,每题1分) 1、头孢菌素过敏者,预防围手术期感染,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可选用() A左氧氟沙星B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C磺苄西林D氨曲南、磷霉素、氨基糖苷类2、预防围手术期感染首次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应在(),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A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B皮肤、黏膜切开前1~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C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D术前1~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3、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 A 24小时 B 48小时 C 72小时 D 96小时 4、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 A 24小时 B 48小时 C 72小时 D 96小时 5、预防围手术期感染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 A头孢唑林B头孢硫脒C头孢甲肟D头孢呋辛 6、诊断为()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A、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以上都对 7、清洁手术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A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 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无污染,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8、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A革兰氏阴性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厌氧菌D支原体 9、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A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支原体D衣原体 10、头孢菌素过敏者,预防围手术期感染,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可选用() A美洛西林B氨曲南C左氧氟沙星D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 1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描述错误的是() A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B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需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 C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需要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D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12、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 A 24~48小时 B 48~72 小时 C 72~96 小时 D 4~5天 13、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14、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 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1.混合感染。2.严重感染。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1.葡萄球菌感染约90%的葡萄球菌株能产生青霉素,对青霉素G氨基苄青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近年来对红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也升高,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等耐药率低,对头孢噻吩、头孢吡啶、万古霉素及利福平极少耐药。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以杀菌药物为优,如①庆大霉素加耐青霉素的青霉素;②庆大霉素加红霉素或氯霉素; ③头孢噻吩或万古霉素加利福平。也有人主张以红霉素或先锋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其它抗生素,如①红霉素加氯霉素;②红霉素加庆大霉素或瞳那霉素;③红霉素加利福平或杆菌肽; ④先锋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⑤先锋霉素加万古霉素或杆菌肽。 2.肠杆菌感染肠杆菌科也是较常见的致病菌,且耐菌株多。大多数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四环素耐药但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呋喃妥英、氟哌酸等耐药率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有其优点,但因耐药菌株多,所以常需联合用药,如①氨基糖甙类加广谱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②氨基糖甙类加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可能出现抗作用要注意。 3.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为较顽固的致病菌,常导致院内交叉感染,且耐药现象越来越重,多采用联合用药。临床上多采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与多粘菌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联合。 4.变形杆菌感染以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为基础,联合应用氨基苄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

抗生素联合用药原理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理论 作者:郑宝英张杰 08-03-20 【关键词】抗生素联合用药相互作用 Combination antibiotic therapy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combination, general methods for assessing drug interaction, the common clinical combination regimens of drugs and the indication of drug combination and proposed the further direction of research as well as provided the evidences for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 combin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Antibiotic; Drug combination; Interaction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抗菌药的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药效学和药剂学三个方面。其中药动学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过程;药效学可表现为协同、相加、无关、拮抗四种作用;药剂学一般针对静脉用药而言,包括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1]。本文主要针对药效学方面进行综述。 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 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2]。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β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2]。 以上为理论上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在体外及动物试验中,可因不同的菌株、用药剂量甚至给药顺序而影响试验结果。临床中更是有很大不同,除了药物本身的相互作用外,还常常受到病情的严重程度、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一)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选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1)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尽可能早地多次按操作规程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按药 敏试验结果,选择或修正原使用的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获知后调整用药应以经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主。 (2) 病情急、危、重者或细菌培养失败者,可按血清学诊断或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3) 抗菌药物除因掌握其抗菌谱外还必须明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及其毒副反应、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其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等。 (4) 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药物和抑制厌氧菌的抗菌药物,以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而 造成外来细菌的定植和耐药菌株的生长。 (5) 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免与降低抗菌效力或增强毒性的其它非抗菌药物联用。 (6) 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及调整给药方案,并定期做好临床监测。 (7) 抗菌药物的疗效因不同感染而异,一般宜继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 —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结核病等 不在此列。 (8) 急性感染如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不明显,在48 — 72小时内应考虑改用其他药物或调整剂量(血清杀菌效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9) 病毒性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使用抗菌药物。 2、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使用抗菌药物。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影响病原体的检岀而延误诊断和治疗。病情严重同时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虽然细菌培养阴性仍可有针对性的选用抗菌药物,否则均按最近药敏试验的情况指导用药。 4、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尤以青霉素、头抱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得使用。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和磺胺胺酰钠、磺胺嘧啶银等。 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明确的指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能达到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的治 疗效果、减少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等目的。但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尤其是无协同、相加作用的甚至是拮抗作用,并可加重毒、副作用及导致耐药菌株生长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6、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7、抗菌治疗的同时应重视综合治疗,特别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份依赖抗菌药物。 8、注重研究药物经济学,努力降低药费支出,防止浪费。 (二) 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订和调整原则 1、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包括种类、剂型、剂量、途径、间隔时间、配伍等)应根据各类抗菌药物 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不良反应及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如高龄、小儿、孕妇和哺乳妇等)、病理特点(如肝肾功能损害、过敏体质等)、感染部位等具体情况制定经验性给药方案;有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则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 2、对于轻中度感染,如选用口服药物有效,尽量不用注射剂;静脉用药除治疗需要外一般用点滴法;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抗菌药物的皮试,保证用药安全;更换药品要慎重,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应在用药三天以上无效时方可考虑更换。 3、对于严重特殊的细菌感染病人,除必须及时送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外,还应及时进行血药浓度、联合药敏、血清杀菌效价等项指标监测,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4、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后,可结合临床对原来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必要的调整。选用抗菌药物同时要注

抗生素联合应用管理规定

抗生素联合应用管理规定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必需有明确的指征。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能 达到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的治疗效果、减少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 株的产生等目的。但不可无根据的随意联合用药,尤其是无协同、相 加作用的甚至是拮抗作用,并可加重毒、副作用及导致耐药菌株生长 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1、AB>A+B→协同作用 2、AB=A+B→累加作用 3、ABB) →无关作用 4、ABB) →拮抗作用 一、联合用药原则 1、严格掌握联合用药指证,以期达到抗菌的协同作用,降低不良反 应,减少细菌耐药产生。 2、联合用药一般为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特 殊情况可联用两种以上,包括抗真菌药物。病因未明而又危机 二、联合用药指征:1、病因未明而又危机生命的严重感染 2、混合感染 3、减少耐药产生 4、降低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中的滥用问题

目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存在严重的滥用问题。实际上,联合应 用抗生素常常不如单独应用安全、有效。临床上多年来抗生素联合应 用的实践证明,仅有限的几种联合实属必要。 链霉素+青霉素→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多黏菌素 B+某些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氯霉素+丙种球蛋白→麻疹 四环素类+制霉菌素→某些四环素类敏感菌感染 三、联合用药一般适用于以下情况: (一)、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二)、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或 2 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三)、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 症感染。 (四)、需长期治疗,但病原菌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感染,如 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五)、可减少各药物单一使用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 (六)、联合用药通常采用 2 种联合,3 种及 3 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 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 良反应增多。

临床抗菌药物考试题及答案

临床抗菌药物考试题一 一、单选题(60题,每题1分) 1、诊断为()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A、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以上都对 2、清洁手术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A 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 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无污染,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3、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A革兰氏阴性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厌氧菌 D支原体 4、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A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5、头孢菌素过敏者,预防围手术期感染,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可选用() A美洛西林 B氨曲南 C左氧氟沙星 D克林霉素 6、头孢菌素过敏者,预防围手术期感染,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可选用()

A左氧氟沙星 B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C磺苄西林 D氨曲南、磷霉素、氨基糖苷类 7、预防围手术期感染首次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应在(),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A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B皮肤、黏膜切开前1~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C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D术前1~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8、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 A 24小时 B 48小时 C 72小时 D 96小时 9、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 A 24小时 B 48小时 C 72小时 D 96小时 10、预防围手术期感染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 A头孢唑林 B头孢硫脒 C头孢甲肟 D头孢呋辛 1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描述错误的是() A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B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需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